APP下载

学生个性化发展评价机制的实践创新
——学生成长会诊制

2017-12-05裘静霞

上海课程教学研究 2017年12期
关键词:校本导师个性化

裘静霞

学生个性化发展评价机制的实践创新
——学生成长会诊制

裘静霞

为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积极探索校本化过程评价机制,逐步形成了学生成长会诊制。以班级为单位,通过学生成长会诊系统平台的开发与实践研究,针对学生出现的教育问题,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参与评价会诊指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学生成长会诊制 教学质量观 导师制

一、“学生成长会诊制”产生的背景

(一)上海市“绿色指标”的价值引领

2011年11月,上海市教委推出了以关注学生健康成长为核心价值追求的《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上海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试行)的实施意见〉》。其中在“学习动力指数”中,更注重学生学业成绩背后的隐性因素的探讨,包括很多除学生学业水平个体差异以外的其他因素。这就要求学校、家长和社会树立全面的教育质量观,丰富学业质量评价的内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二)长宁区“三个指数”评价改革的导向

为贯彻国家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落实“为了每个学生更好地学习与成长”的教育理念,从2010年开始,长宁区在全市首推“学生身心健康指数”“学生学习生活幸福指数”“学生学业成就发展指数”(以下简称为“三个指数”)评价改革项目,助推长宁教育改革进程。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为“华政附中”)作为试点学校,每学年都要进行“三个指数”的统一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区教育局、科研室会提供具有诊断、改进与提升功能的反馈报告。学校针对报告提出的问题,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改进,进一步深入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发展。

(三)“绿色指标”校本化实施的迫切需求

作为长宁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华政附中始终秉承“明德精业”的校训,坚持“明德尚法,品业双馨”的办学理念,确立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为评价导向。为此,华政附中积极探索校本化过程性评价机制,力求在区域三个指数“一校一报告”的反馈方式基础上,形成校本化的学生个性化成长报告,为学生的个体发展提供专业、全面、可操作的成长指导建议。

通过近几年的实践研究,华政附中确立了由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参加的学生成长会诊制,从而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更加多样化的评价载体。

二、建构“学生成长会诊制”的操作路径

“学生成长会诊制”是借鉴医院的会诊制度,对学校的“关爱生”所出现的教育问题进行多主体、多方位合作诊断的制度。“学生成长会诊制”则是以班主任为首、班级为单位,利用非课堂教学时间,针对班级学生中出现的教育问题,包括学习、生活等多方面内容,像医生对病例进行会诊一样,通过对班级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和访谈,针对共性的问题,集中进行讨论、诊断,开出“药方”。根据诊断结果,给出措施和建议,关注动态反馈和效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学生成长会诊制”的建立

为了更加全面地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评价,华政附中在上海市“绿色指标”和长宁区“三个指数”的基础上,建立了本校学生成长会诊制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学生成长会诊制指标框架及测评工具表

1.会诊工具的选择

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测评系统(中学版)的基础上,根据校本化会诊评价工具开发的需要,研发了一系列具有校本特色的量表,其中包括校园环境建设和生活满意度调查、意志力测试、竞争意识测试、课程安排和教学过程满意度调查、创新素质测试等。这些会诊工具的选择,不仅涉及了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行为习惯、家庭教育环境、心理素质、学习能力、个性发展等方面,还使得会诊指标内容更加标准化并具有可操作性。

(续表)

2.会诊系统的开发

在先前学生成长会诊表的基础上,2016年华政附中开始实施学生成长会诊制的网络系统开发工作。系统主页面分别有两个登录端口:学生/家长和教师,包含十大模块,各模块具体内容和功能如表2所示。

通过对学生成长会诊制网络系统的实践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原先会诊表中信息无法及时更新、各方会诊无法实时交互等问题,大大增强了学生成长会诊制的会诊效果。

(二)“学生成长会诊制”的运作机制和操作方法

1.“学生成长会诊制”的运作机制的形成

根据学生成长会诊制网络系统测试的实际情况,确立了“班科联席会诊” “家校联合会诊”“师生共同会诊”等途径开展学生成长会诊制工作。通过优化不同类型的会诊方式,形成学生成长会诊制工作网络,明确相关工作职责。其运作机制如图1所示。

表2 学生成长会诊系统各模块及主要功能

2.“学生成长会诊制”的操作方法及案例

学校德育处和教导处联合成立学生成长会诊制工作领导小组,由班主任对需要进行个体会诊的学生提出会诊申请并发起会诊,年级组长根据申请启动以班主任为首的学生成长会诊工作。在年级组的协调下,以班主任为首,通过学生成长会诊系统测试结果和日常教育教学观察,对行为有偏差、家庭教育环境不良、心理有障碍、学业有困难、个性发展有特殊要求的学生,在与任课教师、心理教师等进行集体会诊的情况下,制定适合该生个性化发展的成长方案,并对学生进行专业的心理疏导、学习辅导、思想引导和生活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由此产生了具有校本化特色的个性化发展评价的育人新模式——集体导师制,教师和家长通过多方位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现状,更及时、科学专业地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成长指导,充分发挥“全员德育”的育人功能。

案例1:用家校联合会诊对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

图1 学生成长会诊制运作机制

家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教育阵地,尤其是当面对一些不能积极配合或不善于交流的学生时,可以通过家庭教育基本信息和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数据反馈了解家庭教育问题的来源。如本次初二年级心理健康指数测试发现学生小A由于学业成绩不佳,性格内向、自卑并出现睡眠障碍、幻觉等焦虑和抑郁的症状,班主任在家庭教育调查过程中发现其有重度抑郁症的家族史。鉴于上述情况,班主任向年级组提出申请发起会诊。年级组根据实际情况协调心理教师和家长对该生进行联合会诊,建议小A去专业医院进行治疗并及时将结果反馈学校。由于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治疗,两个月后,小A的学习和生活逐渐恢复正常,家长对此也深表感激。通过此次家校联合会诊进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都可以做到心中有数,更好地对该生进行帮教工作。利用系统数据资料,也可以让班主任和导师在与家长共同参与会诊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形成合力。

案例2:用班科联席会诊开展学生生涯规划指导

班科联席会诊就是以班主任为首邀请本班的任课教师(全部或部分)一起对某个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进行分析、寻找原因、制定措施。如通过生涯指导测试聚焦学生生涯需求,借助导师、国家生涯规划师的专业知识和MBTI测试结果分析,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指导并给出专业的建议,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涯需求做出生涯抉择。用班科联席会诊开展学生生涯规划指导,为教师提供研究学生全面个性化发展的新视角。

案例3:借助师生共同会诊,发挥同伴教育的积极效应

学生成长会诊制系统增设了组员互评功能,通过同学间的相互评价提供教师、家长所不知道的“特殊情况”,如校园欺凌、作业抄袭等。此时,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与小组成员可以一起商讨问题,研究对策。一方面,可以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增进彼此的情感,为下阶段自主选择导师奠定良好的人际基础;另一方面,可以及时掌握班级动态,通过发挥同伴教育的积极效应及时处理问题,提高会诊效率。

三、“学生成长会诊制”实施的成效

(一)会诊方式的优化帮助教师进一步树立全面科学的教育质量观

通过学生成长会诊系统的开发与实践研究,寻找学生学习困难背后的原因,教师们渐渐发现,一味地灌输知识、布置练习对提高学生成绩发挥的作用变得越来越有限,而学生的学习水平往往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自信心、理想信念等相关联。如果能够从这些非智力因素入手,找到影响学生学业进步的障碍,那么对于学习成绩提升将会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我们不断优化会诊方式,改变了原先过多关注学业的教育质量观,为教师提供了研究学生全面个性化发展的新视角。

(二)改变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方式,丰富“绿色指标”综合评价内容

鉴于以往纸质版的班主任工作手册不便于实时记录和保存,系统专门增加了班主任工作记录数据录入功能。其中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家庭教育情况、家访记录、班级管理记录、特殊情况处理记录、班级荣誉、班干部培养记录、班主任日记等。通过对班级事务管理的数据录入,使班主任班级管理变得更加数据化、系统化、科学化。

案例4:巧用班主任工作动态记录功能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1)家访工作

班主任可以通过会诊系统调取学生家庭环境调查的数据报告,在家访前便可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家访工作后的各种资料也可被上传至系统数据库中,包括图像、声音、文字等内容。这样不仅可以多维度丰富和还原学生家庭教育的真实情况,还为后期撰写学生个性化成长会诊报告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

(2)班级日常管理工作

班主任工作记录还具有实时记和上传的功能。在开展班级事务管理时,无论是教育教学案例、学校主题活动的影像图片、特殊学生教育记录、班干部培训和活动开展记录等,都可以被完整地录入系统中并可以进行实时修改。这样不仅丰富“绿色指标”综合评价,增加了学生个性化发展评价内容,还可以动态地呈现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工作实况,为新老班主任的交接工作提供了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真正做到“无缝对接”。

四、问题与反思

“学生成长会诊制”是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评价的实践创新。通过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参与评价会诊指导学生的成长发展,改变了以往教师过多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现象,帮助教师树立全面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有效地丰富学业质量评价的内涵,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评价。希望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同时,作为长宁区具有校本化特色的学生个性化发展评价机制,笔者也期待它能够在区域范围内推广。

(一)进一步完善集体导师制的管理与评价工作

1.加强导师制的管理

学校要将导师育人工作纳入常规管理,从时间上保证导师成长会诊工作的有效开展并加强过程管理,着力提高工作实效性。同时,还要完善导师制的制度建设,如导师聘任制度、指导反馈制度、班科联席会诊制度等。

2.建立导师考核和奖励机制

学校要将导师工作纳入教师过程性考核体系。根据导师工作职责,制定相应考核方案,并提交至学校教代会讨论通过后实施。对优秀导师要通过多种形式给予表彰奖励,宣传、推广其先进经验,提升导师队伍开展学生成长会诊工作的水平。

3.建立导师培训机制

要引导导师不断进行教育学、心理学、生涯规划理论等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通过现场、网络等形式,举办班主任工作论坛、导师专业发展论坛、导师工作问题研讨和经验交流等活动,不断提升导师的专业化能力,提高会诊效率。

(二)“学生成长会诊制”在区域范围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为上海市“绿色指标”综合评价的校本化评价的有效补充,笔者分享这一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评价的实践创新,目的并非是想通过“会诊”了解每个学生所存在的特殊问题,而是利用数据库信息,第一时间掌握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发展性问题并通过合理引导,以契合学生的心理需求,更好地迎合学生的心理感受,从而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学生成长会诊制”作为学生个性化发展评价的实践创新,为长宁区“三个指数”的校本化实施提供了着实有效的数据和信息支持。若能够在区域范围内进行推广,成为“绿色指标”综合评价在区域内个性化发展评价的范例,并得到市区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与指导,就能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在区域范围内发挥更大的作用。

裘静霞 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 200052

猜你喜欢

校本导师个性化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V eraW an g
导师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同桌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