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教学基本要求的初三记叙文写作面批指导
2017-12-05符海缨
符海缨
基于学科教学基本要求的初三记叙文写作面批指导
符海缨
根据《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稿)》及上海市虹桥中学九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记叙文面批指导的教学实践,通过制定写作计划、作问题式审题、课上“头脑风暴”与课下聊天等方式,开展面批与讲评相结合的路径来提升初三记叙文教学的有效性。
课程标准 面批 初三记叙文写作
一、实施背景
(一)基于课程标准
《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稿)》在六至九年级的写作要求中明确学生“能体会写作的得失经验,发现自己的进步;有修改作文的习惯”。
根据课程标准,教师针对学生的作文,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作文的优点与不足,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修改。
《2016年上海市初中语文课程终结性评价指南》中对初三学生的写作能力要求是“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600 字左右的文章” “能记叙生活中的人、事、物” “文章应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完整,条理清楚,表达通顺、连贯”等。基于上述的学科基本要求,初三学生的作文面批主要是针对学生的记叙文写作进行的。
(二)基于学情分析
1.依据数据,了解学情
依据2015年上海市长宁区学业质量综合评价绿色指标的数据,笔者了解到本校初三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其中作文得分情况见表1。
表1 2015年上海市虹桥中学初三年级学生作文得分情况
2.依据数据,分析学情
从学生的答卷情况看,学生两头差距很大。在作文方面表现出以下问题。
(1)审题不深入,思考欠严谨。从部分低分作文来看,学生审题时不加思考,下笔就写,致使写作内容偏离了题旨。还有些学生仅从表面的认识来审题,即使没偏题,也得不了高分。
(2)选材不恰当,材料缺个性。很多学生的作文,尤其是学习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在写作中,如何选择恰当的材料,是一大困难。学生拿到作文题,不知道哪些生活素材能恰当地表现主题,为了应付考试,随意编造,致使材料选择失当。另外,绝大多数学生所选材料运用的次数太多,早已没有新鲜感,更缺乏个性。作文中缺乏生动鲜活的材料,是最为严重的问题。
(3)语言不流畅,书写少规范。 教师仔细阅读学生的作文,可以看出他们的语言不流畅,故事情节之间也缺少必要的前因后果的联系,前后矛盾的情况也常常出现。部分学习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甚至出现前言不搭后语,网络语言随意使用的情况。学生的卷面情况不理想,字体不清晰,不易辨别,随意涂改的情况严重,都会影响作文的得分。
二、基于学科标准,展开作文指导策略
(一)基于课程标准,制定写作计划
《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稿)》对中学生提出的写作要求是:“能根据作文题目、有关情景或材料,确定写作要点和中心;能调动已有的生活、知识积累,选取符合题意的材料;能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说明、议论等表达方式,写出感情真实、内容充实、中心明确的文章”“能记叙自己熟悉的人、事、物,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并能以自己的生活为基础,展开想象和联想,表达对未来的向往和憧憬”。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三的写作主要是围绕写人、叙事的记叙文训练展开的。
在初三短暂而又紧张的学习中,究竟哪些题目才能使得训练更有效益呢?这些题目应该是来源于学生的生活,通过这些故事,能生发出他们的一些思考和领悟,并便于他们写出真情实感的题目。
学生的生活来自校内校外,而课堂内外的学习又占据了他们一大部分的生活。在这些学习和体验中,他们有成功的喜悦,有失败的泪水,有被人帮助的感动……这些共同构成了学生成长的主旋律。通过这样的分析,学校教师确定了一些训练的母题:我终于战胜了困难、感动的瞬间、我的校园生活、乐在其中、我们这个班、忘不了他等。
这些题目在写作的结构上可以由一件事构成,如“我终于战胜了困难”,也可以由多件事构成,如“我的校园生活”;主语可以是“我”,也可以是“我们”;可以是通过细节描绘来陈述故事、体悟成长的,如“感动的瞬间” “忘不了他”,也可以是通过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来感悟道理的,如“乐在其中”等。依据学科标准和学情来制定写作复习计划,能使得整个复习过程有条不紊,为提升初三写作复习的效率奠定了基础。
(二)作问题式审题,读懂中心词
教师指导写作,可以从分析题目中的中心词或者关键词着手。例如,“我终于战胜了困难”这个题目,学生在审题时,较多关注的是“战胜困难”,却容易忽视“终于”这个词。所以在写作时,就会出现重点偏离、选材不当的情况。而这篇文章应该特别注重“终于”这个词,因为有了它,文章就偏向于战胜困难的过程,可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每一步前行,每一段过程都可以有不同的体会。针对学生的审题,教师可以相应地提出一系列问题,以帮助学生正确把握题目中的关键词。例如 “你认为这道题目的关键词是什么?”“有‘终于’和没有‘终于’这个词,题目有什么区别?”“是什么帮助你战胜困难的?”等,用问题链的形式帮助学生思考,逐步形成问题意识,并在对问题的思考、认识和解决的过程中,达到正确审题,正确把握文章写作重点的目的。
(三)“头脑风暴”与聊天,选择写作素材
对于学习能力中等偏下的学生来说,写什么是他们最为头痛的事情。基于学校的学情,教师主要采用了课上同学互助的“头脑风暴”,课下师生聊天启发的方式,帮助他们回忆生活点滴,通过同龄人的事例激发每个学生与众不同或者是类似的生活经历,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学生因为“写什么”而头痛的问题。
例如,“我的校园生活”这个题目。初看这道题目,很多学生觉得校园生活无非就是上下课,没有什么值得写的事情。于是在课上,教师启发学生关注学校的自然笔记课程、场馆课程、每学期的拓展课以及学校五大节活动等,学生之间交流互补,调动以往生活经历,生生互动,营造生动、活泼的语文学习环境。课下,教师与学生聊天,关心他们的校园、家庭生活,并通过参与学校的各项学生活动,发现属于学生个人的与众不同的校园体验,或是集体活动中个人突出的贡献等。在这样的头脑风暴与师生聊天中,教师给予每个学生发言的机会,教师在倾听学生发言的同时,也积极思考,发现他们与众不同的经历,帮助他们回忆过往,充分发掘写作素材。
在这样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深刻地体会到,作为教师,要关心学生的生活,也应该关注学校的课程与活动,这有利于引导学生依据个体的生活状态和学习状况,选取符合题意的材料,从而能写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三、基于学情,开展面批与讲评结合
学生在完成作文之后,教师主要采用面批与讲评相结合的方法,力求让学生的写作能达到要求,并努力使学习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一)初改面批,完善情节结构
基于学校的学情,学生的第一稿作文通常是字数达到要求,但是会有许多学生出现详略不当、缺少故事的前因后果、主旨不突出等问题。在第一次批改之后,教师就采用一对一面批交流的形式:通常教师会让学生先圈画自己文章中能体现题目和主旨的句子,再以问题链的形式与学生交流作文中的问题。如“我终于战胜了困难”这个题目,教师会根据学生的作文提一系列的问题:“你作文中所说的困难是什么?” “你是怎么一步步解决这个困难的?” “你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等。通过师生对话,学生逐步明确了自己文章的材料是否合适,自己所选择的材料是否能够很好地体现主旨,详略是否得当等。初改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在接下去的修改中,能根据题目再次确认适合的材料,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并关注文章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主要段落与全文主旨的关系等。
(二)再改面批,提升作文规格
再次的修改,是在学生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情节与结构、有明确的主旨的前提下,教师与学生再次面对面交流。教师会在之前的基础上,进一步精修细改。如改了哪些地方,为什么这样改,改得怎么样,还可以怎样改等,这也是作文技巧运用深化的过程。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是会依据学生水平和学力的不同,尊重差异,分层要求。对于学习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在第二次面批中,教师会帮助这样的学生一起修改病句,让学生能够关注句子的完整性,使得语言通顺、主旨突出。教师通过鼓励,让学生能够完成每一次的作文,达到基本要求,切忌提出过高要求,使得他们自暴自弃。
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将会在句子通顺流畅的基础上,让学生能更加关注所讲故事情节是否有曲折起伏,是否可以提供一定的故事背景及后续的变化等。教师会根据作文的要求,结合所学的课文给学生一定的范例,如《背影》一文中家中变故的背景,《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中“我”被打的原因,《秋天的怀念》一文中“我”和妹妹去北海看菊花的结尾等,优秀的课文也能给予学生很大的启发。
(三)课堂讲评,激发学生积极性
课堂讲评时,教师会将面批修改前后的文章印发给学生,让他们对修改后的作文与原文进行比较,而从中看到自己的进步,得到鼓舞。同时,也将典型作文在课堂上进行讲评。在讲评时,要求学生发现两篇文章的不同之处,并交流点评修改后在哪些方面有了突出的变化,又可以有哪些修改,并比较自己的作文,是否可以从中获得启发,对自己的作文做进一步的修改。
这样的讲评方式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学生之间加强了信息的相互交流,学习了别人作文的长处,找到自己作文的短处,更重要的是,可以以点带面,提高教学有效性。
四、关于面批的效果和反思
通过面批指导学生的作文,旨在能逐步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让学生“能体会写作的得失经验,发现自己的进步;有修改作文的习惯”。
(一)面批作文带来的良好效果
1. 有利于作文教学效益最大化
面批时,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可就学生作文的不同情况,从立意选材、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方面进行当面点评,能使学生真正明白自己的得失,也有利于就其各自的问题进行修改。因此教师面批作文,通过了解学生真实的写作状态,对症下药,才能做到因材施教,真正让学生写出个性化的作文,使得作文评改效益最大化。2016年长宁区初三学业质量监控中本校作文得分情况见表2。
表2 2016年上海市虹桥中学初三年级学生作文得分情况
从表2中可以看出,本校的初三学生在写作中取得了进步,这与教师有效的作文辅导和作文的面批修改是分不开的。
2. 有利于学生养成修改习惯,促其进步
面批时,教师评讲学生作文中的优点与问题,并做出简单的修改,更多的是给出学生修改的建议,通过问题链启发学生思考。教师及时的批改与面批,能抓住每个学生作文中的问题,使得学生有了修改的方向和动力。经过修改的作文,可能有质的飞跃,也能不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
传统作文批改,教师往往是先独立批改,书写评语,然后集体讲评。事后,很多学生阅读评语,但是未能做更多的思考与改进,教师许多的辛苦也就付之东流,学生也未能再进步。而本文介绍的面批,是在面对面的交流后,及时做出修正,不断提高学生在写作方面的能力,从而使之进步。
(二)进一步思考
基于本校的学生数量相对少的情况,学科教师是人人面批作文的。教师主要利用的时间是课间,或是学生的自习课,或是晚自修。教师还利用双休日的时间,与学生通过微信、QQ、电子邮件等方式,就学生的作文做批阅与交流,让学生在第一时间知道自己的写作结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时效性。
而对于更多的学校,如何更好地利用面批辅助课堂教学,是需要思考的。可以采用部分面批,及时评讲的方式,将面批之前与之后的作文进行对照,让学生发现变化,并可以针对自己文章的问题进行修改,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面批的优点。
符海缨 上海市虹桥中学 200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