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临床口译的文化输出
2017-12-05宿哲骞
宿哲骞
针灸临床口译的文化输出
宿哲骞
作为在中医针灸中对外来的人员进行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口译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文化的体现,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译主要涉及的范围主要是来自于学生与老师之间,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交流。可是由于中西方本来就存在文化上的差异,导致了翻译人员在一些临床的口译上无法将意思准确地表达出来。本文通过对针灸临床的口译所产生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以此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此来为从事相关的口译工作者提供借鉴经验。
针灸 临床口译 文化输出 问题
一、针灸临床口译文化输出的意义
语言作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的主要桥梁,为文化的传输也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其中,口译是语言交流中的一种具体的表现形式,其目的主要是为了使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更加方便。众所周知,每种文化都有其特殊性,所以在指定的时间内把一种语言准确的转换为另一种语言也并非那么简单,不仅需要把意思准确表达出来,还要对其中蕴含的深刻含义表达出来。在翻译的过程中,一些翻译者习惯用西方的思维方式来对中医进行解读,在一定程度上会损害中医的本来特色。在这种情况下,加强针灸临床口译的文化输出的力度,能够从一定的意义上提升中医的地位,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二、针灸临床口译所存在的问题极其对策
(一)不同穴位的命名方式各不相同
在外国,学生所学习是十二经脉穴位的命名方式大多数是采用经脉代号和穴位的序号构成的,就比如ST36,ST代表的是经脉代号,36代表的是穴位序号,合起来就是胃经的第36个穴位。但是在中国,我们对于十二经脉穴位的命名方式则是采用经脉名称和腧穴名称来构成的,比如足阳明胃经—足三里。所以在一般的临床教学中,中医主要是以第二中方式为主,但翻译人员就需要在这两种方式中间进行转换,拼音和序号就难免会遇到冲突。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让留学生牢记常用穴位的汉语发音和一些拼音的书写,并不断向他们传播不同穴位之间所蕴含的中国文化信息,以此来对他们的思维方式进行转换。采用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在理解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对穴位进行记忆,也减去了查找穴位序号的时间,提升了口译的效率[1]。
(二)中医特色治疗方法和独有的术语
与现代的医学不用,中医自身就拥有具备自己特色的治疗方法,这些方法在国人看来是习以为常的,但对于国外的学生来说,这却能让他们大开眼界。在针灸的临床治疗中,由于受到古代道家思想以及易经的影响,医生大多数采用3、6、9或者是以7的基数作为壮数来为患者提供针灸的治疗。在古代的道家思想中,3是万物之母,而6、9是其相关的倍数,所以都含有生万物的含义。而在易经中7是生阳之法,所以以7的基数作为壮数也含有相关的含义,这些都是中医所具备的治疗方法。[2]另一方面,留学生在针灸临床医学的学习中所遇到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中医医学所独有术语翻译的不定性。在他们看来,由于文化缺省的现象在中医术语中存在极大的普遍性,所以对其进行适度的异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使其内容更加难懂,不过随着进一步的学习,能逐渐从中体验到中医文化的精髓所在,也能慢慢体会到其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在一般的情况下,为了使留学生能够更加清楚的传达临床的信息,大多数教师都会让留学生采用拼音来代替单词的方法来进行学习。例如:blood—xue,sthenia—shi。所以当遇到中医学所独有的专业术语时,采用这种适度异化的方法,能在一定的程度上把中医学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翻译出来,让留学生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中西方文化所存在的思维模式差异
在针灸临床中,有一种名为“放血疗法”的针灸方法。其主要是以针才刺某些身体的穴位或者是身体表面上的小静脉,进而把血液放出来的治疗方法。但是在西方的思维中,这种治疗的方法却被认为是一种古老腐朽的治疗方法,与现代的治疗方法格格不入。另一方面,在春季来临时,有些国外的留学生相对于一些患有脾虚泄泻疾病的患者多数将其判断为因“脾气不足而导致湿邪停滞于肠胃内”,这也是由于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所造成的后果,没有从中医学的角度来分析这类患者的病因[3]。
对于这种思维模式,可能在短时间内是很难转变的,但再遇到这样的事情时,应该多鼓励学生从中医学的角度来理解这些术语,渐渐把他们的思维模式拓展开来,减少理解的误区。
三、结语
针灸临床口译在中西医的文化传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面对中医学所独特的医学术语以及不同地域的不同思维方式,我们应该多对这些国外的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在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加深对中医学的理解,让中医学在世界发光发亮。
[1]吴健.中英口译中的文化输出[J].上海翻译,2008(3):42~45.[2]欧阳勤,卢晓青,郑坚英.文化对中医英文翻译的影响[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7(2):53~56.
[3]刘宓庆.当代翻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249.
(作者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
本文系2016年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软科学类)成果,项目编号:2016188,吉林省高教学会高教科研课题2016年度立项课题:中医经典汉英平行语料库在中医英语“翻转课堂”模式下应用研究(课题编号:JGJX2016C18)成果。
宿哲骞(1981-),男,汉族,吉林通化人,讲师,硕士,长春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中医英语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