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跨文化交流与中外学生融合机制研究

2017-12-05王秀妹

长江丛刊 2017年12期

王秀妹

校园跨文化交流与中外学生融合机制研究

王秀妹

文章主要是对校园跨文化交流与中外学生融合机制进行研究,首先介绍了跨文化交流的概念,点出了校园跨文化复杂的多元文化环境以及文化价值观可塑性的特点。随后简要分析了中外学生融合机制研究的现实需求与构建中外学生融合机制的三个途径,提出了必须为留学生建造交流沟通平台,以建立起真正的中外文化交流融合为目的的校园跨文化交流。

校园跨文化交流 中外学生 融合机制 研究

在人类社会发展迅猛的时代,多元文化渐渐展现出其冲突与共生性。同时科技的全球化也令原本互不相干的国家和民族有了沟通和联系。跟随不断深入的全球化进程,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了起来,几乎每一个城市、每一个社区都有着外国友人。除此之外,在企业中,不同国家、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员工渐渐多了起来,在日常生活中与国外友人沟通的机会开始增多。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如何让多元文化和谐并存是需要研究的一个新课题——跨文化交流。经研究发现,要实现多元文化的发展和并存,最好的方式的是从高校学生着手,从学生教育为起点将跨文化交流与中外学生机制相融合。

一、什么是校园跨文化交流

(一)跨文化交流概述

跨文化交流(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别名又叫作跨文化交际,是指进行交流沟通的对象为不同符号系统以及不同文化感知的人。跨文化交流除了研究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跨语言、跨文化交流之外,还针对同一个国家内不同的领域和文化的交流互动。

(二)校园跨文化交流特点

1、具有复杂性的多元文化环境

由于我国在国际地位的提升,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汉语得到了广泛的外国友人推崇。更多的外国学生选择到中国高校学习,近年来在我国的留学生数量急剧增加。上百个国家的文化与中华文化在同一个环境中发酵,不止让高校的整体环境变得多元化,也让文化价值观不断的碰撞和交融,在突出了现实问题的同时也令多元文化环境更加复杂了。也正是因为许多不同的文化在进行碰撞,提高了文化冲突的危险性,因此在处理这些文化关系的时候也需要更加谨慎和小心。

2、文化价值观的相对可塑性

人类从出生到死亡,所有的生活和学习、工作都受文化的影响,随着时间的变化,文化从表面到深入,影响也在不断增加。一个人在某一种文化的环境下被熏陶的时间越长,此人对这种文化的认同感也就越强。同理,在本身已经被一种文化同化的时候假如遇到另一种与自身文化价值观冲突的文化时,对文化价值观越坚定的人对另一种文化就越排斥。对于目前高校学生而言,其正处于建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时期,并且努力想摆脱“别人告诉我”,迈进“我认为的”世界。因此,高校生是最容易接受外来文化的群体。不仅其思维更加活跃,同时也拥有丰富的信息来源和广阔的视野、意识,愿意接触并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对文化的包容性更强。因此,在文化价值观方面可塑性较强。

二、中外学生融合机制研究的现实需求

(一)多元校园文化的困境

多元校园文化中,外国学生和中国学生之间几乎所有的方面都具有差异性。例如,互相都拥有不同的饮食习惯,且生活方式不同,学习态度和学习的方式不同,就连文化和风俗甚至价值观都是不同的。在进入大学之前,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和外国友人相处的经历,就算有所了解也仅仅只是通过媒体和网络。这些学生并不知道该如何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但是相比之下,对于外国留学生来讲,众多“不同”带来的冲击更大。例如外国留学生在来中国的原因或许是因为中国古老的古韵文化,又或许是因为其他吸引自己的地方。

(二)全球化趋势对高校培养目标的要求

由于我国许多方面都趋于全球化,因此在中国高等教育方面的要求更加严格了。首先是需要能够在多元文化环境中良好适应并身具多元国际化素质的人才。要想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就应该培养具有国际化水平并且良好适应国际发展形势的综合素质人才。除了要求必须具备达到世界水平的专业技术能力,还需要有跨文化交流能力以及宽阔的国际视野。因此,中国高校应该将培养国际化人才作为首要目标,其次是培养对中国文化熟悉并且对中国文化认同的国际友人。在削弱国际友人与华人由于五千年文明差异导致的距离和隔阂的同时,将中国文化经由外国友人之手传播海外与国际中。

三、构建中外学生融合机制的途径

(一)组织建设留学生社团

由于文化的不同并不会改变人的社会属性,因此尽管学生们来自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仍然有和人们交流沟通的需要。打造留学生社团在欧美国家高校中已经得到了广泛运用,该社团对建造和谐校园有着重大意义。在中国高校中也可以建立留学生社团,让留学生们有交流的平台的同时,在中国学生社团中也可以允许留学生的加入,加深留学生与留学生、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的交流沟通与融合。增加了中外学生之间的感情和交流。此刻这些留学生不再只是一个旁观着,也是参与者。同时,中国学生也可以通过社团和留学生交流,从而建立起感情,这在帮助留学生对学校和中国文化的认同的同时,也能够缩短对文化差异的适应期。另一方面,社团是根据学生们的兴趣爱好或者特长而组建的,因此可以迅速拉近有着相同爱好或特长学生的距离,令留学生快速融入校园生活。

(二)中外学生互动平台建设

建立一个健康、和谐的跨文化校园环境是帮助中外学生融合的重要因素,也是一个可以帮助留学生解决中外文化差异带来的心理压力的重要措施。一个多元文化的校园环境可以让留学生深入了解了中国社会环境,让留学生在中国可以建立起自己独特的社交圈。因此,高校应该在制度、设施和根据留学生需求等方面为留学生建设一个方便其交流沟通的平台。比如,在校园论坛中,也可以为留学生开设专门的讨论、沟通的版面,在网页设置和布局、功能等方面针对外国习惯进行专门设计,方便留学生使用。例如上海外国语大学在2012年就已经开始运行的新版英文校园网,这个校园网中就充分考虑到了外国留学生的需求。在建设中外学生互动平台时较为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明确互动平台的建设初衷,也就是要成为中外学生自治组织之间有效沟通的桥梁与渠道。这样的自治组织可以将自发的、不集中的、个体的文化全部整理集合在一起,用团体的方式体现出来。

(三)对学生活动资源进行整合和分配

在高校中,校园文化活动的举行和活动所需的场地的管理权都掌握在学校学工部、团委等学生管理部门中。由于受学生传统观念以及部门职能方面的影响,从活动策划开始就没有要将留学生友人设定在活动中。在学生的传统观念中,或许觉得留学生只是来学校参观学习的,并没有将其看作学校的学生,因此也没有将留学生看作是自己工作服务的责任和范围。这就导致在分配学校资源时留学生被忽略、被边缘化,只有在一些关于国际方面的特色活动时,才会想起留学生的存在。因此高校应该注意将留学生和中国学生放在同等的地位上,合理地整理和分配活动资源,为中外学生交流创造更多的机会。

四、结语

由于在校园跨文化交流中具有复杂多元文化性和可塑性文化价值观,要创造良好的中外学生融合机制具有一定的困难和阻碍。但不论是中国学生和外国学生之间的太多不同,还是外国学生在中国生活方面的不便,或是最大的语言障碍,都是有解决方法的。要在学校中组建留学生社团、组织更多的活动,让留学生可以参与到各种活动与改造校园相关的网站互动中。此外可以建造中外学生互动平台,加快中外学生融合。但一切方法实施的前提是需要高校能够明确这样做的目的,以及给予学生最大的支持,为中外学生融合作努力。

[1]张坤.中外文化交融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浅析[J].前沿,2014(1).

[2]陈厉.融合中外文化建设和谐校园文化[J].科技信息,2013(16):166~166.

(作者单位: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本文系2016年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资助成果之一,项目编号为:Y201635091。

王秀妹(1981-),女,浙江义乌人,硕士研究生,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