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017-12-05

长江丛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价值观德育

朱 迅

浅谈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朱 迅

本文主要以高职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作为出发点,并针对问题从改变教学理念、知行合一、社会环境的积极引导等方面探讨了具体的解决对策,以期为广大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和意见。

高职院校 德育教育 问题 解决对策

高职院校展开德育教育是当前时代所需,也是满足学生发展所需的主要教学目标。高职院校展开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培养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全面型人才,这就需要高职院校结合这一教学目标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德育教学方案,从而提高德育教育的时效性,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因此对于德育教育工作者而言,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之外,还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并针对德育教育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进而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一、高职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教育方向出错

首先,高职院校领导和教师将关注的重点放在政治教育方面,从而严重忽略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具体表现在:德育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属于政治形势需要、没有把握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德育工作内容和形式较为单一。其次,品德问题政治化。高职院校教师在审视德育教育问题时时,习惯性站在政治角度认识、评价德育问题。且在具体行为过程中,将道德品质作为学生会政治上进步的主要手段。这样不仅会逐渐导致学生人格的不健全、道德素质低下,还会直接影响德育教育的时效性。

(二)应试教育的影响

在应试教育影响下,高职院校教师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并将学生专业知识成绩成为衡量学生是否优秀的主要标准。从而严重忽略了德育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性。因此在安排课程表时,大部分以专业课程为主。虽然专业课程的设置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过度安排专业课程,会直接挤压学生的道德空间。究其原因是高职院校教师和领导对道德教育的不重视,导致学生将知识学习作为主要学习任务,因此对院校安排的课程设置没有觉得任何不妥。与大学教育目标不同,高职院校展开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培养专业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但是正是因为这样,导致教师在道德教育轨道上渐行渐远。实际上,专业知识学习与道德教育是连接在一起的。由于应试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影响,高职院校的道德教育主要体现在大班上课方面,但是却没有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交互式教学、实践教学等。教师追求教学效率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因此对于学生的思想状况不够了解,从而大大降低了道德教育质量。

(三)忽略实践环节

目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形式主要以“说教”、“灌输式”教学模式为主。采用此种教学方法不仅会提不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使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认识停留于表面。时间一长,还会使学生逐渐产生逆反心理。因此,道德教育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行为”结合起来,才能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认知,进而形成科学正确的价值观。纵观我国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现状,德育教师缺乏对实践行为的认知、普遍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最终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道德行为与道德认知差异性较大等现象。

二、解决对策

(一)社会环境的积极引导

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的科学引导与支持。当前,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具有盲目性、滞后性等特征,导致人们过分追求功利,其社会价值观不够科学。这样不仅会直接影响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也会影响学生的道德行为。针对这一问题,高职院校需要站在社会角度和学生个性特征角度展开德育教育,在展开道德教育的同时积极加强与学生家长、社会团体、政府之间的沟通与联系,从而促使各界力量的团结,共同针对学生德育价值观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从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价值观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通过文化体系的建设促使文化事业的长远健康发展,并构建科学的社会文化形态,进而引导学生规范道德行为、促使学生道德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道德实践能力和道德素质水平。

(二)提高对德育教育的认知水平

意识与行动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一个人的行动取决于其意识。因此正确的认识是提高行动规范性的基础。这就需要高职院校教师加强对德育教育的重视,并充分认识到德育教育在培养学生科学正确价值观和提高学生道德素质方面的重要性。无论是德育教师还是院校领导,都需要站在发展的眼光分析德育教育问题、了解德育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两课”教学在高职院校德育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德育教育的主要形式。“两课”教师在德育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院校领导需要肯定他们的教学地位。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的加快和教育体制不断改革,高职院校教师需要认清社会现实和学生发展需求,院校领导需要加大对“两课”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进而提高德育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奠定坚实的基础。也可以结合教育实际情况成立领导小组,将“两课”教学的作用与功能完全发挥出来。也可以成立专门的“两课”部门,引入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教师,并加大对“两课”部门的重视,依据思想品德教学改革精神和相关道德理论知识作为课程设置的要求,从而提高学生对德育知识的认知水平。

(三)改变教育理念

当前社会环境下,教师需要运用发展眼光和全局眼光分析德育教育,并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式,打破应试教育的巨局限性。这就需要德育教师积极引入“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理念,充分认识到学生在课堂教学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学方式多样化的重要性,改变传统单一的“说教”、“灌输式”教学模式的束缚,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创新精神。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增强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与交流,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思考和探究,进而帮助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且教师应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行为联系起来,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教学目标。除此之外,德育教师需要加强对实践问题的分析与研究,并将自己的分析结果引入课堂教学内,这样可以使德育教育不再显得单调、无味。

(四)知行合一

所谓知行合一是指德育教育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德育理论知识如同学生的意识,需要行为的检验。才能体现理论知识的真理,并在实践中自觉树立科学意识,提高行为的规范性,有利于学生良好道德素养和健全人格形成。因此,为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时效性和实质性,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实际需求积极创设更多的实践机会,比如结合高职院校职业化教目标为当地居民服务。包括老年人服务、募集资金等。通过社会服务和居民服务,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价值观。

三、结语

高职院校承担者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责任,因此无论是德育教育工作还是院校领导,需要在注重专业理论知识宣讲的同时加大对学生德育素养的培养,并改变传统单一的“说教”、“灌输式”教学模式、及时更新教学理念,积极引入“以人为本”教学理念,运用发展眼光和全局眼光分析德育教育问题。针对德育问题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行为的有效衔接、提高对德育教育的认知水平,需要站在社会角度和学生个性特征角度展开德育教育,在展开道德教育的同时积极加强与学生家长、社会团体、政府之间的沟通与联系,从而促使各界力量的团结,共同针对学生德育价值观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从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价值观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1]周理远.浅谈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基于传统文化视角[J].科技经济导刊,201(18):155.

[2]闫青平.浅谈高职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电子世界,2012(23):158~159.

[3]吴海霞.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2):74~77.

[4]张海涛.浅谈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2(16):231~232.

(作者单位: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价值观德育
什么叫美好的道德教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