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与周代婚恋研究综述
2017-12-05朱芳容
朱芳容
《诗经》与周代婚恋研究综述
朱芳容
《诗经》中的婚恋诗有八十多首,占总数近四分之一。它们生动地描绘了周朝关于爱情和婚姻的场面,使在几千年后的我们能感受先人的爱恨别离,去探寻现代婚恋的源头。
婚恋诗 婚姻观念 婚俗 婚制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包含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古代诗歌305首,分作风、雅、颂三部分。婚恋诗基本收录于《风》,以郑风、卫风最为有名。这些婚恋诗反映了男女恋爱、嫁娶和婚制的社会习俗,具有很好的研究与欣赏价值。本文以前人的研究为依据,概括总结婚恋诗中所表现的周代恋爱、习俗及婚制,为进一步研究做铺垫。
一、研究综述
男女交往从宽松自由到严格拘谨,自由恋爱到媒妁之言。西周初年,婚姻自由不受限,未婚男女可以踏春出游、赠物定情。男女相识相恋也多于节日聚会。随社会的发展,礼乐制度逐渐成型,男女交往开始受到礼教束缚。父母、媒人的撮合成为嫁娶的先决条件,聘娶婚成为缔结婚姻的主要形式,“六礼”则是婚礼形式。贵族婚礼用具讲究,服饰精美。平民虽行“六礼”,但朴素简单。女子出嫁时要有车辆亲迎,婚礼一般在晚上举行。
男子二十行冠礼,女子十五行笄礼后便到适婚期,实行聘婚制,同姓不通婚且双方都必须身世匹配。即便婚制如此,但适婚男女不一定在此阶段成婚,所以年龄达到最低成婚限度的未婚男女,就必须被强制成婚,这种婚姻被称为“婚会”或“合独”。此外还有赘婚制:指男方入赘,媵妾制:指女方有姊妹和侄女陪嫁,共妻制 :指兄弟同妻,收继制:指夫家继娶寡妇。人们非常注重门第观念,尤其是诸侯贵族的婚姻,都是以政治或经济目的为导向的,媵嫁婚就是在门第观念下形成的一种婚姻形式。
二、周代婚恋、习俗与婚制
(一)从婚姻自由到聘婚制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世袭奴隶制王朝,《诗经》中所有的婚恋诗描述的都是周代关于恋爱、婚姻和成婚习俗。古代劳动人民自春天到夏历十月为农忙时期,冬天至初春为农闲时期。而在春耕之前的二月和三月初举行各种祭祀仪式,允许男女青年进行恋爱活动。如《国风…郑风…溱洧》:“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这首诗里描绘的就是三月上旬的巳日,人们于溱水与洧水上聚会,虽为祭祀求神,但男女青年常在此聚会上相爱并结为爱侣。这是周初才有的现象,周代后期,礼乐制度逐渐完善,统治阶级规定婚姻必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陷入这种礼教统治下的青年男女们在压抑中感到非常痛苦,“将仲子,无逾我,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这是《郑风…将仲子》中的一段,反映的就是自由恋爱下的男女受到“父母之命”这种礼教限制的痛苦。这些婚恋诗在反映周代男女婚恋实情下,也表现出了人们对于这种礼教的控诉。
(二)聘婚制下的“六礼”
因着婚姻从自由恋爱变成“父母命、媒妁言”,成婚的制度和仪式也变得复杂。这种始于封建礼教统治下的周代,延续至清末甚至新中国成立初的婚姻制度,被称为聘婚制。聘婚制是周代官方制定的婚姻形式,而“六礼”则是聘婚仪式的六个阶段,分别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纳彩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六礼去求婚。问名即男方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生辰。纳吉即男方得名后,在祖庙进行占卜。纳征即男方家将聘礼送到女方家。请期是男方择定婚期,备礼告知女方,求其同意。亲迎,婚前一两天女方送嫁妆、铺床,隔日新郎亲至女家迎娶,六礼过后才算成婚。
(三)其他婚制
除聘婚制外,还有其他有关婚姻的制度。如赘婚制、媵妾制、共妻制、收继制等。其中还有一种特殊的婚姻形式“野合而婚”,它完全不需要遵循“六礼”,甚至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都不需要,它是自由的,但也是不被社会认可的,所以这种婚姻一般是奴隶找伴侣才会出现。
三、研究不足
(一)分类不够严谨
周代实行诸侯制度,不同的诸侯封地可能存在截然不同的婚俗观念,所以把婚恋诗中的婚俗适用于整个周朝是不够严谨的,应该可以按不同的封地,不同或相同的婚俗等进行分类。
(二)举证不足
有些“风俗”仅仅只是在一篇诗歌中有提及,但是却被当成一个特定的风气,这缺乏强有力的证据来证明,所以在分析这样的诗歌时最好能从其他文献中找到同样的记载。
四、结语
婚姻乃人生大事,美好的婚姻当始于爱情终于死亡。但别说是几千年前的封建周朝,现代社会都难寻这种美好。差别在于周代是封建朝代,人的婚姻由不得自己。现代社会没了封建的压迫和限制,婚姻显得随性,但也显得随便。“闪婚、闪离”这些名词的出现,意味着婚姻在这些人眼中并不受重视,没有“三媒六聘”的庄重,无法感受到婚姻背后的深层含义。即使现代没必要遵循“六礼”,也不能如此随便。过于简单地得到,又过于简单地放弃,婚姻如同儿戏,这是对承诺的藐视,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
[1]荆煜君.从《诗经》看周代的婚恋习俗[J].名作欣赏,2009(06):29~31.
[2]杨淑鸿.《诗经》的婚恋诗与周代的婚姻制度[J].作家,2010(14):112~113.作者简介:朱芳容,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
(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