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溶栓前应用低分子肝素对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再通的疗效

2017-12-04王英双

关键词:通率尿激酶肝素

王英双

(山东省曹县中医院,山东 菏泽 274400)

溶栓前应用低分子肝素对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再通的疗效

王英双

(山东省曹县中医院,山东 菏泽 274400)

目的 观察在尿激酶溶栓之前应用低分子肝素,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冠状动脉再通的治疗效果。方法 把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早期低分子肝素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早期低分子肝素组,在尿激酶溶栓前,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克赛);对照组,给予常规尿激酶溶栓的治疗,待治疗后,比较两组冠状动脉的再通率。结果 早期低分子肝素组的血管再通率为25例(80.3%),对照组为19例(63.3%),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使用低分子肝素来辅助尿激酶溶栓的治疗,能够提高AMI早期冠状动脉的再通率,有效防止再次闭塞。

急性心肌梗死;低分子肝素;尿激酶;冠转动脉再通率

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的溶栓治疗效果肯定,在低分子肝素的应用上,无论是方法上、溶栓效果和对纤溶系统影响上国内外报道不尽相同。本此研究在溶栓前使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通过比较冠状动脉再通率,评价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年1月~2017年6月我院CCU收治AMI患者60例,全部病人均符合中华心血管杂志编委会制定的AMI溶栓治疗入选标准。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早期低分子肝素组30例,男23例,女7例,年龄42~77岁,平均年龄(59.6±8.7)岁;对照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44~75岁,平均年龄(58.7±8.9)岁。两组病人的年龄、性别、就诊时间、病史和梗死部位等一些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常规给予卧床休息、吸氧、低脂饮食等常规治疗。

(1)早期低分子肝素组(治疗组):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克赛)40 mg,继之尿激酶100~150万u加入100 mL生理盐水于30 min内静脉滴入,溶栓后常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克赛)40 mg,1次/12 h,连用7天。

(2)对照组:除不在尿激酶前使用低分子肝素以外,其余用药和治疗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

观察冠脉再通与再闭塞以及心肌梗死范围(MIS)。观察冠脉再通及再闭塞判定,依据遵循AMI溶栓治疗标准(中华心血管杂志编委会1996年太原会议制定);MIS采用Aldrich等提出的心电图MIS计算方法推算MIS,按Nancy等提出的54项32分制计分系统计分,为最终梗死面积。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比较

治疗组、对照组冠状动脉的再通率分别为25例(80.3%)和19例(63.3%),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周内对照组有1例(3.33%)发生了再闭塞,早期低分子肝素组无再闭塞发生。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肌梗死患者存活病例MIS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心肌梗死患者存活病例MIS比较(%)(±s)

注:与组内预计MIS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治疗组 30 20.8±7.2 11.0±6.9*▽ -42.8▽▽前壁 17 21.3±5.3 12.0±6.3* -38.4下壁 13 19.6±9.6 10.6±7.4* -56.8对照组 30 20.8±6.4 16.9±7.2 -19.4前壁 16 21.4±5.8 16.5±6.8* -18.8下壁 14 19.3±7.6 15.5±6.1* -16.4组别 n 预计MIS 最终MIS MIS变化

2.2 心肌梗死范围比较

(1)两组前壁和下壁梗死变化,见表1。

(2)AMI治疗组冠状动脉再通与未通MIS比较,见表2。

表2 AMI治疗组冠状动脉再通与未通MIS比较(%)(±s)

表2 AMI治疗组冠状动脉再通与未通MIS比较(%)(±s)

注:与组内预计MIS比较,*P<0.01;与未通组比较**P<0.01

组别 n 预计MIS 最终MIS MIS变化未通 5 21.4±8.2 14.2±6.3 -19.6再通 25 12.4±8.8 10.8±7.4* -54.6**

(3)AMI冠脉未通病例的MIS比较,见表3

表3 AMI冠脉未通病例的MIS比较(%)(x±s)

2.3 副作用

两组均无颅内、消化道等脏器出血发生。

3 讨 论

AMI尿激酶溶栓的疗效是肯定的,特别是低分子肝素的应用越来越被重视。患者发病6 h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抗凝血酶-III的活性下降。接受溶栓治疗后,血浆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t-PA )活性较低而PAI活性较高,机体内凝血系统占优势[1]。而低分子肝素,既可扭转凝血活性增高局面,又能增加尿激酶纤溶活性,因先用低分子肝素,再使用尿激酶,这样为尿激酶溶栓提供低凝血状态,强化尿激酶溶栓的作用。早期使用低分子肝素除可以消除或减轻AMI早期高凝状态外,还可以改善侧支循环而得到血流灌注,使顿抑及冬眠心肌恢复正常功能,有利于血栓溶解和血管再通而缩小MIS[2]。可见提前应用低分子肝素,可使冠脉再通率提高,再闭塞率下降。常规治疗是在尿激酶溶栓6 h后使用低分子肝素,据文献报道再通率为64%左右,AMI患者单独使用溶栓药物冠脉再通率大约为61%左右。本研究在尿激酶用用之前,先使用低分子肝素,结果再通率提高到80.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早期低分子肝素组1周内无再闭塞病例,而对照组1例(3.3%)发生了再闭塞。

实验表明,冠脉未通病例治疗前和治疗后MIS无统计学意义,再通病例在治疗前和治疗后MIS有统计学意义,将两组中未通亚组进行比较时发现,MIS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治疗前后的MIS变化百分比之间,却存在统计学差异,表明在溶栓前肝素治疗虽不能让闭塞的冠脉再通,但在缩小MIS及挽救心肌功能的方面有临床意义,如何更有效地使用低分子肝素来提高溶栓效果尚需进一步探讨。

综上述,早期使用低分子肝素来辅助尿激酶溶栓的治疗,能够提高AMI早期冠状动脉的再通率,有效防止再次闭塞。

[1] 潘俊泰,李海成,易 董,等.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3):298-299.

[2] 于天开.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中国社区医师,2013,15(2):167-168.

R541.4

B

ISSN.2095-6681.2017.25.55.02

本文编辑:李 豆

猜你喜欢

通率尿激酶肝素
不同浓度尿激酶在PICC导管堵塞再通中的应用进展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在急性脑梗塞中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有效性评价
超声针联合微泡干预尿激酶溶解体外血凝块
溶栓时间对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手术疗效及不良事件的影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血管再通治疗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52例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