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运用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必要性

2017-12-01史宇戈

长江丛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毕业生职业

史宇戈

论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运用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必要性

史宇戈

高校毕业生就业一直是政府和学界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从1999年起,各高校基于教育部出台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开始不断扩大招生人数,随之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必然出现的就业难问题油然而生。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是关系到高校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安全稳定,因此汲取国外高校的就业指导体系优点,结合我国国情、各高校校情,制定适用于我国高校毕业生就创业管理服务制度,对提升我国高校学生就创业质量、提高高校就创业指导服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 就业指导 中西方文化 差异

近期《中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发展报告·2015-2016》在东北师范大学发布,该报告数据显示,2016届毕业生净就业率为90.58%,平均月薪为3869元。《2017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在2016年12月4日北京召开。会上,教育部初步预计2017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795万人,比2016年增长30万,就业创业工作面临诸多不利因素依然存在,就业形式依旧复杂严峻。因此,随着高校毕业生的日趋增加,就业指导工作难度也不断上升,教育部每年都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作为内部重点工作,通过教育系统有关方面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积极借鉴西方国家高校就业指导的政策经验,对解决我国高校所面临的就业问题确保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具有重要的启示。

一、中西方大学生就业指导概述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有人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工艺学校推行就业工作,由此一项专门的院校社会服务工作和课题研究随后发展起来。帕金斯(美籍)在1909年出版了《选择职业》一书中首先使用了就业指导的这一概念,成为了“就业指导”一词的创始人。1910年,美国召开第一次全美职业指导大会,随后,美国职业指导协会成立,并开始出版期刊《职业》。1911年,美国哈佛大学在大学生中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使得就业指导课程类型有了雏形。20世纪初期,我国清华大学陆续制定并筹备开展各种形式的就业指导活动,1923年高校职业指导委员会的成立开创了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先河。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是指高校通过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等培养形式对高校学生进行就业政策解读、就业形式现状分析、择业心理调适、择业技巧培训等,其实质是为了帮助高校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进一步制定规范的职业生涯规划、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择业观,从而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二、中西方高校就业指导的现状

(一)中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

1、就业教育观念落后

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主要是毕业生择业期间的指导。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就业教育观念落后,对就业教育概念的理解存在偏差,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还停留在西方的“人职匹配”阶段,并没有顾及个人和职业发展。

2、就业指导内容单一

我国大部分高校缺乏对学生就业观念和价值观念取向的正确引导。高校所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枯燥乏味,内容单一;负责专职就业指导教育的教师数量少,经费不足,由辅导员兼职负责就业指导教育课程使得学生工作和教学工作混为一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的开展,薄弱的专业化、专职化师资力量使得就业指导工作效果不好、质量不高。

3、就业指导机构不健全

目前,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长,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我国各高校纷纷成立就业指导中心。然而,我国实行“竞争上岗、择优录取”的就业模式时间不长,因此就业指导的系统内容积累较少,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善系统的就业指导机构。根据材料显示,我国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在就业管理工作方面投入大部分精力。复杂的人事管理制度和户籍制度,使就业管理的事务性工作繁琐复杂,如就业协议书审核、就业报到证办理、毕业生档案转递等。

4、“慢就业”现象存在

当下,“慢就业”现象在我国高校毕业生群体中越来越明显。对于“慢就业”一词的出现,是当下“90后”高校毕业生逐渐成为毕业主力军的一个产物。相比“60后”、“70后”、“80后”的 “毕业即就业” 传统观念,他们更希望追求自我个性与自由,往往会选择游学、啃老或创业,去享受追求自我的一个空间与时间,而避开就业与深造的问题。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化、专业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自身眼高手低等等都是导致“慢就业”现象出现的原因。

(二)西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

1、就业指导教育理论具备历史基础

二十世纪初,美国工程师帕森斯提出每一个个体都可以找到适合自身人格特征和能力的职业,即人的性格和能力与职业存在相关性的理论。该理论构建了一种职业指导模式----按照性格、能力与职业的相关性指导大学生就业,即可以达到“人尽其才”,又可以做到“人职匹配”,开创了特性因素理论。库伦波茨的生涯决定理论,对影响职业生涯规划行为的自身学习经验和社会环境因素进行具体分析。发展性理论最早由美国职业管理学家萨帕提出,主张用一种动态的观点看待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历程。

2、高校研究和发展就业指导思想均有特定理论依据

西方高校对就业指导的社会服务研究工作主要经历了有特定理论作为指导思想的三个发展时期。20世纪初至30年代末,特性因素匹配理论建立及其模式的构建,基于个体差异和职业差别基础上的人职匹配是就业指导理论的奠基;20世纪40年代初至50年代末,人本主义自我成长理论的建立,职业发展与心理咨询相结合,使求职者能够正确认识自己、自我调节;20世纪50年代末至今,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建立,职业发展与人格发展相结合,对求职者择业前的发展和择业后的发展进行指导。

3、建立健全就业指导体系

西方国家为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基本已纳入社会就业体系,并出台多部法律保障国家市场体系,促进匹配市场的自行调节就业力量。如德国为了规范和管理就业机制,出台了《职业教育法》、《就业促进法》等;美国出台了《就业法》、《劳动力投资法案》等;日本为了激发社会和企业促进就业制定《教育基本法》、《学校教育法》、《就业对策法》等相关法律。除了制定相关就业法规,西方国家为完善就业市场,建立健全全国性信息就业网络,建立政府、高校、用人单位等多方参与的就业服务体系等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完备的就业指导服务。

三、中西方高校毕业生就业特点分析

(一)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特点

中国作为全球的第一出口大国,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教育水平,增强人民素养,我国政府自20世纪末期开始鼓励高校进行扩招。不断增加的高校毕业生导致了人才市场供求关系失衡的现象。高校专业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导致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供需关系出现偏差,导致高校提供给用人单位的毕业生不符合单位用人条件,进而导致高校毕业生不能够快速适应用人单位的工作环境。多数高校毕业生存在着 “有业不就”“眼高手低”的就业期望值过高,收入差异等现象而错过合适的就业机会,以至于出现人才市场就业两极分化现象。

(二)西方高校毕业生就业特点

美国等西方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已将就业教育作为正式的教学计划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学校方面,从新生入学开始,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就业指导讲座、心理辅导教育等就业指导教育,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指导贯穿学习生涯;政府方面,提供法律法规保障、经费保障、专业学科指导保障等,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完善的保障体系;社会方面,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实习基地,并负责实习培训与评估,使得高校毕业生能够准确自我定位,确定职业理想和方向。在学校、政府及社会“三位一体”的就业协统机制保障下,西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中所出现的多方矛盾。

四、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运用中西文文化差异的必要性

西方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已经达到普及阶段,而我国在“人才培养大众化”时代进程中所遇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依然棘手。因此,通过中西方高校就业指导的对比分析,从中借鉴西方国家高校就业指导的先进经验,为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提供有利信息是很有必要的。在各项数据文案中不难发现,西方国家根据国情进行一定的就业政策调整。完善就业政策法规,建立健全就业服务保障体系,加强就业指导培训的举措,都切实保障了社会就业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缓解社会矛盾。

综上,我国目前高等教育从“精英时代”发展到了“大众化时代”,高校的就业指导机构刚刚建立,很难满足我国毕业生“双选就业”的需求。因此,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只有在以学生为本的前提下,以社会供求为出发点,结合我国国情、高校校情,汲取西方高校就业指导保障体制经验,建立健全我国就业服务指导体系,切实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全方位保障。在有政府、高校、社会等多位一体的保障机制下,使就业指导与育人理念与时俱进,准确定位高校毕业生就业,正确引导高校毕业生积极面对人才市场的变化,制定合理而又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从最基本的工作做起,积累社会阅历,提升自我社会竞争力。

[1]段丽华,储克森.中西方高校就业指导比较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7.

[2]王丽敏.国外就业促进政策及启示[J].出国与就业,2010.

[3]李迎果.国家促进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理论与实践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博士论文,2012.

[4]岳昌君.毕业生就业难的影响因素与趋势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教育学院,2013.

[5]肖周燕.国外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模式及对中国的借鉴[J].第一资源,2014.

[6]徐嘉辉,兰晓辉.国外大学生就业教育对我国的启示[J].东北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4.

[7]王丹云,黄威威.发达国家大学生就业指导现状研究—以英美法德等过为例[J].惠州学院学报,2014(s1).

[8]张云.高校毕业生就业“三位一体”协同机制的建设研究.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J].黑龙江畜牧兽医(教学与实践),2016(09).

[9]耿乃国,李剑锋,张大海.高校辅导员工作理论与实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10]刘子奋,李雪治.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教育的思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8(s2).

[11]杨红梅.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初探[J].科技创业月刊,2012(09).

(作者单位:三亚学院法学与社会学学院)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毕业生职业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职业写作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我爱的职业
如何给高职学生上好就业指导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