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边城》人物心理浅析翠翠爱情悲剧成因

2017-12-01

小说月刊 2017年16期
关键词:天保船夫翠翠

(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 桂林 541000)

从《边城》人物心理浅析翠翠爱情悲剧成因

徐佳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桂林541000)

《边城》作为京派小说家沈从文的代表作,它以上个世纪初川湘交界处的一个普通小镇为背景,用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笔调描写了小镇茶峒的风土人情,将一个普通小镇的生活展现在读者的视野之中。在《边城》中作者主要塑造了翠翠、老船夫、天保、傩送等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而追根溯源,在小说中造成翠翠悲剧结局的原因从人物心理上来说主要有三点:翠翠对自身情感的消极面对,老船夫由翠翠母亲的悲剧和对翠翠的担心而对翠翠婚姻的产生的犹豫不决,天保兄弟因顾及对方而相互退让。这三方对待爱情的消极态度才是这一爱情悲剧出现的原始动因。

人物心理;边城

沈从文(1902-1988),男,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人,中国著名作家。其祖父沈宏富是汉族,祖母刘氏是苗族,母亲黄素英是土家族。因此,沈从文的民族应是汉族,但沈从文本人却更热爱苗族,他的文学作品中有许多对于苗族风情的描述。沈从文是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交界地区。1924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撰写出版了《长河》、《边城》等小说。1931年-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教,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著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著作。1988年病逝于北京,享年86岁。

《边城》作为京派小说家沈从文的代表作,在描绘出一个想象中美好的湘西世界的同时,也向我们娓娓道来了一个哀而不伤的爱情悲剧。

在《边城》中作者主要塑造了翠翠、老船夫、天保、傩送这几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而其中对故事情节发展起到主要推动作用的则是翠翠和她的爷爷老船夫。追根溯源,我们不难发现造成翠翠悲剧结局的原因从人物心理上来说主要有三点:翠翠对自身情感的消极面对,老船夫由翠翠母亲的悲剧和对翠翠的担心而对翠翠婚姻的产生的犹豫不决,天保兄弟因顾及对方而相互退让。这三方对待爱情的消极态度才是这一爱情悲剧出现的原始动因。

当然这三方的性格、行为和其所处的时代、地域特征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小说中故事大约发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而故事发生的地点则是湘西边境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可见当地是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下的,而当地人的思想也应是较为传统保守的,这一点我们不难从整部小说相对压抑的情感表达上得到验证。

下面让我们来简要分析一下翠翠这一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在小说中的心理变化。

人物性格与其所生长环境是密不可分的,而纯洁美好的翠翠正是“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由此我们不难猜想,翠翠应该是个如仙女般不谙世事,且有着一颗玲珑剔透的赤子之心的少女。

这不禁让我联想到中古时期的薄伽丘曾在他的小说集《十日谈》中《绿鹅》的故事里提到的那个年轻人;人对异性之爱的渴望是一种本能,它是随着人的年龄增长而必然出现的,并不会因为经验知识的缺乏而被压抑;这一点于翠翠也是一样。

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开始渐渐萌动出对爱情的渴望,开始萌生对美的追求。“翠翠一天比一天大了,无意中提到什么时会红脸了。时间在成长她,似乎正催促她,使她在另外一件事情上负点儿责。她欢喜看扑粉满脸的新嫁娘,欢喜说到关于新嫁娘的故事,欢喜把野花戴到头上去,还欢喜听人唱歌。”而直到这时,之前两次端午的经历才以它们原本的姿态展现在翠翠眼前,让她柔肠百转。

她回忆起以往的经历,想起“同他的祖父,也看过这样的热闹,留下一个热闹的印象,但这印象不知为什么原因,总不如那个端午所经过的事情甜而美。”、“翠翠温习着两次过节两个日子所见所闻的一切,心中很快乐,好象目前有一个东西,同早间在床上闭了眼睛所看到那种捉摸不定的黄葵花一样,这东西仿佛很明朗的在眼前,却看不准,抓不住。

而也正是在此时,翠翠发现了自己对傩送的懵懂的好感:“翠翠脸发火发烧走到另外一处去”、“谁是激动二老的黄花姑娘?听到这个,翠翠心中不免有点儿乱。”而文中更有力的佐证则是大老求亲时翠翠的反应,她先是“后脸同颈脖全红了”后来当听到是大老而非二老时则又是“心中只想哭,可是也无理由可哭”且有暗自忖度“爷爷今年七十岁……三年六个月的歌——谁送那只白鸭子呢?……得碾子的好运运气,碾子得谁更是好运运气?……”

但可惜的是直到最后这份好感也未能酿成甘醇的爱情。

这与翠翠自己过于依赖祖父而未能自己做出决定是分不开的,但同时也是她自己对爱情不够坚定未能选择积极回应对方的结果。“有人唱歌我就听下去,他唱多久我也听多久!唱三年六个月呢?唱得好听,我听三年六个月。”尽管她在梦中的悬崖上采摘着虎耳草,却从未想到要将它们回赠给带自己去到长满“真切的爱情(虎耳草的花语)”的悬崖的人。这是她的性格使然,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也是沈从文先生想要表现出的湘西世界中人物情感相对压抑的必然。

同时,老船夫对翠翠婚姻的态度也是促成翠翠爱情悲剧的重要因素。一方面老船夫对翠翠的婚姻大事十分热心;另一方面由于翠翠母亲的事情,老人心中一直有一个解不开的结。他在翠翠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想到翠翠母亲的旧事:“看看那种情景,明白翠翠的心事了,便把眼睛向远处望去,在空雾里望见了十五年前翠翠的母亲,老船夫心中异常柔和了。轻轻的自言自语说:“每一只船总要有个码头,每一只雀儿得有个巢。”他同时想起那个可怜的母亲过去的事情,心中有了一点隐痛,却勉强笑着。”因而在热心的同时,他又对翠翠的未来抱有了过多的担心:“无论如何,得让翠翠有个着落。翠翠既是她那可怜母亲交把他的,翠翠大了,他也得把翠翠交给一个人,他的事才算完结!交给谁?必需什么样的人方不委屈她?”于是他在大老二老间游移不定,最后只有将决定权托给了本就没有能力对自生命运做出决断的翠翠。但在发现翠翠与二老互有好感之后,老船夫却又因为二老被一个拥有一座碾坊作嫁妆的团总看上了,而且大老也喜欢翠翠而忧心忡忡;并且以为:“翠翠一切全象那个母亲,而且隐隐约约便感觉到这母女二人共同的命运。”于是他只有一直以一个尴尬的局外人的身份让天保兄弟间的“争夺”停滞不前。

最后则是作为爱情悲剧中另一方当事人的天保、傩送两兄弟了。比起前两人来说,天保两兄弟固然是要积极一些的。天保直接向老船夫表明自己的态度:“老伯伯,你翠翠长得真标致,象个观音样子。再过两年,若我有闲空能留在茶峒照料事情,不必象老鸦到处飞,我一定每夜到这溪边来为翠翠唱歌。”并且作为长子“要城里的杨马兵做保山,向划渡船说亲”,进行了三番四次地游说。而傩送则也在夜里通过主动邀请翠翠到自己家看划船的方式向翠翠表露出了爱意。

但是当两兄弟明白自己“原来同时爱上了那个撑渡船的外孙女”时,却因为对对方的感情而相互退让,没能直接向翠翠表明爱意,而是选择在夜晚“碧溪岨去唱歌”来展开竞争。最终造成了天保落水身死,傩送远走他乡的悲剧。

《边城》作为京派小说家沈从文的代表作,它以上个世纪初川湘交界处的一个普通小镇为背景,将一个普通小镇的生活展现在读者的视野之中。在《边城》中作者塑造了翠翠、老船夫、天保、傩送等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一系列人物行为既鲜明的表现了人物性格,而且也是造成这一爱情悲剧出现的原始动因。无论是翠翠、老船夫还是天保兄弟都没能直接的表露出自己的情感。他们都是孤独地付出爱而未能将爱传递出去,自然也没能收获爱。每个人都像是封闭的边城,在悲伤中缓缓走向死亡。

[1] 沈从文.《边城》[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7.

[2] 凌宇.《沈从文传》[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3.

[3] 汪曾祺.《读〈边城〉》[M].宁夏:宁夏人民出版社,1996.

[4] 张文东.“传奇”传统与“边城”想象——论沈从文“湘西小说”中的“传奇”叙事[J].中国文学研究,2008(1)

徐佳(1992—),女,汉族,湖北黄冈人,研究生在读,广西师范大学,研究方向:民俗学。

猜你喜欢

天保船夫翠翠
翠鸟的悲剧
翠鸟的悲剧
哲学家与船夫
船夫和风
天保工程:把天然林都保护起来
翠翠的心事
翠翠的心事
天保工程保出了美丽新疆
推进天保工程实施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舟曲林业局天保工程建设回眸
船夫和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