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感染性骶髂关节炎的效果分析
2017-11-30王光
王 光
(泰安市东平县中医院骨科,山东 东平 271500)
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感染性骶髂关节炎的效果分析
王 光
(泰安市东平县中医院骨科,山东 东平 271500)
目的:探讨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感染性骶髂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泰安市东平县中医院收治的42例感染性骶髂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西医组(21例)和中西医结合组(21例)。对中西医结合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对西医组患者进行常规西医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西医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感染性骶髂关节炎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其不良反应较少,用药的安全性较高。
中西医结合疗法;感染性骶髂关节炎;不良反应
感染性骶髂关节炎是临床上较为少见的一种疾病。该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腰骶部疼痛、臀区疼痛等。该病会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造成极大影响,降低其生活质量。因此,临床上应及时对该病患者进行治疗。过去,临床上主要采用常规西医疗法治疗该病,但效果欠佳。在本次研究中,笔者主要探讨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感染性骶髂关节炎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泰安市东平县中医院于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42例感染性骶髂关节炎患者。其中,排除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及患有骨肿瘤的患者。随机将这42例患者分为西医组(21例)和中西医结合组(21例)。在西医组患者中,有女性患者10例,男性患者11例;其最小年龄为27岁,最大年龄为54岁,平均年龄为(32.6±3.7)岁;其最短病程为3年,最长病程为10年,平均病程为(5.9±2.3)年。在中西医结合组患者中,有女性患者9例,男性患者12例;其最小年龄为25,最大年龄为57岁,平均年龄为(34.8±4.1)岁;其最短病程为2年,最长病程为11年,平均病程为(6.1±2.5)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西医组患者进行常规西医治疗,方法是:用盐酸米诺环素(口服,0.2 g/次,2次/d,连续用药20 d)和硫酸氨基葡萄糖(口服,2粒/次,3次/d,连续用药20 d)对患者进行治疗。同时对其进行关节穿刺治疗,方法是:指导患者取仰卧位,用拇指触及其髂后上棘的上缘。当触及到条状的凹陷时,用5毫升的注射器抽吸8 mg的鹿瓜多肽和1 ml浓度为2%的利多卡因对其凹陷处进行穿刺治疗,每隔1 d为患者治疗1次,共治疗4~6次。对中西医结合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西医疗法同上。中医疗法是:1)按摩治疗。指导患者取俯卧位,采用揉、推、拿、滚等手法对其腰臀部进行按摩,以促进其腰臀部肌肉和韧带组织的放松,从而缓解其疼痛的症状。同时,对患者的殷门穴、昆仑穴、环跳穴以及太溪穴等穴位进行按摩,每次按摩30 min左右,每天按摩1~2次,共按摩20 d。2)针灸治疗。指导患者取仰卧位或俯卧位,让其将下肢伸直。选择其腰骶部的秩边穴、胞盲穴、气穴海、志室穴、委中穴以及肾俞穴等穴位进行针灸治疗。若患者的病情处于急性期,则只对其上述穴位进行刺针治疗。待其病情进入恢复期后,再对其上述穴位进行针刺和艾灸治疗,1次/d,连续治疗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1~2个疗程[1]。
1.3 疗效评定标准与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个等级。显效:经治疗,患者腰骶部疼痛、臀区疼痛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其腰腿活动自如。有效:经治疗,患者腰骶部疼痛、臀区疼痛等临床症状有所缓解,其腰腿功能有所好转。无效:经治疗,患者腰骶部疼痛、臀区疼痛等临床症状未得到缓解甚至加重,其腰腿功能未见好转。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统计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对统计的结果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7.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中西医结合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西医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在用药期间,中西医结合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9.52%(出现食欲不振和皮疹的患者各有1例),西医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4.23%(出现食欲不振、皮疹和腹泻的患者各有1例)。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感染性骶髂关节炎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感染性 骶髂关节炎属于一种感染性疾病,其发病率较低。该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腰臀区疼痛、腰骶部疼痛等,有时也可出现背部疼痛、髋关节疼痛以及腹部疼痛等症状,严重时还可出现感染性休克和全身中毒等并发症。感染性骶髂关节炎的致病菌主要为化脓性球菌。临床研究表明,该病的发生主要与患者关节软骨细胞活性低下、髋部肌肉等软组织的支持力量减弱、年龄大、存在骶髂关节损伤以及肥胖等因素有关。
3.2 感染性骶髂关节炎的临床诊断
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X线检查、CT检查或MRI检查等方式对感染性骶髂关节炎患者进行诊断。该病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多为单侧骶髂关节受累,进行CT检查和X线检查可见其骨破坏的程度以及邻近组织被侵犯的情况等。但进行上述检查无法避免出现骨性结构重叠这一情况,从而易影响诊断的结果。对感染性骶髂关节炎患者进行MRI检查可以发现其骨破坏的程度、骨髓水肿的情况以及周围组织受累的情况等。但进行MRI检查的费用较高,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另外,临床上在对感染性骶髂关节炎患者进行诊断时,很容易将其误诊为脊柱关节炎,从而导致其治疗时机被延误。因此,临床上对感染性骶髂关节炎和脊柱关节炎进行有效的鉴别诊断十分重要[4]。
3.3 感染性骶髂关节炎的临床治疗
目前,西医主要采用盐酸米诺环素、硫酸氨基葡萄糖、鹿瓜多肽和利多卡因等药物对感染性骶髂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盐酸米诺环素是一种高效、速效、长效的半合成四环素制剂,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能有效地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致病菌。硫酸氨基葡萄糖是一种天然的氨基单糖。该药能刺激软骨细胞产生具有正常多聚体结构的糖蛋白,抑制超氧化物自由基的产生,减少内毒素因子的释放,防止糖皮质激素和某些非甾体类抗炎药对软骨细胞的损害。鹿瓜多肽是一种复方制剂,具有降低局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炎性渗出的作用。利多卡因是一种局部麻醉药,能有效地缓解该病患者的疼痛症状。近年来,大量的临床实践证实,临床上在对感染性骶髂关节炎患者进行上述西医治疗的同时,采用中医疗法(如按摩、针灸等)对其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对该病患者进行按摩和针灸治疗,能疏通其经络,从而起到强健腰膝的作用。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感染性骶髂关节炎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其不良反应较少,用药的安全性较高。
[1] 黄正平,古洁若. 影像学骶髂关节炎的鉴别诊断需密切结合临床特征[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5,36(1):18-23.
[2] 呼家佳,张成梁,王英,等. 产后骶髂关节炎-病例报告及文献综述[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5,21(8):633-635,637.
[3] 陈莉,宁泽,何健. 妊娠晚期感染性骶髂关节炎误诊1例[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8):132-133.
[4] 赵学刚,刘晓敏,张江林.化脓性骶髂关节炎七例临床分析[J].临床内科杂志,2013,30(1):61-62.
R684
B
2095-7629-(2017)16-007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