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养老机构服务能力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2017-11-29郝秋江

关键词:社会资源老龄化社会社会化服务

郝秋江

关键词:民办养老机构;人口老龄化;社会资源;养老事业;社会化服务;老龄化社会;政府支持

摘要:养老机构服务能力的高低,是老年群体选择养老机构的重要因素,也是保障养老机构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以成都市民办养老机构为研究对象,从机构建设、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社会资源、政府支持五个维度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进行规范性分析,探讨民办养老机构服务能力的影响因素,发现:民办养老机构服务能力提升影响程度由高到低分别为运营管理、政府支持、机构建设、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于民办养老机构服务能力提升影响不显著。因此,应从更新养老机构软硬件设施、提升护理人员服务水平、降低政策补助标准等方面提升民办养老机构服务能力。

中图分类号:F061.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4474(2017)05-0083-08

Study on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Service Capacity of Private ElderlyCaring Institutions:

Take City of Chengdu as an Example

HAO Qiujiang

(School of Public Affairs & Law,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Chengdu 610031, China)

Key words: private elderlycaring institutions; aging population; social resources; oldage care; socialized service; aging community; governmental support

Abstract: The service capacity is an important factor for the elderly to choose oldage care institutions, and a fundamental guarante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est homes. This paper takes private elderlycaring institutions in Chengdu for the research object. It chooses five dimensions, including mechanism construction, operation management, human resources, social resources and government support, and constructs the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equation to investigate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service ability of private institu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ffecting factors for the service capability of private oldage care institutions, in degree of impact, are operational management, governmental support, institutional construction, and human capital. Social capital has only slight significant effect. So private elderlycaring institutions could enhance the overall competitiveness by updating pension agency software and hardware facilities, enhancing the nursing staff service level, enriching the service contents of the pension,reducing the policy subsidies standard and other aspects.

在黨的十八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国老年人口增加很快,老年服务产业发展还比较滞后,要推动养老事业多元化、多样化发展,让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实施福利多元化,推行社会化养老服务,是应对我国庞大养老需求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养老机构开始在我国逐步推广,如今已建成超过2.8万家,养老机构已经初具规模〔1〕。根据民政部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的养老服务机构与设施数量超过11.6万个,各类养老机构合计床位数超过672.7万张〔2〕。快速发展的民办养老机构也逐渐暴露出经营管理不善、抗风险能力弱、养老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如何推进民办养老机构提质增效,实现养老服务能力的升级与转型,对于当前破解民办养老机构经营困难,实现养老服务多元化具有重要作用。

一、文献评述

(一)民办养老机构服务能力

J Tjia, R C Federico等人认为民办养老机构(亦称私人养老机构)是为老人提供日常照料、医疗保健等综合性机构〔3~6〕。姜向群按性质将我国现阶段的养老机构划分为福利性、半福利性与营利性,其中半福利性与营利性的养老机构都可以统称为民办养老机构〔7〕。目前对于民办养老机构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现状、问题及对策方面,重点分析影响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的因素,如机构设备设施、医护人员水平、国家政策补贴力度等等〔8~9〕。endprint

A Tuinman, M H de Greef等人认为,养老机构的服务能力首先是要确保入住老人基本生活养老需求得到满足;其次,根据不同老年群体的需求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养老服务内容〔10~12〕。机构服务能力主要是针对公共部门或非营利组织,多采用顾客满意度指数评价方法〔13~14〕。而国内以民办养老机构为研究对象,探讨养老机构服务能力的研究并不多,涉及到的机构服务能力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政府机构或非营利组织〔15~17〕。

(二)民办养老机构服务能力影响因素

国外研究民办养老机构服务能力及其影响因素时,大多用借助模型实证分析养老机构的硬件设施、管理服务水平、专业化的护理队伍、差异化的服务内容、合理的收费价格等影响民办养老机构服务能力提升的因素〔18~20〕。国内对于民办养老机构的服务能力研究主要集中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探讨养老服务满意度方面。但也有学者关注到民办养老机构服务能力提升问题〔21~25〕,关信平、赵婷婷等人在探讨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服务能力时指出,影响养老机构服务能力的主要因素在于机构配备设施、医护人员资源管理以及长期医疗护理制度支撑〔26〕。廖楚晖对我国一线城市养老服务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养老机构经营管理水平、养老服务内容、满足老人精神文化需求度以及政府资助等因素对于提高养老机构服务水平具有重要作用〔27〕。姜向群、张晓锋、柳键等学者都从不同角度谈到了养老机构服务能力对养老机构发展的重要作用〔7~8,16〕。

如前所述,当前对于民办养老机构的研究多集中于对于养老机构现状、问题及对策,专注于人口学、法学、公共卫生学、社会心理学等领域。而针对养老机构服务能力的研究多集中于其服务能力评价指标构建与相关实证研究,而较少针对其服务能力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学界对于民办养老机构的实证研究和深度不够,针对养老机构服务能力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更是缺少。本文即通过实证研究探讨影响民办养老机构服务能力提升的关键影响因素,期望丰富养老机构相关的学术研究。

二、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一)理论模型

借鉴封铁英、N J zhang、关信平等人所构建的关于影响机构服务能力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成果〔15,19,21〕,结合民办养老机构自身服务特点以及研究的主题,本文将民办养老机构服务能力影响因素进行梳理与重新分类(见表1),选取机构建设、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社会资源、政府支持作为影响因素的潜变量,并假设机构建设的观测变量为机构制度与环境设施;运营管理的观测变量为组织结构、日常管理、激励机制;人力资源的观测变量为员工素质与组织协作;社会资源的观测变量为社会评价与社会关系;政府支持的观测变量为政策支持与行政补助,共同建立民办养老机构服务能力影响因素理论模型(见图1)。

(二)研究假設

本文基于影响民办养老机构服务能力的理论模型以及影响因素潜变量与观测变量的选取,结合民办养老机构服务能力特点,尝试提出如表2所示的5个研究假设。

三、研究设计

(一)调查样本

成都市作为我国西南地区经济、商业、文化中心,其辖区内的民办养老机构起步较早,发展规模和服务水平较高,养老事业发展比较有代表性,能够保证本文研究的有效性与科学性。本文的研究范围限定为成都市,选用方便抽样方法,以成都市民办养老机构中的入住老人为样本对象,分别选取了位于金牛区、成华区、武侯区、锦江区的9所民办养老机构发放调查资料。在机构实地调查中,对于认知存在障碍或者不能够配合问卷调查的老人并没有进行样本数据收集。

(二)问卷设计与回收

问卷设计借鉴了封铁英、柳键、廖楚晖等学者针对机构服务能力研究的量表〔15~16,27〕,再结合民办养老机构自身特点,进行合理的修改与优化使其能够更加符合当前养老机构发展实际,并编制李克特(Likert)五维量表进行观测。问卷选项赋值区间为1~5分,分别为完全不同意、不同意、一般、同意和完全同意。前期通过编制初始问卷调查与养老机构服务能力影响因素模型,结合所收集到的前测数据对问卷内容以及模型指标进行删减与优化,从而使得相关的指标与问卷题项能够更加符合实际与研究需要,保障后期正式问卷调查的可靠性与实用性。问卷的正式发放阶段,选取成都市内9所养老机构中的入住老人作为研究样本,共计发放问卷320份,回收问卷320份,剔除无效问卷24份,合计回收有效问卷296份,问卷有效回收率达到925%,符合实证研究相关要求,可以开展后续相关研究。

四、实证研究

(一)信度与效度分析

根据调查所获得的关于民办养老机构服务能力影响因素的有效问卷296份,运用SPSS 20.0进行数据正态分布检验,样本整体数据的偏度绝对值都小于3,峰度绝对值都小于10,数据整体符合正态分布可以进行下一步研究。

信度分析的研究中采用目前学界较为常用的Cronbachs α作为测量问卷与数据结果一致性的标准。运用SPSS 20.0,对样本数据进行信度分析,结果显示检验变量的Cronbachs α系数均在0.7以上,这表明数据信度较高,问卷结果的真实性与结果一致性均在误差范围之内。效度分析的研究主要依据是参考KMO数值与Bartlett的检验。本研究中的问卷数据KMO值为0.854,Bartlett球形度检验的近似卡方6456.376,显著性P=0.000,故可知调查问卷符合研究设计需要,能够真实反映研究主题,具有较好的效度。

(二)描述性统计分析

通过对调查对象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如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入住年限等相关的人口统计学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可以了解当前民办养老机构入住老人的个人基本情况(具体数据见表3)。

表3显示,所调查的民办养老机构中主要以女性老年群体为主,其人口比重占到了总样本数的62.5%,其户籍状况以成都市户籍为主,占到总样本数的72.3%,外来老人的入住率较低。endprint

从婚姻状况上看,当前的主要人群为已婚(占到60.8%)、丧偶(35.8%)。入住养老机构5年以下的占到了82.4%,入住10年以上的仅占到总人数的3%。老年群体入住时长偏短,可能是由于走访的养老机构部分运营时间不满10年以上,使得老人的入住时间也相对较短。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入住的老年人大多年岁较高(所调查的样本中年龄在66岁以上的占46.3%,61~65周岁的占26.4%),这就导致其可能在养老机构生活几年后,就会面临逝去的可能,这可能也是影响入住时间的一个因素。

老人的整体学历情况偏低,初中文化以下就占到整体数量的76%,大学文化以上只占到整体数量的3.4%。同时养老费用来源主要为自费,享受到政府补助的仅占整体数量的17%。这表明目前民办养老机构中能够享受政府直接养老补助的老人数量较少。

(三)因子分析

为简化数据量以方便后续的回归分析,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问卷数据进行因子分析。5个维度分别为机构建设、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社会资源、政府支持,并采用最大方差法进行因子旋转,其所得的KMO系数为0.835,Bartlett球形检验的sig系数为0.000,通过显著性检验。并且初始特征值均大于1,故分析结果可以接受,可以进行下一步研究,具体的因子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通过选用最大方差法,所得因子分析所得旋转成分矩阵结果见表5。本研究的问卷数据可以提取5个因子,与研究假设相一致,说明问卷编制合理,具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并且与实际情况相符。将新构成的5个因子与其对应的问卷题项相结合,分别将成分1命名为运营管理,成分2命名为政府支持,成分3命名为社会资源,成分4命名为机构建设,成分5人力资源。通过观察旋转成分矩阵以及解释总方差值为72.529%,都说明本研究中所编制的调查问卷具有很好的信度与效度,可以开展后续研究。

(四)回归分析

1.模型假定

本研究中机构建设、机构运营、人力资源、社会资源、政府支持五组变量是民办养老机构服务能力的影响因素,是自变量;而民办养老机构服务能力是因变量,则五组自变量对于民办养老机构服务能力的影响可建立如下回归方程式:

Y^=β0+β1X1+β2X2+β3X3+β4X4+

β5X5+∑ni=1riCi+ε。

式中,Y^代表因变量民办养老机构服务能力的赋值(分别赋值为1~5分,代表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β0代表常数项;β1~5分别代表各自变量的回归系数,表明各自变量对于民办养老机构服务能力影响的程度与方向;C1、C2,…,Cn代表调查样本的个体的人口控制变量,r1、r2,…,rn分别代表人口控制变量的回归系数,表明各人口控制变量对于民办养老机构服务能力影响的程度与方向,其中n=9;ε为回归误差项。

2.模型评估

由表6可知,DW的值为2.009,一般DW值约等于2,说明样本不存在序列相关问题。根据这一标准,在关于民办养老机构服务能力影响因素的回归模型中,DW值约等于2,说明模型不存在严重的序列相关问题。由表7可知,回归方程中的标准化残差与标准化预测值显著性值为1.0,表明模型不存在异方差问题,各模型的结果可以接受。从表8可知,VIF的值小于10,容差值大于0.1,说明该回归模型中的自变量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Anova中的F值为23.186,显著性水平P=0.000,说明总体回归模型是回归效果显著。综上所述,进入模型的变量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模型整体结果都在可接受范围,可以进行下一步回归研究。

3.回归结果分析

通过表9可知,自变量运营管理、政府支持、社会资源、机构建设、人力资源线性回归后的标准β系數分别为0.425、0.26、-0.002、0.253、0.226,其中除了社会资源的显著性水平P值未能通过检验外,其余自变量的显著性水平P值均小于005,通过显著性检验,可以将其作为民办养老机构服务能力的解释变量。人口统计学变量中,只有性别、学历与身体状况的P值小于0.05,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其余人口学统计变量对民办养老机构服务能力的影响不显著。

根据上述关于民办养老机构服务能力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求解所获系数,结合研究假设,现将其回归方程整理为:

Y=-1.715+0.253×X1+0.425×X2

+0.226×X3+0.26×X5+0.431×C1-0.143×C6+0.18×C8。

其中Y表示民办养老机构服务能力,X1表示机构建设,X2表示运营管理,X3表示人力资源,X5表示政府支持,C1表示性别,C6表示学历,C8表示身体状况。通过观察将民办养老机构服务能力影响的相关因素带入到回归方程所得结果可知,影响民办养老服务能力的因素从高到底分别是β系数为0.431的C1性别变量,其次是系数0.425的X2运营管理,之后分别是系数为0.253的X1机构建设、系数为0.226的X3人力资源、系数为0.26的X5政府支持、系数为-0.143的C6学历,最后是系数为0.18的C8身体状况。这与最初的研究假设基本一致,民办养老机构服务能力提升影响程度由高到低分别为运营管理、政府支持、机构建设、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于民办养老机构服务能力影响不显著,人口统计学变量部分对于民办养老机构服务能力也有显著影响。

五、对策建议

(一)更新养老机构软硬件设施

通过问卷发放与实证研究,论证了机构建设与民办养老机构服务能力提升正相关。在实地调研中发现,不少的养老机构养老设施设备陈旧,健身娱乐设施缺失严重,老人们日常生活单调。而通过更新养老机构的软硬件设施,能够提高老年人入住的舒适度与满意度。丰富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使其老有所乐、老有所安。这样也能够吸引更多的老人入住本养老机构,从而改善其营业状况,形成良性的发展模式。endprint

(二)提升护理人员服务水平

民办养老机构由于自身规模和实力所限,所招聘的员工整体文化水平偏低,专业护理水平较弱。若不重视对于护理人员的培训与管理,提升他们的护理水平,那么就不可能真正提升养老机构的服务能力,可见人力资源是保障机构良性发展的关键。提升护理人员服务水平,可以“老带新”,即定期组织员工开交流会,起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效果。与相关的护理院校建立合作帮扶关系,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护理技术的指导,同时鼓励高校学生到养老机构进行实习或锻炼,使得机构内部员工能够接受到较为先进的护理知识与护理技术,同时也可能留住部分学生,吸收高素质人才。除部分高端民办养老机构外,目前大多数养老机构受制于自身条件,短期内不可能配备专业化的医护队伍。而内部学习、医护院校交流指导等形式成本花费底,也便于养老机构实践。

(三)丰富养老服务内容

笔者在实地调研中发现,养老机构基本就只是单纯提供老人的日常照料服务,养老服务内容较为单一。老年群体不同的学历与身体状况对于养老服务的需求各有不同。本研究发现学历越高的老人对于养老服务质量要求越高;而身体状况越好的老人越有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民办养老机构应针对不同的老年群体实施差异化养老服务。只有丰富养老机构的服务内容,实现差异化的养老服务,才能真正实现养老服务能力的提升。

(四)优化政策补贴标准

研究结果表明,政府支持对于养老机构服务能力提升的影响程度最低。从笔者实地访谈调研的情况来看,相关政府部门虽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与行政补助,然而民办养老机构大多数自身资质不良,不一定能够达到行政补助的条件。如有养老机构只有十来个床位,但根据相关规定,要有三十个床位以上才能够享受到政府的床位补贴。这就使得类似的“微型”民办养老机构不能享受到政府的行政补助与优惠政策。未来应更多的考虑到民办养老机构的实际情况,实施更加“接地气”的政策措施,实现“精准补助”,助力民办养老机构发展。养老机构也应该主动了解各项养老政策优惠条件,提升自身实力,以及享受国家各项养老政策优惠条件。

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70228)〔20170320〕.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702/t20170228_1467424.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15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60711)〔20170320〕.http://www.mca.gov.cn/article/sj/tjgb/201607/20160700001136.shtml.

〔3〕J Tjia,K M Mazor,T S Field,et al,Nursephysician Communication in the Longterm Care Setting: Perceived Barriers and Impact on Patient Safety〔J〕.Journal of Patient Safety,2009,5(3):145-152.

〔4〕W H Whitaker, R C Federico.Social Welfare in Todays World〔M〕.New York: McGrawHill Humanities,1996:127-141.

〔5〕J K Eckert,K H Namazi,E Kahana.Unlicensed Board and Care Homes: An Extrafamilial Living Arrangement for the Elderly〔J〕.Journal of Cross Cultural Gerontology,1987,2(4):377-393.

〔6〕H TemkinGreener,P Katz,H Zhao,et al.Measuring Work Environment and Performance in Nursing Homes〔J〕.Medical Care,2009,47(4):482-491.

〔7〕姜向群,丁志宏,秦艷艳.影响我国养老机构发展的多因素分析〔J〕.人口与经济,2011,(4):58-65.

〔8〕张晓锋.民办养老机构发展面临的风险及对策〔J〕.社会福利,2008,(10):34-35.

〔9〕冯占联,詹合英,关信平,等.中国城市养老机构的兴起:发展与公平问题〔J〕.人口与发展,2012,18(6):16-23.

〔10〕A Tuinman,M H de Greef,W P Krijnen,et al.Examining Time Use of Dutch Nursing Staff in LongTerm Institutional Care:A TimeMotion Study〔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Directors Association,2016,17(2):148.

〔11〕A Turrell.Nursing Homes: A Suitable Alternative to Hospital Care for Older People in the UK?〔J〕.Age and Ageing,2001,30 (3):24-32.

〔12〕C MesaLago.Social Security in Latin America: Pension and Health Care Reforms in the Last Quarter Century〔J〕.Latin American Research Review,2007,42(2):181-201.endprint

〔14〕J Mcnabb,D Timmons,J Song,et al.Uses of Administrative Data at the Social Security Administration〔J〕.Social Security Bulletin,2009,69(1):75-84.

〔15〕P S Davies,T L Fisher.Measurement Issues Associated with Using Survey Data Matched with Administrative Data from the Social Security Administration〔J〕. Social Security Bulletin,2009,69(2):1-12.

〔16〕封铁英,仇敏.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服务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3(1):85-94.

〔17〕柳键,舒斯亮.我国养老服务机构绩效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管理学刊,2013,26(2):58-62.

〔18〕雷玉琼,李岚.乡镇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建构——兼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研究现状〔J〕.中国行政管理,2015,(11):30-36.

〔19〕A L Jones,L L Dwyer,A R Bercovitz,et al.The National Nursing Home Survey:2004 Overview〔J〕.Vital & Health Statistics,2009,167(6):1-155.

〔10〕N J Zhang,T T Wan.The Measurement of Nursing Home Quality:Multilevel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of Panel Data〔J〕.Journal of Medical Systems,2005,29(4):401-411.

〔20〕P Martikainen,H Moustgaard,M Murphy,et al.Gender,Living Arrangements,and Social Circumstances as Determinants of Entry into and Exit From LongTerm Institutional Care at Older Ages:A 6Year FollowUp Study of Older Finns〔J〕.The Gerontologist,2009,49(1):34-45.

〔21〕楊钊,蒋山花,袁权.政府责任视角下养老机构服务能力的提升——基于Y市区的调查分析〔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1(1):43-52.

〔22〕范西莹.人力资本视域中的我国民办养老机构效能与优化路径〔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0(6):158-163.

〔23〕陈无风.民办养老机构行政补助研究〔J〕.兰州学刊,2014,(6):183-189.

〔24〕李娟.民办养老机构的社会资本及资源获取——基于南京市的个案分析〔J〕.人口与社会,2013,(1):28-33.

〔25〕付诚,韩佳均.我国养老服务产业化发展的现实困境与改进策略〔J〕.经济纵横,2015,(12):26-31.

〔26〕关信平,赵婷婷.当前城市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发展中的问题及相关政策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2(5):52-56.

〔27〕廖楚晖,甘炜,陈娟.中国一线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评价〔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4,203(2):46-50.

(责任编辑:叶光雄)endprint

猜你喜欢

社会资源老龄化社会社会化服务
基于老龄人群需求的区域性公共自助医疗一体机研究分析
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背景下林业新型经营主体探究
廊坊地区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情况的调查分析
浅谈灵武市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与实践
人口老龄化与图书馆报刊服务探究
浅析历史教学中教学资源的合理运用
山区经济开发如何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
政府经济管理的绩效分析
以房养老模式可行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