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何以可能

2017-11-29李泽栩林美卿赵金科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传统文化全球化

李泽栩 林美卿 赵金科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机马克思主义;全球化;有机哲学;中国传统文化;生态问题;中国生态文明建设

摘要:有机马克思主义作为近年来融通有机哲学、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国外马克思主义新思潮,坚持“有机”“生态”的思维方式,旨在追求“共同的福祉”,注重从理论上升到实践,以应对日益严峻的生态问题。在肯定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具体改革措施也具有鲜明的中国指向性。其生态思想和实践方案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当前解决生态问题提供了有益参考,但一些具体措施仍带有乌托邦式的理论幻想,脱离了中国现实。因此,我们在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要批判地借鉴有机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

中图分类号:B0-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4474(2017)05-0114-07

On the Possibility of Practice of Organic Marxism:

Based on Chinese Realities

LI Zexu, LIN Meiqing, ZHAO Jinke

(School of Marxism, Shandong Agriculture University, Taian 271018, China)

Key words: Marxist philosophy; Organic Marxism; globalization; organic philosophy;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ecological problems; Chinas ecological progress

Abstract: Organic Marxism is a recently new ideological trend fused with organic philosophy,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Marxist philosophy, adhering to “organic” and “ecological” concepts, in pursuit of “common welfare”, with an emphasis on the application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in order to cope with the increasingly severe ecological problems. Organic Marxism is supportive of Chinas ecological progress, and the concrete reform measures of Organic Marxism also have clear Chinese directionality. There is no denying that the ecological thought and practice of Organic Marxism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for solving Chinese ecological problems to some extent. But some concrete practices, displaying a sort of Utopian fantasy, can not fit right into Chinese realities. While developing Marxism in the 21st century,we should draw on the experience from the latest achievements of Organic Marxism in a critical way.

有机马克思主义是以小约翰·柯布和菲利普·克莱顿为主要代表的针对资本主义问题以及全球生态问题而正在生成中的新流派,重视实践路径的探索是这一流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有机、生态、整体等思维方式的指导下,有机马克思主义从一般研究上升到具体分析,制定了一系列“嵌入式”的具体方案,主张走一条融合生态和社会主义原则的资本主义替代道路——第三条道路。

有机马克思主义十分关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菲利普·克莱顿认为:“中国最有可能引领其他国家走向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1〕,小约翰·柯布认为:“理解并采纳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建议对于中国具有历史性意义”〔1〕。作为发展中国家,引领生态文明建设既是我国承担国际责任的需要,更是实现自身发展的重大机遇。对于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建议,我们也要立足国情,保持理性,坚定道路、制度、理论和文化自信,批判地借鉴有机马克思主义提供的有益经验和一些具体措施。

一、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向度

有机马克思主义更加注重将理论转化为实践,这是其区别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一大鲜明特点。有机马克思主义不仅仅局限于一般性的理论研究,为了阐明其实践意义,还拟定了四个核心指导原则,给出了具体的政策指导,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实践措施,主张走融合生态与社会主义原则的“第三条道路”。

(一)有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原则与政策指南

有机马克思主义坚持为了人类共同福祉、有机生态思维、关注阶级不平等、长远的整体视野〔1〕等指导原则,表现出对马克思主义核心理论的肯定,对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关注和对全球生态问题的重视。

1.为了人类共同的福祉

菲利普·克莱顿认为:“当今世界,大多数民主国家主要为该国最富有的人增加财富提供服务”〔1〕,他分析了美国穷人与富人的财富分配差距和资本净值,并提出了“当代的政治革新应该从以共同福祉为目标的改革开始”〔1〕的主张。有机马克思主义另一位代表人物小约翰·柯布在建設性后现代主义生态文明观访谈中也谈到:“将人类的幸福和地球的福祉置于经济增长之上。人们只有这样做,才有生态文明的可能性。”〔2〕因此,有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原则之一即“为了共同福祉”,并以此给出了“国家利益不再是政府决策的唯一参考指标”〔1〕的政策指南,认为在未来几年中,环境外交将比国家间调节商业利益、解决矛盾纠纷及停战等事务更加重要。endprint

2.有机生态思维

“有机”“生态”的思维方式作为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另一条重要指导原则,体现了有机马克思主义显著的理论特征。这一思维方式融合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方式、怀特海有机哲学的过程思维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辩证思维,主张对自然厚道、对他人厚道,尊重生命、尊重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强调人类内部、人类与全球生态系统及共处一个生物圈的其他物种保持和谐与平衡的重要性。基于有机生态的思维方式,有机马克思主义给出的政策指南也具有鲜明的生态取向:将“资源共享、减少浪费、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和其他类型污染的国家条约谈判”〔1〕上升到国家外交的首要位置;要更加关注低收人工人、农民以及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们,关注穷人、富人之间的贫富差距,对他人厚道、对自然厚道。

3.关注阶级不平等问题

有机马克思主义深刻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不公和阶级不平等,表现出对无产阶级、社会底层穷人命运的深切关怀,这一指导原则同马克思主义一样。菲利普·克莱顿在其有机马克思主义宣言中指出:“穷人将为全球气候遭到破坏付出最为沉重的代价”〔1〕,因为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资本家和富人阶层往往只关注自身利益,利用自己的财富和权力制定符合自身利益和发展的全球经济体系,在生态危机面前,他们会运用手中的权力和资源保护自己,而无产阶级和穷人无法改变被剥削压迫的命运,在生态灾难面前束手无策,富人和穷人在权力、财富、消费方面严重的不平等决定了在生态危机面前穷人将是最大的受害者。有机马克思主义主张要坚持社会主义原则,力图通过资本主义改革、打造共同体经济来改善阶级不平等和权力集中于富人手中的现状。在政策指南中,有机马克思主义体现了对阶级不平等问题的重视:坚持为了共同福祉的共同体思维,制定相应的政策以解决权力日益集中于富人手中的问题,以使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4.长远的整体视野

有机马克思主义者主张以整体性思维建立长远规划,他们将世界看作一个动态发展着的共同体,认为地球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地球资源是有限的,耕地、森林、河流以及矿产资源的枯竭将影响后代人无法生存发展,因此生态问题不容忽视,先污染后治理是不可取的。国家要立足长远,制定节约和保护资源的长期规划。

基于这种整体性、长远性的思维,有机马克思主义主张国家间应加强环境外交,致力于资源共享和解决资源短缺问题。菲利普·克莱顿还借用马克思的名言“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主张政府有必要限制个人消费,有必要对过度开采、过度消费等行为进行控制,实施以“按需分配”为原则的基础政策。

(二)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方案

不仅如此,有机马克思主义还十分注重文化和地域的特殊性,主张一种文化嵌入式的马克思主义,强调各国在制定具体措施时要以本国国情、经济制度结构以及文化的差异为根据,并有所区别。有机马克思主义概括性的实践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采用全面衡量社会进步的整体性指标

有机马克思主义提倡以一种整体性指标代替传统的GDP指标体系,作为衡量国家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标准。在菲利普·克莱顿看来,这种整体性指标是一种“以社会善来衡量社会进步的经济理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社会最下层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1〕。柯布同样主张要按照人民的发展来评价社会进步,认为应取消根据经济增长程度评价社会进步程度的方法。王治河教授推重“有机思维”,强调共同体的繁荣发展,主张评价社会发展的指标应立足服务于共同体和广大民众,要高度重视人们的主观感受〔3〕。

2.进行农业、制造业、企业、银行业等的改革

首先,在农业方面,有机马克思主义谴责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工业化生产模式,主张返回到比较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即传统农庄、小型农业社区的农业生产模式,鼓励将古老智慧和新农业技术相结合,依靠有机农耕、作物轮作、粮食生产本地化等方式保护土壤。

制造业方面,有机马克思主义认为在当前大工业流水线生产的背景下,制造业是无法返回前工业社会的状态的。从保护生态和减少资源浪费的角度考虑,有机马克思主义建议采取制造业本土化和手工制作的新方法:其一,通过本土化生产满足本地区人们的消费需求,以减少在货物运输过程中对化石燃料的消耗和浪费;其二,当前人们所拥有的物品远超自身实际需要,根据这一现状,有机马克思主义主张返回到手工制作的生产形式,认为这种创造性的手工制作方式不仅可以使人们摆脱枯燥无味的生产形式的束缚,亦可使人们拥有精而少的物品,并在一定意义上减少对资源的消耗。

企业管理方面,有机马克思主义主张以追求社会和环境长远利益的可持续性管理模式代替单纯追求企业利润和资本的管理模式。菲利普·克莱顿还通过对企业内部真实权力关系的追踪,提出要以劳动为基础进行价值评估,并将其作为权力共享的标志。

最后,在银行业,有机马克思主义提出了“基于信贷,而不是基于资本”〔1〕的口号,主张银行业不能以盈利为目的,要服务于公共利益,成为以信贷为基础的公共机构,实现银行公有化,为公众创造就业机会、创造可持续的投资。

(三)有机马克思主义的“第三条道路”

20世纪9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为应对全球化过程中的诸多问题,以及出于对自由主义和民主社会的反思,兴起了“第三条道路”社会思潮,以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理论为主要代表。20年后的今天,有机马克思主义在实践探索过程中同样提出了“第三条道路”理论,虽然二者都主张消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二元对立,但有机马克思主义的“第三条道路”是立足生态思维、融合生态与社会主义、以应对当前生态危机为落脚点的“中间道路”,其主张主要包括“提倡混合制的出现或再现”“超越公—私二分法”“超越价值中立的教育”。〔1〕

1.主張混合制

有机马克思主义认为,“纯粹”资本主义和“纯粹”社会主义并不能始终如一的使各级共同体实现繁荣发展。为了防止腐败、环境破坏和财富过度集中于少数人,有机马克思主义提倡“混合制的出现或再现”,即私有制和公有制的结合,主张“管理者都以共同体参与者的角色融入没有人能完全控制或预测的体系中”〔1〕。endprint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传统文化全球化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全球化陷阱
五大发展理念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研究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基本原则与推进路径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建筑设计内在的文化反思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
民间美术在高校艺术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