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与提升路径研究

2017-11-28陆菊宋杨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30期
关键词:旅游产业提升路径

陆菊+宋杨

摘 要 通过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资源和旅游接待能力三个方面分析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的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以及探讨其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提出加强区域旅游协作、塑造旅游整体形象以及注重人才培养等路径实现示范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 旅游产业 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2014年2月12日,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 以下简称“示范区”) 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纲要》。 示范区包括黄山、池州、宣城、芜湖、马鞍山、铜陵和安庆7市,国土面积5.7万平方公里。该区历史文化底蕴浓厚,自然生态环境优良,区位条件优越,旅游资源禀赋好,是特色的文化旅游区域,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有着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实施《规划纲要》有利于示范区传承创新优秀的地域特色文化,保护华东地区重要生态旅游环境,加快转变旅游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从而打造高知名度的世界旅游目的地。

1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1.1旅游产业发展分析

由表1所示,2007年至2016年,示范区旅游接待总量、旅游总收入呈现增长态势,主要得益于该地区拥有特色、丰富的旅游资源、优越的地理区位、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等方面,促使其旅游增长幅度较快。具体分析:就接待游客总量而言,示范区接待游客总量从2007年的4673.67万人次上升到2016年的26585.90万人次,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4.32%左右;就旅游总收入而言,实现旅游总收入从2006年的325.29亿元上升到2016年的2501.47亿元,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7.65%左右。此外,旅游总收入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从2007年的32.96 %增长到2016年的70.09 %,同时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总体上保持在61%以上,表明示范区旅游产业的地位逐步提高。

1.2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现状

示范区旅游资源类型众多,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互交融,资源的知名度、品味度、丰度以及规模较大,极具富有吸引力,形成了高知名度的旅游产业集群地。如图1所示,区内2处世界遗产地,17 个国家森林公园,8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9个国家地质公园,4 个国家自然保护区以及3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七个城市又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示范区以黄山、天柱山、西递、宏村、九华山、齐云山等为代表的名山、古村落、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徽文化相交映辉,能够满足国内外游客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深受游客的青睐。因此,示范区不仅是安徽省重点旅游区,还是华东地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1.3旅游接待能力分析

旅游业的发展依赖于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配套的服务设施,饭店、旅行社和交通等服务设施综合展现了旅游目的地接待游客的能力。皖南示范区在游客的需求以及国家和地方政府旅游政策的推动下,大力发展旅行社,积极建设和评定星级饭店,完善交通网,提高接待游客的能力。如示范区已形成了“进得来、出的去”的良好旅游交通网络。航空方面,黄山机场、九华山机场和天柱山机场,以及正在选址的芜湖宣城机场,同时临近周边的合肥、南京和杭州等机场;陆路已形成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并存的“两高”格局;水路以长江、新安江、青弋江等为水上通道。

2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旅游经济发展存在地区差异

由图2可知,2007-2016年,示范区旅游产业经济发展呈现逐步增长态势,但各地区旅游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差距,2012年出现分界点。2007至2012年,七市旅游总收入差距幅度相对不大。以黄山景区和西递、宏村等热点景区发展旅游业的黄山市处于旅游总收入处于领先地位,池州和安庆并驾齐驱,芜湖虽然排第四,但旅游经济增长势头非常强劲。2012至2016年,七市旅游总收入差距拉大,呈现不平衡发展。具体表现:池州在九华山景区旅游的带动下,发展势头猛烈劲池州市旅游总收入逐渐超过黄山市,居七市之首;安庆和芜湖的旅游总收入与黄山差距逐渐缩小;铜陵、宣城、马鞍山三市的旅游总收入水平较低,特别是铜陵旅游业发展较为缓慢,铜陵与池州市相比差距十分明显。但是无论在入境旅游人数方面还是国际旅游收入方面,黄山仍占绝对优势。

2.2旅游专业人才缺乏

示范区虽拥有丰富且独特的旅游资源,但旅游资源的设计、开发、包装、宣传、营销等方面的开展需要的人力资本。据调查问卷显示,“缺乏高素质的旅游管理和开发人才”是制约皖南示范区旅游产业发展的第一因素]。虽然以安徽师范大学、安庆师范大学、黄山学院、池州学院等为代表的地方本科院校以及职业类院校相继开设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和旅游英语等旅游类专业,每年向社会输送大批的旅游专业的毕业生,但真正从事旅游行业或者坚持一直在旅游行业工作的毕业生却很少,这可能与旅游学科地位不高、专业特色不明显有密切的联系。此外,政府未能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如积极推动旅游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皖南示范区旅游专业人才的缺乏。

3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旅游产业发展的提升路径

3.1加强区域旅游协作,打造无障碍旅游区

加强区域间旅游合作是示范区共同发展旅游业的良好途径。示范区旅游业的发展呈现不平衡状态,整体优势未充分发挥出来,这就需要消除区域壁垒,创新区域旅游合作方式,打造无障碍旅游区。首先,共享区域各种资源。如实现区域内基础设施、市场、品牌等等方面的共享,实现区域内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旅游要素流动畅通无阻。其次,建立健全示范区的旅游合作协调机制,实现区域内旅游交通、服务、投诉等方面的无障碍。第三,依据示范区的旅游发展规划和可持续发展要求,加强市场合作,制定联合营销计划,推出特色的皖南示范区旅游精品线路。

3.2深挖核心旅游资源价值,塑造旅游品牌形象

示范区各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需要深入挖掘核心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如以“三山三湖”为代表的自然资源和以徽州文化、佛教文化等为代表的人文资源是示范区旅游业发展的核心资源,也是示范区旅游发展的主要动力。但还需要进一步结合示范区其他的特色资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创新发展特色旅游新产品、精品。同时,以示范区旅游的“根”为基底,将示范区的的资源、文化、产品的整体优势集中起来,概括、提煉、设计出简洁易懂、易于识别、突出特性的反映整体旅游形象的旅游宣传口号,并大力宣传、推广和强化旅游主题形象。挖掘核心资源文化内涵,塑造旅游品牌形象,对示范区的旅游整体形象的定位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并推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3.3注重旅游人才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旅游人才是指具有较高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因此,示范区应注重旅游人才的培养,特别是旅游人才开发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如,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统一规划,制定符合示范区的旅游业发展的人才培养计划;加大与高等院校、职业学校的校企合作力度,开展旅游教育培训合作,如定期开展旅游专题会议讲座,加强学生对旅游专业和行业的深刻认识和了解,以便学生更好地把握专业学习方向;行业组织协会应积极参与旅游人才建设活动,在培训和资格认证上给予支持和保障。由此,政府、企业、相关组织协会以及学校的多方合作,才能促进旅游人才资源的发展,为示范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保障。endprint

猜你喜欢

旅游产业提升路径
北京市旅游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探讨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