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堂语境问题的研究
2017-11-28王化群
王化群
摘 要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不理想和效率的低下一直以来饱受各方的批评和诟病,各教学机构和主体也采取了不少的改革和措施,但情况并未改观。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其中课堂语境的问题就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本文在陈述语境概念及其对语言习得的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组成课堂语境的变量、现状和特点,由此提出几点建议,以期帮助教师创建有效高效的课堂语境,改善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习者真正习得语言知识和语言应用能力,这也是开展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 语境 大学英语课堂语境 建议
中圖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语境及其对语言习得的意义
自波兰人类学家马林诺斯基提出语境概念以来,人们对语境概念和内涵的研究和描述就从未停止过。语境,顾名思义就是语言使用的环境,它包括一切主客观因素,是所有变量的集合;语境也可以说是“文本在其中展开的整个环境”;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语境是“人们在语言交际中理解和运用语言所依赖的各种表现为言辞的上下文或不表现为言辞的主观因素”; 在公关语言学上,语境主要指语言活动赖以进行的时间、场合、地点等因素,也包括表达、领会的前言后语和上下文。目前为止,学者们对语境的研究可以分为两大类,即静态的语境观和动态的语境观,前者把语境视为一种客观存在,且先于交际而存在的、固定不变的常项,交际主体只是被动的参与者和被动地顺应环境;后者其实就是认知语境,是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把语境定义为心理构建体,只有交际双方共享的那部分才能组成表达和理解话语的语境,是参与者对世界的假设,而这些假设又以概念表征的形式存在于人的大脑中并构成参与者表达和理解话语的环境,因而语境在动态中生成又在动态中不断发展变化。就实际交际而言,动态语境观更符合现实,因为交际者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语境的动态特征有目的地构建一个对自己更有利的语境来达到交际的目的。与范围广且操作性差的静态语境相比,动态语境更具有包容性且侧重点兼顾,更为广大学者认可和接受。
对语境的分类也是多种多样。马林诺夫斯基把语境分为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文化语境指说话者生活的社会文化环境,情景语境指言语交际发生时的即时情景;从范围看,可分为广义语境和狭义语境;从与语言的关系看可分为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语言语境就是交际时所涉及的字词句段篇,非语言语境就是交际者的外在世界和内在心理;从与意义表达和理解的角度看分为高语境和低语境,内隐含蓄、较多非语言编码、信息内涵化且人际关系紧密的是高语境,而外显明了、较多语言编码、信息外化且人际关系灵活的是低语境;据运用分为伴随语境和模拟语境。无论是哪种分类方法,都是试图对构成语境的繁复的要素进行分门别类的梳理,以有利于语境内涵的理解和促进语言习得的语境的分析创建。
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语境对语言习得的至关重要性。语言习得包括习得语言知识本身和习得语言知识的应用能力,即习得在具体的交际环境的制约下正确使用语言传达所要表达意思的能力。因此,语境对语言习得的重要意义表现在三个方面:(1)语境对语言选择的制约,主要是对句型、句子结构、节奏以及句子风格上的制约,如销售员在推销产品时使用广告语体式的语言,要求精炼简洁易懂、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而法官在宣读判词时则要求用语严谨连贯、富有逻辑。(2)语境对意义表达和理解的制约,语境决定交际的内容,也决定交际双方理解对方话语意义的程度,可以说无语境便无明确的意义,如同一句话,不同身份的人表达的语义不同,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也会有不同的语义;更为重要的是语境对潜在语义的制约,语言并不会把所要表达的东西都体现在字面意义上,许多话语的真正含义单从语言结构本身是无法理解的,在特定的交际环境中,交际双方进行的常常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交际活动,因此语境的功能就在于介入补缺,使交际者透过语言表层意义洞悉对方真正的内涵或意图。(3)语境帮助排除歧义,不管是同形异构异义,还是同形同构异义,只要岐义句进入具体的语境(上下文)进行口语或书面交际时,岐义就得以排除,所以离开具体的语境时对某些句子意义的理解就几乎毫无可能。
2课堂语境及现状或特点
课堂语境,顾名思义指局限于教室里教师传授知识时所构成的即时情景,其本质特征表现为语境各变量的有限性:(1)交际主体的限制,包括主体自身有限的对内对外的认知知识、主体之间的认知共享和差异、主体身份的单一、主体人数的稳定、主体的交际内容和目的的单纯等。(2)语言输入输出的限制,课堂语言输入局限于与教学活动相关的教材教辅资料,其特点是完成教学目标、语言材料不仅量少且因脱离现实语境而缺乏真实性和趣味性,其次课堂语言输入还包含教师的授课用语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用语,但这两者都受到母语的干扰和影响,母语语境有时甚至占据了外语课堂的绝大部分;课堂语言输出对大多数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不仅机会少而且质量差。总之,课堂教学依然以听读(输入)为主,以说写(输出)为辅。(3)时间和空间的限制。(4)教育机构和教学部门对教学活动的各种规约的限制。(5)课堂外环境的限制,即校园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制约。
由此可见,课堂绝不是师生可以为达到外语习得目的而完全自由发挥的地方。与广阔的社会文化环境相比,课堂语境更像是一个抽象化的模拟语境,其存在诸多问题也是不可避免的了——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接触的语言材料少而枯燥乏味、学习主体间很少有互动和协同、学习者学了但却不能用或不会用。最终的结果就是有外语知识却无外语应用能力的“高分低能”儿。
3创建高效率的课堂语境的建议
如前文所述,语境是习得语言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那么改善和创建高效的课堂语境则是教师目前当务之急要进行的任务。根据课堂的有限性特点,创建高效的课堂语境要遵循这样的原则——精简课堂的同时延伸课堂,以学习者的需求为出发点,充分调动和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切实开展以学生为中心、以使用为过程和目的的教学活动,促进语言能力的习得。endprint
首先,教学用语言材料要保质保量。相当量的输入才能达到质的飞跃,只有接触到尽量多的不同情境下的语言构式才能内化为学习者自身的知识和能力;教师要在可选择的范围内提供辅助教学的语言材料,在选材时认真考察材料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求,把材料的真实性、丰富性和趣味性作为选材的基本标准。目前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他们所学的知识与社会现实脱节,学了不适用,其原因就是教学内容过时、课堂模拟语境毕竟与社会现实语境有较大的差距,而缩小差距的办法之一就是确保教学材料的真实性,即教学材料必须产生于真实的交际需求和交际情景;材料的丰富性指材料内容的多样化和呈现形式的多样化;材料的趣味性指材料符合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动力。
其次,培养学生英语语言文化的素养。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化通过语言传承和表达,任何脱离文化的语言都是空洞乏味且毫无意义的,语义理解的程度取决于对文化的理解程度。因此,目的语文化和思维方式的教学及其与母语文化的比较教学更应成为课堂教学的重点;教师也可以尝试开展系列课堂讲座,专门系统地介绍英语文化的核心部分,尽快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再次,调动学生的课堂互动和协同。互动对语言学习重要是因为无互动便无语境效应,无语境便无明确的意义,无意义便无法驱动外语学习。可见,互动使语言结构与语境结合,增加语言结构学了能用几率的粘合剂,可以说外语学习植根于互动,需在动态的语境中进行。另外,在对话中,说话者有重复对方用过的词语或语言构式的倾向,如A说cook, B也倾向于说cook,这是协同;但只有强势协同可以较大的促进外语学习,即当双方共享内容的吸引力、信念和情感类似、语言知识和能力势均力敌的时候的协同才是强势的,这有别于传统帮助式的弱势协同。互动与协同的關系是互动中有协同,互动强则协同强,互动弱则协同弱。在以母语为主的大语境之下,课堂是学习者输入输出外语的主要阵地之一,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组成强强结合的学习小组,既有利于开展交互式学习任务的教学,活跃课堂气氛,也有利于学习者课堂之外的互助促学。
还有,注重师生的课堂交流。外语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如何保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也是教师要考虑的问题之一。课堂教学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提供了教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和场所,因而教师对于学生的表现在语言或非语言上的肯定和鼓励都有助于维持学生较强的心理动力,从而创建一个积极向上的心理环境。
最后,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延伸课堂。随着科技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不同种类的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走进课堂和生活,也出现了大量网络共享英语课程,学生可以通过更多的渠道学习外语,克服课堂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高效率的课堂语境不仅需要教师的努力,更依赖于学生英语水平的整体提高。
4结语
语境是影响外语语言知识和能力习得的重要变量之一,既制约着语言使用者对语言构式的选择,也制约着交际双方对语言意义的理解和对歧义的排除。课堂语境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但因其各变量的有限性,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尴尬局面。通过精选教学用语言材料、培养学生英语语言文化的素养、调动学生的课堂互动和协同、调节学生的心理环境并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延伸课堂,可以极大地创建高效的课堂语境,改善提高大学外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广琴.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交互活动中教师的中介作用[J].外语教学,2005(05).
[2] 王初明.论外语学习的语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03).
[3] 王初明.学相伴用相随——外语学习的学伴用随原则[J].中国外语,2009(09).
[4] 杨雪燕.外语教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状况与意义[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