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益气活血汤预防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40例疗效观察
2017-11-28李毓栋刘志军
李毓栋+刘志军
摘要:目的观察自拟益气活血汤预防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65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化分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入院后除手术当天外,每日服用益气活血汤加减方,每天1剂,早晚分服,至术后第12 d。对照组:入院后除手术当天外,每日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4000IU,至术后第12 d。记录患者术前1 d、术后6 d、术后12 d凝血三项以及术前1 d、术后12 d患肢动静脉彩超检查结果,所得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治疗组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与对照组血栓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活血汤可有效预防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下肢DVT形成,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的疗效相当。
关键词:益气活血汤;股骨粗隆间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
中图分类号:R681.8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7)11-0050-02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指深静脉内血液非正常凝结,属于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1]。我国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导致老年人出现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情况也逐年升高。然而,骨折围手术期内存在很多并发症,其中之一便是患肢的深静脉血栓。DVT栓子脱落易引起肺栓塞(PE),若PE不能及时治疗將导致患者死亡[2]。笔者采用益气活血汤加减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所选病例共80例,均源自常德市第一中医院创伤科,由2015年1月—2017年1月住院及行股骨粗隆间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的患者中筛选而得。其中男37例,女43例,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将所选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治疗组中男19例,女21例,年龄65~89岁,平均年龄77.9岁;对照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67~85岁,平均年龄76.7岁。经统计学分析处理,治疗组与对照组所选病例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分型比较:2组患者按照股骨粗隆间骨折AO分型[3],经χ2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2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治疗组给予基础治疗,入院后每日煎服益气活血汤,手术当天停止服用,每日1次,分早晚两次服用,直至术后第12天。(药物组成:黄芪15 g,丹参20 g,当归尾10 g,红花12 g,党参10 g,赤芍10 g,羌活10 g,川芎6 g)。(益气活血汤:由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中药制剂室提供,统一煎制采用标准袋密封保存,每剂煎出400 mL,平均装入两袋)。
1.2.2对照组基础治疗,入院后每日上午予以低分子量肝素钙1支(4000IU)皮下注射,手术当天停止注射,直至术后第12天。(低分子量肝素钙(天津红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0.4ml:4000IU国药准字H20000706))。
1.2.3手术方法所有病例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手术操作由同组医师负责,均行髋关节外侧入路粗隆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
1.3疗效观察
1.3.1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于所选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分别于术前1 d、术后第12 d行患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记录相关检测结果。
1.3.2凝血3项检测对于所选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分别于术前1 d、术后第6 d、术后第12 d行凝血三项检测并记录相关检查结果: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上检验及检测均由常德市第一中医院检验科及B超室专人完成,记录DVT发生率)。
1.4统计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骨折分型比较均采用t检验分析处理,2组患者的DVT发生率均采用卡方检验分析处理,D-二聚体和凝血三项各指标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分析处理,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凝血酶原时间(PT)比较2组患者术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满足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2组患者术后1 d、第6 d、第12 d血浆凝血酶原时间逐渐增高,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2组患者术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变化相似。见表1。
2.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比较2组患者术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满足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2组患者术后1天、6天、12天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逐渐增高,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2组患者术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变化相似。见表2。
2.4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结果比较治疗组患者有7.5%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对照组患者有10%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但是经过统计检验,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认为2组临床疗效相当。见表3。
3讨论
历代中医学家对深静脉血栓有着较早的论述,虽然未曾予其独立的命名,但是将DVT归属于“脉痹”、“股肿”、“瘀血流注”等范畴[4]。从现在医学的角度看,深静脉血栓易发于外伤后患侧肢体,主要表现为血液在深静脉管腔里出现不正常凝结现象,进而发生静脉血液瘀滞,最终导致血液回流受阻。而中医学家普遍认为,外伤、骨折或手术后的机体筋脉受损,经络受阻,气血运行不畅,瘀滞于脉络,不通则痛,引起肢体广泛性肿胀、疼痛。《素问·痹论片》中对股肿的病机作了恰当的阐述,其中的“血凝而不流”说明机体受到损伤后,会伤及人体的气血,其中气受到损伤后表现为气机阻滞经络,血受到损伤后表现为瘀血凝结脉道,而且气滞加重血凝,血凝又导致气机运行受阻,气道血脉皆不通畅,久之则瘀血积聚于脉道,津液停滞于肌肤,最终表现为肢体肿胀和疼痛的症状。而且久卧则伤气,病人伤后的长期卧床不但会加重气机阻滞,还会损伤机体之元气,血瘀气滞的窘境尚未解决,行血之动力又遭受损害,进而气血津液运行受阻,津液无力输布,水湿积聚,流注于下肢,最终发为股肿。综上所述,中医学认为气血的瘀滞不通是造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主要原因。endprint
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笔者采用导师经验方之益气活血汤加减以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方中黄芪、丹参共为君药,既能培补元气,又能为血行提供动力,两种药物相互配合,共奏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之功。臣药予当归尾、红花、党参以加强君药之功,三者相配长于活血通络,兼能益气养血,在活血化瘀的同时又不伤及气血。佐药则予川芎、酒赤芍、羌活,三药相互配合在行气通络的同时又能助当归尾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方中多数药物都具有补气、活血的双重功效,而且整方又以补气药(黄芪、党参)与活血药(丹参、当归尾、酒赤芍、红花)相互配合,相辅相成,益气则能使血行通畅,活血则有化瘀滞之功,正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机,对证处之则诸症自除。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黨参提取液在调节血液流变学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一方面,党参能通过降低人体血脂的相关指标来改善全血黏度,另一方面,它可利用激活人体纤维蛋白溶解酶对局部形成的血凝块进行破坏、降解,从而预防血栓。黄芪则能扩张外周血管及部分动脉血管,降低外周及动脉血管内的血流阻力。丹参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释放,降低血浆的黏度,促进纤维蛋白的溶解而抗栓[5]。张宏宇等[6]通过动物试验发现红花提取物有抗血栓和降血脂的作用。因此,诸药在抗凝抑栓的方向上作用一致,抗血栓之功效不言而喻。
在预防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这个题目中,临床上的治疗方法有很多。西医对于该病的预防方法多局限于口服、注射药物、医疗仪器的使用以及药物与医疗仪器联用。其中有些药物对预防本病疗效确切,例如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但长期使用,会提高围手术期机体的出血倾向,从而加大了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风险。医疗仪器对于预防血栓方面则主要通过物理方法对下肢进行反复的充气加压,通过外部力量为下肢血流提供动力,从而加快患肢的静脉回流速度,改善瘀血在静脉中凝滞的状态,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相比西医治疗方式中的药物毒副反应和昂贵的治疗手段,中医药的优势显而易见。多年来中医药在预防此类疾病方面的应用疗效确切,在使用过程中无明显毒副反应,且经济方便也更易于推广,因此具有较好的临床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周叔霖.中医护理干预在下肢骨折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预防作用探讨[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7,(4):98-99.
[2]俞斌,季英,禹宝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及治疗进展[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7,(1):109-111.
[3]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183.
[4]贺超.自拟佑脉饮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6,(1):42-43.
[5]陈俊杰,庄颜峰.中药防治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6,16:104-107.
[6]张宏宇,陈沫,熊文激.红花黄色素抗血栓和降血脂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7):1028-103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