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吴佩衡《麻疹发微》的学术成就及其意义

2017-11-28李建梅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7年11期
关键词:附子麻疹

李建梅

摘要:《麻疹发微》为云南名医吴佩衡所撰。他认为小儿是稚阳而非纯阳,故麻疹患儿不宜过于表散,更不宜动辄使用耗散元气的清凉苦寒之药。凡体属虚寒的麻疹患儿,只有放胆使用四逆、白通等汤,才可以挽救颓绝。其内容包括:概说(病因、辨证、治法、续发证及其治法、注意事项及禁忌)、结论、方剂、验案。全书结构严谨,言简意赅,医案详实,经验丰富,不失为一本小儿麻疹临症诊疗简易手册。

关键词:吴佩衡;麻疹发微;麻疹;附子

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7)11-0016-03

吴佩衡(1886-1971),名锤权,字佩衡,四川会理县人,云南四大名医之一[1]。强调阴阳学说为中医理论的精髓,善于使用经方,擅用附子,胆识过人,对疑难重证,失治、误治病例,每以大剂附子力挽沉疴[2]。《麻疹发微》系吴氏早年著述,惜未能付梓问世,他在自叙中写道:“一九四三年春,吾乡麻疹流行。死亡者众。亲友接续函电来滇,嘱余拟方救治,因于匆猝之际,写成《麻疹发微》一稿。印寄乡里,按法施治,全活者多。昆明部分同道及同学,亦曾掌握此法,用诸临床,无不应手奏效,曾促早日出版,未果”[3]。“1957年到云南中医进修学校供职,曾应用于课堂教学。去岁改建学院以后,又复整理原稿,以作儿科补充教材之用。本年为应同学之需,特将《麻疹发微》重加修订,以公诸读者之前”[3]。

1内容及体例

《麻疹发微》约29000余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62年出版。全书分概说、结论、方剂、验案四篇。概说篇,主要阐述麻疹的病因、辨证、治法、续发证及其治法、注意事项及禁忌。结论篇,虽寥寥数笔,百余字,但言简意赅地把麻疹的病因、证型、治法作了重点总结。方剂篇,共收录12首方,吴佩衡“对仲景遗著,钻研尤深”,故用方多为仲景经方或经方加减,并认为“麻疹一证,方剂虽少,但用药在精,而不在多。如能按法对证治疗,无不效如桴鼓。”[3]验案篇,所占篇幅最多,特别还详细列举了大量误药不救的原始病案,切实地记录了病邪的危险可怖,病情的瞬息万变,用药的方圆守变和临床的辨证思维。《麻疹发微》全书理论部分论述不多,但验案丰富、详细,吴氏自己在附记中也写道:“本编者在便利临床掌握,故偏重于辨证与治疗,且附录较多验案,以供参究。在验案之后,并徵引夭折病例数则,以作误治之戒。至于理论部分,仅重点阐发而已”[3]。

2学术特点及其成就

2.1结构严谨,言简意赅吴氏先从麻疹的病因,“既非胎毒,更非火毒,而为天行厲气”[3]。到辨证,由于患儿体质之强弱,感毒之轻重,以及误治之变化,故其证即有差异,可分为顺、险、坏、逆四种。再到治法,顺证可不必服药或用仲景之桂葛辅以透疹,险证、坏证、逆证多为患儿正虚阳弱,无力托毒外出,疹毒内陷导致的各种危象,需急用白通、四逆等汤扶阳抑阴,并特别指出“无论险、坏、逆三证,倘服白通、四逆等剂后,阳回而邪阴溃退,每多呕吐涎痰,或大便泄泻。此系病除之兆,望勿惊疑,务使寒痰吐完,寒湿邪阴排泄净尽,始渐可转危为安。若畏其吐泻,不敢连进,则必寒疾壅甚,喘促痰鸣,或风动抽搐,衰脱而逝”[3]。此外,还阐述如不按法辨证施治,则疹后有可能出现、湿热下利、阴虚肺燥、阳明燥热、少阴热证、虚寒咳嗽等9种后遗证。最后附上12首具体方药。理、法、方、药逐一论述,条理清楚,环环相扣,有条不紊。证型、后遗证及12首方药均附有详细症状及分量,临床可一一对应,信手掂来。此外,小儿患麻疹正发越外达之际,一切调摄上之禁忌亦当格外留心,如隔离消毒、患儿父母忌房事、勿食油荤补腻、勿食酸冷水果、勿食甜白酒等,更禁麻疹免后用清凉苦寒之品扫毒。吴氏考虑到附子的毒性,《麻疹发微》书后还附有附子的煮法,“凡有附片之方剂,必先用较大之煮药器,加多量开水,以猛火将附片煮熟。剂量五钱至二两者,煮沸二至三小时;如加量,则应增加煮沸时间。若久煮水已减少,可酌加开水。煮熟后,由大人先代试尝药液少许,总以不麻口为度,而免服后中毒。试尝后在半小时内,如已不麻口,再加入余药继续煮十至二十分钟,即可服用。……若煮不熟,或服药后食生冷水果,或冒风雨而发生中毒者,宜用红糖同生姜煎汤,或用肉桂一二市钱去粗皮研细泡开水服之”[3]。全书结构严谨,条理清晰,言简意赅,方便检阅,不失为一本小儿麻疹临症诊疗简易手册。

2.2治案丰富,验案详实《麻疹发微》治案丰富,共46例,32例为亲身治验案,按时间(1915-1958年)先后顺序排列,包括吴氏在四川会理县、上海、昆明三地诊疗小儿麻疹的经验。14例徵引夭折病例有12例为病家后来求诊转述,2例为早年亲身治验。46例验案中治愈30例,分别为顺证稍用桂葛汤治愈7例、病后体弱出麻疹变证治愈6例、麻疹误服表凉变证治愈4例、麻疹误补成坏证治愈1例、疹后继发证治愈10例、麻疹垂危治愈2例。误治死亡16例,分别为麻疹误服寒凉死亡4例、过服表散不治1例、误服表凉转阴证夭亡2例、误服石膏夭亡4例、错服鸦片烟水夭亡1例、麻疹食冷甜白酒夭亡2例。《麻疹发微》医案论述也非常详实,既往病史、病情变化、病情分析、方药等一一记录在案,还附有吴氏自己的按语。如“病后体弱出麻疹变证严重治癒一例”[3]:“姚安人甘某某之女,两岁余,住昆明市。于一九二四年三月出麻疹,延余診治。其证发热,涕清咳嗽,目赤多泪,耳指冷,面部隐隐已现红点。因上年冬季曾患‘慢脾风证,经余治疗,体质尚未复元,故未敢用发表寒凉之剂,乃主以桂枝汤加附子、细辛。服一剂,麻疹渐出,二剂透齐,三剂渐灰。但微见烦躁,因当时余经验不足,竟疑为服温热药后之燥象,即用上方减去辛、附,倍芍药加当归以补阴血,加麦冬而清热烦。次日复诊,患儿脉反紧急,壮热烦乱,喘挣痰鸣,鼻翼煽动,唇色青乌,舌胎白滑,指纹青黑出二关,有欲作惊风之状。此种病情,已有阴盛逼阳于外之势,当即以扶阳抑阴之四逆汤加肉桂、茯苓治之。服后,旋即风动,延余再诊,见其手足抽掣,角弓反张,喘挣痰鸣,鼻煽不乳,以药饮之,则湧吐涎沫,泄泻绿粪。此种证状,颇属危笃,但诊其脉象,已较前和缓,身热约退十分之二三。即告此是药与病相争之兆,亦即‘若药不瞑眩,厥疾不瘳之瞑眩现象,希勿疑懼。当即照原方加倍分量主之,嘱病家连夜与服。次日复诊,其脉静身凉,已能吮乳,惟尚咳嗽略挣,大便尚泻而色较转黄,面唇指纹青乌之色已退。照原方再服一剂,泄泻止,喘挣平。复以上方加口芪四钱,砂仁二钱,去丁香、茯苓,连服五剂,遂得痊癒。按:此等病证,若认为阳毒热重,以清热解毒之品投之,势必变证危笃,虽有识者用湿热药以补救之,但如剂量过轻,或配伍不当,亦难生效。故应辨别阴阳,分析虚实寒热,随证施治,则可免误治也。附方,方一:桂枝二钱、杭芍二钱、甘草一钱、生姜三钱、大枣二个、附片五钱、细辛一钱;方二:桂权二钱、杭芍四钱、甘草一钱、生姜三钱、大枣二个、当归三钱、麦冬三钱;方三:附片八钱、干姜三钱、甘草一钱半、肉桂一钱、茯苓三钱;方四:附片一两五、干姜五钱、甘草二钱、上桂二钱、茯苓四钱、公丁五分。”endprint

猜你喜欢

附子麻疹
附子的药效
Vaccination
绝迹多年的麻疹再现阿根廷
东营市麻疹流行现状及控制措施
治三叉神经痛
世卫组织:欧洲麻疹肆虐
附子的毒副作用分析
有毒的附子产值高
Trouble in Disneyland
耐寒与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