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幼儿园“小学化”现象成因浅析
2017-11-28李婉秋李燕
李婉秋+李燕
摘 要 随着民办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为广大幼儿的早期教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民办幼儿园在带来便利的同时,“小学化”现象也随之而来。本文从家长、幼儿教师、幼儿园和政府四个角度对民办幼儿园小学化现象成因进行浅析。
关键词 民办幼儿园 小学化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民办幼儿园是幼儿教育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公办幼儿园一样也是能为大众提供优良教育的公益性服务机构。随着民办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尤其是近十年来民办幼儿园呈现高速发展的趋势,民办幼儿园缓解了公办幼儿园不足的教育压力,减轻了政府对幼儿教育束手无措的负担,为广大幼儿的早期教育提供了更多机会。但民办幼儿园的“小学化”现象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与重视,本文主要从以下几点谈谈民办园“小学化”现象成因。
1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我们正处在经济、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为多数家长的育儿警言。在对幼儿园的选择上,更多幼儿家长倾向于教给幼儿更为“实质性”的东西,却认为那些以游戏为主要教育手段,即寓教育于游戏之中的幼儿园教育模式视作浪费金钱,浪费时间。甚至不惜财力物力尽一切可能给孩子“创造”他们认为最好的条件,不顾幼儿的个性特点与自身兴趣,给幼儿报各种兴趣班、特长班。受互相攀比心理的怂恿,恐怕别人家孩子跑在自己孩子前面,造成了“幼儿园孩子干了小学生该干的事”,即孩子在幼儿园时期就开始学习小学生该学习的内容。
2幼儿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升
幼儿教师在幼儿的一生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专业的高素养教师往往注重培养幼儿的兴趣,而不是一味的灌输。民办幼儿园在聘任教师时往往对幼儿教师的审定、资格与能力确认都没有做到严格要求。导致民办幼儿园的教师普遍学历层次低、缺乏专业性知识经验,教师整体素质不高。由于民办幼儿园举办者多数是社会团体或社会组织、个人依法举办,民办园资金来源单一缺少经费,教师的培训机会屈指可数,外出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也更是少之又少,往往导致其专业知识和技能薄弱、教育信念不强、缺乏对专业发展前景的认识与规划,师资流动频繁,稳定性差。一味地打着为学生好的旗号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实质上是自身专业知识欠缺,而且为了给自己减轻工作负担,相比于研发式的寓教育于游戏之中,打造整齐划一、安静有序的小学课堂模式幼儿教师则是乐此不疲。
3民办幼儿园谋求生存,迎合家长
由于学前教育市场竞争激烈,民办幼儿园资金来源渠道单一,致使很多民办幼儿园为了争取更多的生源,应广大家长的需要,着重知识技能训练,忽视了游戏对于幼儿的重要性,导致幼儿园教学内容、形式的小学化现象严重。有些幼儿园在大班就开始进行测试,测试时间选择在下午临近家长接园的时间,向家长展示孩子在园的学习成果。表面看起来幼儿确实学到了知识,实则将导致幼儿在精神上的高度紧张。不仅剥夺了孩子们游戏的权利,还扼杀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打击了幼儿的自信心。然而家长却认为幼儿园的这种做法使孩子学到了“知识”。
4政府对民办幼儿园的扶持力度较少
我国政府给予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相对较少,学前教育并不属于义务教育的范畴,教育经费在全国教育经费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一直以来持续偏低。况且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往往偏向于公办园,对公办幼儿园的财政投入反而产生对民办幼儿园的“挤占效应”。多数民办园由于没有政府的财政补贴,在经费问题上早已“入不敷出”,不仅要解决教师的工资问题还要保证幼儿的一日三餐。所以民办园为了谋求生存只能迎合家长对于幼儿所学知识的需求,增加汉字拼音等小学化知识以扩大生源。
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两者的教育目标不同,而且出发点也不相同,两者分别是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发展阶段儿童所进行的教育。幼儿园教育注重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与求知欲望,而小学教育则是注重对于知识的学习。任何阶段的教育都应该循序渐进且介于最近发展区之内,让幼儿在自由、轻松的环境下成长学习,“揠苗助长”式的教育无益于幼儿的和谐发展。然而小学化现象的解决并不是仅仅依靠任何一方的努力,我们应该从家长、幼儿教师、幼儿园和政府四个方面分析总结问题,然后才能够更精准的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琦,尹可珍.民办幼儿园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基于政策的视角[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04):9-11.
[2] 宋映泉.民辦学前教育规模占比的省际差异、政府财政投入与管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2,10(02):97-119+19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