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编辑怎样才能练好语言文字的基本功

2017-11-28韩勇

记者摇篮 2017年11期
关键词:语法知识

韩勇

【摘 要】提高新闻编采人员的语言文字修养已成为当务之急。一些有识之士对媒体报道中经常出现的语言文字表达问题,提出了中肯的批评和建议。其中,主谓搭配不当、句子残缺不全、逻辑表达混乱、关联词语使用不当以及词汇表达匮乏等问题不断出现。为此,本文从三个方面就此问题展开了论述。其内容主要包括:要补齐语法基础知识的短板;要多读名著吸收词汇营养;要学点儿古典诗词懂得韵律。

【关键词】新闻编采 语法知识 吸收词汇 学点儿诗词

平心而论,从事新闻编采工作的人一般都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素养和业务技能。可是,大多数人还是遇到过这样的情况:面对一些新闻作品,其内容表达上,确实存在着说不清、道不明、讲不透的问题,而且,修改起来又感到束手无策,甚至力不从心。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自身语言文字的基本功不扎实所致。“打铁还需本身硬”,为了适应新闻工作的需要,从事采编工作的人员,要在语言文字方面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制作出无愧于伟大时代的优秀新闻作品。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练好语言文字的基本功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要补齐语法基础知识的短板

众所周知,学习语法知识有助于准确地表情达意。因为语法系统地讲解了句子的成分、句子的结构色彩、语言修辞等知识。学习语法能使编辑准确地运用语言,也就是说,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学习语法的目的在于,让我们了解现代汉语中规律性的东西,从而理性地学习并正确地使用语言。在编辑工作中,常见的病句类型一般都涉及到句子结构的知识,如果有相关的语法知识,自然就会去思考缺了什么成分,句子的哪个成分与哪个成分搭配不当,然后根据句子结构,有针对性地进行修改。如果没有接觸过语法,就抓不住病句修改的根本原因。如果学习了语法,那情形就完全不一样。比如:某媒体播出了一篇题目为《让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越用越有效》的新闻报道。在这篇报道中,有一句话为:“某省委常委班子成员近几天已经进行了普遍谈心、重点谈心交心两轮谈心活动。”这句话就有语法错误。此句话的谓语为“进行了”,宾语为“活动”。宾语的定语有两个,第一个是“普遍谈心、重点谈心交心”,第二个是“两轮谈心”,在第一个定语后应当添加一个“的”字,表明第一个定语“普遍谈心、重点谈心交心”是修饰宾语“活动”的。于是,我认为这句话应该改为:“某省委常委班子成员近几天已经进行了普遍谈心、重点谈心交心的两轮谈心活动。”

二要多读名著吸收词汇营养

一般而言,身为编辑的文字功底应当比记者的功底深一些,甚至要有登高望远的本领,要不怎么能够行使自己对于新闻报道把关的责任和义务呢?可是,现实工作中并非如此。我们有些编辑的文化知识比较肤浅,大学毕业后没有做到继续努力,继续学习。平时不读书少看报,更谈不到语言词汇积累。其结果是在编辑新闻报道时,经常有一种被掏空的感觉。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里的器在新闻作品中就是语言。新闻报道就是利用语言来表达思想观点的,能否掌握和运用经典的语言准确地表达报道的思想观点,是新闻报道成败的关键。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学会积累语言。首先,要多读经典名著。这是因为,它能在我们享受读书快乐的同时,让我们能够提高自己的文笔水平,能使我们在扩展知识面的同时,又丰富了语言的表达色彩。其次,要多读精品散文。它不仅是千锤百炼之作,更是文辞隽永的典范。读精品散文可以领略作者飞扬的文采,又能感受富有灵感的奇思妙想。多读散文精品,还能使人在写作的时候,可以运用书中的好词好句阐释生活哲理,让读者感受到作品的文采、美感,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否则,写作时就可能无从下笔或言之无物,语言空洞乏味,没有魅力。再次,要养成摘抄背诵习惯。只有每天坚持吸纳精美语句,才能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只有每天坚持背诵名言词句,才能增强自己的编辑功底。大家知道的经典名著《红楼梦》,一直是无数作家争相模仿的对象,是许多作家用不完的精神资源。有无数的人源源不断地从中汲取了文学营养。其实,作者曹雪芹在创作的时候,也是充分吸收了前人的文学营养。如,《西厢记》中有“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南唐后主李煜的“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这些词句和意境都被曹雪芹化用到林黛玉的《葬花词》中去了。

三要学点古典诗词懂得韵律

中国古代诗歌是世界上最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之一。它凝聚了大量美好、文雅、高贵的文字,让我们摆脱低级趣味和粗鄙恶俗,其中包含的内蕴之美、形象之美、意境之美、语言之美、整体之美令人拍案叫绝。中国古典诗歌讲究声律,节拍、用韵、平仄上的特点,造就了古典诗歌的音乐美。遣词造句中又融入了作者的情感色彩和情感变化,使诗歌又具有情韵美。如果我们把富于音乐美和情韵美的古诗句引入到新闻报道作品当中来,让这些脍炙人口的古诗名句传神凝练地为我们传情达意,增添作品的韵味,相信这样一定会增强新闻作品的吸引力与传播力。

中国素有“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传统。身为新闻编辑应该主动积极地学习中国古典诗词,并且在新闻实践中巧妙运用。事实证明,一个好的新闻作品,如果能恰到好处引用、改用、套用古典诗词里的名言名句,不仅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还能使文章具有韵律美和词藻美。要想达到这一点,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穿插引入古诗句。一篇文章里若能够在行文中巧妙地引进古诗名句点缀一下,顿时就会化平庸为神奇,化枯燥为隽永。二是古为今用,将古诗词意境寓于新的含义。由于一些古诗文所产生的意境,其历史背景与现代不尽相同,在运用时语意要适当改动,贴切使用,使之既能显示作者丰厚的文化底蕴,又能为作品增辉添色。三是改动原来的名言佳句为我所用。一些名篇佳句的产生,一般都是对当时特定情景的有感而发。如果我们把名篇佳句一味地照搬照抄就会失去其应有的现实生命力。因此,我们在写作实践中应大胆改动原来的名篇佳句,使其在新的创作中更有分量、更有新意。如此,一些名言佳句才会在文章中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如,本台记者曾采写了一篇通讯《情满生命路》,其中“纸上明理终觉浅,若知此事须躬行”就是出自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原句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法知识
在阅读中习得语法
重基础促能力做好初高中英语衔接
初中英语语法知识的输入管窥
高中英语语法定语从句教学探讨
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实践与认识
学语法,驱文句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