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学业后进生的转化问题研究
2017-11-28张丁沙敏
张丁+沙敏
摘 要 随着高校在校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之间的学习成绩参差不齐,学生学业困难的现象已较为普遍,因学业达不到要求而留级、退学、不授学位、不能毕业的学生不再是个别现象。面对初具数量的学业后进生,要求学生工作部门及学生工作者将更多的精力、视线投入其中。而想要切实帮助学业困难学生度过学业难关,就要找出学业困难学生形成的原因并从现实中找出相应对策,尽可能帮助后进生自我成长。本文从从学业后进生的界定,国内外学业后进生的现状分析,高校学业后进生转化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后进生的基本意义等方面进行阐述,旨为后进生更好的转化提供依据。
关键词 新形势 学业后进生 转化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当前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和发展,高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等教育也逐渐趋向于大众化。然而高校的扩招也造就了学生的质量参差不齐,学生的整体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波动,衍生而来的学业后进生的队伍也是日益壮大。由于学生学业后进,随机引发的学生在思想上和行为上波动,不仅影响着学生个人的发展,同时对当前社会的和谐和发展产生了较多的负面影响;通过日常表现可以发现,学生学业后进仅仅只是暂时现象,如果通过对学业后进生的教育引导以及心理干预,后进生完全有可能成为上等生或者优等生;只要帮助这些学业后进生找准自身的闪光点、找准自身的定位,认真分析其后进的原因,给予他们展示自我的舞台和机会,后进生的转化也无非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本文将从学业后进生的界定,国内外学业后进生的现状分析,高校学业后进生转化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后进生的基本意义等方面进行阐述。
1如何认识学业后进生群体
心理学中从行为上将群体分为正常群体和特殊群体,正常群体是指具备正常的德智体的能力,具备相对完备的自理能力,家庭情况良好,能独立的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通过教育工作者调研发现,这部分群体产生的后进生占据整体后进生的主导,他们大部分由于精神缺失,找不到自身的自尊和自信,成谜于网络游戏等其它媒介上,自甘堕落,从而荒废学业。特殊群体可以解释为:学生先天或者后天的原因,造就了学生本人家庭上残缺、经济上窘迫、个人习惯不规整,从而导致学生产生一定的自卑心理,束缚住学生自身的发展,进而耽误学业,成为了学业后进生。
目前的高校教育工作者一般将学业后进生定义为学习习惯不好,纪律涣散、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也就是老师口中的“问题学生”,并将这类学生打上标签,防止他们影响到潜在的优等生,但是文中需要强调这些学生没有生理缺陷等因素表现出的智力问题或者行为反应问题,也没有违法违纪表现出的道德缺失,主要还是当前教育体制下学业、品德上暂时出现比较落后,不能通过学业成绩来评价来定性学生后进与否。笔者认为后进生与非后进生是一种共存关系,可以相互转化、相互影响,可以界定高校学业后进生主要进校之后当前体制下由于自身的不适应,从而导致学业落后,进而影响了他人、集体的负面评价,无关于学生智力和生理的缺陷,通过适度的教育引导和心理干预,一定程度上能改变目前的现状。
2国内外学业后进生的现状分析
学业后进生的转化一直是当前高等教育的研究重点,国内外广大教育工作者也在学生教育教学工作积累了大量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在国内,深圳福田教育组,通过“成功教育”系统研究了学业困难生的转化,并以此成果获得了国家教育科研二等奖;2010年左右,曾出现了国内学者也除了大量的后进生转化的方法,如:鲁磊“转化学生”、关颖“不良少年因素”等,将后进生的转化逐步从体罚向学生心理干预上转变,主张从思想上和心理上对学生进行引导,指导学生接受老师的建议,并按照科学的规律跟随老师走出后进。
在国外,早在1963年,美国心理学家Samuel博士就提出了“学习失能”,具体为学生在学校为明显身体和生理障碍,而出现学习困难的现象。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斯基也提出了“学业不良学生”的概念,并定义为对教材不适应而导致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把学生分为了“相对学业不良、绝对学业不良、成绩不足”三类。21世纪以来,哈佛大学拓展了“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思路,主张根据学生的智力而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信心,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是当前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这一理论也为我国的后进生转化提供了理论参考。
3高校学业后进生转化方法研究
3.1实施梯队式后进生个性化分类
对后进生转化,可以依据学生后进的程度实施个性化分级引导。综合严重程度、后进类型等进行划分一般困难学生,困难学生、特困生。对于不能正常适应大学生活,所学专业兴趣不大,有3门以内课程不及格但是追求上进,能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定性为一般困难学生;对于考试经常不及格,每学期大部分课程挂科,补考偶尔能过一两科,对所学课程缺乏兴趣定性为困难学生;对于经常旷课,主干课程几乎全部挂科,缺乏自主学习能力,濒临退学的学生定性为特困生;对不同类别的学生实施分类管理,系统全面的了解每位后进生的学习、生活、心理动态,从而进行个性化精准帮扶,教育工作者在分类后进生转化中可参考以下三个步骤:首先建立后进生档案,掌握学生情况,其次实施学生跟踪,及时更新学生档案资料,最后学生单个情况,因材施教,分类帮扶能能成为教育工作者全方位监控并有效帮助后进生的重要手段。
3.2建立多层次的转化工作机制
学业后进生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堕落导致的,而是较长一段时间学生生活、心理状态的改变而产生的。因此后进生的转化因有必要的预警机制,提前扼杀这种势头。首先、形成后进预警机制,建立学业互助工作室,深入学生中,了解学生后进的原因、基本情况,预判后面后进学生即将出现的问题以及学习和生活状态,依据这些对学生情况进行定性分析并建档,从大方向建立预警机制。另外、建立必要的心理干机机制,后进生的主要问题是心理问题,学生入学后定期开展学生心理普查,筛查出心理普查异常的学生并建档,进行重点关注,不定期组织普查异常情况的学生和班级部分学生一起参加心理健康活动,对特殊学生可以采取定期咨詢的方式。endprint
3.3搭建完善的帮扶措施体系
对于已经后进的学生仅仅依靠面上和精神层面的机制,无法长期彻底的改变学生后进状况,虽短期内有效果,但容易反弹,需要具体完备落地措施,进行标本兼治。首先,建立班级结队帮扶小组,各班级单元需要建立班级内部的帮扶平台,实行每位后进学生都有一位热情阳光品学兼优的同学结队帮扶,并对参与帮扶的学生进行方式方法培训;第二、发挥学生党员发展的“百时奉献”作用,把帮扶学业后进生作为党员发展的一项基本要求,要求建档对象和学生党员定期反馈后进学生的情况,为学生成功转化做好后勤保障;第三、建立家校联动体系,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过往经历,发挥家长在后进生帮扶过程中的作用,提醒家长定期与学生沟通并督促;第四、健全专业老师联动机制,每个专业都有专业的班导师,鼓励专业老师积极参与后进生帮扶,发挥专业教师的威慑,从专业上为学生解惑,此外对帮扶效果突出的班导师,学院每年进行奖励和表彰,鼓励老师参与的积极性,为最终的帮扶提供更好的保证。
4结论
高校大学生后进生问题问题与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有着直接的关系,是社会后进群体在高校的特殊表现形式。分析研究高校后进生学生的转化问题对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校园稳和谐,进而实现共同富裕都具有特殊的意義。笔者通过多年的学生管理经验,辅助大量资料的查询,尝试对后进学生的认识以及现状分析、具体帮扶方法进行较为详细的概括,以提醒社会大众特别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关注和关心学业后进生,并逐步完善学业后进生的帮扶措施,让更多的大学生健康阳光的走出大学校园,并成为社会的栋梁,为国家的全面建设发挥应有力量。
作者简介:张丁(1987.4-),男,汉族,湖北荆门人,博士在读,工学硕士,南京理工大学,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通讯作者:沙敏(1989.3-)江苏如皋人,工学博士,南京财经大学,讲师。
参考文献
[1] 赵蕾.赏识理念下“学业中间生”教育问题的探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0.
[2] 刘冬梅.师生和谐沟通对后进生转化作用的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5.
[3] 乔心阳.新形势下高校后进生群体的教育转化问题研究与对策分析[D].济南:山东大学,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