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药疹239例致敏药物分析
2017-11-28毛爱迪孙仁山吴津津黄显琼
毛爱迪 孙仁山 雷 霞 吴津津 黄显琼
·论著·
住院药疹239例致敏药物分析
毛爱迪 孙仁山 雷 霞 吴津津 黄显琼
目的明确239例药疹的主要致敏药物种类。方法对本院皮肤科2007年5月至2017年4月就诊的239例药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9例药疹患者中可确定致敏药物有105例(非重症药疹患者88例,重症药疹患者17例)。非重症药疹致敏药物主要为抗生素类32例(36.4%),解热镇痛药17例(19.3%)、中药16例(18.2%)。重症药疹主要致敏药物为抗生素类5例(29.4%),解热镇痛药3例(17.6%)、卡马西平类3例(17.6%)、抗痛风类药物3例(17.6%)。结论本组患者药疹最常见的致敏药物为抗生素类。
药疹; 临床分析; 潜伏期; 回顾性分析
药疹(Drug Eruption)也称药物性皮炎,是指药物通过口服、注射或其他途径进入人体而引起的皮肤或黏膜反应。重症药疹是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皮疹广泛,常伴有内脏损害及全身中毒症状,易出现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生命安全的一组由药物引起的皮肤不良反应,重症药疹包括重症多形红斑(stevensjohnson syndrome,SJS)、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oxicepidermalnecrolysis,TEN)、急性泛发性发疹型脓疱病(acute generalisedexanthematous pustulosis,AGEP),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rug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 DRESS)以及剥脱性皮炎(exfoliative dermatitis eruption,ED)。非重症药疹包括发疹型药疹、固定型药疹、多型红斑型药疹、湿疹样型药疹等[1]。随着新药的不断面试、用药人群不断增多及滥用药物愈演愈烈,药疹发生率不断增高。引起药疹的药物种类繁多,药疹严重者尚可累计多个系统,甚至危及生命。故现对重庆市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皮肤科2007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239例药疹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收集2007年5月至2017年4月重庆市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皮肤科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均符合国际疾病分类会议制定的分型标准[2],诊断符合赵辨主编的《中国临床皮肤病学》。记录入选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时间、药物潜伏期、药品商品名称、通用名称、给药途径及转归等,计量资料部分采用均数表示,住院时间及潜伏期用SPSS 19.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lt;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在239例患者中,男126例(52.7%),女113例(47.2%);年龄最小6岁,最大91岁。皆为好转或痊愈。非重症药疹患者210例(87.9%),重症药疹患者29例(12.1%)。
图1 2007年5月至2017年4月我院药疹患者例数
从图1可知2007年5月至2017年4月10年中每两年我院皮肤科药疹病人数量都较前明显增长。
2.2 致敏药物 药疹的致病药物较多,达100余种,致药疹药物包括抗生素(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磺胺类药物、甲硝唑类药物、抗癫痫药物、解热镇痛药、心脑血管药、中药、消化系统药物、破伤风类毒素、抗痨药物、化疗药物、抗甲状腺药物等。其中单一药物使用后导致的药疹共105例(43.9%),其中非重症药疹患者88例(83.8%),重症药疹患者17例(16.2%),多种药物使用后导致的药疹共134例(56.1%)。最常见的单一药物致非重症药疹有解热镇痛药17例(19.3%)、中药16例(18.2%)、抗生素类:头孢菌素类10例(11.4%)、青霉素类13例(14.8%)、喹诺酮类9例(10.2%)。最常见的单一药物致重症药疹有解热镇痛药3例(17.6%)、中药2例(11.8)、抗生素:头孢菌素类2例(11.8%)、青霉素类3例(17.6%)、卡马西平类3例(17.6%)、抗痛风类药物3例(17.6%)。见表1、2。
表1 单一药物致病药物类别分布
表2 多种药物使用致病药物类别分布 例
由上表可知最常见的单一药物致非重症药疹有解热镇痛药、中药、抗生素类(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最常见的单一药物致重症药疹最常见有解热镇痛药、中药、抗生素(头孢类、青霉素类)、卡马西平类、抗痛风类药物。
2.3 致病药物年龄与性别分布 致病药物在年龄、性别的分布有差异,导致药疹的药物都集中在成年人(20~60岁)、心脑血管药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抗痛风药致药疹患者中全为男性。详见表3。
2.4 重症药疹与非重症药疹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及药物平均潜伏期,详见表4、5。
表3 致药疹药物年龄与性别分布(单一药物+混合药物) 例
表4 单一药物所致非重症药疹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及药物潜伏期
表5 单一药物所致重症药疹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及药物潜伏期
由表5可知抗痛风药物、中药潜伏期较长。重症组和非重症组在潜伏期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gt;0.05),而非重症组住院时间少于重症组(Plt;0.05)(表6)。
表6 重症药疹与非重症药疹住院时间及潜伏期比较
3 讨论
由于本文为回顾性分析,本身存在一定缺陷,如样本量有限、患者的地域限制,数据资料的完整性和同质性差等,因此需开展更多的前瞻性研究,以预防药疹发生。
每年都有新药不断问世,加上患者常服用多种药物,不规律用药导致药疹的表现多种多样。药疹患者每年数量呈不断增长趋势。
药疹致病药物在每个国家和地区的分布均有差异。每种药物都有潜在的致病能力。在我国报道的文献中,最常导致药疹的药物是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抗痛风药[3]。在此次回顾性分析中,我们的数据大体一致。我院皮肤科药疹的致病药物也集中在抗生素类、解热镇痛药、中药等。最常见的单一药物致非重症药疹有解热镇痛药、中药、抗生素类(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最常见的单一药物致重症药疹最常见有解热镇痛药、中药、抗生素(头孢类、青霉素类)、卡马西平类、抗痛风类药物。抗生素药品品种多,临床使用广泛,且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合理使用及滥用现象,因此发生药疹的比例较大。药疹的致病药物与年龄、性别的关系中,水溶性药物吸收减少、脂溶性药物吸收增加,药物代谢能力减退,容易造成药物的蓄积和不良反应的发生,大量文献报告显示心脑血管类药物所致药疹主要集中在中老年患者。由于本次数据采集于本院皮肤科,考虑老年患者基础疾病多,药物所致药疹病人多在其他科就诊,而非皮肤科,故采集皮肤科老年性患者病例较少。与国内文献不同。痛风病人主要集中在男性患者,故抗痛风药物治疗的患者主要集中于男性患者。这与国内文献相同。有文献认为卡马西平致重症药疹者可能有HLA-A*3101、HLA-B*1502基因易感性[4],抗痛风药(别嘌醇)HLA-B*5801有一定相关性[5]。我院临床检验科已开展对10余种药物相关基因检测,建议使用卡马西平、别嘌醇等药物前进行HLA等位基因筛选,有助于避免重症药疹的发生,提高用药安全。
本院皮肤科药疹患者平均住院天数7.5天,其中非重症药疹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7天,重症药疹患者住院天数约为9天,重症组和非重症组在潜伏期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gt;0.05),而非重症组住院时间少于重症组(Plt;0.05)。其中抗痛风药物所致药疹潜伏期较长,与文献报道一致[6]。部分重症药疹患者以前接受过同样药物或同类结构的药物治疗,以致药疹数小时内迅速发生。
因此,我们在用药前应仔细询问药物过敏史,查看病人药物过敏记录卡,避免使用已知过敏药物或结构相似药物。应用青霉素、头孢等药物时应作皮试,皮试前应备好急救药物。避免滥用药物,尽量减少用药品种。对过敏体质者尽量选用致敏性较低的药物,尤应注意复方制剂中含用的已知过敏药物。尽量避免药疹的发生。
[1] Paulmann M, Mockenhaupt M. Severe drug-induced skin reactions: clinical features, diagnosis,etiology,and therapy[J]. J Dtsch Dermatol Ge,2015,13(7):625-643.
[2] 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037.
[3] 牛红喜,耿龙,尚英彬,等.191例药疹临床分析[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06,39(9):530-532.
[4] Niihara H, Kakamu T, Fujita Y, et al. HLA-A31 strongly associates with carbamazepine-induced adverse drug reactions but not with carbamazepine-induced lymphocyte proliferation in a Japanese population[J]. J Dermatol,2012,39(7):594-601.
[5] Wei CY, Ko TM, Shen CY, et al. A recent update of pharmacogenomics in drug-induced severe skin reactions[J]. Drug Metab Pharmacokinet,2012,27(1):132-141.
[6] 汪小柳,李锐,方红,等.38例重症药疹临床分析[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0,3(3):137-139.
(收稿:2017-06-12 修回:2017-08-03)
Analysisofallergenicdrugsin239inpatientswithdrugeruptions
MAOAidi,SUNRensan,LEIXia,WUJinjin,HUANGXianqiong.
DepartmentofDermatology,DapingHospital,InstituteofFieldSurgeryResearch,ThirdMilitaryMedicalUniversity,Chongqing400042,China
SUNRenshan,E-mail:pharsunr@126.com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ausative drugs in 239 inpatients with drug eruptions.MethodsData of inpatients suffered from drug eruptions from May 2007 to April 2017 in our department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Out of 239 patients, the allergenic drugs in 105 patients were identified, including 88 patients with severe drug eruption and 17 patients with non-severe drug eruption. The allergenic drugs in the patients with non-severe drug eruptions mainly included antibiotics in 32 patients (36.4%), antipyretic analgesics in 17 (19.3%)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16 (18.2%). The allergenic drugs in the patients with severe drug eruptions mainly included antibiotics in 5 patients (29.4%), antipyretic analgesics in 3 (17.6%) carbamazepine in 3 (17.6%) and antigout drugs in 3 (17.6%).ConclusionThe most allergenic drugs are antibiotics in this study.
drug eruption; clinical analysis; incubation period; retrospective analysis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81571569)
2017年中华医学会,欧莱雅中国人健康皮肤研究项目(编号:S2017140916)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皮肤科、中华医学皮肤性病学分会药物不良反应研究中心,重庆,400042
孙仁山,E-mail: pharsunr@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