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摭谈影响中小学生同伴关系的心理健康因素及教育策略

2017-11-27邵转霞安爱军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34期
关键词:同伴关系中小学生教育策略

邵转霞++安爱军

摘 要:同伴关系也就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中小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共同活动和相互协作的关系。良好的同伴关系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说,同伴关系的好坏,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性格形成以及学习、成长、发展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中小学生;同伴关系;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34-008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4.047

众所周知,同伴关系是中小学生在交过程中建立的一种相对良好的活动,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性格塑造的重要因素之一。实践证明,中小学生同伴关系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和社会化发展过程,对青少年的社会认知、能力、情感、自我认识和人格塑造、健康发展及适应社会的能力都起着重要作用。在中小学生成长中,不良的同伴关系有可能影响和阻碍青少年的社会化发展,对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和形成都产生不好的影响。因此,在中小学生教育教学中,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关注中小学生的同伴关系心理健康,采取一些有效的手段发现影响中小学同伴关系的心理健康因素,研究出有效的教育策略,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对社会,对学生的责任。下面,笔者针对甘肃秦安县200名中小学生调查、研究,就从影响同伴关系心理健康因素及教育策略方面谈一些认识,希望帮助学生能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从而为其成年后适应社会奠定基础。

一、影响中小学生同伴关系的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生物学因素

我们知道,人的身体和心理、大脑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任何化学、生物、物理等因素都能影响学生大脑健康发展,从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生物学的因素主要有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对学生的智力、性格形成与发展十分重要。研究表明,心理健康与家族人的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其次,营养因素的影响,学生从出生到上小学,上中学,合理的营养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很关键。合理充足的营养能让学生的智力、心理、身体都有一个基本健康的发展。如果缺乏营养,学生的成长发育就比较迟缓,走路晚、说话晚、运动时动作不协调、适应环境的能力差等等。这种不健康的发育,让学生在建立同伴关系时就会出现各种心理障碍。

(二)家庭因素

首先,家庭環境因素。我们往往说环境能改变一个人,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从小生活在一个怎样的家庭环境中,家庭的成员组合、住房环境、经济条件等等,对于他们获取信息、增长认识、培养情感都很得要。比如,让学生在一个父母经常吵架的环境中成长,他们心理性格肯定比较暴躁,容易和别人起争执;如果让学生在一个和睦的家庭中成长,学生肯定能养成为他着想,与人和善融洽相处的性格和心理。再比如,研究发现,有些离异的家庭或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大多都不太健康,犯罪率也高。其次,家庭教育教养的态度、方法。家庭中父母教育的态度、方法和也是造成学生心理健因素的原因之一。家长用专制的方法教育学生,学生在学校的同伴关系中就专制、霸道,容易伤害同学;父母的教育严而不厉,宽而不娇,这样的学生在同伴关系中也能有宽容的态度,获得更多的信任和好感等等。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一个小型的社会,这一切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成长和发展都十分关键。

当然,影响中小学生同伴关系的心理健康因素,除了生物学因素、家庭因素,还有社会因素以及其他一些不可预知的因素,但是只要教师在教育中能正确引导、教育,就能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建立同伴关系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一)培养学生对自己的正确认知

有些中小学生往往在同伴关系中,不会和同学们相处,在生活中、学习中或者劳动中都以自我为中心,容易和学生之间产生误会。比如,有的学生明明是自己错了,还认识不到,非说别人冤枉他了,这样的学生心理住着一个“自私”的词,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认知自己的行为错误,总觉得自己是对的。针对这种学生,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就要结合实际,采用有效的方法,增强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使他们在同伴关系的健康交往中,快乐成长、学习,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提高社化教育,促进学生责任感的形成

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为了提升学生建立同伴关系的心理,在教育中就要对学生进行社会化的教育,使学生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发展自己的社会性,认知社会角色,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比如,要让学生知道在公共场合不能大声喧哗,尊重他人;再比如,在过马路的时候,要走人行道,看红绿灯,过天桥,不要给司机造成困扰,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危险。当然,在和同伴的交往过程中,也要承担自己的责任,互相帮助,互相协作,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等等。只要教师在教学中提高社化教育,就能促进学生责任感的形成,让他们做一个有爱心,有责任心的同伴,为以后成为合格的社会人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培养学生的爱心,促进同伴关系的和谐发展

爱心、善心是一个人品格中最宝贵的素质,教师在中小学同伴关系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爱心,帮助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同学之间同伴关系的和谐发展。

总之,人是群体动物,学生从走进幼儿园的那天开始,培养他们建立同伴关系就是我们教育者的责任。中小学同伴关系对学生满足情感需要、发展社会认知、培养积极个性都有着关键的作用,所以,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我们都要全面关注孩子的同伴交往心理健康,帮助学生认知自己,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颖.角色书信疗法:一种新的助人自助技术[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4-18.

[2] 陈欣银,李正云,李伯黍.同伴关系与社会行为:社会测量学分类法在中国儿童中的适应性研究[J].心理科学,1994(4):198-204.

[3] 李原、郭德俊、王巧莉,合作学习对小学生同伴关系、成就动机和成就影响的研究[J].心理科学,1995(4):216-220.

[ 责任编辑 张亚欣]endprint

猜你喜欢

同伴关系中小学生教育策略
同伴关系作为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保护性因素
探究分组自主游戏促进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高中生同伴关系的影响途径及启示
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小学教育中同伴关系的重要性及其培养策略
略论整体性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