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及其疗效

2017-11-27韩国祥梁旭光朱迪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31期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疗效方法

韩国祥+梁旭光+朱迪

【摘要】 目的 分析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130例接受诊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84例)与常规组(46例)。常规组采用传统的开颅行动脉瘤颈夹闭手术进行治疗, 实验组采用弹簧圈栓塞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62%)显著高于常规组(82.6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安全、疗效显著且复发率低的治疗方式, 按照动脉瘤的具体形态联合有效的栓塞技术可以显著提升动脉瘤栓塞的疗效,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介入栓塞;颅内动脉瘤;疗效;方法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1.028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危害性极高的疾病, 在临床中的致残率、病死率均比较高, 破裂是导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 其在出血占比当中高达90%。首次出血之后存活的患者, 假设动脉瘤未达到根本性的治疗, 便极有可能面临再次出血的可能, 同时伴随着出血次数的提升, 病死率会逐渐提高, 再次出血与脑血管痉挛等是引发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因[1]。传统的开颅实行動脉瘤颈夹闭手术创伤更大, 同时风险比较高。弹簧圈栓塞治疗动脉瘤具备低风险、微创、快速恢复等特点, 在临床中有着非常快的普及速度[2]。对此, 本文以本院患者为例, 探讨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介入栓塞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在本院2015年2月~2017年1月患者中选择130例接受诊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84例)与常规组(46例)。实验组患者中男40例, 女44例, 平均年龄(58.4±6.2)岁。常规组患者中男26例, 女20例, 平均年龄(64.8±9.8)岁。两组患者均接受动脉瘤手术治疗, 同时排除张口困难、存在反流误吸因素的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常规组采用传统的开颅行动脉瘤颈夹闭手术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弹簧圈栓塞治疗。介入材料为可解脱性弹簧圈、顺应性球囊、支架系统、导引导管、微导管及其配套的微导丝。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方式。采用Seldinger技术成功实现股动脉穿刺之后, 全身肝素化, 并在路图下泥鳅导丝的引导下将导引导管至适当的位置, 同时实行脑血管造影, 并明确动脉瘤的具体形态、位置、大小以及瘤颈比等, 采用最佳工作角度。按照动脉瘤的具体位置、形态以及载瘤动脉血管条件等塑形微导丝和微导管, 在微导丝的引导之下将微导管头缓慢的送入到动脉瘤体1/2的位置, 同时保持微导管头端的稳定性, 并退出微导丝。按照动脉瘤的具体形态、直径等采用针对性大小的弹簧圈, 第一圈尽可能采用三维形态弹簧圈, 同时在编篮成功之后再依次填塞比较小且更加柔软的弹簧圈, 直到致密栓塞动脉瘤, 每一次解脱弹簧圈之前都需要通过造影的方式了解弹簧圈的具体位置以及是否有效的载在动脉瘤上。对于宽颈动脉瘤, 预防弹簧圈突入载瘤动脉, 同时在必要情况下可以应用双微导管技术, 或使用顺应性球囊或LVIS支架辅助技术对弹簧圈实行辅助栓塞。在手术之后, 给予患者常规预防感染、扩容、适当提高血压、营养神经、选择性脑血管钙拮抗剂尼莫地平微量泵注等。在患者术后6个月时对脑血管造影进行复查。

1. 3 疗效评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患者6个月时进行随诊, 以手术结果、临床恢复状况作为本次研究的疗效评判标准。显效:动脉瘤未发生破裂, 术后无严重并发症, 复查造影显示瘤体栓塞完全、瘤颈覆盖良好, 动脉瘤无复发迹象;有效:动脉瘤未发生破裂, 术后无严重并发症, 复查造影显示瘤体栓塞不完全, 存在复发迹象;无效:术后发生瘤体破裂或术后造影显示瘤体栓塞不理想, 存在复发现象。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62%)显著高于常规组(82.6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动脉瘤一旦确诊之后需要积极应用外科治疗, 当前临床中可用方式比较多, 开颅后动脉瘤颈夹闭、血管塔桥、弹簧圈栓塞、Onyx胶栓塞等[3]。相关研究显示, 动脉瘤治疗过程中的目标主要是以采用简单、快速的方式, 确保患者的神经解剖的正常性[4]。人体的自然解剖腔道可以为脑动脉瘤血管内的介入治疗提供非常显著地无创或微创治疗途径、血管内栓塞主要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方式。相关研究显示, 血管内的入路途径之下, 采用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相当明显, 同时疗效也较为突出, 相对于传统开颅后动脉瘤颈夹闭手术有着明显的优势。当前, 这一项技术主要是集中在新技术、新材料的研究方面, 并应用在一些复杂、难治性的动脉瘤患者中, 材料主要是以三维弹簧圈、水凝胶弹簧圈、带膜支架等为主。材料方面主要是以微导管、微导丝、球囊以及辅助支架等为主[5]。

在临床中, 栓塞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而采用不同的技巧。首先, 栓塞治疗的适应证:弹簧圈的栓塞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有着较为广泛的适应证, 对于瘤体未达到瘤颈两倍的患者基本都适用。如果应用球囊、支架辅助等治疗技术, 其基本也可以满足大多数动脉瘤的栓塞治疗需求。特别是对于后循环动脉瘤, 开颅手术的难度比较高、风险比较大, 同时全身状况不理想, 术后疗效很难保障时, 可以以栓塞治疗为主[6];操作技术:微导管与微导丝的应用技术。在引导导管到相应位置之后, 需要以路图为标准, 并及时观察动脉瘤体、动脉瘤颈以及载瘤动脉三者之间的关系, 同时会尽可能及时的发现动脉瘤破裂出血后“小泡”的出现。按照动脉瘤体的长轴、载瘤动脉的夹角塑形的微导管头端角度, 并按照动脉瘤体的长径、载瘤动脉瘤的直径等明确微导管的头端塑形的长度。路图的下微导管、微导丝等实行交替性的前进, 并在最终明确微导丝引导微导管头端置入到流体的具体情况, 保障置入长度的合理性。另外, 在输送导管导丝的过程中必须保障操作的轻柔性, 双手需要相互靠近, 并规避微导管、微导丝快速进出的情况, 尽可能保障导管导丝的平滑性前进。微导管、微导丝在血管扭曲的部分当中, 必须确保聚集一定张力之后才可以进入。弹簧圈的填塞过程中, 弹簧圈的选择原则有:①对于直径未达到5 mm的动脉瘤, 第一个弹簧圈尽可能和动脉瘤的直径相当, 之后选择直径递减的弹簧圈;②对于直径超过5 mm的动脉瘤, 第一个弹簧圈直径需要超过动脉瘤的直径, 确保瘤颈有较为理想的覆盖效果, 同时采用直径递减的弹簧圈[7-12]。endprint

本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62%)显著高于常规组(82.6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充分证明弹簧圈栓塞现对于传统开颅后动脉瘤颈夹闭手术有着更为突出的治疗效果, 不仅在创伤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同时在治疗完全性、复发率的控制等多方面均有突出的优势, 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式, 可以作为临床中的首选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 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安全、疗效显著且复发率低的治疗方式, 按照动脉瘤具的具體形态联合有效的栓塞技术可以显著提升动脉瘤栓塞的疗效,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广, 石乃华, 张兵军, 等. 早期介入微弹簧圈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破裂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5, 15(29):5713-5715.

[2] 史明旭, 李萌, 刘京平, 等. 显微外科夹闭和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比较研究. 医学综述, 2015, 21(16):3014-3015.

[3] 周有东, 敖祥生, 刘汉东, 等. 支架辅助弹簧圈和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6, 31(5):274-277.

[4] 魏郢, 唐从峰. 介入栓塞与开颅瘤颈夹闭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对比研究.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6, 11(1):69-71.

[5] 亚生江·麦麦提, 陈功, 刘盈君, 等. 累及小脑后下动脉的椎动脉夹层动脉瘤(Ⅱ型)治疗方法选择和疗效分析(单中心70例分析).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7, 25(2):157-164.

[6] 林发牧, 李西锋, 许小兵, 等. 血管内介入治疗周围型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及其复发和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17, 16(5):525-526.

[7] 梅花, 李榕华. 介入栓塞治疗27例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分析. 中国医药导刊, 2010, 12(4):583-584.

[8] 沈健, 陆斌, 余红, 等. 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56例临床疗效分析.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4(33):107-108.

[9] 郎晓峰. 颅内动脉瘤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53例疗效分析. 吉林医学, 2012, 33(31):6832-6833.

[10] 陈光贵, 罗来兵, 郑立升, 等.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20例疗效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4):376-378.

[11] 陈德鹏, 王国庆. 介入栓塞治疗54例颅内动脉瘤疗效分析.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8, 11(3):94-95.

[12] 王培霞, 申翠, 张娟, 等. 弹簧圈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及围术期护理要点分析. 医疗装备, 2016, 29(2):202-203.endprint

猜你喜欢

颅内动脉瘤疗效方法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补锌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护理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效果初步观察及评估
夹闭和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的影响
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烷吸入麻醉在颅内动脉瘤介入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