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流通服务创新机制研究
2017-11-27高艳
高艳
关键词:“互联网+”;社会化媒体;流通服务;创新机制
摘要:“互联网+”环境改变了图书馆服务模式,为读者利用信息资源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将社会化媒体融入图书馆的流通服务中,可以有效改变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提高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文章结合社会化媒体与“互联网+”思维,探究了创新图书馆流通服务的策略,旨在提高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变革图书馆流通服务模式。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7)11-0079-03
“互联网+”以及社会化媒体在公共图书馆的应用,改变了图书馆服务方式与流通机制,使读者与图书馆工作人员在交流上具有更多元的方式和更广阔的空间,在图书馆与读者之间搭建了信息资源共享的桥梁。随着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交流更加快捷,读者通过社会化媒体能够获取到的网络资源越来越丰富,这有效地满足了读者随时随地利用图书馆资源的需求,改善了图书馆流通服务的管理方式,促进并完善了图书馆的文化传播功能。
1“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流通服务模式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将各种社会化媒体有机地融入图书管理工作中,在更大程度上提升了图书馆流通服务与资源利用的效率。图书馆应在技术、环境、管理、服务等方面进行优化配置,以实现流通服务中“互联网+”与社会化媒体的结合[1]。读者通过社会化媒体、智能移动设备检索与获取信息资源已经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图书馆要转变现有的流通服务模式,以适应读者的需求。“互联网+”与图书馆网络平台相融合,可以构建出如图1所示的图书馆流通服务模式。
1.1在线流通支持服务
图书馆利用社会化媒体与网络,可以为读者开展入馆培训、新书推介、在线咨询服务,同时还能为读者提供在线参考工具书服务,改变图书馆固有的工作方式,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效率。例如:网络环境改变了图书馆传统的借阅办证服务流程,可以为读者提供网络在线服务与电子借阅证的办理。读者利用社会化媒体登录图书馆的公共平台,依据图书馆的借阅证申请要求上传自己的照片,通过网上在线支付功能缴纳相应的管理费用之后,图书馆的信息管理系统就能够自动为读者生成借阅证的编号,完成借阅证的办理,并能够自动生成电子借阅证,作为读者利用网络资源的凭证。图书馆通过借阅办证服务功能,还能够为读者提供借阅证的挂失与补办服务[2]。利用社会化媒体与网络,馆员可以对图书馆的图书以及信息资源进行更新,并能够对图书馆的图书进行分类汇编和资源统计;利用智能化媒体,馆员可以随时随地满足读者的需求,能够与读者进行有效的互动。
1.2阅读拓展服务
图书馆应借鉴“互联网+”思维,积极探索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模式,建设电子图书馆,开发“微资源”,为读者提供网络信息资源服务与借阅服务。推广电子微资源阅读服务,不仅可以提高图书的流通传播效率,方便读者利用社会化媒体查阅信息资源,而且便于读者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一方面,图书馆对图书进行数字化处理,可以方便读者在第一时间搜索、查阅到自己需要的图书信息,并能有选择性地将图书进行归类与收藏。通过推广电子图书,能够满足读者对热门图书的需求,也可以有效减少图书借阅的压力,提高图书的利用率,同时还能够减少图书的破损、丢失与维护的成本[3]。另一方面,图书馆还可以利用社会化媒体开展各种图书借阅、阅读推广与信息宣传活动,拓展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增强图书馆员的服务意识。
1.3交流沟通服务
图书馆应借助“互联网+”思维,建设“信息管理平台+”。所谓“信息管理平台+”是指在信息平台中嵌入各种社会化媒体,以方便馆员利用即时通信软件与读者进行交流,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支持服务与咨询服务,实现以读者需求为导向的流通服务,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和工作成效。通过社会化媒体,馆员能够与读者进行线上交流与沟通,及时分析读者的需求,帮助读者快速从图书馆的数据库中查询到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同时可以及时发现图书馆没有的图书资源,并能快速进行补充。通过利用社会化媒体,图书馆可以实现服务层次的横向、纵向延伸,这不仅能满足读者的需求,而且能及时更新图书馆的数据库,最大限度地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率[4]。
1.4读者体验服务
“互联网+”思维与各种新媒体进行融合,可以实现读者的线上线下互动,增强读者的体验服务,提高读者对图书馆的满意率与忠诚度。从图书馆的功能来看,社會化媒体的嵌入以及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的运用,可以对读者的特征和偏好进行挖掘,从而使图书馆能够自动、精准地为读者推送个性化信息资源。采用这种灵活多变的信息传输方式,不仅能提高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还能提升读者的服务体验。图书馆对图书资源进行信息化加工与处理,使读者能够利用关键词模糊搜索的功能实现对资源标题以及内容的搜索,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1.5数字阅读推广服务
“互联网+”环境下,读者可以利用网络媒体选择合适的主题进行阅读,并参与到数字阅读活动中,利用社会化媒体与其他读者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并对他人的观点进行转发、分享与评论,并能够参与到图书馆阅读活动讨论中。通过利用社会化媒体,图书馆可以为读者提供多种阅读资源与离线阅读服务,使他们在线上和线下都能体验到图书馆的阅读服务,增强了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的互动性。因此,在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活动中,读者可以利用社会化媒体随时随地进行阅读,便于他们将琐碎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同时,图书馆可以提供视频、音频、文本等阅读资源供读者选择,以提升他们的阅读兴趣。
2“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流通服务创新策略
图书馆应主动通过数据分析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效率,积极运用社会化媒体拓宽图书馆的服务渠道,实现图书馆的资源优化管理,为图书馆流通服务创新提供支持服务,满足读者多元化的需求。endprint
2.1利用社会化媒体,为流通服务提供立体化支持
在“互联网+”思维下,图书馆需要重新建构信息管理平台,将网络新媒体环境与社会化媒体应用以及计算机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并能够将它们运用到图书馆流通服务中。通过智能移动工具,读者不仅能获取阅读资源,还能够进行移动互动学习与交流。图书馆应该将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等智能技术融入信息管理平台中,同时完善各种媒体的功能,实现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线上线下交流,将图书馆的流通服务从平面化转为立体化,增强读者的体验服务。图书馆信息管理平台功能的转换,需要全面的技术支持才能实现,图书馆只有通过技术的不断更新,同时优化工作模式和工作服务体系,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将社会化媒体、即时通信工具等新兴媒体融入图书馆的信息管理平台中,实现信息管理平台的共享,使读者只需要一个账户,就可以使用社会化媒体登录到系统平台中,并且能够有效地运用社会化媒体与馆员进行交流互动[5]。因此,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是保证图书馆流通服务的根基,是实现图书馆员与读者之间进行实时互动的前提。图书馆信息管理平台的所有技术手段,都是基于读者需求服务理念的延伸,也是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的保证。
2.2开发“微资源”,为读者提供多样化的流通服务支持
读者个性化、多元化的发展需求,对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社会化媒体的应用,使读者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地使用图书馆资源。这就需要图书馆针对社会化媒体的特征,根据一个个小的知识点,设计开发出一系列“微资源”,以满足不同读者的不同需求以及读者随时随地利用“微资源”(如MOOC微课资源)的需求,同时为读者的多样化需求提供资源支持。而这种“微资源”的开发,需要大量的数据分析与处理才能完成。在对读者个性化特征数据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图书馆可以根据读者喜好图书的类别及其个性化特征,对他们的需求进行细化分析,针对读者的特征构建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库,使读者能够更加全面、便捷地检索到自己需要的资源,这不仅能提高图书的流通效率,还有效地解决了图书馆数据资源缺失的问题,同时优化了图书馆的数字化资源,满足了不同读者的差异化需求,实现了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6]。为了保证资源开发过程中不会出现重复的现象,图书馆需要对读者的检索习惯与使用偏好进行分析,进而在数字化图书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避免大量图书资源数据的无效性,提高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流通效率。
2.3多重媒体聚合,拓宽图书馆流通服务渠道
图书馆信息平台中聚合了多种社会化媒体,为读者提供了多种信息交流的渠道。拓宽图书馆信息资源的聚合途径,有利于丰富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这不仅是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归集与整合,而且也为读者提供了多种利用信息资源的渠道。通过信息管理平台对社会化媒体进行聚合,图书馆就能更为全面、准确、迅速地进行资源整合,也方便了读者对信息资源的查看、评论、分享与转发。社会化媒体聚合到图书馆的信息平台,能够有效地将人工检索、网络检索、电脑检索等方式聚合在一起,使读者能够快速搜索到更多的图书。多重媒体的聚合,不仅使读者能够快速、直接地对图书馆相关信息加以利用,也能够帮助读者快速获得学科的前沿知识。由此可见,多重媒体聚合提高了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流通质量,也拓展了图书馆信息资源获取的途径。
2.4创新网络管理平台,丰富流通服务模式
在“互联网+”思维下,图书馆应该创新信息管理平台,在信息管理平台中嵌入社会化媒体,为图书馆员提供多种信息交流的渠道,同时也为图书馆的流通服务提供更多的功能选择。图书馆应利用“互联网+”思维,结合社会化媒体的优势,转变原有的流通服务模式,创新图书馆的流通服务机制,将图书馆的流通服务由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实现信息资源检索的自动化管理[7]。通过批量图书的数字化转化与传输,图书馆能够实现多种文件格式的互通转化,提升图书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图书馆根据读者的特征与偏好进行信息资源的精准化推送,可以使流通服务更加高效与人性化。社会化媒体在图书馆的应用,能够有效实现图书馆“流通服务+”的功能,为图书馆的流通服务提供多种信息交流的渠道,例如微博、微信、QQ、快报、优酷等。在“互联网+”与社会化媒体的支持下,圖书馆的流通服务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即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不再是单一、固定的服务模式,而是出现了灵活多样的流通服务模式。馆员可以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读者提供信息咨询服务,还可以利用社会化媒体为读者提供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服务,提高读者对资源的搜索效率,在不同层次上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
2.5建立流通服务反馈机制
首先,利用社会化媒体建立的参考咨询体系,图书馆可以对读者的建议进行收录,并通过大数据对建议进行分类处理,对图书馆的工作机制、服务态度等进行评估,进而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对于读者来说,如果能够利用社会化媒体实现信息咨询、搜索与获取,就能够有效地提高读者利用图书馆资源的效率,同时还便于他们与馆员进行交流。在社会化媒体的支持下,流通服务反馈机制变得更加便捷、迅速。其次,通过收集读者的建议与批评,图书馆能够掌握不同读者的需要,掌握他们的学习目的,从而结合读者的特征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支持服务。图书馆应结合本馆的具体工作情况,对馆员的社会化媒体应用能力进行培训,提升馆员的服务水平。
3结语
随着“互联网+”思维在图书馆应用的不断深入,要求图书馆能够凭借自身的优势不断转变服务模式,创新工作机制,提升流通服务水平,为读者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在“互联网+”思维下,社会化媒体融入图书馆流通服务,必然会创新图书馆的流通服务机制,改善图书馆的资源管理方式,提升图书馆的资源流通效率。社会化媒体的应用能够满足读者的差异化需要,实现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实时交流,为读者提供线上线下互动的空间,同时也为图书馆的流通服务变革提供了技术支持,使图书馆的服务价值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体现。
参考文献:
[1]韩翠峰.大数据时代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与发展[J].图书馆,2013(1):121-122.
[2]朱曼曼,朱江.SoLoMo概念及其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J].图书馆学研究,2013(12):57-61.
[3]刘丽.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探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5(7):136-139.
[4]姜传菊.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策略[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194-196.
[5]崔英姿.网络新媒体环境下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传播与版权,2015(5):113-115.
[6]陈敏芳.网络环境下馆员流通服务工作驱动力缺失的防治[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2(1):58-61.
[7]李利敏.浅谈图书馆流通服务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及应对措施[J].科技资讯,2012(7):256-257.
(编校:周雪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