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模式的比较研究

2017-11-27邵佳雯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社会化服务完善策略比较研究

邵佳雯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比较研究;完善策略

摘要:文章阐述了国内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现状,分析了国内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模式,提出了国内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模式的完善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7)11-0028-03

图书馆是高校的重要机构,它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其服务对象主要是本校的师生读者。20世纪8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由于受众群体的限制,丰富的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利用率较低,高校圖书馆的社会化服务问题也逐渐被提出。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是指图书馆在保证本校师生读者教学与科研需求的基础上,对社会读者开放,为所在市区提供信息服务。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意义重大,一方面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高校图书馆可以与公共图书馆联合,打造学习型文明城市;另一方面也是高校图书馆自身转型的契机,有利于高校图书馆知名度的提高和文献资源利用率的提升[1]。

1国内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现状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表现在社会化服务意识的增强、社会化服务范围的拓展和社会化服务项目的丰富。

1.1社会化服务意识的增强

20世纪80年代以前,高校图书馆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场所,只对本校师生读者开放,主要目的是保证文献的私密性和作者的版权,可以说,高校图书馆对社会读者是排斥的。20世纪80年代,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刚被提出时,曾引起学术界的激烈争论,然而,资源共享、社会化开放始终是图书情报界发展的主流趋势,高校图书馆也从最初的排除社会化转变为接受社会化,并增强了社会化服务的意识[2]。2010年,我国图书馆学会将“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作为会议探讨主题,反复强调高校图书馆应该从阅读壁垒中解放出来,逐步实现有偿或无偿的公众服务。目前来看,一些高校(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在探索社会化服务的道路上走在了前列,积累了大量的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经验,增强了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意识。

1.2社会化服务范围的扩展

近年来,随着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意识的不断增强,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范围也日益扩展,从最开始的面向本校师生读者,拓展到与高校有关或具有合作关系的科研部门。不仅如此,高校图书馆本着资源共享的原则,与社会上的文化机构也实现了文献的互通有无。目前,发达城市的高等院校图书馆正在向为全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向努力,与此同时,能够享受到高校图书馆服务的门槛也在不断降低,高校图书馆的服务限制在不断减少[3]。然而,不容忽视的是,虽然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范围从横向上看有所扩展,但纵向的服务内容、服务质量和服务成效还需不断加强。

1.3社会化服务项目的丰富

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是从社会读者借阅图书开始的。20世纪80年代,高校图书馆初次尝试文献外借,引起了社会上的强烈反响,广大社会读者希望阅读到象牙塔中的知识内容,纷纷办理借阅证借阅图书。随着近年来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络的普及与完善,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项目也日益丰富,增加了电子资源的开放与利用,并提供网络检索服务和参考咨询服务等[4]。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开放程度是不断加深的,社会化服务的项目也从简单的文献传递拓展为讲座、培训、嵌入式信息服务等多元化与多样性的服务。一方面,知识服务为社会读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平台;另一方面,知识服务也加快了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进程[5]。

2国内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模式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常用的社会化服务模式主要有三种:传统的信息服务模式、按需分类的个性化服务模式以及数字技术信息服务模式。这三种社会化服务模式都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各具优势和缺点(见表1)。

2.1传统的信息服务模式

在传统观念里,高校图书馆是否提供社会化服务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是否对外开放。传统信息服务模式的优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社会化服务的门槛较低,社会读者只需办理身份证明即可到高校图书馆阅读或借出馆藏文献。②通过这种方式,提高了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利用率,为更多读者提供了资源上的帮助。③传统的信息服务模式与高校师生读者的需求并不发生冲突,高校图书馆可以在原有基础上拓展其服务范围。然而,这种对社会读者限制较少的传统信息服务模式的弊端也很明显,即各高校图书馆的借阅证件并不统一,社会读者如果想借阅不同高校图书馆的文献,需要办理多张借阅卡片,给读者带来很大不便[6]。

2.2按需分类的个性化服务模式

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具有专业性强、学科范围广的特点。高校图书馆需要对社会读者进行分类,根据他们的阅读需要和检索习惯,向其推送合理的文献资源,与社会读者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互动[7]。此外,广泛应用高校图书馆服务的群体还包括政府用户,目前,高校图书馆已经承担起了政府智库的功能,政府用户在制定决策前,需要高校图书馆提供科学的文献帮助和学术指导,高校图书馆可以根据政府用户面临的实际问题提供相应的服务。总之,按需分类的个性化服务模式是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一大进步,其优势在于可以因时制宜地为特定社会读者群体提供帮助,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读者面临的实际问题,但其缺点在于因高校图书馆的人力和物力有限,对于社会读者分类缺乏精准性,部分服务质量有待提高[8]。

2.3数字技术信息服务模式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开设了数字图书服务功能,同时,越来越多的社会读者喜爱突破时间与空间限制的网络文献阅读方式。因此,高校图书馆将馆藏文献资源对社会开放,一方面有利于资源信息的流通和社会化服务,通过数字信息的开放使不同高校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实现了共享和互通;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可以借助网络的便利性获取社会读者的反馈,为高校图书馆进一步完善社会化服务模式奠定基础。但是,由于网络环境的不稳定性和危险性,高校图书馆在将数字资源对外开放时,要重点加强保护措施,既要防止病毒的侵入与不法访问,也要对信息资源的版权给予充分的保障,避免版权纠纷问题的产生[9]。endprint

3国内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模式的完善策略

结合上述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模式的对比与分析可以发现,虽然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较20世纪有所进步,但在服务深度和服务质量上仍旧存在许多问题。笔者认为,完善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模式建设的措施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见表2)。

3.1更新服务观念,强调以人为本

由于社会的发展和精神文明的不断进步,公众对于知识的渴求程度越来越高,高校图书馆要主动扭转固有的服务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原则,将高校图书馆大门打开,欢迎社会读者的访问,让社会公众与高校师生享有同等的权利。高校图书馆既是高校的一部分,也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主力军,更新服务观念、以人文本是创新和完善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模式的前提与保障[10]。因此,国内高校图书馆可以向国外高校图书馆学习,获取相关经验,加强自身社会化服务的建设。

3.2拓展服务内容,满足读者的多样化需求

目前,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虽然已经向多样化的趋势发展,但仍然集中在文献借阅领域,随着读者阅读要求的不断提高,馆际互借、文献传递、引文证明等服务内容会陆续充实到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中。笔者认为,在社会化服务模式建设过程中,高校图书馆应重点关注读者的反馈和意见,例如:在数字文献借阅界面开设“读者意见栏”板块[11],通过图书情报技术收集读者的建议和意见,找到当前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存在的短板并加以改进。由于每个高校的特色专业和学科不同,所以图书馆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在馆藏方面有所侧重,这也将形成高校图书馆的特色资源。在对社会读者开放服务时,特色资源也可作为提供的内容之一,不仅可以丰富社会化服务的内容,还满足了读者的多样化需求。

3.3引进人才,培养高素质图书馆员

馆员是提供服务的主体,也是推动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不断完善和进步的内动力。我国对图书情报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专业人才投身于图书情报行业[12]。高校图书馆应该抓住时机引进人才,在选拔馆员时应着重考察馆员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同时,对在职馆员也要进行培训和继续教育。有高素质馆员作为保障,高校圖书馆社会化服务的质量才能得到不断提升,在面对企业、政府等特殊群体的阅读需求时,才能够提供科学合理的意见和帮助。

4结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和共享化时代,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提供社会化服务是必然趋势,社会化服务既有利于图书馆突破自身的瓶颈,为其资源文献提供更为广阔的使用空间,还有利于推动社会精神文明进步[13]。当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在社会化服务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形成了初具规模的传统信息服务模式、按需分类的个性化服务模式、数字技术信息服务模式,这三种模式各具优势和缺点。高校图书馆在建设社会化服务模式的过程中,可以从已有的模式中汲取经验,参考其优势,同时弥补其缺失,随着高校图书馆服务理念的提升、服务内容的丰富和馆员素质的提高,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模式也将不断得以完善。

参考文献:

[1]刘哲.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现状、模式与评价[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7(1):35-37.

[2]唐金秀,陈润平.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模式的探索:以重庆文理学院图书馆为例[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6(8):57-58.

[3]丁志健.高校图书馆社会化知识服务模式研究[D].济宁:曲阜师范大学,2016.

[4]袁艳,袁逸.国内高校图书馆社会化开放服务模式比较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6(1):130-133.

[5]钱静雅.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模式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5(21):49-51.

[6]宫平,郭帅.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模式探索[J].图书情报工作,2014(19):74-78.

[7]葛艳,于春莉,徐大勇,等.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比较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2(6):60-62.

[8]杨玫.高校图书馆社会化信息服务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广州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杂志,2011(3):59-61.

[9]许军林.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0(23):64-68.

[10]李征.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模式探讨[J].现代情报,2009(2):28-31.

[11]张云.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模式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30):43-44.

[12]石德万.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模式的研究[A].广西图书馆学会.2008年年会暨第26次科学讨论会论文评选集[C].广西:广西图书馆学会,2008:4.

[13]皮维宁.高校图书馆社会化信息服务创新模式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8.

(编校:周雪芹)endprint

猜你喜欢

社会化服务完善策略比较研究
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提高途径与完善策略研究
探究现代管理环境下房地产公司会计管理完善策略
廊坊地区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情况的调查分析
中外数据新闻编辑流程比较研究
各国税制结构与我国的比较研究
资产减值新旧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浅析媒介体制比较研究的框架设计和技术逻辑
浅谈灵武市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