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通胶囊对肥胖2型糖尿病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2017-11-27刘大娜孙晓慧
刘大娜,柳 杰,孙晓慧,张 媛
血栓通胶囊对肥胖2型糖尿病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刘大娜,柳 杰,孙晓慧,张 媛
目的观察血栓通胶囊对肥胖2型糖尿病病人的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测定120例糖尿病病人的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并与应用丹参组进行比较。结果血栓通胶囊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改善程度优于丹参片组。结论血栓通胶囊可显著改善肥胖2型糖尿病病人的血液流变学。对预防2型糖尿病病人的大血管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糖尿病;血栓通胶囊; 肥胖;血液流变学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糖尿病的患病率越来越高,糖尿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最重要的非传染性疾病之一。糖尿病是我国常见的慢性代谢疾病,目前国内糖尿病患病率已高达11.6%,糖尿病病人在中国的迅速增长,已给国家和社会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沉重的负担[1-2]。肥胖是导致2型糖尿病最常见的病因和伴发症,也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而肥胖病人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则促进了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
近年来人们日益关注如何治疗肥胖的糖尿病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变化,预防及治疗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本研究阐述肥胖2型糖尿病病人应用血栓通治疗后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其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浓度、全血低切黏度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可较好预防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2月就诊的120例肥胖的2型糖尿病病人。肥胖诊断依据参照WHO的亚洲成人标准,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参照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120例病人年龄均在80岁以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应用血栓通胶囊治疗组62例(其中合并大血管并发症者为40例);应用丹参片治疗组58例(其中合并大血管并发症者为38例)。糖尿病病人均采取基础的饮食、运动治疗,使用胰岛素强化降糖治疗,使空腹血糖(FBG)控制在(7~10) mmol/L,同时联合调脂及降压等治疗,服药疗程为3个月。经校正两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指标监测 研究前对病人的身高和体重、腰臀围及血压,计算病人体重指数(BMI)。所有病人空腹取静脉血,检测空腹和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及血流变指标等。
1.3 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诊断标准 ①有心绞痛病史或者心前区不适伴有ST-T改变病史;或有心肌梗死病史或者经过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大血管病变者;②经过头颅CT确诊,证实是脑梗或者脑出血;③超声检查确定颈内动脉有明显斑块,内膜厚度≥0.9 mm。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0.0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资料特征比较 两组年龄、BMI、病程及血压水平均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2.2 两组血流变学指标比较 在校正治疗前各项指标的差异后,血栓通组治疗前后改善程度均优于丹参组,且两组间治疗后各项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详见表2。
表1 两组临床资料特征比较(±s)
表2 两组血流变学指标比较(±s)
3 讨 论
2型糖尿病是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而且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糖尿病病人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比非糖尿病病人高(2~4)倍,糖尿病病人并发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等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综合控制危险因素可以明显降低糖尿病病人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3-6]。
血液流变学的主要指标是血液黏度,包括血浆和全血黏度,都随着切变率的变化而变化,高切黏度显示红细胞变形,低切黏度显示红细胞聚集。血浆黏度的指标高度主要取决于纤维蛋白原等大分子物质的多少。有研究表明,糖尿病病人血液黏度指标都明显增高,尤其明显的是低切下全血黏度,进而导致血液流速减慢。糖尿病并发冠心病和中风等疾病的病人血液黏度都明显增高[7-8]。
肥胖的2型糖尿病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异常更为明显,其血液黏度各项指标及红细胞聚集、纤维蛋白原浓度都明显升高。并且肥胖的2型糖尿病病人往往都存在有胰岛素抵抗,严重的胰岛素抵抗可以引起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等多种生物化学改变,减少NO合成和释放,导致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受损。同时,肥胖的2型糖尿病病人脂代谢紊乱情况非常严重,尤其是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水平都明显升高,红细胞膜氧弥散影响抑制ATP酶使白细胞变形力下降,增加细胞脆性和细胞破坏的数量,进一步导致代谢调节功能下降,胰岛素分泌调节失衡,抗动脉粥样硬化功能降低。2型糖尿病病人并发大血管病的根本原因就是血管内皮功能损害[9-11]。
血栓通胶囊的主要成分是三七总皂苷,现代研究证明血栓通胶囊能够增加脑血流,改善脑部血流动力学,同时能够降低血液黏度,防止血小板聚集,限制血栓,改善微循环,同时能够使2型糖尿病的临床症状得到缓解。血栓通胶能够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红细胞变形和聚集,降低血液黏度[12-15]。
肥胖的糖尿病病人血液黏度明显升高,而血栓通胶囊可明显改善肥胖2型糖尿病病人血液流变学,通过综合控制饮食、运动治疗、减轻体重、控制血脂、血压、降低血黏度等措施对肥胖2型糖尿病病人大血管病变,并进行预防和控制。
[1] 刘萨仁,张春花,吴国华.蒙药萨丽嘎日迪+协日嘎-4味汤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16) :293.
[2] 孙永胜,杨亦彬.糖尿病肾脏微血管病变的研究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4):544.
[3] 邢玉徵.复方血栓通胶囊对糖尿病大鼠徵血管保护作用及机制探讨[D].上海:第二军医大学,2010.
[4] 刘忠政,梁洁萍,聂怡初,等.复方血栓通胶囊基于血液循环和凝血过程相关靶点的网络药理学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97-100.
[5] 刘杰,冯烈,卢筱华,等.复方血栓通胶囊对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J].今日药学,2012,22(5) :289.
[6] 严晋华,夏旋,朱延华,等.复方血栓通胶囊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的机制初探[J].中华医学杂志,2012,92(30) :2099.
[7] 郭淑珠,丁彩屏,秦建川,等.血脂异常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功能探讨[J].广东药学院学报, 2005, 21(3):363-364.
[8] 汪钟,敏慧.血浆脂蛋白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J].基础医学与临床,1991,11(2):28-31.
[9] 张学智.血脂异常中医诊疗标准[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8, 23(8):716-719.
[10] 段元青,孙宗梅.血塞通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眼底微循环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4,54(21):63-65.
[11] 陈晓云, 杨庚明.络泰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118例[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5(4):397-399.
[12] 崔淑萍.血栓通与舒血宁联合治疗脑梗死60例[J].陕西中医,2009,30(10):1313-1316.
[13] 侯茗,李磊,冯著,等.血栓通注射液治疗高脂血症临床观察[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1,17(6):17
[14] 李昌祁,安凌王,李秀莉,等.血栓通治疗糖尿病临床观察[J].辽宁实用糖尿病杂志,2001,9(1):33-34.
[15] 贾宁,郑晶,王汉,等 . 注射用血栓通治疗临床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11(6):17-18.
2017-04-08)
(本文编辑 王雅洁)
R587.1 R289.5
B
10.3969/j.issn.1672-1349.2017.21.044
1672-1349(2017)21-2799-02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哈尔滨 150001);E-mail:99864729@qq.com
信息:刘大娜,柳杰,孙晓慧,等.血栓通胶囊对肥胖2型糖尿病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21):2799-2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