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教学“课课练”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探究

2017-11-27

少年体育训练 2017年6期
关键词:课课练课课体能训练

薛 梅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头桥中学,江苏 扬州 225109)

体育教学“课课练”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探究

薛 梅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头桥中学,江苏 扬州 225109)

体育教学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为主要目的。面对当前学生体质不断下降的现实,在体育教学中“课课练”的教学形式已回归课堂,通过“课课练”不但可以加强学生的技能型体能,为专项技术、技能的掌握打下良好基础,还可以提高课堂运动负荷,增强学生体能素质。本文从体育教学“课课练”教学环节中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主要内容、方法、原则、注意事项等方面出发,分析在体育教学“课课练”教学环节中如何提高和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以期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强学生体质。

1 “课课练”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主要内容

1.1 速度素质

速度素质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完成动作的次数或身体快速位移的能力。初中生已过了反应速度素质发展的最佳期,但是在体育教学“课课练”中还是要通过反应速度和动作频率的训练来提高和发展学生的速度素质,如信号刺激反应法、移动目标反应法、“跑格”等进行训练。初中生是移动速度发展的最佳期,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通过不同距离的直线冲跑练习、往返冲跑练习、接力跑练习来发展学生的移动速度。

1.2 力量素质

人体的力量素质可以分为绝对力量和相对力量。在“课课练”教学中要积极通过负重抗阻力练习、对抗性练习、克服弹性物体阻力练习、利用外部环境阻力练习、克服自身体重练习、利用特制的力量练习器练习来发展学生的力量素质。例如,引体向上、倒立推进、纵跳、双人顶与双人推、拉等,接力游戏中穿插深蹲10次、俯卧撑10次等。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不可以进行大力量的训练,所以绝对力量不在教学范围之内。

1.3 耐力素质

耐力素质是指有机体长时间持续工作的能力,也可以看作是对抗疲劳的能力。学生耐力素质一般分为一般耐力和专门耐力,在体育教学“课课练”中需要在练习强度、持续时间、间歇时间、重复次数等方面的组合和变化上,进行多样化地练习来增加学生的耐力素质。例如,4×200m、800m、短距离的快速间歇跑、重复跑等,让学生的心率达到最大负荷强度的75%~85%。具体方法有持续训练法、重复训练法、间歇训练法、变换训练法、比赛游戏法、循环练习法等。在体育教学中,要积极通过有氧运动来发展学生的有氧氧化能力,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心肺功能,如中长跑、竞走、游泳等项目。

1.4 柔韧素质

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各关节的活动幅度,肌肉和韧带的伸展能力,它取决于肌肉、韧带的弹性和关节活动范围的大小,也取决于神经支配工作肌肉紧张与放松的协调能力。在中学进行体育教学“课课练”,要加强对学生的柔韧性训练,增强学生身体韧带和肌肉的伸展能力,增加学生身体各关节的活动范围,提高学生的身体柔韧性,提高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学生身体柔韧性的练习分为上肢和下肢,在练习中要做好准备热身活动,提高肌肉温度,要循序渐进,坚决制止学生强制硬压,避免肌肉、韧带拉伤。

1.5 灵敏素质

灵敏素质是指人体在各种复杂条件下,快速协调,准确地完成动作的能力。在体育教学“课课练”中,需要让学生在多组合、高难度、技术性强的运动过程中得到发展,如进行反口令练习、运球急起急停练习等。学生灵敏性素质需要改变练习条件,增加器材、场地以及技术动作的难度来进行训练,还应该从学生的反应、平衡、观察等能力出发进行灵敏性素质的训练。例如,在跑类教材中增加起动、躲闪、转体的练习;在跳跃类教材中增加侧向或者倒退跳远、跳深的练习;在球类教学中缩小场地进行各种练习;在游戏教学中变换各种规则进行练习等。

2 “课课练”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方法

2.1 修改体育项目或游戏规则

“课课练”的回归不是简单地重复,在教学中要积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锻炼兴趣,如通过修改体育项目或游戏规则,减弱较为复杂技术动作的难度和规则,增加练习的趣味性。以“俯卧撑”练习为例,具体方法有:(1)降低体育技能的难度,可让完成不了的学生进行“卧撑”练习;(2)简化体育游戏的规则,将“俯卧撑”练习改为“卧撑”移动练习;(3)将体育项目富有娱乐化、兴趣化,变“俯卧撑”练习为一手撑篮球的练习等,通过游戏形式开展教学,使学生参与其中,享受其乐。

2.2 运用合理的教育教学方法

2.2.1 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在“课课练”的教学中要合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被动转入主动,自觉投入练习中,这样才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体能。

2.2.2 教学方法多样化、娱乐化 在“课课练”的教学中要积极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在练习中要让学生体会到练习的快乐,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主动练习,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2.2.3 合理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使用多媒体教学,可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各专项的技术动作,还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

2.2.4 积极利用团队来激发学生 在“课课练”的教学中要合理利用团队的力量来激发学生,让学生在团队的力量中不断提高自己,发展自己的身体素质。

3 “课课练”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原则

3.1 区别对待原则

“课课练”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遵循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一概而论,要有针对性,不同的年龄、性别应有个体差异,需要把全班进行分组和个别指导的体能训练方式结合起来,做到集中施教、区别对待。

3.2 计划性原则

“课课练”的体能训练不能搞突击,不能一劳永逸。在学期和学年学生的身体素质练习中,教师要有计划地根据教学内容和季节来对学生进行身体素质的练习。可以根据不同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通过多边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3.3 一般体能训练与专项体能训练相结合原则

初中生体能训练应该以一般体能训练为主,专项体能训练为辅。初中生应加强一般体能训练,但是不能将初中生体能训练成年化,因为一般体能是专项体能的基础,当一般体能达到一定基础就要加强专项体能训练。

3.4 健康性原则

在“课课练”的教学中要遵循健康性的原则。一切练习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不能为了发展而发展,要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育情况,避免体能训练过早“成人化”以及在运动过程中的运动损伤,避免一些大负荷的练习造成学生产生恐惧、害怕心理等。

3.5 全面性原则

在“课课练”的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身体练习。例如,在进行跑跳类教学后应该进行上肢的力量练习;在进行投掷类教学后应该进行下肢力量的动作练习;应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的情绪、情感、品质、良好的社会行为、良好的道德情操等方面进行合理地安排,达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4 “课课练”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注意事项

4.1 “课课练”应注意全面性和系统性

全面和系统地发展学生的体能是达到高水平专项运动成绩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全面和系统地发展专项所需的一切体能,才能使运动成绩的提高变为可能。因而,机能性体能锻炼应在内容、比重、手段、负荷等方面做出全面系统地安排。

4.2 “课课练”应注意专项特点

在“课课练”的体能锻炼时,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特点,科学合理地安排体能锻炼的内容和手段,充分发展与专项有关的体能,为专项成绩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课课练”要避免过度疲劳,要预防运动损伤,教学目标不能过高,运动量应适宜。

4.3 “课课练”应重视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的规律

运动素质在某些特定的年龄阶段表现出发展的“敏感期”,机能性体能锻炼也应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采取与此相应的体能锻炼的内容和手段,充分挖掘运动素质的潜力,使体能锻炼取得更好的效果。

4.4 “课课练”应从实际出发,注意区别对待

机能性体能锻炼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因人、因项而异,在内容的选择、负荷安排上要有针对性,不能千篇一律。另外,学生的身体素质与技术水平应协调发展。

4.5 “课课练”应定期测试和评价

定期进行体能测试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体能,提高运动技能技术水平,评价体能锻炼的效果,及时发现问题,避免锻炼的盲目性。

[ 1 ]党林秀,苏祝捷.重提体育教学中的“课课练”[ J ].体育教学,2011(3).

[ 2 ]赵磊.“课课练”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J ].运动,2013(19).

G807.2

A

1674-151X(2017)05-067-02

投稿日期:2017-04-27

薛梅(1978~),中教一级,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课课练课课体能训练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课课练”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价值
“课课练”:增强学生体质的催化剂
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高中英语复习课课后作业有效性例析
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
身体素质趣味课课练
基于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优化体能“课课练”的研究
《中国青少年体能素质“课课练”创新研究》结项总结报告会在京举行
“课课练”内容选择需考虑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