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加强教育质量管理的路径探索
2017-11-25惠志兵
惠志兵
摘 要:教育质量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永恒的主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合理运行,对高校的人才质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应坚持探索加强教育质量管理的途径,以教学质量为主体,为高素质人才的产生推进社会的进步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 教育质量 实现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10(a)-0151-02
高等学校通过加强教育质量管理实现教育的根本目标,通过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质量分析,确定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要求,社会需要何种人才、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体现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当前,高等教育面临新形势,把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实现人才素质的提升作为基本的办学目标,确定更趋合理的办学模式,为教学、科研提供制度支撑,实现为社会提供人才的根本任务。
1 确立教育教学的主导作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高等教育与国际社会的接轨,提高了对国际高等教育的认识,意识到市场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为国内高等教育加强教育质量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应深刻认识人才培养目标,建立适合国内各个高校特点的办学之路。首先,建立教育质量与人才需求规划。高校的人才需求规划,应与市场经济紧密结合,加强教育质量管理,有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提高人才综合素质,实现人才质量显著提升的根本任务。其次,确定专业人才需求方向。根据市场经济规律作出分析,不同行业对各种专业人才的要求不同,高校按照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在不同阶段制定相应措施。再次,进行合理的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人才的质量效果,深入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建立适合高校学分制制度,取消现阶段不合理的课程,增加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保障教育运行质量,为高素质人才的产生创造条件,推进教育质量管理的创新。
2 加强教学过程管理,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
目前高校要体现以教育教学为主体,建立高校教育教学运行体系,学年制向学分制转变已逐步实施,学分制改革就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结合高校的办学特点,合理设置各种专业的课程,学分制要求课程设置能够适应学生的需要,允许他们根据各自的基础、需求和目标等方面选择不同的课程类型,给教学质量管理提供借鉴,目的是为了拓宽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教学效率。
2.1 确立教育教学主体意识
教学管理应加强对所设专业的社会应用探讨,要求大学生既要注重学好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注意提高实践能力,结合高校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以及学校的办学类型,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课程设置要考虑学生的基本素质,形成符合学生基本特点和实际需求的教学管理模式。
2.2 学生的因材施教
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以人为本,学风建设与教学质量紧密相连,根据各类学生的综合素质,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着力推进学风建设,从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认知、成绩、能力等方面制定因材施教的策略,例如,有的学生在某些专业方面有特长,应加强这方面的素质提升,也可以成为大学生跨入社会的专长。教学管理进行课程设置应考虑学生的基本素质,以基础阶段和应用提高阶段相结合为主要形式,这样课程设置就能适应学生的需求,进一步提高专业理论素质,为加强教育质量管理提供保障。
2.3 教学方法的转变
通过实践教学,教师应明确所授课程的教学大纲、要求和目的,同时也要注意学生的综合素质,把传统的教学方法与这些因素紧密结合,推进教学方法的创新。(1)授课式教学法。以传统教学方法为基础,增加个人的创新形式进行授课,整个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步骤由教师支配,以课本知识为基础,适当拓宽知识,这也需要教师应设置好所授课程的深度与浅度。(2)互动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法作为传统教学法的有益补充,探讨与学生专业相近的一些内容,适宜与授课过程同时进行,增强学习效果。(3)提问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法作为教学过程的探索,也应与授课式相结合,注重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合理安排授课进度、提问和解答步骤,适宜部分学生参与,增强课堂气氛。按照教学计划以及课程设置特点,应以第一种教学法为主,后两种教学法为辅,按课程授课进度的要求适当运用,增强教学过程的活力。
3 合理利用人才与资源,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加强教育管理提高教学的运行质量,是提升人才质量的主要途径,而人才与资源的合理运用,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有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是人才产生的必要条件。高校各部门应加强协调合作,建立高效的运行机制,为学生的成长构建良好的校园氛围。
3.1 加强教育资源的利用
高校应发挥人才资源的作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合理配置人才资源,配备实践教学资源,坚持课堂理论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把在课堂中学到的系统理论知识通过实践获得认识的提高。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教育学生既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也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必然以思想素质为基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理论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需要。
3.2 加強思想理论教育
对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拓宽思想理论教育的形式,利用学生业余活动,开展各类有益的思想教育。(1)成立学生社团。通过参与学生社团,让学生接触社会,增强对社会的认识,加强理论的实际运用。(2)进行思想理论主题教育。对照学生的思想状况以及素质要求,围绕思想理论教育的议题,为学生作主题学术报告或与学生进行座谈。
3.3 应用多媒体、网络教育资源
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发挥人的主体作用、增强人的学习意识是实现教育质量提高的内在需要。多媒体教育资源的运用和各类网络资源的开发成为改进教育方式的外在需求,多媒体软件辅助教学的应用,推进了课程教学的进步,改进了教学方法的形式,例如,以多媒体课件授课,学生可以加强对课本知识的探讨,按照授课内容,适量拓宽该学科领域的前沿知识,推进理论知识的创新,这就要求学生不仅学好理论课,而且注重应用能力的提升,教学形式生动,增强学生主动接收知识的能力。
4 建立卓越的教学科研团队,推进科研成果运用
着力加强学生的实践环节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高校在理论教学方面,加强理论知识的更新,教育运行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增强了大学生的理论素质;在实践课程教学方面,实践教学资源得到补充,各类专业的实践课教学质量得到提升,为教学科研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支撑,建立教学科研制度以及专业研究方向,形成教学科研团队,对各类专业学科的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研究重点各有不同,有侧重科研的团队,把科研成果运用与产业,形成科技资源,实现科技创新;有侧重教学研究的团队,研究当前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教育管理质量。
5 形成科学的教育教学制度体系,推进高校办学质量
加强和改进教育管理是推进高校办学质量的必然要求,涉及教育综合管理、教学目标管理、学生教育管理等方面因素,高校应发挥各方面的作用,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利益,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管理制度。
5.1 加强教学过程的评价
明确教学过程管理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必然要求,人才质量的提升是高校办学的主要目标,加强教育质量管理主要通过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主要方式有建立教学过程运行效果的评价、教育管理质量的评价等方面综合因素,增强教育教学的主体作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5.2 建立学生的评价渠道
充分认识教学的主体作用,教学效果评价要感知学生的态度,通过学生参与评价,可知学生对所设课程的建议,为授课过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提供参考,以学生问卷形式、班级座谈形式感知他们的需求,是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有效途径。
5.3 构建长远的教育质量运行体系
建立长远的大学管理制度还有待进一步探索,这要涉及经济社会的进步程度,为大学的长远规划构建质量管理体系。高校构建综合管理、教育教学管理以及学生管理的运行机制,推进教学与科研的创新,加强科研成果的应用,综合利用教育资源为高素质人才的产生创造条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