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指导朗读 培养学生乐读
2017-11-25李惠梅
李惠梅
特色指导朗读 培养学生乐读
李惠梅
有特色地指导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对提高朗读水平,加强对文本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教师采取有特色的朗读指导,培养朗读的兴趣,学生就会读,乐读。
朗读指导 有特色 乐读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重视朗读,而且贯穿于各个学段的目标之中,即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多年来,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也提倡“以读为本”。可以说,朗读,是目的,也是理解的手段。
语言文字学家倪海曙说过:“对于孩子来说,学习的最大动力,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因此,有特色地指导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对提高朗读水平,加强对文本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
一、特色范读 学生乐读
曾几何时,随着多媒体教学平台的使用,教师的范读、板书渐渐远去……而这样色彩斑斓的课堂,我总觉得缺少点东西。记得徐世英先生是这样理解语文课堂的讲解和朗读的,他说:“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赋予作品生命,使人感受,使人融贯、显现。在某种意义上讲,朗读比讲解更重要。”因此,我认为,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手段,学生可以视其人,闻其声,悟其情,直接领略教师范读时的语调、神情、情感,进而体会课文的内容和感情基调。在学生有所感悟的基础上,教师就能更有效地指导学生的个性化朗读。范读的过程应是指导朗读的过程,根据教与学的需要,进行特殊的范读处理,具有直观的、形象的启示作用。
老师的范读作用的影响力,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尤为突出。比如,教学《学弈》这篇文言文,老师摇头晃脑地范读了一遍,语速较慢。学生开始时忍俊不禁,偷偷地笑,后来,不由自主也跟着老师摇头晃脑了!范读后,老师请同学说说有什么印象,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很好笑,摇头晃脑的”“读书的速度慢”“像电视里的秀才”……从他们七嘴八舌的回答中,知道孩子对文言文有了基本的了解,这时,老师相机引导:那你们敢像老师刚才那样读吗?来,自己也当一回秀才,看谁最有秀才诵读的韵味。话音刚落,全班的小脑袋就摇了起来!看到平时的“惰性细胞”也不甘落后地当起了“秀才”,看着孩子们沉醉的表情,我深深地体会到:有特色的范读指导,能够培养学生的乐读。老师的范读是那么简单,那么原始,“走点老路”,返朴归真,或许语文阅读教学本该如此!
二、朗读录音 学生爱读
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仅靠短短的一节语文课是远远不够的。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提高朗读的兴趣,,使学生养成自觉朗读的习惯。记得美国学者鲁德说:“兴趣不是学习的先决条件,而是学习的产物,是良好的教学的必然产物。它来自于取得成就的满足。”于是,我想到了朗读录音。利用同学们手中的复读机,布置同学们回家读《匆匆》,用复读机把课文朗读录音,带回来在班上播放。这个特别的家庭作业,同学们欣然接受。第二天,教室里一片欢腾,同学们争相把自己的录音播放,并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重演做作业时的朗读。获得嘉许的学生脸上满是成功的喜悦和欢乐,其他的同学则瞪大了眼睛,盼望着老师的表扬。看着孩子们兴致勃勃的样子,想起家长的反映:昨天晚上,孩子的朗读热情高涨,把课文《匆匆》读了一遍又一遍,都能把课文背诵出来了,我从来没有见过孩子读书读得这么认真,这么有感情。我知道,同学们的朗读兴趣被调动起来了,背诵课文这一教学目标完成了,并且水到渠成!这种家庭作业学生爱做, 朗读录音要适时坚持下去!
三、朗读表演 学生喜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我们的教材选编了许多适合表演的课文,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在课文比较多人物对话的阅读教学中,让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朗读,再把它表演出来,这是学生乐意接受的朗读方式。
比如:教学《草船借箭》时,周瑜设好圈套,明里共商军事,暗里设陷阱害人,明知故问,与诸葛亮的精彩对话,指导学生朗读时,让学生先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读通课文,然后分角色朗读课文,相同角色的互相交流,看到学生通过语言、神态、加上一些适当的肢体语言,体会周瑜的险恶用心,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这种表演式的角色的朗读,让学生感受人物的形象,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又如教学《两小儿辩日》时,朗读时,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变换着孔子、两小儿的不同角色一争一辩,将文言文和白话相结合,同样妙趣横生。学生学得津津有味,演得不亦乐乎,下课后还饶有兴趣地演着。“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你认为呢?”这样,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轻松愉快地进行了朗读的练习,在表演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因而,只要我们做教师的花点心思,采取有特色的朗读指导,培养朗读的兴趣,学生就会读,乐读!
[1]胡洁云.朗读录音——一种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有效途径[J].小学语文教学,2001(12).
[2]唐建南,杨敏.情景演练 改编激趣[J].小学语文教学,2003(10).
[3]《荔枝》案例反思[EB/OL].莲山课件网,2005-12-30.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