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微博评论中的恶毒语言
——以沈梦辰的某条微博评论为例①

2017-11-25孙宝密

长江丛刊 2017年23期
关键词:恶毒词语语言

孙宝密

谈微博评论中的恶毒语言
——以沈梦辰的某条微博评论为例①

孙宝密

本文欲从语言学的角度对微博评论中的恶毒语言进行分析,因所使用的语料是对女性的评价,所以本文主要是探究人们对女性进行语言贬低时的点是什么;男性和女性受到语言贬低的点有什么不一样;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评价通过语言的映射有什么不同。

女性 语言贬低 沈梦辰

一、对女性的语言贬低

Preston&Stanley(1987)很早就在调研中发现,对一个女性最大的侮辱就是说她私生活混乱,用词来总结就是

“淫妇”、“荡妇”。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于女性的贬低,古往今来都是乐此不疲。从字的方面,如奸、婊、妓、奴、妒、嫖、娼、婪等带有贬义色彩的字。

多伦多大学的Deborah James收集了263个贬低女性的词语,并把这些词语分为淫乱、有失尊严、没有吸引力、待人刻薄、愚蠢、男性化、性冷淡。从本文中的语料来看,选取的100条恶评中“心机婊”出现的频次有40次之多,“心机”对于讲究低调、含蓄的中国人来说,并不是一个褒义词,而“婊”字对于女性的侮辱历来是中伤其私生活不检点的首要用词;“恶心”出现的频次是19次;“不要脸”出现的频次是8次;“做作”出现的频次是6次。

从出现频率比较高的词语中可以看出,“淫乱”类词语,即对女性“婊”的辱骂位居恶毒评论的榜首。古往今来,“婊”作为女性特殊行业的称呼,比“妓”字更常应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常用詈词的一部分,如“做婊子还要立牌坊”、“婊子养的”、“绿茶婊”等一系列特指女性。人们大肆辱骂“婊子”即“卖淫者”的同时,却忘了“买淫者”却是整个事件的推动者,人们动辄辱骂某女为“婊子”,却很少有人辱骂男性为“嫖客”,甚至嫖客都不是一个詈词,只是一个普通词语罢了。这明显能看出整个社会对女性的贬低倾向。

二、男性和女性受到语言贬低的不同点

Deborah James选取了343个指向男性的贬义词语,并把这些词语也分为了待人刻薄、愚蠢、软弱、吃女人豆腐、社交无能、不能自立、内心软弱。James把指向男性的贬义词语概括为能力类词语。

在中国社会,针对于男性的能力我们可以分为两类即做事能力和性能力,“窝囊废”、“废物”、“蠢才”、“笨蛋”、“不长进”、“饭桶”、“乌龟”(隐射其不能人事)等。②在古代男权社会的影响下,评价一个人“没能力”,对于男性和女性感到贬低的度也是不一样的,男性对于此评价感到贬低的度更高,而人们对于男性“没能力”的评价的容忍度要远远小于女性。

整个社会对“出轨”这个词的容忍度都很低,而具体到性别,对于男性和女性出轨人们的容忍度是不同的。谈“马蓉出轨”和“林丹出轨”事件,纵观网友的反应,“马蓉出轨”到现在都是耻辱的代名词,甚至“马蓉”这个名字都有取代“潘金莲”的趋势。然而“林丹出轨”事件随着其妻子的大度原谅,自己又是一副改过自新的姿态,这件事情的影响逐渐消逝甚至被大众被遗忘。这就是男权社会遗留下来的定势思维,这种思维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宽以待己,严以待人”。

三、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恶毒评价通过语言映射的不对称性

本文所使用的语料中,仅100条恶评中“心机婊”的使用就有40次之多,更别提一系列的“绿茶婊”、“整容婊”……“XX婊”在网络中的广泛使用。这诸多针对女性的贬义词语的衍生,并且使用“婊”字作为词根,佐证了自古以来社会对于女性的严苛。

这种不对称性体现在上文我们谈到的“出轨”问题,自古对于女性出轨,社会称其为“淫妇”、“荡妇”、“娼妇”、“粉头”等等。但对于男性出轨,似乎没有词来形容,古代并不实行一夫一妻制,男性没有出轨这个说法,可到了现代呢,依然没有与形容女性出轨相对应的词语出现;而对于男性出轨,女性除了抱怨对方是“陈世美”,既无詈词可骂对方也没有詈词可形容自己。

这种不对称性还体现在“婊”字的广泛使用上,网络上人们广泛使用“婊”字去辱骂一个女性,这几乎是成为一个“坏女人”的标配。相对而论的是,“坏男人”并不比“坏女人”少,可是并没有涌现出像形容女性的“XX婊”一类的词,除了骂一声“渣男”,也的确无词可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探究了三个问题:第一,对女性进行语言贬低时的点是什么,从字、词方面进行论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最终得出“淫乱”类高居贬低女性类词语的榜首;第二,男性和女性受到贬低时的不同点,男性出现频率最高的是“能力”类词语,这种不同与古代男权社会掌握着话语权有关系;第三,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恶毒评价通过语言映射的不对称性,这种不对称性体现在:关于“出轨”问题出现的詈词詈语,男女明显不对称;关于“坏女人”和“坏男人”的别称,男女明显不对称。通过以上三点结论,我们知道呼吁“男女平等”并不是口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做到,理智评论,不要戴有色眼镜去看待女性。

注释:

①本文中的所有例子都来自于沈梦辰2016年4月7号发的一条微博中的100条网友恶毒评论.

②储节平.汉语詈语的文化心理[J].学语文,2008(1).

[1]陈从耘,陈翠颖.论汉语骂晋语的性别差异[J].宿州教育学报,2008(12).

[2]刘福根.汉语晋语浅议[J].汉语学习,1997(3).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孙宝密(1991-),女,汉族,山东德州人,硕士,中国传媒大学,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

猜你喜欢

恶毒词语语言
容易混淆的词语
找词语
语言是刀
《谢氏南征记》中“乔氏”悲剧形象及其教学
可爱的外表下藏着恶毒的“心”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美国务卿炮轰俄罗斯“恶毒”
我有我语言
一枚词语一门静
11次被推手术台:“恶毒”的母爱从未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