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好新海南建设实践中的心灵生态塑造

2017-11-24陈小燕

新东方 2017年3期
关键词:海南心灵美的

陈小燕

美好新海南建设实践中的心灵生态塑造

陈小燕

海南自建省以来,始终坚定不移的实施生态立省战略,在经济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很好的保护了自身的生态环境,较好的实现了经济和生态的双赢。未来,海南仍然要立足于海南的生态优势,实现海南绿色崛起,建设美好新海南。在建设美好新海南的新征程中,除了注重生态环境之美的打造,更要注重人的心灵生态之美的塑造。塑造心灵生态美是打造美好新海南的心灵基础和根本前提,心灵生态美需要绿色文化的浸润与熏陶。培育绿色文化,需要构建绿色消费新模式,推进绿色生产新方式,建立绿色教育新体系。

心灵生态;美好新海南;绿色文化

海南省第七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1]。在建设美好新海南的新征程中,除了注重生态环境之美的打造,更要注重人的心灵生态之美的塑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从根源上杜绝对海南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才是保护海南生态环境的长久之计。

一、心灵生态美的塑造是美好新海南建设的心灵基础

保持自然生态美,首先需要塑造心灵生态美。打造美好新海南,塑造心灵生态美是根本前提。

(一)心灵生态美是打造自然生态美的心灵导向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颗美丽而富饶的星球。在这颗星球上,人类与自然相互联系、彼此依存,是一个紧密相联的有机整体。曾经,地球拥有诗意栖居的生存环境:蔚蓝的天空、翠绿的树林、清澈的小溪……但是,在人类中心主义理念的导向下,对地球生态环境的过度开发和破坏,导致严峻的生态环境危机,就像英国诗人济慈在一首诗中所写:“枯萎了湖上的蒲草,消匿了鸟儿的歌声。”可见,心灵生态对自然生态有着根本的导向作用,自然生态美的打造,需要塑造良好的心灵生态。对于海南而言,建设美好新海南,塑造人的心灵生态美是关键。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是海南发展的最大优势,如果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海南将会失去发展的优势,海南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也将失去保障。因此,要保护好海南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需要人们拥有一颗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美丽心灵。自然生态美的打造离不开心灵生态美的培育。可以说,心灵生态美是塑造自然生态美的心灵导向,拥有了心灵生态美,自然生态才会永葆美丽。

(二)心灵生态美的塑造是实现美好新海南的心灵基础

优美的生态环境,是实现美好新海南的前提和基础。在生态立省战略的指引下,海南始终把生态保护放在首要位置,较好的实现了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海南的生态环境质量也因此而持续处于全国领先水平。阳光沙滩,椰风海韵,碧海蓝天,花果飘香……如画的自然之美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本钱。虽然目前海南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美好新海南建设的新起点上,仍要坚定不移的实施生态立省战略,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好海南的一山一水、一花一木。打造海南的自然之美,根本前提是要塑造人的心灵生态之美。只有拥有一颗正确认识和对待大自然的心灵,才能够从根本上保护生态环境,从而打造海南的自然生态之美。

二、心灵生态美的塑造需要绿色文化的浸润与熏陶

心灵生态美,需要绿色文化的浸润。绿色文化能够有效的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能够对心灵生态进行无声的熏陶,因此,培育绿色文化是塑造心灵生态美的重要途径。

(一)培育绿色文化是绿色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生态危机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党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一道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2]。其中,绿色发展是对山川草木生命之延替的期盼,更是对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追求[3]。坚持绿色发展,要以培育绿色文化作为重要支撑。绿色文化是绿色发展的灵魂,绿色文化所包含的意识观念和价值取向渗透、贯穿于绿色发展的方方面面,并对绿色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海南在践行绿色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培育绿色文化体系,将绿色文化渗透、浸润于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

(二)培育绿色文化是塑造心灵生态美的重要途径

海南在全国最早提出生态立省的发展战略,并较好的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在建设美好新海南的新征程中,海南也必须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定不移的走绿色发展之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径。要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把海南的山、水、林、田、湖等自然资源与环境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进行百个特色产业小镇、千个美丽乡村建设,将城乡建设与全域旅游相结合,努力提升国际旅游岛的国际化水准[4]。海南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撑,要实现绿色发展,就需要培育绿色文化,形成绿色理念和绿色行为,从而构建绿色文化浸润的心灵生态。绿色文化涉及消费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等方方面面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三、心灵生态美的塑造需要构建绿色消费新模式

绿色文化在消费领域主要映射于绿色消费观念和行为。践行绿色消费,需要从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都要形成勤俭节约、绿色环保、文明健康的行为习惯。

(一)树立绿色消费观念,践行绿色消费行为

在绿色消费方面,首先要将绿色消费观念根植于公众内心,形成绿色消费自觉。在实践中,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都要体现绿色消费行为习惯。在“衣”的方面,应避免过度消费、逐奢侈性消费、炫耀性消费等不良消费行为。在“食”的方面,要注意勤俭节约、反对浪费、避免过度挥霍。在“住”的方面,“住有所居”是人们的正常需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但我们应该理性对待住房大小,不要盲目跟风攀比,不要盲目求大而忽视生态环保。在“行”的方面,海南要倡导绿色出行,大力发展环保公交、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交通工具。在“游”的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旅游逐渐成为公众生活的一部分,但在旅游的过程中,随手乱扔垃圾、踩踏草坪、乱摘花草等不文明的行为屡见不鲜,因此,应不断加强公众素质教育,做到文明旅游,自觉保护生态环境。总之,要在日常生活中推动形成绿色消费自觉,形成勤俭节约的良好社会风尚。

(二)完善绿色消费制度,构建绿色消费长效机制

在消费领域,除了引导公众形成绿色消费观念和消费自觉,还需要建立健全绿色消费制度,构建绿色消费的长效机制,用制度规范公众的行为。海南目前针对消费领域的法律法规制度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绿色消费的相关制度体系。要建立健全节约能源、节约用水、废弃物管理、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与制度体系;要制定绿色消费产品和服务的标准体系和认证制度,以及政府绿色采购制度、废旧物品回收制度等;要制定消费方式绿色化的相关细则,形成政府引导、市场响应、公众参与的绿色消费长效机制。同时,要以强有力的制度执行力保证绿色消费制度的实施,从而为绿色消费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四、心灵生态美的塑造需要推进绿色生产新方式

绿色生产,是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推动力。作为影响生态环境的核心主体,企业需要具有强烈的生态责任意识,努力推进绿色生产和绿色管理。

(一)推进绿色生产,提供绿色产品

首先,要大力发展作为海南龙头产业的旅游业以及现代服务业。要充分发挥海南的生态环境优势,加快创建全域旅游示范省,提高旅游等服务业的供给质量,推广互联网+旅游,推动旅游与互联网、农业、会展、文体、等产业的深度融合,提升旅游服务的国际化、标准化和信息化水平,完善旅游市场管理长效机制,将海南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其次,要发展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和生态循环农业等绿色农业。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同时,要推进海南传统制造业的绿色改造和转型,实行绿色清洁生产、低碳发展和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重构价值链,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鼓励企业工艺技术装备更新改造,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

(二)推行绿色管理,实现绿色发展

绿色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作为经济增长的细胞,企业的绿色管理将成为实现企业绿色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因此,企业要树立绿色发展的远见卓识,以绿色发展战略为指导,进行绿色经营管理,树立绿色公司形象。企业的绿色管理涉及到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绿色供应链管理、绿色财务管理、绿色营销管理等管理资源要素。企业内部的各要素、各环节、各层面都要实行绿色管理。要在海南全省范围内,大力宣传企业绿色经营理念,把绿色发展理念深入贯彻到企业生产运营的所有环节,从而实现企业的绿色发展。

五、心灵生态美的塑造需要建立绿色教育新体系

心灵生态美的构建,需要营造绿色教育新环境。要不断探索绿色教育模式和内容的改革。海南在生态文明的建设方面,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主要侧重与对外部自然生态环境的建设,对人的内部心灵生态的关注度还不够。为了提升公众的心灵生态美,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绿色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绿色氛围”

学校是进行生态文化培育的关键场所。要充分利用学校教育,构建“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全方位的绿色教育体系。首先,要加强绿色校园环境建设。针对幼儿园及小中大学不同教育阶段的不同特点,营造各具特色的绿色校园环境,形成优雅的人文环境和浓郁的文化氛围,增强整体美感。让学生在景色宜人的校园环境中学习和生活,从而实现绿色熏陶,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达到了环境育人的目的。其次,构建绿色教育教学及管理体系。课堂是进行绿色教育的核心场所,因此,心灵生态美的培育,关键的一环是课堂教学。要推进绿色课程教学的改革,构建绿色教育教学及管理体系,实现在教育教学及管理的各个环节中渗透绿色理念和绿色知识,从而让绿色价值观在学生的内心深处生根发芽。再次,开展形式多样的绿色校园实践活动。比如,通过开展绿色环保宣传、节约能源、文明就餐、卫生评比等活动,通过各种绿色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唤起共同保护生态环境的强烈责任心,从而提高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和行为。

(二)加强绿色企业文化建设,培育绿色企业人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参与主体,同时也是影响生态环境的核心主体。因此,保护生态环境,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企业是关键。企业在谋求经济效益、创造价值的同时,需要承担相应的环境责任。因此,必须推行绿色企业文化建设。当前,我国还有不少企业,仍然只注重片面的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还没有真正树立起环境优先的生态自觉和自律。从长远发展来看,绿色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绿色企业文化建设,显得非常有必要。绿色企业文化可以渗透在企业愿景、企业精神、企业目标、企业道德、企业形象、企业价值观、企业行为规范、企业管理等方方面面。进行绿色企业文化建设,核心是要构建绿色价值观。企业要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把绿色发展理念深入贯彻到研发、生产、销售等整个生产运营管理环节,要加强企业员工培训,警示和唤醒每个员工的绿色环保理念,树立节约、环保意识,使之成为一种日常的规范,贯彻到每一个细微的行动中。

(三)加强绿色社会文化建设,培育绿色社会人

心灵生态美的塑造,需要加强绿色社会文化建设,培育绿色社会人。绿色文化应该是全社会所有成员的共同追求。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文化,广大市民对绿色文化理解还不够深入,因此,首先,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和各种新媒体,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渠道,广泛深入的开展绿色文化宣传,大力倡导绿色饮食、绿色消费、绿色居住、绿色出行,进一步提高市民对绿色文化的认识,营造绿色发展的社会文化氛围。其次,开展喜闻乐见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要深化公益性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工作,倡导绿色阅读,普及科技、法律知识,让更多群众参与绿色文化活动、享受绿色文化生活。再次,加大绿色文化产品供给,发掘海南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独特内涵,挖根找魂、传承创新,着力创作一批反映海南特色、深受群众喜爱的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作品。总之,要通过各种途径进行绿色文化建设,培育具有公德意识和环保意识的绿色公民。

总之,建设美好新海南,首先要保护好海南的生态环境,自然生态之美是美好新海南建设的基础,而自然生态之美的打造,最根本的是要构建良好的心灵生态。要以绿色文化作为支撑,用绿色文化浸润心灵生态,培养具有良好绿色观念和绿色素养的绿色公民。

[1]刘赐贵.凝心聚力 奋力拼搏 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N].海南日报,2017-05-02.

[2]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1-01.

[3]绿色发展 走向世界[EB/OL].央视网,2017-06-07.

[4]彭青林.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实行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N].海南日报,2016-12-07.

(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G127

A

1004-700X(2017)03-0012-04

2016年度海南省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专项课题项目《从“自然生态”到“心灵生态”:生态文明治理现代化的文化维度研究》(Hnsz2016-20);2016年度海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海南生态文明建设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Hnky2016ZD-11);2016年度海南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城市“双创”建设下海口生态环境治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20167256)

猜你喜欢

海南心灵美的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SINO-EUROPE SYMPOSI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HERBAL MEDICINE-MARKET OVERVIEW ®ULATION POLICY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
为海南停留
唤醒心灵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