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苗乡村文化:民族地区美好新海南建设的大品牌
2017-11-24王律杜龙
王律杜龙
黎苗乡村文化:民族地区美好新海南建设的大品牌
王律杜龙
基于海南省第七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美好新海南”的宏伟目标,海南少数民族地区应当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结合民族地区乡村文化的特点,发挥当地乡村文化的优势,为实现“美好新海南”的目标凝心聚力,奋力拼搏。
海南;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文化;美丽乡村
海南少数民族地区大都山青水绿、空气清新,加上独特的民族风情、和谐的人文环境,这是建设美好新海南的重要资源。我们要发挥优势,扬长避短,敢于担当,真抓实干,使海南省第七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美好新海南”这一愿景能够早日实现。
一、 海南黎苗乡村文化的特点
(一)生态环境优美
海南黎族苗族同胞生活的山区,处处青山绿水,环境优美,气候温和,四季如春。以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以下简称保亭县)为例,保亭县位于海南岛南部内陆,五指山南麓,东经109°21’—109°48’,北纬180°23’—180°53’,属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日照率达45%,年平均气候20.7℃—24.5℃之间,年平均降雨量2000毫升,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在8000个以上,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5.2%。森林多为热带雨林。蓝天、阳光、椰林、槟榔、梯田及各类热带果树,构成旖旎多姿的南国风光。
保亭县生态环境优美,境内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有高入云霄的奇峰,多点量大的温泉,千姿百态的溶洞,怪甲天下的石林,神奇的热带雨林,美丽的田园风光。境内的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景区是保亭风光的真实写照。这里热带雨林遮天蔽日,奇石穿插其间,流泉叠瀑倾泻而下,林间千年古树、百年古藤,盘根错节,藤木攀附。走在谷间密林深处的生态栈道上,流水潺潺,鸟语花香,景趣万千,令人流连忘返。几乎整个保亭县的村庄都呈现“村在绿中,村在花中,村在景中”的美景。
(二)民族风情独特
海南少数民族乡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和相对封闭的生存环境中创造了独特、灿烂的民族文化,如饮食、起居、爱情、歌舞、服饰、建筑、伦理、民俗等,是祖国文化大观园中的一朵奇葩。苗族移居至海南也有400多年的历史,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海南的苗族人民也创造了颇有特色的海南苗族文化。黎苗人民的衣食住行无不充满民族特色,民族服饰、民族美食及民族竞技等民族文化遗产的展示,尤其是黎苗歌舞的表演都充分体现黎苗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独特的民族性、区域性、不可代替性等特点。
(三)乡村文化悠久
海南黎族人民是海南岛最早的开发者和定居者,黎族先民早在新石器时代就聚居于此,逐步发展并形成了许多个性特征鲜明的区域乡村。这些乡村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区域特色。保亭作为海南黎苗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黎苗同胞坐拥美丽的山水,以农耕和旅游业为主,乡村经过长期的发展后也都呈现出了自身的特色。在这里既有反映人与自然的依存、延续、形态独特的乡村聚落,也有反映我国数千年传统文化、社会组织形式和家庭关系、古朴典雅的乡村建筑,还有文化底蕴深厚的乡土谚语、乡村节庆、农耕方式、生活习惯、趣闻传说等。同时,更有与现代旅游业相融合的集休闲运动、人文景观、生态人居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乡村社区等。
二、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建设民族地区美好新农村
海南省第七次党代会提出建设“美好新海南”的宏伟目标,建设美丽乡村是建设“美好新海南”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必须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为实现美好新海南的目标凝心聚力,奋力拼搏。在建设美好海南新农村实践中,紧紧扭住三个方面做细做好:
第一,美丽乡村给人的深刻印象是山水美,具有优美舒适的环境质量和赏心悦目的审美要求。
根据海南省保亭县的实际情况,要实行建设和保护相结合。保亭现在全县森林覆盖率为82.5%,但是不能满足现状,还有增绿添蓝的空间,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保护好青山绿水,让山更青,水更绿。如何保护?党和政府在思想上要有足够的重视,并且要立法保护,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增强群众环保意识,自觉增绿护蓝。政府还要加大财政的投入力度。
第二,黎苗文化源远流长,浓郁的民族风情,能让人们记忆起所承载的至理常道和深深根植于心中的乡愁。
优美的生态环境和良好的人文氛围两者的融合就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厚实土壤。要按照就地保护原则保护民族文化原生形态。同时,要在充分发挥现有黎苗文化的人文优势基础上,进一步做好黎苗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和利用。要坚持保护与利用统一,大力开发黎苗文化元素,发展民族文化产品,塑造人文景观,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第三,美丽乡村还必须是文明乡村、法治乡村。
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要重视少数民族地区乡村社会法治建设,应该结合本地区有积极意义的乡规民俗,教育广大人民群众遵纪守法、文明和谐,懂法用法、维护治安,讲究卫生、村容整洁,诚实守信、团结友善,注重礼仪、遵老爱幼,使农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自然面貌到精神面貌都显现焕然一新的气象。
三、发挥黎苗文化资源优势,推动文化产业开发,促进经济繁荣
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开发的基础。文化产业开发的内容包括传媒产业、艺术产业、创意产业、体育产业、旅游产业等。保亭黎苗人民在三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民族文化具有表演性、体验性、展览性、开发性,是旅游产业开发的宝贵资源。据旅游部门调查,当今社会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需求呈多元化,游客越来越多对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更感兴趣。因此,发挥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开发文化旅游产业是明智的选择。
在当代,旅游业被认为是无烟工业。旅游业不仅带来财政收入,还能拉动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服务综合性发展带来的收益。实践证明,发展文化旅游业对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增加本地居民收入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以保亭县境内两个国家5A级景区即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和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为例,2016年呀诺达接待游客201.82万人次,营业收入3.3亿元,上缴税款4915万元;槟榔谷接待游客129.82万人次,营业收入1.6亿多元,上缴税款近3000万元。它们成为保亭县数一数二的纳税大户。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秉承“回报社会,造福一方”的经营理念,与景区所在地(甘什村)采取“公司+农户+员工+店主”的合作经营模式,让利惠民,使甘什村由贫困村变富裕村。村民年人均收入十年前(2005年)不足2000元,十年后(2015年)增加到年人均收入36000元。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群众的幸福感得到提升。
目前,保亭将以全域旅游为抓手,高水平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充分发挥保亭生态环境和政策优势,落实“国际旅游岛+”行动计划,“点线面”全方位推进,加快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海南省七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已明确,号角已吹响,只要我们全县上下撸起袖子加油干,黎苗乡村文化必将成为民族地区美好新海南建设的大品牌,美好新保亭愿景必将早日实现。
(作者单位:中共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委党校)
G127
A
1004-700X(2017)03-007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