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海旅游发展中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

2017-11-24申文灿陈扬乐

新东方 2017年3期
关键词:国际化南海人才

申文灿 陈扬乐

南海旅游发展中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

申文灿 陈扬乐

南海旅游发展亟需一大批国际化、高水平的旅游人才,国际合作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海南与南海周边国家文化相通、互为市场,在人才培养上开展国际合作大有可为。南海旅游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可以从多模式、多资源、多主体等方面开展。

南海旅游;人才培养;国际合作

海洋旅游已成为当今海洋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的重点,海洋旅游业既是世界海洋经济最重要的产业之一,也是促进各国国民经济增长的有力引擎,呈强增长态势。中国南海作为中国唯一的热带海区,无疑在中国海洋经济发展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南海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和海洋资源,开发潜力巨大,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三沙市的设立、西沙旅游的开发,为南海旅游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

伴随着21世纪海洋旅游的全球化发展趋势,南海旅游发展对一流国际化人才的强大需求应运而生。国际化人才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通用的国际管理知识、宽广的国际视野、强烈的创新意识、跨文化沟通能力、独立的国际活动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1]。全球国际交流与合作将推动人才的国际化[2],开展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势在必行。目前,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和国际合作的研究较多。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医学、物理学、生物学、化学、建筑工程[3]、空间科学[4]、计算机科学[5]等领域,甚至有跨领域[6]、多领域[7-8]的研究,在旅游方面也有一定的研究成果,如Liburd J.J.和Christensen I.M.F.研究了社交媒体应用于旅游教育的国际合作[9],Ganguli S.和Ebrahim A.H.提出医学教育培训的国际合作有利于提升医疗旅游竞争力[10]。国内在旅游方面的研究尚显薄弱,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11]、科技研究[12]、政策建议[13]等研究领域,也有多元主体合作的探索[14]。

一、南海旅游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和意义

(一)南海旅游发展的客观需求

目前,海南旅游人才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人才整体素质不高,专业化程度偏低,具有全球战略视野、国际竞争力、国际专业知识、旅游创新意识、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国际化人才极其匮乏,无法满足南海旅游市场的需求,需与南海周边国家加强合作与交流,借鉴先进的人才培养经验,引进优质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方法,培养一批通晓国际惯例、具有国际前沿知识结构及能力的国际化旅游人才,从而全面提升南海旅游的核心竞争力,支撑南海旅游快速发展。

(二)南海旅游发展国际合作的重要引擎

南海旅游发展国际合作应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以人才培养这一低敏感领域为突破口,逐步消除矛盾和疑虑,增进信任和认同,不断探索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新增长点。旅游人才作为巩固双边、多边合作伙伴关系的桥梁和纽带,将进一步推动区域旅游经济一体化,开创新的旅游经济合作格局,丰富国际合作的内涵。旅游人才的国际化将深化南海旅游的国际合作,拓展国际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引领中国—东盟实现高水平、深层次、宽领域的旅游合作,达成双边、多边的互利互惠、合作共赢。

(三)“一带一路”战略的支撑与保障

“一带一路”战略是推动沿线国家合作发展的伟大构想,也为南海旅游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一带一路”战略既涉及基础设施、贸易、资金等硬实力,同样也涉及政策、文化、人才等软实力,需要培养熟悉和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涉及关键领域的优秀人才,加强与沿线国家的人才互通[15]。培养、输送一批国际化旅游人才,既可以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支撑与保障,也为南海丝绸之路的旅游发展开辟更为广阔的空间。

二、南海旅游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的可行性

(一)低敏感性

旅游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不牵涉岛屿主权与海域划界的争议,是国际合作中较为柔和、长效的手段,也易于践行。中国应与各国达成共识,以人才交流与合作培养为利益契合点,增进国际信任与友谊,构建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的长效机制。

(二)文化相通

生活在东南亚国家的琼籍华侨华人多达200多万人,他们为海南与东南亚各国开展政治交往、经贸合作、文化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一衣带水的地缘、一脉相承的亲缘,为海洋旅游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造就了良好的文化背景。

(三)互为市场

中国与南海周边国家互为重要的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旅游交流活动日趋频繁。一方面,中国是东盟国家最大的旅游客源国,2015年,泰国、越南、新加坡、印尼和马来西亚都位居我国出境旅游目的地前十名。另一方面,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也位列2015年我国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前十名。2016年,海南旅游饭店共接待外国游客429258人次,其中有110579人次来自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印尼、菲律宾、缅甸等东盟国家,约占外国游客总数的25.8%。

(四)不断深入的合作探索

国外可资借鉴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为合作培养人才提供了新视角、新思路,如著名的瑞士“洛桑模式”采用“学徒制”培养,注重实践和理论紧密结合,强调人才的技能操作和职业素养;美国康奈尔大学自己开办酒店,并寻求与国际知名企业合作,提供实训基地、国际交流环境,培养国际化、综合型管理人才。国内也有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如广西和云南结合自身的地缘优势,已有多所高校建立了相应的东盟旅游人才培训基地,并开设东盟国家小语种、国际关系学等专业课程。目前,国内中外合作办学、境外办学的项目和机构已具备一定规模,国际合作日趋紧密,合作层次、合作领域在不断拓展。

三、推进南海旅游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的对策建议

(一)多模式开展国际合作

1.重视学历教育,实现旅游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一是积极推动中外合作办学、境外办学。在现有办学优势的基础上,选择有条件、有意愿的国外高校,联合创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制定双方认可的旅游人才培养方案,引进国外优质的教学大纲、教学方法、课程体系、考核体系等资源。另一方面,加大境外办学力度,与国外高校合作授予双学位,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二是实施开放的留学生、交换生制度。根据不同国家、不同高校的办学优势及实际诉求,签订相关合作交流协议,加快合作交流项目实施进程,确定本、硕、博各个层次的旅游人才培养目标和计划,增加前往南海周边国家留学、交流交换的人才比例,同时健全旅游人才学历认证机制,与国外高校互相承认学分和课程,为人才发展提供畅通的海外深造条件。三是与国外旅游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顶岗实习、工学结合的出国锻炼机会,充分利用寒暑假、毕业实习,强化学生的岗位匹配能力,培养具备国际职业资格的旅游从业人员。

2.强化在岗培训,实现人才职业水准的国际化。与国外旅游企业共同制定人才互换培养计划,增加人才合作培养经费,为在职人员提供更多出国培训的机会,借鉴国外一流企业经营管理经验,提升旅游人才的管理水平和职业技能。树立广纳天下贤士的用人观念,吸引海外华人华侨或留学生回国创业就业,建设具有多元国际背景的人才队伍,营造国际化企业环境。与南海周边国家达成共识,建立旅游专业学历、从业资格的认证机制,促进旅游人才在南海区域内流动。鼓励在职人员获取经国际认证的旅游专业技能证书及各类从业资格证,拓宽人才的国际就业范围。

3.开办专家精英讲座,开阔国际化行业视角。以良好的行业声誉、开放的学习氛围,吸引国外专家、业界精英举办专题讲座或短期授课,分享最新的国际案例和业态资讯,以全球化的视角,对接世界旅游市场的趋势和变化,传授邮轮旅游、游艇旅游、低空旅游、会展旅游等旅游新业态的国际前沿知识,丰富旅游人才的知识体系。

(二)多资源优化配置

1.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翻译、引进国外的教材,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内容融入教学,兼顾本土化继承与国际化创新,开辟中外合璧、融合发展的道路。不断更新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提倡理论与实践并重,扬弃以往单向灌输、闭门造车的陈旧模式,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案例教学、实践指导,及时更新老化的实训设备,或将人才实训基地拓展到校外,为提升人才竞争力、强化实践技能创造现实环境。

2.专业设置与课程创新。旅游高校应增设邮轮乘务、会展管理、高尔夫管理等专业方向,开设国际政治、国际文化、国际经贸、国际金融、国际法律、国际礼仪等基础课及东南亚文化、东南亚概况、东南亚小语种、海洋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等选修课,注重双语教学的推广,强化国际化语言环境。此外,在课程中融入全域旅游、智慧旅游等旅游热点,增加豪华邮轮、海洋探险、海上运动、海岛度假、海底潜游等高端旅游专题,使教学内容不过时、不下线。同时重视海南本土文化的渗入,强调海南旅游的地方特色、民族风情、人文底蕴,树立有序开发南海旅游资源、打造海洋旅游精品线路、发展特色海洋生态旅游的理念。另外,与国外高校联合搭建网络教学共享平台,通过远程教学,分享国外教师的授课视频、课程资源,实现跨越式的网络教学。

3.打造国际化、多元化师资队伍。委派高校教师出国访学、交流、培训,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技能和方法,同时邀请国外教师对在校教师进行培训,整体提升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定期为教师提供到国外旅游企业参观考察、挂职锻炼的机会,丰富教师的国际化行业背景。通过这些手段,使教师队伍能够把握国际旅游市场的新动向,更新培养人才的方法、理念,弥补教学工作与行业岗位脱节的漏洞。另外,从国外引进优质教师,为教学队伍注入新的血液,推动旅游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

4.优化学术环境,促进国际学术交流。鼓励更多国内学者致力于东南亚旅游、语言、文化方面的研究,编写相关的学术著作。以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南海区域旅游合作为研究重点,与南海周边各国学者、科研人员共同搭建科研平台,研究相关课题,在国际上联合发表论文。积极召开国际学术交流会议,集聚国内外一流的科研学术力量,鼓励专家、学者进行对话与交流。

5.提供资金扶持与政策保障。政府提供更为优惠的投资、信贷、财税、通关政策,如设立各类人才培养专项基金、旅游科研项目基金,完善旅游人才社会保障机制;施行宽松的贷款政策,鼓励旅游企业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简化签证程序,全面实现与南海周边国家互免签证,解除旅游人才交流的通关阻碍。

(三)多主体合作培养

1.政府主导。一是致力于顶层设计,将国际合作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通过签署双边、多边的旅游人才培养合作框架协议,与南海周边国家政府之间建立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开展官方合作项目。二是通过税收政策倾斜,鼓励院校、企业有针对性地培养立足于南海旅游发展需要的高水准、国际化旅游规划人才、旅游信息人才、岛屿旅游人才、国家海洋公园管理人才、邮轮旅游人才等。三是完善人才经费资助体系,向高校提供人才出国访学、实习的资助计划及经济补贴,为旅游人才国际交流提供资金支持和保障。四是简化教育审批程序、人才出入境手续,解除人才出国深造、跨境流动的障碍。五是出台配套的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为国际教育培训、人才合作培养提供明确的制度指导。

2.行会协作。首先,旅游行业协会通过相关调研、统计,对南海旅游发展的人力资源需求进行综合分析、预测,制定多层次、高起点、前瞻性的旅游人才发展规划,同时构建旅游人才信息共享平台,在政府、企业、院校之间沟通人才需求信息,传递业界诉求。其次,行会应强化行业自律职能,监督和指导企业、教育机构运行国际合作机制,维护旅游人才市场秩序。此外,作为对外交流的民间窗口,旅游行业协会应充分发挥国际综合协调职能,与国外旅游行业组织加强交流,增强互信,在合作中拓宽领域、深化层次、创新渠道,扩大国际影响力。

3.企业参与。旅游企业通过跨国培训、海外招聘、引进外资等多样化模式加强与国外企业的合作,全面提升员工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国际化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同时在合作中实现与国外企业之间在人力、资金、技术、信息、市场等方面的交流反馈,互相借鉴管理手段和经营理念,互补长短,适应国际旅游市场的动态变化。

4.院校互通。院校应扩大开放水平,引进国外优良教育资源,支撑开放式办学,营造适合人才成长的软环境[16]。推进办学国际化、专业课程国际化、人才实训国际化、师资队伍国际化的同时,大力培养精通东盟语言、事务的专业人才,推广面向东南亚国家的文化、礼仪教育,以学历学分互相承认、减免来华留学的部分经费、增设留学生奖助学金等手段来吸引东南亚留学生,积极培养在校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国际友好精神,包容、尊重文化差异,弘扬中国本土文化,树立良好的国际办学形象。此外,与国外旅游院校搭建国际合作交流网络,加强学术交流、科研合作,共同提升师资、学术和科研水平。

5.校企联合。一是由国内院校与国外企业合作搭建南海旅游人才实训基地,院校提供场地、设施、教材、师资等条件,企业提供行业指导、技术、投资等条件,双方联合制定、修改、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联合开发国际课程,并承担国际合作项目。二是由国内旅游企业根据自身发展规划的需要,适当引入国外院校的双师型教师、教育培训资源,制定旅游人才职业规划,对在岗员工进行培训指导、考核评估,促进旅游人才向专业化、职业化、国际化的道路全面发展。

[1]张瑜彬,樊鹏,李忠云.我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化发展路径探析[J].湖北社会科学,2014(9).

[2]牛欣欣.大学国际化战略:香港科技大学的经验及启示[J].高教探索,2013(5).

[3]Yao R,Steemers K.Overview of an innovative EU–China collaboration in educationandresearchinsustainable built environment[J].Renewable Energy,2009,34(9).

[4]Heiden P V D,Pohl C,Mansor S B,et al.The role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absorptivecapacityofinternational technologytransferintheaerospace sector[J].Progress in Aerospace Sciences,2015,76(5).

[5]AraujoICD,Sevilla-PavónA,Amorim J D A,et al.The InternationalisationofHigherEducationinBrazil: Analysis of a Spanish-Brazilian Scientific Cooperation Project in CAL[J].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2(46).

[6]Garrett B M,Cutting R.Using social media to promote international stu-dent partnerships[J].Nurse Education in Practice,2012,12(6).

[7]King K.China's cooperation in education and training with Kenya:A different model?[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2010,30 (5).

[8]Horta H,Patrício M T.Setting-up aninternationalsciencepartnership program:A case study between Portuguese and US research universities[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Social Change, 2016(113).

[9]Liburd J J,Christensen I M F.Using web 2.0 in higher tourism education. [J].JournalofHospitalityLeisure Sport&Tourism Education,2013,12(1).

[10]Ganguli S,Ebrahim A H.A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Singapore's medical tourismcompetitiveness [J].Tourism Management Perspectives,2017(21).

[11]王雁,李智巧.跨国学术合作组织:高等工程教育国际化合作的成功模式[J].中国高教研究,2010(6).

[12]罗如意,林晔,周恺秉,等.杭州国际科技合作现状与发展对策 [J].科技管理研究,2013 (17).

[13]王辉耀.以开放的人才政策支撑中国可持续发展[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4(4).

[14]汪志明.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多元主体培养模式探究——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为例[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1).

[15]周谷平,阚阅.“一带一路”战略的人才支撑与教育路径[J].教育研究,2015(10).

[16]魏东海,吴他凡,张慧群,等.“一联多”“全覆盖”本科教育国际化办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高教探索,2012(5).

(申文灿系海南大学旅游学院学生;陈扬乐系海南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教授)

F592

A

1004-700X(2017)03-0065-0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5BGL123)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国际化南海人才
南海超级巨无霸——“深海一号”
聚焦港口国际化
人才云
南海明珠
忍不住想打扰你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活动预告
APsychoanalysisofHoldeninTheCatcherintheRye
演艺之花竞相开放再现国际化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