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速融合转型 讲好山东故事
——《齐鲁晚报》全国两会报道的创新实践

2017-11-23宋立山

中国记者 2017年5期
关键词:齐鲁晚报融媒齐鲁

□ 文/李 艳 高 扩 宋立山

加速融合转型 讲好山东故事
——《齐鲁晚报》全国两会报道的创新实践

□ 文/李 艳 高 扩 宋立山

全国两会报道是媒体的竞技场,对于地方媒体而言,如何与国家级媒体竞争,如何做出特色,讲好本省的故事?今年《齐鲁晚报》从三方面进行了探索,主要包括:选题主流化、形式融媒化、内容产品化。

全国两会 齐鲁晚报 选题 融媒 内容产品

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齐鲁晚报》派出8名全媒体记者,2名视频编辑组成的报道团队,文字图片视频直播全面开花,报纸客户端微博微信多终端滚动直播,瞄准重大主题性报道下融媒体转型实践,打了一场漂亮的媒体融合攻坚战。

有传播力才有影响力,有影响力才有引导力。全国两会期间,《齐鲁晚报》记者共采访251名代表和委员,报纸和客户端双平台刊发稿件427篇,做直播36场,制作和发布视频70个。《齐鲁晚报》各平台(客户端网站微博微信)稿件总点击量超过5000万。

一、选题主流化

2017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也是供给侧改革的深化之年,各领域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已经搭建,改革目标方向已明。中央重大改革决策部署如何落实?撸起袖子加油干有哪些具体措施?全国两会新闻报道也务必要反映这一重大主题。

在此基础上,《齐鲁晚报》全国两会报道团队确定了“有为”的报道主题。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十五次会议对近期重点改革举措作出的部署都为两会报道重大选题指明了方向。围绕“有为”的报道主题,我们提前策划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振兴实体经济、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金融监管精细化、推进垃圾分类等重点稿件。

何为主流?在重大节点发出自己的声音,重要新闻事件不缺席不缺位能发声,报道主流事件,传播主流价值,影响主流人群。从总理记者会、到新闻发言人会见记者,再到20场新闻中心专场记者会,两会新闻发布厅里都少不了《齐鲁晚报》特派记者的身影。不仅要参与更要积极发声。11日上午,《齐鲁晚报》特派记者陈玮在国家卫计委专场记者会上提问“什么时候老百姓都能有自己的家庭医生?”国家卫计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主任王贺胜回答。当天下午,《齐鲁晚报》特派记者廖雯颖又再次获得提问机会,她将“如何刺激国内消费”的问题给了履新不久的商务部部长钟山。

聚焦基层代表,专注报道代表委员履职,避免两会报道娱乐化倾向。

全国两会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是代表履职委员参政议政的集中展现。一味追求花边,关注代表委员的奇葩提案、穿着服饰等细枝末节,或者仅仅对一些所谓明星代表委员的过分关注,都不可取。反而,媒体报道应多关注基层代表委员的声音。《四位基层代表和总理聊了啥》稿件,回访了在总理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发言的四位基层代表,主要关注他们在发言中所提的务实性的建议措施。《五位村支书共话村里来的年轻人》等稿件,记者对山东代表团中所有的“村支书”代表进行了采访,从中选取五位代表,对如何吸引“城归”,发展农村产业进行了深入探讨。奶牛养殖户、油漆粉刷工、车间主任、公司计量员,两会会期临近结束,我们又推出《基层代表履职记:一年调研106个家庭,电话成工友热线》稿件,展现山东团那些来自最基层的代表们是如何履职,收到良好的舆论效果。

发挥地方媒体的优势,在全国两会的舆论舞台上讲好山东故事。这一直是《齐鲁晚报》的特长,为此我们集中精力打造了“加油干”栏目,连续刊发系列深度稿件,讲述山东发展故事,展望山东改革蓝图。《四市代表共话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山东机遇》等稿件,深入解读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三家制造业鲁企的全员创新实践》等稿件,讲述山东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先行先试;《混改攻坚年,山东将推动资本证券化步伐》《一家企业的三年混改路——从资不抵债到盈利千万》等稿件,宣传山东国企改革的有益探索;《海尔求“小”,金银花求“大”》,从两家鲁企变革挖掘实体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齐鲁风”栏目推出“城归”等重磅报道,结合扶贫攻坚大局,特派记者采访5位山东团的村支书代表,关注农村的“城归”群体,共同讨论如何搭建农村产业,吸引“城归”到来,同时也探索良性机制,更好发挥“城归”人员的带头示范作用,维护农村稳定,推动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二、形式融媒化

形式融媒化是今年全国两会报道的又一大特色。齐鲁融媒整合《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齐鲁晚报》网以及官方微信、微博等多媒体平台,组建了快速、专业、强大的融媒体报道团队,成立“《齐鲁晚报》全国两会融媒报道中心”,综合利用文字、摄影、图表、视频、直播等多元化报道形式,传递两会动态,讲好山东故事。

从多媒到全媒,再到融媒,这是一个量变向质变的发展过程。不论是多媒体,还是全媒体,都还停留在不同媒介形式物理结合的层面,而融媒在此基础上,力求深度融合,通过流程再造,打破人才壁垒,破除产品单一,让人才、内容、平台产生化学反应,实现资源相互融通,内容互相兼容,提升报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在融媒时代,互联网等新型传播技术给内容插上了迅速扩散的“翅膀”,但不论动力多么强劲的“翅膀”,都需要通过大脑的中枢神经来控制。有影响力的报道,既有赖于技术,也需要“头脑”。今年全国两会,齐鲁融媒的一条独家视频报道就是“头脑”与技术有机结合的典型案例。

3月2日,齐鲁融媒特派记者跟随住鲁全国政协委员一同赴京,在火车上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刘大钧,他建议给予生育二孩的家庭进行补贴,减少他们的经济负担。这条线索来源于记者在火车上的随机采访,建议虽小却反映了大的政策方向,全面两孩政策已经实施一年,政策执行之初肯定有诸多需要完善之处,尚有哪些配套措施亟待出台?记者在采访中拍摄短视频,迅速传回融媒报道中心,经视频编辑处理后,第一时间在齐鲁壹点上播发,随即引发热烈反响,这个只有1分多钟的短视频,在一天之内点击量超过400万人次。

事实证明,关于全面二孩实施的配套政策成为代表委员、媒体及主管部门共同关注的焦点。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会议新闻发言人傅莹、财政部部长肖捷、国家卫计委副主任王培安分别在新闻记者会上予以公开回应,引发了舆情共振。

在受众群体不断细分、注意力资源日益分散的今天,融媒不仅是内部深度融合,还要注重与其他媒介之间的互动融合,实现“1x1〉1”。在全国两会报道中,通过媒体之间的互动和记者之间的互动,更好地传递代表委员的声音,更通俗地解读大政方针。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齐鲁融媒特派记者在发言人傅莹之外,采访一位为二孩妈妈提问的《中国青年报》记者的视频在《齐鲁晚报》官方微博发布后,几个小时之内播放次数就超过5万人次,阅读量超过15万人次。中国青年报官微也在微博上与《齐鲁晚报》官微展开互动,向受众展示提问背后的故事。

另外,在全国两会期间,齐鲁融媒共制作、播发视频报道68条。民国著名记者黄远生曾提出,当记者要有“四能”,即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在新的融媒时代,齐鲁融媒的记者也有自己的“技能包”,能想、能采、能写、能拍。有了这“四能”,我们报纸上的每一篇深度报道都有通俗生动的视频短片,每一个看似简单的短视频背后又有深刻的主题。实现视频报道也要“顶天立地”,顶天即关注大政方针,立地即不失百姓情怀。

融媒时代,必然是互动的时代。从3月3日起,《齐鲁晚报》官方微博独家推出“融媒两会”话题,先后发布微博50余条,截至14日下午,话题总阅读量近545万,平均点击量近10万。其中,专访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为二孩妈妈提问的记者,单条微博阅读量15.5万,《李克强:2016年GDP增长6.7%》单条微博阅读量11万。在推出图文报道的同时,视频报道也获得网友关注。在两会壹见视频栏目中,《政协委员刘大钧:建议给生育二孩家庭发放补贴》视频点击量22万,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接受《齐鲁晚报》专访的视频也有3万多的点击量。

此次全国两会报道,齐鲁融媒在直播报道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在全国两会期间,齐鲁融媒先后在齐鲁壹点等平台上直播36场次,根据其内容呈现要求的不同和受众对信息需求的差异,选择最便于传播的直播方式。强调现场感和仪式感的,采用视频直播;需经提炼、便于扩散的,采用文图直播。

三、内容产品化

在融媒时代,再也不能关起门来搞新闻,再也不能完全以自己的标准去判断新闻价值,而是要像生产产品一样去生产内容,内容好不好,由不得你“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而是要接受用户和市场的检验。

全国两会是一件政治大事,关乎国计民生,其关注度不言而喻。但是如何报道两会,讲好故事,传好声音,做到生产的内容真正是用户“欲知、应知、未知”的信息,却大有学问。这有赖于精准的预判能力,迅速的整合能力。

每年的全国两会期间,部长通道都是媒体争抢的新闻“高地”。今年齐鲁融媒在“部长通道”开启的前一天,通过大量查阅和整合,推出一篇《13名新部长将通过“部长通道”百米红毯,他们是谁?》,在齐鲁壹点上发布,点击量高达97万余人次。

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开幕会上,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作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时说,依章程对严重违纪的10人撤销全国政协委员资格。在大会现场的特派记者与融媒报道中心编辑交流碰撞,决定迅速梳理权威发布渠道,找出这10名被撤销资格的政协委员,在大会直播的同时,梳理工作也同步展开。当天,我们推出《被撤销全国政协委员资格的10人都是谁?涉军政商界》,在多平台上发布,其中仅齐鲁壹点的点击量就高达292万余人次。

3月8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外交部部长王毅就“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由于事关中国的外交政策,所以外长发布会向来广受关注,在信息输出平台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如何在报道重大公共新闻时“独树一帜”显得尤为重要。齐鲁融媒在视频直播的同时,也注重小切口介入,打造个性化内容产品。比如,王毅在回答有关南海争端的问题时说,中国人的海洋观推崇郑和,看重的是海洋合作;而有些人信奉的是马汉,热衷控制海权。齐鲁融媒随即推出一篇《外长发布会提到两古人:一个是郑和,另一个马汉是谁》,通过普及新知的角度,阐述中美外交政策的本质差别,被广泛转发。

此外,为更好传播两会新闻,《齐鲁晚报》官方微博还结合前方记者梳理,及时推出多篇头条文章,盘点两会“常识”和“新知”新闻。例如《“部长通道”是如何炼成的》《年内取消手机长途和漫游费!李克强总理报告要点摘录》《回答南海问题,王毅提到的马汉是谁?》等,获得网友好评。

作为主流媒体,无论形式如何多样化,主题都不能偏离主流化。两会融媒报道也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更好地传递两会声音。齐鲁融媒梳理习近平在全国两会期间的讲话,从中选取关于人才方面的内容,归纳出习近平点赞的6类人才,解读其中释放的用人信号,并以“你收到一封邀请函”的形式,做成H5新型幻灯片,在朋友圈中广为转发。

(作者李艳是《齐鲁晚报》副总编辑,高扩是《齐鲁晚报》要闻部副主任,宋立山是齐鲁壹点壹点号总监)

编 辑 梁益畅 46266875@qq.com

猜你喜欢

齐鲁晚报融媒齐鲁
齐鲁声音
主流媒体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融媒创新调查
林尊文:我的齐鲁之缘
《齐鲁晚报》:功能性食品岂能游离在法律和监管之外
齐鲁声音
别逃啊,霍金!——一次跨越时间的融媒采编行动
以融媒之势扩大主题报道传播力——以嘉兴市广播电视台新闻实践为例
齐鲁文化对《齐鲁晚报》的影响分析
《齐鲁晚报》消息源浅析
报业融媒要巧借“东风”觅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