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孤抄本《辨音纂要》正读喉音考

2017-11-21邸宏香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宋本集韵会通

邸宏香

(长春师范大学 文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2)

明孤抄本《辨音纂要》正读喉音考

邸宏香

(长春师范大学 文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2)

《辨音纂要》(1622-1624),共收录韵字7909条,分上、下两卷,是明代的孤抄本韵书。探究《辨音纂要》语音系统对研读这部孤抄本韵书的性质意义重大。我们在梳理《辨音纂要》正读声母系统时发现,《辨音纂要》喉音的全浊声母匣母尚未清化,有少量方音混杂。考察出其正读喉音系统为影、晓、匣、喻四个声母。

《辨音纂要》;韵书;喉音

《辨音纂要》[1]一函四册,各以“元、亨、利、贞”命名,是明代非常重要的孤抄本韵书。《辨音纂要》共收录7909个韵字,正读标注《广韵》反切韵字为7762个,其中记录喉音字为1451个。理清《辨音纂要》的语音系统对研究这部孤本韵书的性质意义重大。我们分别从喉音的自注、内部互注,以及喉音与其他声母互注等现象入手,对《辨音纂要》正读的喉音进行全面分析和探讨。

一、自注

影母自注398例,晓母自注276例,匣母自注363例,喻三(云母)自注77例,喻四(以母)自注206例。

二、浊音清化

喉音匣母清化17例,匣母自注363例,清化数据占自注的4.68%。从统计数字上来看,喉音的浊音匣母尚未清化。具体情况如下:影匣7例,晓匣10例(例证仅略举数例)。

影匣互注7例:

曷,《辨音广韵》何葛切,影曷開一入山;《宋本广韵》胡葛切,匣曷開一入山。

晓匣互注10例:

華,《辨音广韵》胡瓜切,匣麻合二平假;《宋本广韵》呼瓜切,曉麻合二平假。

三、内部互注

(一)喻三、喻四互注

中古的韵图将喻母字分别排列在三等和四等的位置。因此有喻三(云类)和喻四(以类)之分。云类和以类之间有比较明显的区别,韵图将它们分为两类,一是表明这两类之间,声母在读音上不完全相同,二是表明这两类的来源不一样。而喻三与喻四混,在宋代通语中已经成立。北宋的《尔雅音图》、天息灾译音和施护译音都是云以不分。周祖谟《宋代汴洛语音考》说,《声音唱和图》中“喻母一类之爻字《广韵》何交切,属匣母,邵氏列入喻母,与今日北方读爻如遥正同。喻母三等之王字本为匣母之细音,与四等之寅字[j]有别,至唐代渐读为一类,沿及宋代皆变为无声母之一类矣。”南唐朱翱反切、亦喻三喻四混用。宋代吴棫《韵补》以注云3个小韵,云注以6个小韵,“喻三、喻四互切比例很高,可见已经混并。”表现吉安方音的《九经直音》里,喻三和喻四亦混用。

《辨音纂要》中喻三(云母)自注77例,喻四(以母)自注206例,喻三、喻四互注82例,互注远远大于喻三自注的比例,互注占喻四自注的39.8%,可见,在《辨音纂要》中,喻三喻四已经合流。具体情况如下:

喻三、喻四互注82例:

矣,《辨音广韵》養里切,以止開三上止;《宋本广韵》于纪切,云止開三上止。

余,《辨音广韵》雲俱切,云遇合三去遇;《宋本广韵》以諸切,以魚合三平遇。

(二)影母与喻三、喻四互注

影母与喻三、喻四互注共计4例,即:影喻三(云)2例,影喻四(以)2例。从数据上看,影母与喻母互注太少,仅以此为依据,影喻则还处于分立状态。具体情况如下:

影喻三(云)互注2例:

怨,《辨音广韵》迂絹切,云線合三去山;《宋本广韵》於願切,影願合三去山。

影喻四(以)互注2例:

攸,《辨音广韵》於尤切,影尤開三平流;《宋本广韵》以周切,以尤開三平流。

悠,《辨音广韵》於尤切,影尤開三平流;《宋本广韵》以周切,以尤開三平流。

耿振生先生提出,在《声韵会通》和《荆音韵汇》中,有少量喻母上声字归入影母,有少量疑母字合并入匣喻母,其他各书均无此现象。[2]156在《辨音纂要》中体现出的是影母与喻三喻四的少量互注。

(三)影与其他喉音互注

古晓匣是舌根摩擦音(浅喉音),影喻是(深)喉音,现在吴语把这类字的开口大都读成深喉音。[3]这说明晓匣与影喻在上古发音部位比较接近。因此,在现代吴方言中,这两组声母的读音音感相近。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在审音能力差的时候,常把这两组声母的读音相混。另外,这两组声母也经常出现在文白异读中。《辨音纂要》中影母与其他喉音互注共计18例,包括:晓喻三(云)2例,晓喻四(以)1例,疑喻四(以)5例,影晓1例,匣喻三(云)9例。具体情况如下:

晓喻三(云)互注2例:

鴞,《辨音广韵》呼驕切,曉宵開三平效;《宋本广韵》于嬌切,云宵開三平效。

閾,《辨音广韵》越逼切,云職開三入曾;《宋本广韵》况逼切,曉職合三入曾。

按:[《广韵》況逼切,入職,曉。][《集韵》越逼切,入職,云。]此例若按《集韵》音,则属于喻三互注例,不宜作为音变例考虑。

晓喻四(以)互注1例:

狘,《辨音广韵》弋雪切,以薛合三入山;《宋本广韵》許月切,曉月合三入山。

疑喻四(以)互注5例:

義,《辨音广韵》以智切,以寘開三去止;《宋本广韵》宜寄切,疑寘開三去止。

迎,《辨音广韵》餘輕切,以清開三平梗;《宋本广韵》語京切,疑庚開三平梗。

影晓互注1例:

歪,《辨音广韵》烏乖切,影皆合二平蟹;《宋本广韵》火媧切,曉佳合二平蟹。

按:《字彚》烏乖切,烏:[《广韵》哀都切,平模,影。]若采用《字彚》音,则此例属于影母自注例,不宜作为音变考虑。

匣喻三(云)互注9例:

雄,《辨音广韵》胡容切,匣鍾合三平通;《宋本广韵》羽弓切,云東合三平通。

鞋,《辨音广韵》雄皆切,云皆開二平蟹;《宋本广韵》户佳切,匣佳開二平蟹。

王力先生指出在朱翱反切中匣母与喻三、喻四合流,并认为这种现象与现代吴语相符合,是方言现象。[4]宁忌浮先生也有同样的观点,认为匣母与喻母混同,是明代吴语的特征。[5]503在带有吴语特点的一些韵书中都表现出这种语音现象,《字学集要》《声韵会通》和《韵要粗释》就是这样。

昆山人王应电的主要著述有三种,其中《同文备考》八卷是文字训诂书,《声韵会通》一卷、《韵要粗释》二卷为音韵书,成书于嘉靖十九年(1540年)。昆山即今天的江苏昆山,王氏作品中自然会带有吴方言语音特点。《声韵会通》由《声韵会通述义》(简称《述义》)和《声韵会通图》(简称《会通图》组成)。王氏在《述义》卷末题写:“嘉靖庚子春三月朔吴人王应电述。”王应电的韵书满纸吴音,与今天苏州方音比较,多有相合或一致。经宁忌浮先生考证,《韵要粗释》中,匣、喻合并成月母。[5]309

宁忌浮先生在《〈并音连声字学集要〉所反映的语音现象》中也列举了《字学集要》中大量匣、喻合并的例子。[5]319在《声韵会通》中,有少量疑母字合并入匣喻母,匣喻疑(少)合为月母。耿振生先生详细研究过《声韵会通》,认为《声韵会通》在表现吴方言特点上做得很彻底,完全按照实际读音来区别音类,不受古韵、官韵的约束。[2]202

在一些等韵图中也有这种现象。经耿振生先生考证,《皇极声音文字通》中匣母和喻母互用、《幼学切音便读》中匣、喻合一。《幼学切音便读》是郦珩《切音捷诀》一书所附的等韵图,其音系是归并《捷诀》而成,比《捷诀》更接近于吴方言实际语音。[2]245

《辨音纂要》中匣母自注362例,喻三(云母)自注77例,匣喻(三)互注9例,匣喻互注占喻三自注的11.69%,从统计数字上来看,《辨音纂要》中匣喻尚未合一,但这9例互注现象体现了吴方言的特点。

四、喉音与其他声母互注

(一)喉音与牙音互注

《辨音纂要》中喉音与牙音互注共计15例,包括晓见5例、见匣7例、溪匣1例、溪晓2例。

牙音与喉音互注是古音的留存,在今吴方言及其他南方方言中尚大量存在。《九经直音》直音部分的声母中有一个特别的现象,就是牙音字和喉音字的混用。

朱子语音中也有这种现象:《仪礼经传通解》中牙音与喉音相混23例;晓匣与见溪互注在《诗集传》中也有例:“雄,《广韵》羽弓切,叶故陵反”;“馘,《广韵》古获切,朱子古获反,叶况璧反”;“皓,《广韵》胡老切,朱子古老反,叶胡暴反”;“阕,《广韵》苦穴切,朱子古穴反叶胡桂反”;“姱,《广韵》苦瓜切,叶音户”。

《辨音纂要》中喉音与牙音互注情况如下:

晓见互注5例:

讂,《辨音广韵》許眩切,曉霰合四去山;《宋本广韵》古縣切,見霰合四去山。

驍,《辨音广韵》呼驕切,曉宵開三平效;《宋本广韵》古堯切,見萧開四平效。

梟,《辨音广韵》呼驕切,曉宵開三平效;《宋本广韵》古堯切,見萧開四平效。

獝,《辨音广韵》厥筆切,見質開三入臻;《宋本广韵》況必切,曉質合三入臻。

见匣互注7例:

瞶,《辨音广韵》胡對切,匣隊合一去蟹;《宋本广韵》居胃切,見未合三去止。

絭,《辨音广韵》胡慣切,匣諫合二去山;《宋本广韵》居願切,見願合三去山。

按:《宋本广韵》古雙切、《正韵》胡工切,若按《正韵》音,此例属于匣母自注例,不宜作音变考虑。

係,《辨音广韵》胡計切,匣霽開四去蟹;《宋本广韵》古詣切,見霽開四去蟹。

按:[《广韵》古詣切,去霽,見。][《集韵》胡計切,去霽,匣。]若采用《集韵》音,则此例为匣自注,不宜作为音变考虑。

瞷,《辨音广韵》居晏切,見諫開二去山;《宋本广韵》户閒切,匣山開二平山。

按:同“瞯”,瞯:[《广韵》户閒切,平山,匣。][《集韵》居莧切,去襇,見。]若按异体字的《集韵》音来看,此例属于见母自注例,不宜作音变考虑。

缸,《辨音广韵》居郎切,見唐開一平宕;《宋本广韵》下江切,匣江開二平江。

按:[《广韵》下江切,平江,匣。]亦作“罁”。罁:[《集韵》居郎切,平唐,見。]若采用异体字的《集韵》音,此字属于见母自注例,不宜作音变考虑。

椷,《辨音广韵》古銜切,見銜開二平咸;《宋本广韵》胡讒切,匣咸開二平咸。

按:[《广韵》胡讒切,平咸,匣。][《集韵》居咸切,平咸,見。]此例若采用《集韵》音,则属于见母自注例,不宜作音变考虑。

溪匣互注1例:

楛,《辨音广韵》孔五切,溪姥合一上遇;《宋本广韵》侯古切,匣姥合一上遇。

按:[《广韵》侯古切,上姥,匣。][《字彙》孔五切]。孔:[《广韵》康董切,上董,溪。]若采用《字彙》音,则此例属于溪母自注例,不宜作音变考虑。

溪晓互注2例:

恗,《辨音广韵》空胡切,溪模合一平遇;《宋本广韵》荒烏切,曉模合一平遇。

按:[《广韵》荒烏切,平模,曉。][《集韵》枯瓜切,平麻,溪。]若采用《集韵》音,此例则属于溪母自注例,不宜作音变考虑。

嘵,《辨音广韵》口教切,溪号開一去效;《宋本广韵》許幺切,曉蕭開四平效。

按:在《辨音纂要》中出现两次,十二蕭平声中的“嘵”,《辨音广韵》呼驕切,属于晓母自注例;此例为十三效去声中的“嘵”,可见在当时此字有平去两读,到现在只有平声一读。

(二)其他

從喻三(云)互注1例:

蝤,《辨音广韵》于求切,云尤開三平流;《宋本广韵》自秋切,從尤開三平流。

按:[《广韵》自秋切,平尤,從。][《广韵》即由切,平尤,精。][《集韵》夷周切,平尤,以。]这里我们采用《集韵》音,则此例归喻三与喻四互注例,不宜作为音变考虑。

端喻四(以)互注1例:

抌,《辨音广韵》以紹切,以小開三上效;《宋本广韵》都感切,端感開一上咸。

按:[《广韵》都感切,上感,端。][《广韵》以主切,上麌,以。][《广韵》以周切,平尤,以。]若采用《广韵》又音,则此例属于喻四(以)自注例,不宜作为音变考虑。

微喻四互注3例:

惟,《辨音广韵》無非切,微微合三平止;《宋本广韵》以追切,以脂合三平止。

濰,《辨音广韵》無非切,微微合三平止;《宋本广韵》以追切,以脂合三平止。

維,《辨音广韵》無非切,微微合三平止;《宋本广韵》以追切,以脂合三平止。

微以互注是非常明显的南方方音现象。《汉语方音字汇》170页:“维、唯”皆“以”母,与“惟潍”音韵地位相同,在苏州方言中读“v”,可见,“惟潍维”在现代苏州方言中读如微母。所以,这3例微以互注正体现出苏州方音特点。

书喻三互注4例:

燁,《辨音广韵》失涉切,書葉開三入咸;《宋本广韵》筠辄切,云葉開三入咸。

曄,《辨音广韵》失涉切,書葉開三入咸;《宋本广韵》筠辄切,云葉開三入咸。

爗,《辨音广韵》失涉切,書葉開三入咸;《宋本广韵》筠辄切,云葉開三入咸。

饁,《辨音广韵》失涉切,書葉開三入咸;《宋本广韵》筠辄切,云葉開三入咸。

书与喻三互注是从《经典释文》中继承下来的,有旧读书音的沿袭,在宋代的福建读书音中这种现象极多。《仪礼经传通解》所体现出的齿音与影喻互注现象,范围较现代方言扩大很多,影云以都有与齿音相混的现象,齿音中精庄章也全部有混同例。闽方言的声母,不论文读还是白读,都更多地保留了上古声母的格局,白读中上古音的痕迹更多。文读音中有中古音的影响,也有近代音的变化,但总的说是保守的。这里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受传统读书音的影响。

综上分析,《辨音纂要》喉音的全浊声母匣母尚未清化,但有少量方音混杂。因此,喉音可拟为影、晓、匣、喻四个声母。

[1]辨音纂要[M].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部善本书,编号:533/017.

[2]耿振生.明清等韵学通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2.

[3]赵元任.现代吴语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6:31.

[4]王力.汉语语音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233.

[5]宁忌浮.汉语韵书史·明代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H114

A

2095-7602(2017)11-0088-04

2017-09-0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孤抄本《辨音纂要》音系叠置与明代官话语音研究”(14BYY098);高校古委会2017年度直接资助项目“《辨音纂要》整理与研究”(1730);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项目“孤抄本《辨音纂要》文献研究”(JJKH20170662SK)。

邸宏香(1977- ),女,教授,博士,从事汉语言文字学研究。

猜你喜欢

宋本集韵会通
大河会通
清代重刊宋本《陶渊明集》黄国瑾批语钩沉
荆璞《五音集韵》之形制
《集韵》征引《说文》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宋本《荀子·性恶》全文校注
《集韵》征引《广雅》研究
《集韵》编撰的起讫年代考辨
傅增湘藏宋本《通典》目录辨析兼论日藏北宋本的卷帙分合
会通与专精:杨义学术研究与文艺思想述略
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新视角新方法——兼评《文学地理学会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