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现状与培养路径探析

2017-11-21刘冰倩王衍哉朱明仕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责任意识责任大学生

刘冰倩,王衍哉,樊 佩,朱明仕

(1.长春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2;2.长春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2)

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现状与培养路径探析

刘冰倩1,王衍哉2,樊 佩1,朱明仕1

(1.长春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2;2.长春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2)

大学生的责任意识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勉励当代大学生要志存高远,勇于肩负历史使命。近年来,我国大学生群体出现一定程度上的责任意识弱化倾向,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的方式,分析了大学生责任意识现状和责任意识缺失的原因,提出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个方面加强对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并探讨了网络媒体在提高大学生责任意识方面的运用。

大学生;责任意识;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责任意识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普遍存在责任意识缺失的问题,对大学生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也不利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所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已刻不容缓。本文以部分地区的高校大学生为调研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访问两种方式,分析大学生责任意识的现状及其原因,提出培养路径、培养方式。问卷调查以纸质问卷和电子问卷为主,共回收有效问卷505份(纸质问卷175份,电子问卷330份)。采用抽样的方法实地调研了东北、西北、西南、东部沿海等地区的高校,采访了一些大学生和老师,并形成采访报告。

一、大学生责任意识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国民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大学生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群体,其责任意识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当前,我国部分大学生的责任意识还是比较强的,能够正确地认识并主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但是,仍有部分大学生责任意识模糊、淡薄,甚至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远见,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与信仰

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人生。目前,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不能对自己的大学生活以及未来作出明确的规划。调查数据显示,仅有54.24%的学生对自己的人生设定了目标,很大比例的学生不确定人生目标或没有明确的目标,有的学生甚至表示无所谓。

(二)家庭责任意识不强,漠视父母的期望与辛勤抚养

大学生对父母的责任主要体现在孝敬父母,即便学习繁忙,也应该与父母保持密切联系、多关注父母的现况。在我们的问卷中,设置了“您多久给家里打一次电话”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56.97%的学生选择“每天都打或每周一到三次”,说明大学生有关心父母的意识。也有一定比例的学生选择“半月一次、一月一次甚至是几乎不打”。在实地采访中,我们问及“在家是否会主动承担家务”问题时,部分学生表示基于外部的压力而不得不去做家务。当代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生活环境优越,受到家人宠爱,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家庭责任意识较为薄弱。

(三)日益增长的个人意识逐步取代了集体责任意识

通过对大学生关于责任意识的自我评价的调查发现,84%的学生认为大学生责任意识的现状是重个人前途、个人利益,轻社会理想、社会利益,日益增强的个人意识逐渐取代整体意识和社会意识;仅有16%的学生认为当代大学生以社会、国家、民族的利益和理想为重。针对“您认为大学生当前需要承担哪些责任”这一问题,选择“自我责任”的比重最大,其次是家庭责任,最后是社会责任、国家责任。

(四)倾力于单纯的功利主义,缺乏社会责任感

很多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很强,但也存在一些功利主义者。社会公益志愿服务活动在大学生群体中日益兴起。在对山东某大学的实地访谈中,我们就“您是否自愿参加过志愿者活动”这一问题采访了一位大学生。他给予肯定的回答,但在回答缘由时却表示因为可获赠二百元话费才主动参加志愿者活动。

二、影响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因素

(一)大学生自身修养的不足

受个人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以及理解能力的限制,部分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身应该承担的责任。我们将年级与对“责任”概念的认识进行交叉分析,得出结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受其年龄影响。由图1可以看出,随着年级的增高,大学生对责任的认识越来越清晰。受年龄差距的影响,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执行力也各有不同。因此,大学生的经历、修养与责任意识的形成密切相关。

图1 学生所在年级与对“责任”概念认识的交叉分析

(二)家庭责任教育的缺失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起点,父母是孩子的直接影响者。家庭责任教育的不当容易导致大学生责任意识的缺失。我们在实地访谈中,就“如果自身条件都符合,您是否会当兵”的问题询问一名正读大二的男生。他的回答是“不会”,理由是“当兵太苦,父母不让”。由此可见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很多父母太过强调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忽视对子女的责任教育,使他们逐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不懂得承担其自身所负的责任。

(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不良社会风气是造成大学生责任主体意识淡化的重要原因。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不良风气愈演愈烈。部分大学生过于追求自我利益的实现,缺乏承担责任的意识。在我们的实地调查中,对“如果在路上遇到摔倒的老人我们大学生会选择怎么做”这一问题,超过一半的被调查者选择了“不确定,视情况而定”。不良媒体和舆论的夸张虚报、推波助澜,造成了大学生不相信社会、不相信人的“悲凉”后果。

(四)高校责任教育的匮乏

高校责任教育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主要通过政治理论课程进行“灌输”,大学生未能形成正确的责任意识;教育者未能将理论联系实际,缺乏以“责任教育”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责任教育太过依赖教学,未形成以网络为主的宣传教育平台。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学生是非常认同学校在责任教育方面的作用的,但有学生反映学校开设的关于责任意识培养的相关课程几乎没有,开展的教育活动也很匮乏。

三、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主要途径

大学生责任意识的缺失并非一朝一夕造成的,是由个人、家庭乃至社会多方面的因素所致。为了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责任意识,大学生自身、家庭、高校、社会四个环节应相互配合、共同努力。

(一)大学生自身教育

大学生在心理上和生理上处于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阶段,具有基本的判断事物、辨别是非的能力。因此,大学生应该不断反省自身,通过读书、主动接受教育、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途径,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正确认识责任意识,明确定位自身所应承担的责任。同时,大学生还应提高履行责任的能力。

(二)家庭教育

第一,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观念态度和行为规范有最直接的影响。因此,父母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积极履行自身承担的责任,提升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给孩子树立责任担当的榜样。

第二,鼓励孩子参加公益活动。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不溺爱孩子,转变传统的“重智育、轻德育”思想,将社会责任、担当意识的培育纳入家庭教育的内容之中,鼓励孩子参加社会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引导他们认识社会、了解社会,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勇于奉献个人的价值,认识到个人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三)学校教育

第一,完善高校责任教育体制。高校的责任教育对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至关重要。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不再将责任教育集中于政治理论课程中,而将责任教育作为一门完整、系统的课程。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加强对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具体包括:建立稳定的实践基地,加强综合实践课教师对伍建设,使大学生可以接受实践的专业知识培训;积极扩展实践途径,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

第二,重视教师言传身教的作用。教师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的首要对象。高校教师要为人师表,做到言行一致,进行责任意识的宣传、引导和教育。

第三,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宣传与引导。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知识、交流思想的重要平台,大学生的生活已离不开网络。可以在校园网络平台上发布关于责任意识的文章、视频等进行宣传与引导,使大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接受责任教育。

(四)社会教育

第一,加大社会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人的成长尤为重要,社会环境的好坏与大学生责任感的培养密切相关。应摒弃各种不良风气,建立和健全各种形式的责任制,提高大学生的自律意识。

第二,以“榜样力量”来加强责任教育。要发挥社会榜样的作用,如社会公众人物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加强自身修养,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传递正确的价值观。

第三,为大学生创造社会实践的机会和空间。关于对“您认为培养大学生责任意识更有效的途径”选项的选择,83.94%的学生认为“社会实践”这一途径是最有效的(图2)。因此,社会要与学校合作,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和空间,进行有组织、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实现学生的公共服务愿望。

图2 学生认为培养责任意识更有效的途径

(五)创新对网络媒体的运用

网络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以长春师范大学“百优青马工程”为例,借助互联网这一平台,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新媒体结合起来,促进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加强了师生间的交流。学校积极利用网络优势,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的手段、方法及途径,如建立专题网站、qq群、微信群,开通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号,并要求每一名“青马”学员关注公众号,加入qq群和微信群,定期与同学进行思想理论、时事政治、社会热点的讨论,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责任意识教育中来,强化学生履行责任的意识。

调研小组在走访延边大学时采访了一位老师,问及大学生责任意识的相关问题。他认为大学生的责任主要是学习,不应该通过个别现象就断定当代大学生是缺乏责任意识的,责任意识的建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学生的责任意识深受家庭教养、教学工作、课堂引导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能单纯拿出一个环节来评判。这个观点与我们的想法不谋而合,也从侧面说明了我们进行此次调查的可靠性。

在“中国梦”的愿景下,党的十八大首次把培养大学生责任感写进党代会的工作报告,凸显了当今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的重要性。结合大学生的意识现状,构建和完善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体系,提出适合大学生自身发展的责任意识培养途径,将是推动社会发展和国家进步的动力。

[1]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J].中国高等教育,2013(10).

[2]吴帆,陈岸涛.场域分层:大学生责任感缺失与培养论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8).

[3]裴西宏.负面新闻报道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影响[J].新闻战线,2015(9).

[4]方婷.微媒体视域下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育[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

[5]高萍美.论网络空间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育形态[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3).

[6]王培莲.长春师大:“青马”工程如何成为人气最高的校内组织[N].中国青年报,2016-05-30.

[7]李苑静,林伯海.习近平关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育思想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5).

[8]熊龙,鲍中义.试论微博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及路径优化策略[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6).

[9]王允端.论新媒体环境下加强大学生责任意识的教育引导——基于部分高校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11).

[10]王白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探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20).

G641

A

2095-7602(2017)11-0004-04

2017-06-26

2016年度吉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大学生责任意识现状及培养路径创新研究”;吉林省社科基金项目“大学生廉政观培育研究”(2016JD39)。

刘冰倩(1995- ),女,从事行政管理研究;王衍哉(1988- ),女,硕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樊佩(1995- ),女,从事行政管理研究;朱明仕(1976-),男,副教授,博士,从事公共政策与公共治理研究。

猜你喜欢

责任意识责任大学生
东台市精准约谈 强化企业责任意识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着力提高办理实效
大学生之歌
期望嘱托责任
强化责任意识 树立担当精神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忠诚 责任 关爱 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