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课堂学习中的手机行为约束与规范使用
2017-11-21邱述兵汪张林
邱述兵,汪张林
(安徽工程大学 管理工程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大学生课堂学习中的手机行为约束与规范使用
邱述兵,汪张林
(安徽工程大学 管理工程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针对当前大学生课堂学习中的手机使用状况进行调研分析,探讨课堂学习中手机使用行为的利与弊,研究认为:在大学生课堂学习过程中,手机使用更多的是一种“玩具”,而不是学习的“工具”,其对课堂学习的影响弊大于利,并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提出了课堂学习中的“手机使用”行为约束与规范性实施策略。
大学生;手机;课堂效率;行为约束
当前,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所必须的通讯工具之一,也是继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大媒体;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大学校园也不例外,手机在给大学生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不良的影响。
从大学生行为主体特征来看,其具有“知识水平高、闲暇时间多、精力充沛、容易接受新事物、自控能力弱”等特点,一方面,手机大大方便了大学生之间的沟通,拉近了与外面世界的距离,开拓了视野,丰富了精神生活,并可以快速、简便(如搜索资料、拍照等)地记录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工具载体;但另一方面,由于很多大学生自控能力较弱,导致了大学课堂手机泛滥及其无序化使用状况,造成课堂“低头族”甚多,手机依赖现象突出,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课堂秩序和学习效果[1],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的提高,比如,在课堂中,很多大学生把手机夹在书本中偷偷聊天、把手机藏在书桌下悄悄看小说,甚至明目张胆地戴着耳机听音乐、玩游戏,手机的无序化使用已成了大学课堂的一大公害[2]。
基于此,本研究结合大学生手机使用群体受众特点[3,4],分析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的心理动机,针对这一群体,探讨课堂学习中的“手机使用”行为的规范性要求及其实施策略,以期有效提高大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降低手机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充分发挥手机作为“学习工具”的作用,而不是用来作为课堂上的“玩具”。
一、研究方法及过程设计
通过发放问卷,对大学生上课使用手机状况进行实地调查。
1.调查问卷形式:采用了编制的问卷形式进行调查研究,问卷围绕“大学生课堂上手机使用行为”来设计,问卷设计包括三大维度:大学生课堂上使用手机的动机、手机使用频率、大学生对课堂上使用手机的看法,总计16道题目(包含封闭式问题、开放式问题两大类)。
2.调查对象:本研究在设计问卷之后,根据随机取样原则,在安徽省选取 4 所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工程大学、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皖南医学院),总计400 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3.数据处理:本研究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问卷 386 份,其中有效问卷386份,有效率为96.5%,运用 SPSS 软件,计算出每个维度的每个选项的对应人数和所占比例,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从调研结果来看,随着手机技术的进步、移动互联网络的迅速发展,在课堂中,手机的作用已经不单单限于传统的发送短信或者打电话,而是愈发丰富(如社交、网络游戏、购物、知识检索等)。
1.大学生课堂学习中“手机使用”动机
从手机使用动机来看(如表1所示),课堂上利用手机QQ 或微信的人数比例最高为30.33%,用来回复电话和短信的为13.23%,网络购物占10.86%,用手机做听课笔记(包括录音、做笔记等)的比率为8%,用手机查询不懂问题的仅占9.35%,而玩游戏、看小说的占28.23%,很多学生整节课毫无意义的翻看手机,一次课还没感觉到就已经下课,甚至沉溺于手机网络游戏之中不能自拔。
表1 大学生课堂学习中手机使用动机调查
2.大学生课堂上手机使用频率
结合大学生的群体特征,针对手机的使用时间、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绝大多数的同学在上课过程中使用时候的时间较长,只有9.35%的同学是在课堂中完全不使用手机,可以说大学生在上课过程中使用手机时间较长、频率较高,甚至有的学生每隔几分钟就要打开看下,“生怕错过某些重要的事件”,手机依赖现象明显(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大学生课堂上手机使用频率情况
3.大学生对课堂学习中“手机使用”的观点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如表3所示),关于课堂中使用手机情况,有45.86%的学生认为可以在课堂中用手机处理紧急事情,22.35%的学生认为可以随便用,15.23%的学生认为在课堂中可以使用手机辅助学习,11.33%的同学觉得可以在上课学习中使用手机与家人和朋友联系,只有5.23%的学生认为在课堂中不应该使用手机,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倾向于手机可以在课堂上使用,甚至是无限制使用,充分反映出大部分学生对手机使用行为的自我控制力不强。
表3 大学生课堂学习中手机使用的自控能力调查
三、大学生课堂学习中的“手机使用”的利弊
由上分析可见,大学生在课堂中使用手机已经越来越普遍,其在带来众多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弊端,加之大学生群体的总体自控能力较弱,导致手机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总体上弊大于利,其利弊具体表现为:
1.为学生课堂交流、学习提供了“方便工具”
如若有紧急状况,可以通过手机与家长、学校进行及时汇报与联系,或者与同学对学习或是生活上的问题进行手机讨论交流、信息群发,增长学业、增进友谊,或者利用手机的拍照、摄像功能进行课堂笔记[5],还可以向老师咨询一些学习上的问题,极大方便了学生的课堂生活,若合理使用,必然是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工具载体。
2.容易导致学生自主思考问题能力的弱化
从调研结果来看,虽然有些学生声称,自己在课堂使用手机目的是查阅资料学习,但真正在课堂使用手机查阅资料的学生不到5%,更多的是在浏览网页、网络聊天、听音乐、玩游戏等等,而且这种过分依赖手机上网查询功能而不愿意开动脑筋思考问题的学习方式,极易导致记忆力退化、系统思维能力较差、信息辨别能力不强等现象,如当老师提问问题的时候,大部分学生首先做的不是独立思考,而是手机“百度”答案,造成了学生自主思考问题能力的弱化。
3.导致学生课堂学习动力的降低
从调研结果来看,大学生群体手机使用的自控能力总体较弱,对手机的依赖过度,长期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眼睛疲劳,视力下降;频繁而长时间地使用手机,还会使睡眠紊乱、心理烦躁、头痛等,“手机控”现象明显造成了学生课堂学习注意力不集中,沉溺于手机的娱乐“玩具”功能,极易造成心灵空虚,容易产生封闭性人格障碍,阻碍了课堂学习中的学业沟通与交流,同时,由于手机上网所接触到的信息良莠不齐,一些淫秽、暴力等低俗信息对涉世不深的学生具有非常大的诱惑力,个别学生就是受不健康内容的影响,注意力不集中,课堂学习动力下降。
四、大学生课堂学习中的手机行为规范约束与规范使用
手机的无序化使用成了当前老师们最感棘手的问题之一,其直接影响教、学双方的效率,众多老师认为课堂手机使用有明显的负面影响,如:学生在上课时间打电话、玩游戏、聊QQ或发短信息所带来的声响,将直接影响老师授课的注意力集中程度,进而影响授课质量。
另外,由于对手机的作用定位偏失,单纯作为一种“玩具”,甚至是考试作弊的“秘密武器”(手机为考试作弊提供了条件,而且一条信息可以发给好几个学生,作弊范围较大),所以必须从教、学两个方面,对此进行规范管理。
1.制定学生使用手机的规章制度
在新学期开始就宣布严格的纪律,进行制度化管理,最终让学生养成有序化使用手机的习惯。如每个教室都设置一个手机管理箱,学生课前将手机送到手机管理箱统一静音保管,下课或课业结束后再取回,由于很多学生使用手机是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如果班级学生都不使用手机,那么这种良好的禁用氛围必然会降低学生使用手机的兴趣。
2.探究“控、疏”相结合的管理方式
在当前信息化、网络化时代,对学生使用手机的行为,不可能做到严控禁绝[6],应该结合“控、疏”相结合的管理方式,不定期测试学生是否违规使用手机。另外,可以允许学生在规定的情形、课间时间使用手机,以提升学生自我监控水平为首要目的,从物质价值和个人隐私的角度看,手机是贵重物品,若保管不当造成丢失,就会给老师和学生增加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学生的自我监控尤为重要[7],如可以结合主题班会等形式,深层次、全面地认识手机的利与弊,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提醒、监督,提升学生的自我监控水平,约束部分同学的行为,让学生自觉远离手机危害。
3.教师要妥善处理学生违纪使用手机的问题
从高校教师授课的角度来看,大学更强调的是学生自主学习,降低了像高中老师对于学生的强制学习施压,学生也就少了被“监管”的束缚,当前,造成大学课堂上手机盛行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任课老师的“熟视无睹”与“放任自由”[8],另外由于当前学生评教制度的不完善,造成很多老师在课堂上“管不了、不敢管”,亦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课堂的管理松散,导致了众多学生手机娱乐行为的有恃无恐,所以,有必要给教师适当放权,努力营造任课老师“管得住、管得好”的管理氛围,妥善、高效处理学生违纪使用手机的问题。
4.优化课堂教学的“过程”设计
教师应该不断改革开展教学改革,改进教学方法,改变一直以来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设计上要多体现互动性和参与性,要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集中注意力,尤其是专业必修课的授课老师,在授课的过程当中可以穿插一些小故事或是一些小游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整个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可以有效减少学生在课堂中玩手机的频率,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增加课堂内容考核,提高“课堂平时成绩”所占“期末考试总成绩”的比重,强调学习“过程”的重要性,在老师授课的同时,让学生“忙起来”,以切实增强教学效果。
5.从学校的层次来培育公共学习氛围
学校可以通过多举办有益于大学生身心的活动,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以周末文化广场、辩论赛、创新创意大赛、安全知识竞赛、专业知识竞赛等组织活动,积极营造积极向上的学校公共氛围,转移学生的注意力,降低学生的手机依赖程度,让学生从手机中“走出来”,消除孤独感、自闭感,以此来引导大学生更有效地识别学习目标,让学生从心底里把学习任务做“实”,提高自控能力,崇学向上,把生活、学习重心转移到手机之外的地方。
五、结语
手机使用对大学生课堂学习具有“双向”影响,其一方面为课堂学习提供了便利,但更多的沦为课堂上的玩具,本文从课堂管理、教学过程设计、公共学习氛围培育等角度,提出了大学生课堂学习过程中手机使用的行为规范策略,以便能够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手机使用行为,规范课堂教学秩序,增强教学效果,使大学生感受到没有手机缠身的轻松,恢复大学校园的人文本色。
另外,关于大学生课堂学习“手机使用行为规范的高效实施”问题,限于篇幅,将另文进行研究。
[1]王明. 服务教学导向的大学生课堂手机使用的管理对策研究[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6,(11):27-30.
[2]张秀萍. 大学生课堂手机使用现状的调查分析[J]. 中国成人教育, 2016,(21):66-69.
[3]刘福利,刘丽丹. 哈尔滨地区手机媒体对大学生课堂表现的影响分析 [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4,(4):24-26.
[4]徐玲,袁合静,孟佳琳. 智能手机的普及对大学生课堂学习的影响[J]. 中国成人教育, 2014,(14):61-63.
[5]张健. 大学生课堂手机控现象探析[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23):24-25.
[6]程虹娟. 大学生手机“入侵”课堂的现状及心理探析[J]. 时代教育, 2016,(21):122-123.
[7]朱光明,魏芳芳. 大学生智能手机课堂体验研究[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3):135-139.
[8]黄梅,陈益武. 手机控对大学生课堂学习的影响研究[J]. 人才资源开发, 2016,(18):145-146.
责任编辑:胡栩鸿
Behavior Constraint and Standard Use of Mobile Phone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Class
QIU Shu-bing, WANG Zhang-lin
(School of Management Engineering, 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Wuhu Anhui 241000, China)
Survey and analysis on mobile phone use for the college students in class have been made to discus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using mobile phone in class. The results show that: during the college class, mobile phones are more used as “toys” than “learning tools”, and it may negatively influence students in clas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mobile phone use” behavior constraint and normative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college student; mobile phone; class-efficiency; behavior constraint
2017-07-25
安徽省高校省级教研项目(2016jyxm12, 2016jyxm0098); 安徽工程大学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项目(2013xqhz01)
邱述兵(1980-), 男, 山东潍坊人, 博士,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管理。
汪张林(1962-), 男, 安徽安庆人, 教授, 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为经济法。
G40-058
A
1674-344X(2017)9-009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