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生活背景,推动数学学习

2017-11-20季园园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生活经验社会实践

季园园

摘 要:学生数学学习的主阵地在课堂,但生活也是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学生的生活經历,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营造出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这样能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有一个更明确的起点,有一个更利于领悟的环境,有一些更鲜活的资料。当学生依托于生活背景来深入探析数学本质规律的时候,往往会事半功倍,达成学习效率的最大化。

关键词:生活背景;生活经验;社会实践

学生在走进课堂之前的知识储备并非一片空白,他们的生活经验会成为数学学习的背景,为课堂学习提供依托。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深入学生的生活现实,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引导学生用知识来解释生活现象,用数学来解决生活问题,这样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加丰富,更加接地气,不但能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能推动学生学习数学的深入,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寓教于乐,用生活元素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学生而言,形象化的学习材料比较容易接受和领悟,相对抽象的数学问题需要更多的投入。尤其是面对一些逻辑性比较强的问题时,我们不能让学生单纯从数学角度来认识概念,这样学生会有难以下手的感觉,即便是模仿,学生也会感觉到困难。而从学生相对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让学生的认知有一个好的载体,有较低的起点,这样寓教于乐,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正比例的认识”和“反比例的认识”这两部分的教学,如果单调地向学生揭示概念,学生的认识只能停留在模仿和记忆上。在进行设计的时候,笔者想从生活中选择一个可以让学生看得见并且体会得到的载体,先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认识,再由浅入深,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在比较了几种不同情境之后,笔者在正比例的认识中最终选择了向粗细均匀的杯子中倒入橙汁,告诉学生底面积,在杯子上标出高度,让学生计算出不同高度下的橙汁体积。这样学生凭借着生活经验就感知到杯子中橙汁的高度越高,橙汁的体积越大。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将每一个刻度下的体积与高度写成比,学生发现两者的比值就是杯子的底面积。在这个基础上,笔者向学生揭示“正比例”的概念,学生对“正”的理解就有了生活支撑。到认识反比例的时候,笔者从教材中的“做一做”得到了启示,创设了两个体重悬殊的人玩跷跷板的情境。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做出了判断:要让体重轻的人离中心点远一些,体重大的离中间近一些,从这个生活情境出发,笔者与学生一起通过做一做的活动来研究,得出了相应的数据,学生对于反比例的认识也生动了许多。

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从单调的概念中解放出来,笔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尽量让他们从可以理解的现象先建立初步的感知,对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有一个初步的猜想,然后再从数学的角度引导学生去深入挖掘,把握概念的本质。在创设了生活情境之后,学生的研究相对轻松了,对于问题探究的兴趣也更加浓厚,这些都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展开奠定了基础。

二、寻根生活,用适切材料来丰盈学生的数学学习

很多数学规律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原型,而通过数学的学习,再反馈到生活中来解释生活现象可以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加丰盈,更加充实。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能脱离生活,而是要寻根生活,用适切的材料来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

例如“圆的认识”的教学,让学生发现圆的特征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可以有不同的教学途径。一种是教师主导,在向学生揭示相关的概念之后,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指令操作,在研究圆的模型中发现一些规律,比如直径和半径的关系,直径和半径都有无数条等,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另一种是让学生自己从生活现象入手来研究,虽然这样的教学耗费的时间更多,但是学生在结合生活来研究问题的时候可能会有更多的收获,在数学学习方法上也会有所感悟。教学中笔者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课前就布置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圆(用图片或者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并根据自己的兴趣对怎样画圆、哪些地方要用圆形、圆有哪些特征等问题先进行研究。在课堂交流的时候,学生将自己研究的成果展示出来,对于重点问题我们再回溯到学生的研究过程。经历了这样的学习,学生对于圆的认识更深入了。比如说“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的问题,之前学生的解释是便于滚动,现在学生能够结合圆的特征认识到之所以车轮要做成圆形是因为在滚动的时候车轮会保持平衡,让车身离地面的高度始终如一。

当学生能够深入生活来学习数学,自己多问几个为什么的时候,他们的数学学习就走到了正确的轨道上,学生的学习就会摆脱单调,更多地从本质意义上来挖掘。实际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促进其学习的深入。

三、激活经验,用已有认识来推动学生的深入挖掘

很多生活经验可以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起点,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只要引导学生整理出这些生活经验来,就可以作为重要的学习资源,支撑学生的深入学习。实际教学的时候我们要掂量这些生活经验的分量,挑选最合适的生活背景来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理解基础,一个好的学习氛围,推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入挖掘。

例如“认识小数”的教学,学生在生活中对小数是有一定的认知经验的,他们在考试的分数中早就认识了0.5,知道这个小数表示半分;在超市购物的时候,学生更是接触到了许许多多的小数,知道这些小数表示的具体价钱。当然脱离了这样的情境,学生对于小数的认识还显得稚嫩。从这个角度考虑,笔者在教学中就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购物的情境,出示了多种不同的小数,有整数部分小于1的,有整数部分大于1的,学生在读出这些小数之后马上将它们转化为几元几角。在对比了几组数据之后,学生已经形成了清晰的认识:一位小数对应的就是几角。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画图来表示出零点几元,面对直观图形时学生发现该图形还能表示出十分之几,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就将小数与原有知识体系中的分数联系起来。之后再研究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含义,学生显得更轻松。

反思这个学习案例,在教学小数的时候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小数表示的意义,而是从生活实例出发,将学生的生活经验调用出来,与之前知识体系中的分数相结合,这样让学生在一个熟悉的情境中更好地体验到小数的意义,学生的数学学习就自然顺畅了许多。

四、提供场所,用生活推动学生数学知识的社会实践

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包含了“社会参与”这个领域,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创新,从这个角度来看,生活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还有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能力,推动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例如在“利息问题”的教学中,通过课堂学习,学生掌握了与利息有关的主要名词和基本数量关系,也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教材中安排的一些实际问题,但是在联系生活的时候,学生提出了很多在书本上见不到的东西。比如余额宝等新鲜的网络理财方式,与利息问题也有关系,但是其利率是按天结算的,学生对日利率和年化利率就非常感兴趣。带着这样的疑问,笔者引导学生先到生活中去发现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然后将自己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用来解决问题。如果发现难以解决的问题,还可以互相交流,或者求助于父母和老师,这样就将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研究延伸到课外,推广到生活中去。

数学学习中像这样的案例很多,比如在认识公顷的时候,学生想到了“亩”这个常用的单位,所以他们想弄清楚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像这样带着一定的认识和明确的问题深入生活探索的时候,学生往往会有不同寻常的收获。

总之,生活是个大的教育场所,有很多重要的学习资源,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不能将生活与学习割裂开来,而是要清晰地认识到生活经验和生活事件的重要性,让学生依托于生活展开数学研究,将生活经验推广或者改造,成为有益的数学经验。这样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材料更加充分,基础更加牢靠,氛围更加宽广,从而实现学习效率的最大化。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活经验社会实践
灵活应用综合与实践题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利用现实中的素材和情景落实初中生物概念教学
学生生活经验视域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让数学教学更好地走进生活
新形势下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问题的探析
高等美术专业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研究分析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医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模式建立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