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变问答式教学,让数学学习不再难

2017-11-20朱国森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合作学习数学教学

朱国森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我们越来越注重小学生的教学的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传统教学模式已经逐步被取代,当前的教学模式是发展的教学模式,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被学生们广泛接受。针对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课堂中的有效实施,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笔者将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學;数学教学;合作学习

在新型的教学理念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被广泛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学生们三五成群,热烈地讨论着数学问题,班级的学习气氛非常浓烈。针对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合理分组,打好合作学习基础

对于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来说,最基础的前提就是要进行合理的分组。小组学习,首先要将班级里的学生分为小组,然后引导小组内与小组间相互学习,分享和交流自己对数学问题的独特见解和看法。分组要遵循这样的原则: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也就是说,小组内部的成员之间需要存在差异,这样方便学生取长补短;而小组之间的差异要尽量缩小,以保证小组学习的公平公正。

在学习“毫米、分米的认识”这一课时,教师将每4个学生分为一个学习小组,这四个学生里有两个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还有两个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这四个人相互扶持,共同解决数学问题。教师在讲课之前,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教学情境,有个小朋友叫亮亮,他特别喜欢看《齐天大圣》这本书,每晚必读。这天晚上,亮亮读着读着就睡着了,他梦见孙悟空那神奇的金箍棒可以变成1千米,可以变成1分米,还可以变成1毫米,可是他却不知道这些数据具体有多长。你们知道吗?此时教师要求小组之间先进行简单的讨论,为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做铺垫。随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和实际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

合理分组是开展小组学习的前提,在一个小组中,每个学生都是小组的成员,大家互相帮助,团结友爱,遇到数学问题时能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学习不太好的学生要多问,学习水平高的学生要多讲。

二、科学分工,让每一个组员都得到发展

上面我们提到了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注意合理的分组,其实,当分组分好之后,还需要注意如何分工。传统教学模式下,也会有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但是往往效果不佳,其主要的原因就是小组之间缺乏科学的分工,每个人的责任和任务不够明确,导致大家有力使不到一块儿去,从而收效甚微。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教师要注重科学分工,提高小组的凝聚力。

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教师让学习小组进行有效的探究。在课堂上,教师发给每一个小组十个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并引导小组成员进行长方形面积的推测。经过教师的巡视,发现有一个小组分工非常明确,这个小组共有四个人,有两个人负责将小正方形纸片进行拼接,一个人拿直尺测量拼好了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另一个人负责记录这些数据。等他们把数据记录好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数据,思考长方形的面积和它的长、宽有什么联系。学生们用两个小正方形拼了一个面积为2平方厘米的小长方形,并测出它的长和宽分别是2 cm和1 cm,此时组员猜想,长方形的面积是不是就是长和宽的积呢?教师引导他们对猜想进行验证。

科学的分工能够明确每一个人在小组里的责任和义务,能够引导学生相互督促,共同协作完成任务。科学的分工还能够有效提高小组学习的效率,为小组成员的共同发展和进步打好扎实的基础。

三、抓住时机,让小组合作更加高效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价值在于它能够促进小组里的每一个成员积极发展,提高学习效率。为了实现这个价值,教师需要在教学时抓准时机,找到适当的切入点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见缝插针地让学生收获更多知识。教师对于以下几种情况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1. 在学生独立思考出现困难时适合组织合作;2.在重难点处组织合作;3. 在实验探究规律时选择合作学习。

在开展“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时,教师在重难点之处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本节课的重难点在于理解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一位小数加、减法。在课堂上,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出一些文具的价格,如转笔刀0.8元,书包25.8元,练习本0.9元,橡皮0.5元,铅笔0.6元等等。此时,教师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习小组进行思考和探究: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买一个转笔刀和一支铅笔,一共要多少元?一个转笔刀比一支铅笔贵多少元?一个书包和一个练习本一共多少元?你能提出哪些有意义的数学问题?在课堂上,教师给予了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发挥其主动性进行合作、探究、交流、思考。

数学这门学科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它更加注重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思考和探究。学生们在探索的过程中会发现越来越多的数学奥秘,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以及理解程度。传统的教学模式做不到的地方,合作学习模式可以做到。

四、加强指导,发挥教师引导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是不容忽视的是,无论是怎样的教学课堂,我们都要注重教师引导作用的发挥。教师,是教学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专业理念及知识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到更多数学思想。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教师依然要加强指导,发挥教师的各方面作用。

在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教师创设出这样一个教学情境:某老师买了21本《作文选》,一共花了84元,一本《作文选》多少元?经过小组讨论和独立计算,学生有可能用口算答出84除以21商4,甚至没有一个学生把21看作20来想商。此时,教师先对学生的计算结果进行了肯定,随后又进行提问:如果被除数、除数比较大,不能一眼看出该商几,该怎么办呢?例如196÷39。教师和学生们共同交流讨论,并引导他们进行试商。首先,我们可以把39看作30来试商,商6大了,再改商5,随后把39看作40来试商,商4小了,改商5。之后教师将196改成194让学生用两种方法方式试商,看试商情况,并比较哪种方式更加简便准确。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们很快学会了如何计算除法算式。

教师的指导如同学生前进路上的指路明灯,照亮着学生的每一步。当小组学习出现矛盾或困难时,教师要及时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教师适当的点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莫大的帮助。

五、反馈环节,让小组学习尽善尽美

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往往并不注重反馈环节。事实上,反馈环节能够让整体教学效果得到很大的提升。在反馈环节中,学生可以向老师进行反馈,教师可以适时了解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情况,将学生有所疑惑的地方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大家一起解决问题。反馈环节是整体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反馈的存在能够加深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大家共同努力,提升学习效率。

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并在合作结束之后向老师反馈以下几个问题:①小组合作学习时的专心程度;②课堂作业的完成程度;③本节课有什么收获与体会;④有哪些问题是小组之间无法解决,需要老师着重讲解的;⑤合作中的不足之处。有一个小组对于本节课的收获反馈是这样的:通过量、剪、拼等方法,我们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组员之间的合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升。而对于存在问题的反馈则是:在进行测量三角形的角度时,发现有测量数据不准确的现象,从而造成测量出的内角和与实际有所偏差。

注重反馈,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也能够让教师更加了解学生,无论对学生来说还是对教师来说,反馈都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反馈环节不仅加深了师生之间的了解,更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数学学习其实并不难,只需要我们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基本学情设计出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方式,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没有固定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只有适合学生,能够促进学生进步的教学策略。endprint

猜你喜欢

合作学习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高中化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分析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