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基础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7-11-20顾梦,王晶
顾 梦,王 晶
(1.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湖北 咸宁 437100;2.崇阳县人民医院)
30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基础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顾 梦1,王 晶2*
(1.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湖北 咸宁 437100;2.崇阳县人民医院)
目的探究侵袭性牙周炎患者基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30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牙周状况制定牙周治疗计划,初诊和治疗后6个月复诊时均拍摄全口根尖片,并使用Florida探针检查,观察治疗前后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牙齿松动度和出血指数(BI)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PD、CAL、BI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牙齿松动程度Ⅰ级占比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牙齿松动Ⅱ级占比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侵袭性牙周炎患者基础治疗效果可靠,可有效改善患者牙周炎症,有助于维持牙周组织健康,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侵袭性牙周炎;基础治疗;临床疗效;牙齿松动度
侵袭性牙周炎是一类较为严重的牙周炎,与慢性牙周炎相比牙周组织危害性更大,且病变累及范围更广,主要分为局限型和广泛型两类[1]。侵袭性牙周炎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已知龋下菌斑是导致牙周组织炎症的主要病因,需尽早清除,重建牙周健康环境[2]。牙周基础治疗是治疗侵袭性牙周炎的主要方法,为进一步探明其临床应用价值,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30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牙周基础治疗效果进行了具体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30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举行X线检查确诊为侵袭性牙周炎。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21~53岁,平均(37.52±16.15)岁;病程1~3个月,平均(2.14±1.23)月。纳入标准:口内余留牙≥20颗者;首发侵袭性牙周炎;凝血功能正常。排除标准:肝肾功能严重异常者;近一个月内使用抗生素治疗者;系统牙周治疗史;合并其他严重感染者。
1.2 方法
根据患者牙周状况制定牙周治疗计划:①指导患者自我控制菌斑的方法,口腔清洁工具,如牙刷、牙线及牙间隙刷的正确使用等;②拔除无保留价值的患牙;③实施行全口龈上龈下超声洁治术,7d后,行分象限龋下刮治术和跟面平整术;④消除菌斑滞留的因素,如充填龋洞、改正不良修复体等;⑤在炎症控制后进行必要的咬合调整,必要时可做暂时性松动牙固定;⑥必要时可辅以药物治疗。治疗后定期复诊,复诊时再次拍摄全景片,评估临床疗效。
1.3 观察指标
初诊时,拍摄全口根尖片使用Florida探针检查,在全口近中颊、颊正中、远中颊和舌正中牙周检查位点,检查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牙齿松动度;在全口颊正中和舌正中位点,检查出血指数(BI)。治疗6个月后,再次行全口根尖片检查,观察PD、CAL、牙齿松动度和BI变化。牙齿松动程度分级:颊舌方向的摇动<1mm为Ⅰ级松动;颊舌方向的摇动在1~2mm之间或牙齿有颊舌方向及近远中方向两个方向的摇动为Ⅱ级松动;颊舌方向的摇动>2mm或牙齿存在颊舌方向、近远中方向和垂直方向三个方向的摇动为Ⅲ级松动。从Ⅰ~Ⅲ级牙齿松动的程度越来越重,对患者的生活也有越来越大的影响。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前后PD、CAL、BI比较
治疗后患者PD、CAL、BI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PD、CAL、BI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P<0.05
2.2 牙齿松动程度分级
治疗后,牙齿松动程度Ⅰ级占比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牙齿松动Ⅱ级占比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和治疗后牙齿松动程度Ⅲ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牙齿松动度比较[n(%)]
与治疗前比较,*P<0.05
3 讨 论
牙菌斑、牙石是侵袭性牙周炎的主要致病因素,因而在该病治疗中多主张早诊断、早清除/抑制,尽量减少致病微生物对牙周组织的损害。通过全口龈上龈下超声洁治术、龋下刮治术和跟面平整术等牙周基础治疗手段,可有效清除牙菌斑、牙石,尤其是龋下菌斑清除效果较好;同时,龋下刮治术和跟面平整术可改善牙齿根表面,使其变成平整、光滑的弧面,日常清洁时,可较容易的刷走附着物,也有效防止了细菌再次附着,进而保护了患者牙齿免受细菌再次侵袭[3]。
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牙齿松动度和出血指数等指标是评估牙周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而通过各指标的检测,也可有效监测治疗前后牙周状况的变化,从而评估牙周治疗效果[4]。本次研究中患者基础治疗后,治疗后患者PD、CAL、BI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知经过有效的基础治疗后患者牙周病变有效改善,牙周状况好转,基础治疗效果良好。当前,侵袭性牙周炎相关文献报道显示,基础治疗后可有效改善牙周组织异常病变,进而提升牙齿稳定程度,牙齿松动等问题可有效改善,多数患者牙齿松动程度≤Ⅰ级[5]。本次研究也发现治疗6个月后,已无牙齿松动程度Ⅲ级的患者,患者牙齿松动程度Ⅰ级占比显著高于治疗前,而治疗后牙齿松动Ⅱ级占比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知治疗后显著改善了患者牙齿松动问题。此外,应注意侵袭性牙周炎存在较高的复发风险,在牙周基础治疗的同时,应注意引导患者树立正确的护牙观念,从而长期保持健康的牙周组织环境。
综上所述,侵袭性牙周炎患者基础治疗效果可靠,可有效改善患者牙周炎症,有助于维持牙周组织健康,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1]郝宝芳,续艳玲.全身应用不同抗生素辅助牙周基础治疗侵袭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13,8(4):204
[2]田锐.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分析探索[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5(6):1060
[3]杨凤莲,斯琴高娃.两种不同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的疗效观察与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6,8(2):75
[4]杨晓瑞.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的疗效观察[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5,10(11):49
[5]张远柏.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的疗效观察[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6,8(5):39
*通讯作者,E-mail:17498832@qq.com
R781.4
B
2095-4646(2017)05-0423-02
10.16751/j.cnki.2095-4646.2017.05.0423
2017-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