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与开腹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子宫肌瘤效果比较

2017-11-16沈新琴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27期
关键词:开腹手术子宫肌瘤腹腔镜手术

沈新琴

【摘要】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子宫肌瘤效果差异。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经妇检及B超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并要求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同期开腹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30例(对照组)进行对照,观察组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对照组实施经腹子宫肌瘤切除术。结果:两组子宫肌瘤患者切口全部甲级愈合,术后病理诊断符合平滑肌瘤,无脏器损伤、严重感染等严重手术并发症。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术后下床、住院时间,取得了良好疗效,是安全的可行的,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 子宫肌瘤; 腹腔镜手术; 开腹手术; 效果比较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7.09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27-0176-03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良性腫瘤,发病率为20%~30%,可引起月经量增多、异常子宫出血、贫血、不孕等,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升高,药物治疗多无效或虽有效但疗效持续时间短,多数患者最终需要手术治疗[1],近年来腹腔镜治疗成为子宫肌瘤患者的微创伤手术治疗选择[2],本文就笔者所在医院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同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甪直人民医院妇产科2014年

1月-2016年12月经妇检及B超检查确诊为子宫肌壁间或浆膜下肌瘤并要求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子宫活动且无盆腔粘连,无附件疾患及生殖器恶性肿瘤,年龄24~61岁,平均(39.22±6.25)岁,临床表现月经量过多16例(导致明显贫血8例),痛经6例,下腹部包块5例,有压迫症状3例。另取同期开腹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30例(对照组)进行对照,年龄23~55岁,平均(40.27±5.27)岁。临床表现月经量过多19例(导致明显贫血10例),痛经7例,下腹部包块6例,有压迫症状4例,两组均无严重心、肺、肝、肾等疾病,术前均作宫颈TOT、阴道镜检查排除宫颈癌可能,诊刮排除内膜病变,彩超了解肌瘤血供及肌瘤数目、位置,无恶性肿瘤倾向,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观察组取头低足高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后,脐孔或脐上为穿刺点注入CO2气体、形成CO2气腹(压力维持在12~14 mm Hg),置入腹腔镜,在腹腔镜指导下,避开腹壁血管,在左右下腹部分别作切口,Trocar穿刺进腹,置入手术器械,先探查盆腔内有无粘连,并检查子宫肌瘤的大小及数目,用穿刺针于子宫肌瘤的假包膜处注射稀释的缩宫素20 U,在子宫肌瘤旁边的子宫肌层注入催产素或脑垂体后叶素;用单极电凝在子宫肌瘤最突出的表面行切口处理以便充分露出肌瘤;利用大抓钳通过耻骨联合上方的操作孔夹住肌瘤、边牵拉边旋转;对于肌瘤过大者,可用旋切器将其分成几块取出,常规送病理检查;多发肌瘤者则应给予仔细检查以便保证没有遗漏,最后给予关闭瘤腔、皮内缝合皮肤切口。

1.2.2 对照组 实施经腹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取仰卧体位,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法麻醉后,常规消毒铺巾,于下腹正中切开腹壁,将子宫体充分暴露,然后于宫体注射20 U缩宫素以减少术中出血,切开瘤体包膜,将肌瘤完整地钝性剥离切除,然后检查有无其他肌瘤及出血部位,检查无误后常规关腹。

1.3 观察指标

(1)术中出血量。(2)手术时间。(3)手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4)手术后下床时间。(5)住院天数。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用字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子宫肌瘤患者切口全部甲级愈合,术后病理诊断符合平滑肌瘤,无脏器损伤、严重感染等严重手术并发症。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发于生育期妇女,肌瘤的症状一般取决于其生长部位、大小、数目的多少,生长速度、变性均有密切关系,主要表现为:月经量多、月经紊乱、经期延长、贫血、腰骶部胀痛、下腹坠胀、盆腔包块及其所致的压迫症状[3],但很多无症状,在妇科检查中发现。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为子宫切除及保守治疗,传统的手术方式是开腹进行子宫次全或全部切除,具有腹壁切口大,术野暴露清楚,手术操作易掌握优点[4],但此手术方式影响美观,引起创伤大、对腹腔干扰大、术后恢复慢等缺点,且会改变生殖器官的结构,同时也会导致内分泌紊乱等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给患者及家属带来一定的心理创伤,所以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虽是一种传统的术式,越来越多的患者不愿意选择此种术式[5];激素治疗仅能短期控制经量减少,但不能抑制肌瘤生长,且副作用多,服药周期长[6];最新方法为子宫动脉栓塞术,此方法手术难度大,有一定风险,并发症较多,且在基层医院由于设备及技术方面的问题,尚不能全面开展此项手术[7]。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女性患者对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美的渴望越来越迫切,传统的手术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不了她们的要求,随着腹腔镜技术在妇科领域的广泛应用,用于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报道也越来越多[8],子宫肌瘤剔除术,既去除病灶,又保留了正常的子宫体,而腹腔镜手术原则上讲,可用于各种类型的子宫肌瘤剔除术,根据部位及数目不同,手术难易程度也不同,与开腹手术相比,其具有损伤小、疼痛轻,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诸多优点[9-10]。本文结果显示两组子宫肌瘤患者切口全部甲级愈合,术后病理诊断符合平滑肌瘤,无脏器损伤、严重感染等严重手术并发症。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dprint

综上所述,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既去除了病灶又保留了子宫的生理功能,对保障年轻妇女的身体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均能顺利完成手术[11],而且随着手术技术的提高,缝合技术的熟练,手术时间将进一步缩短,术中出血进一步减少,手术效果将会更好,因此认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安全的、可行的[12]。

参考文献

[1]胡秋霞.开腹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效果比较[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7,23(1):44-45.

[2]曹印花,崔中华,姜晓娜.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治疗及特点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15,36(11):122-123.

[3]冯怡辰,李敏,韩英,等.修改后的手术难度评分系统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3,24(2):163-166.

[4]梅芳,杨华琴,石柳.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内翻缝合与“8”字缝合的对比研究[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5,24(5):522-524.

[5]周正芳.腹腔镜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评价[J].福建医药杂志,2016,38(6):46-47.

[6]王瑞敏,侯懿.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比较[J].重庆医学,2014,43(7):852-853.

[7]林建国,何恒君.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近期临床疗效及组织损伤程度观察[J].河北医学,2014,20(8):1256-1258.

[8]田玉翠,代蔭梅.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残留和复发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4,49(8):594-598.

[9]李春香.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5):146-147.

[10]蔡兴苑,卢丹,代荫梅,等.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影响患者妊娠结局的多因素分析[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5,15(9):769-772.

[11]郭萍,李玲.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不同手术方法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73-76.

[12]许宝珍,应小燕,沈娟.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4):13-14.

(收稿日期:2017-05-16)endprint

猜你喜欢

开腹手术子宫肌瘤腹腔镜手术
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研究B超在妇女子宫肌瘤鉴别诊断当中的临床应用
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观察
对比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胆结石合并糖尿病50例治疗及效果评析
腹腔镜治疗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对比微创手术与传统宫外孕开腹手术治疗宫外孕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