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结合早期肠内营养对危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肠道免疫及感染的影响研究
2017-11-16邓云成英乐道平
邓云 成英 乐道平
【摘要】 目的:探析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结合早期肠内营养对危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肠道免疫及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129例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颅脑损伤中的危重症患者,分为单一组(n=64)和试验组(n=65),单一组给予单纯的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试验组则在其基础上联合应用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及各项指标变化。结果:经治疗1周后,试验组患者IL-6、CRP及白细胞计数的等各项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患者的GCS评分较高,入住ICU时间及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也较单一组短,感染发生率及病死率与单一组相比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颅脑损伤中的危重症患者给予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早期肠内营养进行联合治疗后效果显著。
【关键词】 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 早期肠内营养; 危重症颅脑损伤; 肠道免疫; 感染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7.02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27-0046-03
危重症颅脑损伤(SHI)后,可能会出现意识障碍,甚至继发颅内血肿等疾病,病情进展较快,极易并发脑疝及脑梗死等疾病,严重者甚至出现死亡,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与安全。发病后由于机体的分解代谢水平增加,免疫功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胃肠道天然屏障被破坏及外界细菌的入侵,使患者极易并发感染现象,据统计显示,并发感染后所致的死亡率可高达60%左右[1-2]。在临床上治疗该极危重症疾病,首先要给予气管切开来保证呼吸通畅,是抢救治疗该疾病的关键步骤[3-4]。但气管切开后容易并发肺部感染,同时胃肠道内被细菌入侵,会加重患者的感染程度,影响预后康复进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9例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颅脑损伤的危重症患者,分为单一组(n=64)和试验组(n=65),其中试验组患者男女比例为34∶31,年龄15~89岁,平均(52.3±6.4)岁;单一组男女比例为36∶28,年龄16~88岁,平均(52.1±6.5)岁,上述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計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GCS评分≤8分,且持续时间大于12 h[5-6];(2)发病入院后无明显的胃肠道症状,多在伤后24 h入院,预计生存时间大于1周。排除标准:(1)患有心、肝、肾功能不全基础病史,药物过敏者;(2)排除菌痢、阿米巴痢、慢性血吸虫病、肠结核等感染性胃肠道疾病。
1.3 治疗方法
单一组患者在入院后的24~72 h内,可以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程度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给予肠内营养乳剂(生产企业:华瑞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20040188)进行鼻导管泵入治疗,第1天给予喂养剂量的1/4,在患者病情逐渐好转、可耐受的情况下,每天可逐渐以1/4的剂量增加,同时营养乳剂的温度控制在37 ℃~42 ℃,喂养速度为25~100 ml/h。试验组则在单一组的基础上结合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国药准字J20080006,日本东亚药品工业株式会社生产)进行治疗,0.4 g/次,3次/d,每日保证肠道内的菌量不低于1×103 CFU/d[3]。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经不同的药物治疗后,各小组患者的白介素-6(IL-6)、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计数等各项指标水平变化,在治疗后1周进行空腹采血检验;并记录患者治疗后的GCS评分,统计其入住ICU时间以及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同时也对治疗后患者的感染总发生率及病死率进行统计记录分析。感染的诊断标准:(1)肺部感染主要以体温升高为主要症状,经胸片或者肺部CT显示肺部呈炎性浸润性病变或者肺部病灶增多,痰液及血培养为阳性;(2)颅内感染:均以发热、头痛及颈强直为主要的临床体征,且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持续性>0.01×109/L,多以核细胞的增高为主;(3)尿路感染:白细胞+3500 Cell/μl,尿比重1.020,尿蛋白(+)或者尿培养阳性。
1.5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项指标变化
经治疗1周后,试验组患者IL-6、CRP及白细胞计数等各项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GCS评分、入住ICU时间及肠道功能恢复时间
试验组患者的GCS评分较高,入住ICU时间及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也较单一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感染总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
试验组患者感染总发生率为15.38%(10/65),单一组患者感染总发生率为31.25%(20/64),试验组感染总发生率低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548,P<0.05)。试验组患者的病死率12.30%(8/65)低于单一组病死率的29.68%(19/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885,P<0.05)
3 讨论
危重症颅脑损伤属于临床神经外科较严重的疾病之一,据不完全统计,由于交通事故导致该疾病的发生率高达62.5%。危重症颅脑损伤发病后,病情发展较快,患者极易出现昏迷、水电解质失衡等症状,该疾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由于机体的免疫功能受到严重破坏,导致感染的发生较高。颅脑损伤发生后,外界细菌入侵、免疫功能下降,出现不同程度的肠道菌群变化以及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紊乱,其胃肠道菌群的生态平衡与炎症反应后感染发生率存在密切联系[7-8]。胃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属于机体抵抗细菌的天然生物屏障,可以与致病菌竞争吸附肠上皮细胞的繁殖,同时也可以调节胃肠道内免疫球蛋白的分泌,平衡正常细胞因子的释放,从而可以达到控制炎症反应的目的。当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失去平衡,出现菌群失调,在机体抵抗力较低的情况下,致病菌入侵可诱导肠道内产生局部炎症反应,使炎性因子不断上调,进而损伤肠上皮细胞连接的蛋白,进一步加速了肠道黏膜的损害,使其通透性增加,最终使病菌与病毒等有害物质进入血液,进一步加重炎症反应,导致发生脓毒血症,或加重患者的肺部感染情况。危重症颅脑损伤后,患者在应激因素的影响下,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胃肠道屏障功能受损,甚至出现严重的菌群失调情况,若不能及时控制,则会使患者产生脓毒症、SIRS等更加严重的疾病[9-10]。因此,在临床上对于颅脑损伤的危重症患者,给予肠道功能修复、维持并调节肠道内菌群平衡以及促进机体免疫功能恢复等方法,对预防和控制感染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endprint
目前,临床西药治疗危重症颅脑损伤主要给予消炎抗感染、补充水电解质、胃黏膜保护剂、免疫抑制剂以及营养液等药物进行对症治疗。但由于抗感染药物治疗及应激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正常的肠道菌群失调,引起新感染的发生或者加重原有感染程度,影响预后治疗效果。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可改善机体需要的能量及蛋白质,对进一步促进患者负氮平衡,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炎症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但在治疗的过程中,注意观察鼻饲导管治疗后,胃内容物的反流情况,并根据疾病程度随时调整剂量,但由于单一治疗效果不佳,不能缓解肠道内菌群失调情况,从而无法根治疾病。据临床研究调查显示,危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肠道黏膜上皮细胞均存在部分有益菌群消失,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但同时也滋生了大量的变形杆菌及大肠杆菌等致病菌[11-12]。因此,在临床治疗中,需要联合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进行治疗。本文研究中,试验组患者给予两种药物的联合治疗,感染发生总率为15.38%,与单一组感染总发生率31.25%相比较低,且病死率12.30%也较单一组29.68%低,同时改善了各项炎性指标,维持了正常的肠道菌群。临床上较为常用的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属于一类新型的益生菌,经给予植入肠道后,可分泌大量的酪酸,具有产酶能力强及适应环境快等优势,可以延缓肠道黏膜及其上皮的萎缩,促进胃肠道黏膜的修复,进一步保护胃肠道功能,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同时还可以促进肠道有益菌群,如乳酸桿菌及肠球菌的大量繁殖,可以建立肠道菌群的生物屏障,进而抑制其他致病菌生长,维持肠道微生态的稳定。同时该药物可以促进肠黏膜分泌SIgA,进而改善肠黏膜的防御力,提高免疫功能。
综上所述,针对危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给予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早期肠内营养进行联合治疗后效果较显著,可快速缓解炎症症状,降低各项炎性因子水平,同时也降低了感染率,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熊小伟,周已焰,董荔,等.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感染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35(6):536-539.
[2]葛红娟,王奇,郭英,等.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感染的临床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7):4324-4326.
[3]陈露萍,刘维群,程军.早期肠内营养联合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6):1357-1359.
[4]张纪兰.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强化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7,29(4):462-464.
[5]排日扎提·排尔哈提,姚俊英,范旻.复配益生菌用于危重症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者的营养治疗评价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7,29(5):497-501.
[6]谭敏.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平衡的影响[D].重庆:第三军医大学,2011.
[7]韩东景,陈文芳.合生元制剂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后感染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7):1819-1821.
[8]周游,金胜昔,陈勇.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及易感病原菌分析[J].中华创伤杂志,2014,30(5):409-411.
[9]熊志云,艾文兵,章熙娜,等.早期气管切开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及预后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4):973-975.
[10]乌力扎巴依尔·永胡尔,范旻.四联活菌制剂对危重症患者肠屏障功能障碍的影响及疗效分析观察[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6,28(7):775-777.
[11]肖志强,司金春,许志杰,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修正评分及白细胞监测鉴别脑外伤患者应激反应与早期感染的价值[EB/OL].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4,8(2):87-89.
[12]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分会.中国消化道微生态调节剂临床应用共识(2016年版)[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6,28(6):621-631.
(收稿日期:2017-05-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