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柴胡龙牡汤加减联合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7-11-16苏志斌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27期
关键词:利培酮精神分裂症

苏志斌

【摘要】 目的:探讨柴胡龙牡汤加减与利培酮联合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抽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3月-2015年5月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利培酮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合柴胡龙牡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疾病严重程度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阴性症状、阳性症状及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分别为(11.89±1.63)、(16.03±2.02)、(20.81±2.70)分,较对照组更优,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中,利培酮联合柴胡龙牡汤加减治疗效果较佳,可有效控制患者病情,且安全性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利培酮; 柴胡龙牡汤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7.03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27-0057-02

精神分裂症在精神科属于常见病症,其发病原因尚无明确定论,好发于青壮年人群,患者表现为行为、思维、情感及知觉等障碍[1],且可见环境及精神活动不协调。此疾病病程较长,且极易反复发作,彻底治愈具有一定难度,临床多使用药物控制病情,其中以利培酮较为常用,但收获效果有限,并不十分满意,故寻找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极为必要。本文旨在探讨利培酮联合柴胡龙牡汤加减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3月-2015年5月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抽取86例进行此次研究,依据完全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患者及家属均获知情权,并同意纳入本研究。对照组:男女比為24∶19,年龄19~67岁,平均(36.25±3.87)岁,平均病程(2.03±0.42)年;其中11例为阴虚火旺,18例为痰火上扰,8例为痰气郁结,6例为气血凝滞;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22例,高中14例,大学及以上7例。观察组:男女比为23∶20,年龄17~66岁,平均(36.08±3.92)岁,平均病程(2.11±0.39)年,其中10例为阴虚火旺,16例为痰火上扰,10例为痰气郁结,7例为气血凝滞;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24例,高中10例,大学及以上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药物利培酮治疗,初始剂量为1 mg/d,之后逐渐增加,2周内达4~6 mg/d,连续使用2个月。观察组予以利培酮联合柴胡龙牡汤加减治疗,利培酮剂量为2~4 mg/d,柴胡龙牡汤组方:柴胡12 g,黄芩8 g,龙骨20 g,牡蛎20 g,桂枝6 g,党参10 g,姜半夏10 g,茯苓15 g,石菖蒲10 g,竹茹10 g,大黄6 g,远志15 g,大枣6枚,同时根据具体症状实施药物加减治疗,阴虚火旺者增加生地20 g、麦冬12 g、玄参12 g,痰火上扰者增加橘红12 g、礞石15 g、生铁落20 g,痰气郁结者加胆南星12 g、郁金15 g,气血凝滞者加用桃仁15 g、赤芍20 g、红花10 g。1剂/d,以水煎服(煎药机代煎),取汁360 ml(2包)口服(分2次,早、晚餐后),治疗时间为2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疾病严重程度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利用PANSS(阳性与阴性量表)评分对疾病严重程度进行判定,阳性量表最高49分,阴性量表最高49分,一般精神病理量表最高112分,均以得分低为优势。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PANSS评分对比

结果可见,两组治疗前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两组数据均有所降低,观察组阴性症状、阳性症状及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分别为(11.89±1.63)、(16.03±2.02)、(20.81±2.7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研究表明,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9.30%,低于对照组的25.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利培酮是较为常用的急慢性精神分裂症药物,针对阴性及阳性症状效果较佳,对相关情感症状也有一定疗效,针对急性期用药有效者,维持期同样可予以此药发挥作用。此药物属于苯丙异恶唑衍生物[2-3],可与多巴胺及5-羟色胺受体相结合,亲和力较高,对于阳性症状具有明显改善作用,相比传统药物,利培酮强制性昏厥及运动功能抑制均更少,通过平衡对中枢系统相关受体的拮抗作用,可保证情感症状及阴性症状得到有效改善[4-5],同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锥体外系反应发生风险,此药物吸收较为迅速,受食物影响不大,临床具有一定效果。

本文观察组在使用利培酮的同时,联合柴胡龙牡汤加减治疗,此方出自《伤寒论》,原用于治疗烦惊谵语、病入少阳,具有通阳泄热、和解少阳及重镇安神等作用。本方予以柴胡和解表里、疏肝升阳,利于祛少阳之邪;桂枝则能和表通阳、温经通脉;大黄可泻里热;同时通过龙骨、牡蛎起到重镇安神的效果,可治疗惊狂烦躁症状;茯苓宁心安神,竹茹可开郁涤痰,远志则能安神益智,石菖蒲开窍豁痰,醒神定志效果较佳;黄芩清热祛邪,大枣及党参可益气扶正,在祛邪的同时补中益气;姜半夏可降逆止呕,对内痰眩晕有较佳疗效。同时,根据不同类型疾病适当加减药物,如阴虚火旺者予以麦冬、玄参及生地黄,起到养阴生津、降火除烦的作用;痰火上扰者则使用礞石、生铁落及橘红,助于行气化痰、燥湿宽中、镇惊平肝;痰气郁结则予以郁金、胆南星,起到清热化痰、息风定惊、行气解郁之功;气血凝滞者则予以桃仁、红花及赤芍,便于活血化瘀,血通则气顺。

本文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阴性症状、阳性症状及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分别为(11.89±1.63)、(16.03±2.02)、(20.81±2.7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不良事件发生率为9.30%,低于对照组的25.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中,利培酮联合柴胡龙牡汤加减治疗效果较佳,可有效控制患者病情,且安全性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胡义思,邵宗煜.柴胡龙牡汤加减联合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1):107-109.

[2]郗翠英.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对照研究[EB/OL].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2):246-247.

[3]陈进军.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各28例效果分析比较[J].心理医生,2015,21(12):94-95.

[4]潘志超.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临床效果对照[EB/OL].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26):109,143.

[5]张帅.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的疗效对照观察及评估[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3):117-118.

(收稿日期:2017-05-07)endprint

猜你喜欢

利培酮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病例积极心理护理应用研究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认知功能的影响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类型
拨开精神分裂症的迷雾
利培酮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情感障碍的改善作用分析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价值比较
两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对双相躁狂发作的对照研究
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和糖尿病共病的临床效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