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培酮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情感障碍的改善作用分析

2016-12-28卢艳春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30期
关键词:利培酮

卢艳春

【摘要】 目的 探讨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选择利培酮进行治疗后, 观察在改善情感障碍方面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 85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此次实验观察对象, 均选择利培酮药物进行治疗, 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 分别选择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WCST)及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患者的认知功能情况以及情感障碍改善情况进行评价对比。结果 治疗后, 患者WCST评分(68.55±19.63)、(25.31±1.41)、(17.07±1.86)、(25.49±4.31)、(5.45±5.32)分及PANSS评分(9.13±1.25)、(8.33±3.25)、(21.76±2.17)、(37.55±3.11)分均优于治疗前,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对于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 选择利培酮药物进行治疗, 可以将患者的情感障碍以及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有效改善, 最终获得显著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疗效, 值得临床中广泛普及。

【关键词】 利培酮;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30.116

作为较为普遍的一种精神系统疾病, 临床提倡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早诊断以及早治疗, 但是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需要较长的周期, 并且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较易表现出程度有所不同的情感障碍以及认知功能障碍的情况, 进而无法确保社会生活正常[1]。为了探讨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选择利培酮加以治疗后, 对其情感障碍产生的影响, 本文主要将本院收治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本次实验观察对象, 选择利培酮对所有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加以干预后, 患者的情感障碍改善程度尤为显著, 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4年6月~2015年10月收治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85例作为此次实验观察对象;其中男30例, 女55例;患者的年龄16~69岁, 平均年龄(35.92±11.35)岁;病程2个月~3年, 平均病程(6.59±9.82)个月。选择标准:所有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全部完成知情同意书签写, 临床有效确诊为出现了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的情况。所有患者的PANSS总评分均>60分。在选择利培酮药物进行治疗之前>2周内, 未选择抗抑郁药物、抗精神病药物以及抗癫痫药物等进行治疗。排除标准:将患有恶性肿瘤的患者加以排除;将呈现出药物过敏的患者加以排除;将心脑血管疾病表现严重的患者加以排除;将心肝肾功能呈现出严重不全的患者加以排除。

1. 2 方法 对于所有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 临床选择利培酮药物进行治疗, 控制患者首次用药治疗的剂量为1 mg/d;之后将利培酮药物的应用剂量增加, 控制用药治疗的最大剂量保持在3~6 mg/d之间[2]。对康复期精神分类症患者, 治疗总时间控制为8周, 在对患者治疗期间对相关表现进行观察, 如果表现出锥体外系反应的情况, 合理选择苯海索片进行治疗[3]。如果患者呈现出入睡困难的情况, 则选择苯二氮类(小剂量)药物进行治疗。

1. 3 观察指标 选择WCST及PANSS量表对患者的认知功能情况以及情感障碍改善情况进行观察对比。在准备治疗前以及完成8周治疗之后, 对患者实施评价。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WCST评分 治疗后, 患者WCST评分均优于治疗前,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2. 2 PANSS评分 治疗后, 患者PANS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3 讨论

对于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 其往往会呈现出认知功能障碍症状以及情感功能症状等。当前针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 针对其情感障碍表现出的机制以及疾病原因未有效明确, 但是分析同患者的前额叶多巴胺D1受体功能不足有关。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选择抗精神类药物进行治疗过程中, 对患者的多巴胺功能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影响, 会导致患者的非条件性警觉性表现出一定程度的降低, 并且针对患者的多巴胺受体以及患者的抗胆碱能活性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抑制, 从而导致患者无法将自身注意力进行集中, 导致自身的信息整理能力表现出一定程度的降低, 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认知功能以及出现情感功能障碍的情况[4]。对此确定合理有效药物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加以治疗, 对于疾病的迅速恢复能够发挥显著的促进意义。

选择利培酮药物进行治疗后, 可以获得显著效果, 作为一种苯并异恶唑衍生物, 属于较为新型的抗精神病药物。针对急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以及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加以治疗后, 可以获得显著效果。通过利培酮药物治疗, 可以对患者的多巴胺系统进行有效调节, 可以将因为抗精神病类药物应用后, 针对多巴胺以及多巴胺受体活性表现出的抑制作用进行有效恢复, 可以将患者的锥体外系表现出的系列不良反应进行有效改善, 将选择抗胆碱能药物表现出的系列不良反应有效缓解, 从而将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以及情感功能障碍加以有效恢复[5]。通常情况下, 患者口服利培酮药物之后, 患者的身体可以有效吸收, 并且在1~2 h之内能够完成, 可以确保血药浓度达到峰值。并且此种药物不会因为食物等系列因素的影响, 对此可以获得显著疗效。患者用药后, 此种药物主要针对患者的5羟色胺以及多巴胺拮抗作用表现出的平衡效果较为显著, 对于锥体外系副作用出现进行大幅度降低, 表现出更高的治疗安全性。

综上所述, 临床选择利培酮药物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治疗, 除了可以将患者的情感障碍显著改善之外, 还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 证明在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疾病治疗的过程中, 利培酮药物值得广泛普及。

参考文献

[1] 黄六容, 魏炎, 张程赪, 等.利培酮与阿立哌唑对女性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催乳素的影响.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11, 17(5): 389-391.

[2] 邹桂香, 张程赪, 文万军, 等.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与利培酮口腔崩解片治疗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研究.中国民康医学, 2011, 23(11):1325-1327, 1329.

[3] 庞继红.利培酮片与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用于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分析.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 9(22):3060-3061.

[4] 张庭青.利培酮治疗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认知功能和情感障碍与精神症状关系的研究.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 6(9):68-69.

[5] 焦传安, 吴本波, 张自学, 等.联合应用利培酮和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观察.当代医药论丛, 2014(12): 238-239.

[收稿日期:2016-10-25]

猜你喜欢

利培酮
阿立哌唑对利培酮所致儿童和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高催乳素血症的影响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价值比较
两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对双相躁狂发作的对照研究
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和糖尿病共病的临床效果探讨
分析精神分裂症兴奋躁动患者运用利培酮单药与结合丙戊酸钠联用的临床治疗效果
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舍曲林联合利培酮治疗老年强迫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奥氮平、利培酮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疗效比较
利培酮联用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兴奋躁动研究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