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新媒体服务体系应用现状与创新举措
2017-11-16张东民
张东民
摘 要:文章介绍了高校图书馆新媒体服务体系,分析了新媒体服务体系在高校图书馆应用的现状,最后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应用新媒体体系提升服务水平的创新举措。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新媒体;读者服务;现状;创新
中图分类号:G25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17)33-0029-02
引言
按照媒体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报纸、杂志为第一媒体,广播为第二媒体,电视为第三媒体,互联网为第四媒体,移动网络为第五媒体。其中,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为传统媒体形式,互联网和移动网络是新的媒体形式,即新媒体。新媒体是指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1]。新媒体服务体系是指新媒体技术应用服务平台。本文主要研究新媒体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服务平台,包括微信、微博、移动图书馆等主流新媒体平台。
1 高校图书馆新媒体服务体系
1.1 微信
微信是腾讯公司2011年推出的一款免费智能手机即时通讯应用程序。其功能主要是:支持发送语音信息、图片、视频和文字进行单聊、群聊和转发,还有“朋友圈”、“摇一摇”、“扫一扫”等特色功能。微信公众号是面向特定人员、政府、媒体、企业等机构的合作推广平台。在微信5.0版本中,微信公众号推出服务号和订阅号两种模式:公众服务号是企业、政府等组织进行推广的平台,公众订阅号是针对媒体和个人的新的信息传播方式。
1.2 微博
微博是微型博客的简称,是一种通过单向或双向的关注机制,互相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用户可通过WEB、WAP等各种形式组建个人社区,通过发文更新、即时互动和分享信息。原来微博发文的字数限制在140字以内,2016年限制已解除。最早出现的微博是创办于2006年的美国的Twitter,新浪网2009年在国内正式推出微博,随后腾讯、网易等大门户网站也相继推出微博服务。
1.3 移动图书馆
移动图书馆原指“汽车图书馆”,也称流动图书馆。现代意义的移动图书馆打破了校园网络的限制,让读者能够随时随尽情访问图书馆的资源,真正实现图书馆信息服务所追求的5A(任何人Anyone、任何时间 Anytime、任何地方Anywhere、任何图书馆Any-library、任何学习资源Any-information)的理念。在信息服务领域,移动客户端是移动图书馆的新生力量。目前国内图书馆移动客户端开发运用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在移动端可以随时使用的阅读平台,用户可以通过自己的移动设备,随时随地登陆相关网站、查询图书信息、享受电子书服务;另一种是图书馆自主研发的手机客户端软件。
2 新媒体服务体系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现状
2017年8月3日,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了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我国网民的上网设备正在向手机端集中,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51亿,半年共计新增网民1992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4.3%,较2016年底提升了1.1个百分点;手机网民规模达7.24亿,较2016年底增加2830萬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6年底的95.1%提升至96.3%;并且10至39岁的人群是我国网民的主要群体,占总体的72.1%,其中20至29岁的人群占到整体比例的29.7%,而在校大学生正处于20至29岁这个群体[2]。
因此,高校图书馆很有必要对新媒体信息服务开展研究,满足大学生群体的网络阅读需求。据调查,全国知名高校图书馆,虽然开展新媒体信息服务比较普遍,但整体水平不高、服务水平参差不齐,而普通高校和独立学院图书馆新媒体信息服务开展得较少和较晚。新媒体在国内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应用现状如下[3]:
2.1 服务内容有待丰富和完善
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内容比较单一。高校图书馆的微博、微信和移动图书馆最常用的信息服务的功能,只有本馆简介、服务指南、信息发布、活动预告推广、新书新刊推荐等最基本服务内容,其他的服务较少涉及。高校图书馆要不断挖掘和满足读者需求,丰富和完善新媒体服务的内容,改进服务的质量,丰富服务的类型。
2.2 服务形式有待挖掘和创新
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形式过于简单和初级化。如前所述,高校图书馆在提供新媒体服务时,还只停留在主动推送信息方面,忽视了新媒体的媒体属性和交互属性,忽略了用户的操作体验及与用户的互动。高校图书馆要通过与读者进行充分的交互,发掘深层次的用户需求,来不断指导完善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
2.3 服务机制有待探索和协同
新媒体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存在联动不足的问题:新媒体信息服务缺乏信息共享和协同;没有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之间的差异性和不同优势来进行优势互补,产生了新媒体服务体系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等问题。高校图书馆要建立起一个系统的、联网的、资源整合的综合平台,通过资源共享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满足用户信息服务需求,提高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水平。
2.4 服务宣传有待重视和加强
国内很多高校图书馆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新媒体服务,但在宣传环节明显有缺失:部分高校图书馆在其图书馆网站主页醒目位置推介移动图书馆,但有无法进入或者存在链接出错的问题;较多高校并未对开展的新媒体信息服务项目进行推介,使读者对该项服务的认知度较低,其使用率也低;存在页面设计混乱、名称不规范、LOGO设计缺乏个性等问题,使读者在使用时无从下手,无法快速得到自己需要的信息,降低了读者的认同度和使用意愿。
3 高校图书馆应用新媒体体系提升服务水平的创新举措endprint
综上所述,高校图书馆新媒体体系的服务模式必须优化,要在更高的层次上定位高校图书馆新媒体服务体系,在更深的程度上结合新媒体体系进行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日趋成熟,利用微信、微博和移动图书馆新媒体服务体系,高校图书馆可在下面几个方面开展创新服务[4]:
3.1 读者第一,服务至上
“以读者为中心进行服务”是图书馆永远的唯一的准则。这一理念要落实到高校图书馆新媒体服务的整个周期,每一个阶段都需要在与读者进行充分的交流和互动的基础上,收集读者反馈信息进行整理,从信息中挖掘到用户的深层次需求,并以用户的需求为导向,改善和优化图书馆的服务方式。
3.2 挖掘数据,主动服务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在进行新媒体服务时,要充分重视用户数据和读者个性化的心理诉求,主动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要把这一理念贯穿于新媒体平台的建设运维和界面与操作设计中,提升读者对新媒体服务的认知度,增加用户忠实度。
3.3 宣传推介,吸引读者
在信息来源越来越广泛、读者阅读习惯逐渐改变的今天,高校图书馆要积极利用新媒体开展信息服务,来吸引读者目光、推介本馆。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巨大影响力和快速传播力,通过实時互动交流,大力推介本馆的新媒体服务,增加读者对新媒体服务的认同,极大地增强图书馆的宣传效果。
3.4 协同服务,资源共享
在高校图书馆的新媒体服务中,微博、微信和移动图书馆功能明显不同:微博和微信提供的更多的是资源供给的发现路径,移动图书馆提供大量的资源供给,但交互性和实时咨询有所欠缺。高校图书馆的新媒体服务,要将三者有机组合、取长补短,广泛开展协同式服务,实现资源共享。
4 结束语
新媒体技术为高校图书馆带来了新的契机和挑战,而在高校图书馆应用新媒体开展服务创新,恰恰有助于改善图书馆服务条件、提升图书馆服务能力和水平、吸引更多大学生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改善高校图书馆资源利用率不高的现状、促进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新媒体词条[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6%B0%E5%AA%92%E4%BD%93/6206.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708/P020170
807351923262153.pdf,2017-8-3.
[3]刘冰,王浩,刘艳波,等.新媒体时代的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创新发展浅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5,27(06):166-168.
[4]廖爱娣.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利用现状与创新举措——以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为例[J].科技广场,2017(01):119-122.
[5]朱美玲.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服务管理模式的改进[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30):3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