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7-11-16李红艳刘蓉
李红艳+刘蓉
摘 要:面对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民办高校对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的培养模式也急需转型,让学生能够适应计算机学科的飞速发展,成为社会的IT精英。本文对过去的计算机素质教育理念提出了质疑,并对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方法进行探究。
关键词:民办高校;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的高等教育一直都是重理论轻实践,在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中亦是如此,只是一味地学习教材上的知识,很少有机会能够接触到社会上的实际工作,把学生限制在学校,各方面能力很难得到提升。而市场经济就是急需应变能力强和创新能力强的人才,民办高校就可以从这方面入手,进行学生教育体制的改革,重点在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教育手段等方面进行改进,培养出能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才。
一、市场经济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标准
日新月异的时代在高速变迁,社会对计算机专业的人才要求越来越高,几乎每个行业都与计算机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由此可见市场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之大,质量要求之高。
但是计算机人才市场出现了极大的混乱,一方面是因为企业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商战中生存而节约成本,不得不优中选优,更加看重毕业生的实战经验。另一方面对于应聘者来说,没有任何经历,而且在学校枯燥的学习中,更是缺乏实际操作能力。
二、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虽然说“师傅领进门,修行考个人”,但是教师始终是学生的引路人,始终是教育事业的核心支柱,始终是培养出优秀学生的先行条件,教师的专业程度决定了学生吸收知识的能力。教师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素养,还必须具备在实际工作的应用研发能力。这样优秀的教师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解析透彻项目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地在学生的学业和事业上给予鼓励与帮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师资队伍的知识应用能力:
(1)进行校企合作,定时定量让教师到企业中工作。
(2)加大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力度,积极聘用企业单位的优秀工作人员。
(3)鼓励年轻教师积极参加相关技能赛事和培训机构,提高他们的随机应变能力。
(4)对教师制定合理的奖励机制与严格的淘汰机制,建设出一批优秀的教师队伍。
三、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
根据不同专业的发展方向以及培养,合理安排学生学习课程,大力提高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根据教师自身的专业领域高低来划分教学专业领域,将有联系的人才聚集在一起,方便以后能顺利地解决问题。可根据市场动向、技术要求、用人单位等多个方面考虑对专业进行重置与设定,这样既强化了职业实际操作的能力,又借鉴了高等学府重视理论知识掌握的特点,注重基础课程的教学,保留特色专业,扩大选修课领域,加强对人才的就业方向的准确培养。注重小专业的实际性、结构性和科学性;明确计算机专业人才改革的基本要求,积极响应市场需求,强化知识的运用,研发能力的培养,完善课程体系和专业内容,失业,对于大多数计算机工作者已不再是不常见的事了,主要是因为他们的知识层面狭隘,技能匮乏,接收新知识滞后。所以我们可以在强化专业课的基础上,必要地设置一些选修课,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PS、PR、PE等网络相关课程,除此之外,可开设英语、韩语、日语和排球、足球、羽毛球等多样化课程。
四、注重实践教学环节
教学实践环节在传统的计算机教学中一直也有开设,但是一直都没有得到重视,基础理论固然重要,但是如果不应用到实际的操作中,就相当于纸上谈兵。首先教师要有明确的态度,让学生意识到实践的重要性。因为实践是企业择优录取的标准之一,也是民办学校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好的实践效果不仅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也与计算机设备有较大的关系,民办高校的教学资金投入应与其收费标准相适应,提供给学生最好的实验设备和基础设施,改进软件硬件条件,营造出浓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 能最大满足地应用于研发项目之中。
除提高专业素养外,学生还应具备基础的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精通基础方法、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比如社会实践、社会调研等。
在实践教学的改革当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既要保留基础知识点的考核规定,也要遵循学生的个人爱好,指导学生选择出文理混合、技术重叠的应用型课程。在实践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唤醒学生的创新研发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就业机会。
将实践教学内容拓展到校外,毕竟在学校里学生会有轻松懈怠的感觉,在企业里会有更浓厚的学习环境,可以学到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在社会上则会更加认真地去学习与工作,能够锻炼学生的责任意识,使学生时刻保持就业的危机意识,讓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促进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更好地理解与运用。
健全实践教学制度,制定相关规定,让实践教学成为一个板上钉钉的事实,并且统一大家的实践课程安排,能确定实践教学按计划开展。
为实践教学中不同专业量身定制教材,聚集资质较高的老师综合考量、参考国际教材,筛选出最适合学生的教材用书,并按时对已选教材进行后期评估,及时将学生对于新教材的接受程度反馈给学校负责人,以便能顺利地对教学实践环节进行彻底改革。
实践项目要做到多样化、趣味性、合理性,注重实践教学结果。为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为依托,适当开展实验项目,精挑细选实验内容,让实验项目与教学目标统一、实验内容与实验目的清晰,以达到最佳实验效果。
五、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
通过社会对计算机应聘者的反馈来看,市场需要三种人才,一种为科研人才,一种为设计工程人才,一种为应用全能人才。根据社会上的需求,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生侧重培养某一类型的人才。然而应用型人才是最紧缺的,所以重点培养关于这方面的优秀人才,更加注重实践教学与基本理论齐头并进之势。人才培养的模式要始终围绕着教学实践改革这个中心,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深化教学内容,整理知识架构,完善教学方案。
虽然科技与经济的飞速进步,计算机已渗入到各个领域,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电商、金融、行政管理等方面都占有一席之地。毫不夸张地说,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知识水平、科技创新能力都要依靠计算机的带动,所以,培养计算机人才的前景是一片光明的。
国家也是对民办高校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在政策上有着相当大的扶持力度,这让许多民办高校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有了更大的信心。尤其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实际应用能力,积极响应社会的需求,大力培养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的综合运用能力。
对于计算机专业,一般分为互联网工程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专业等,各个专业看似孤立,但是他们都有着必然地联系,可以根据专业特色,制定不同的人才定位。
六、结语
为适应社会发展新需求,民办高校计算机专业应摈弃传统的教学方法,构建新的教学体系,以教材学习为主,实践教学为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研发创新能力,大力培养计算机应用型人才,以平衡供求不均的计算机市场。只有真正地做到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才能实现应用型人才的输出。当然培养这类人才,不仅是学校的责任,企业也应参与进来,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达到互惠互利的双赢目标。由此可见计算机的教育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民办高校更是应该紧紧抓住这次机会,加大改革力度,充分利用自身灵敏度强、与企业来往密切、教学制度灵活的优势去实现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朱妮,袁春萍.郭静.基于职业规划理念下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J],电子制作,2014(20).
[2]何丽,华斌,刘军等.计算机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4(2):5-9.
[3]姜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计算机教育,2016(3):25-28.
[4]辜季艳.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计算机教学与教育信息化,2015(34):120-122.
通讯作者简介:
刘蓉(1979—),女,籍贯湖南衡阳,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软件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