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合企业发展需求的机电类新专业建设的探索与研究
2017-11-16赵杰
摘 要:在国家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的背景下,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的机电类传统专业亟待转型发展。本文以技工院校机电类专业的创新发展尝试为例,总结了机电类五个新的专业或专业发展方向的建设经验,在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生技能培养方面不断健全体制机制,在实训中心建设、基地建设和校企合作方面加强软硬件配套,同时完善考核激励措施,有效推动新专业的建设,培养优秀的技能人才。
关键词:机电;新专业;师资队伍;学生;技能人才
南京技师学院自1996年开设五年制机电一体化高级班以来,紧紧围绕学院提出的“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求个性”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中心开展工作,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以内涵发展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根本,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重点,不断探索机电类新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之路,2017年,江苏省人社厅批准学院设立机电一体化六年制技师班,学院机电类专业建设再上新台阶。
近5年来,学院贴合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用人需求变化,陆续开设了机电类五个新专业或专业发展方向,具体是:机电一体化专业工业机器人和移动机器人方向,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电梯工程技术方向、城市轨道交通方向,供用电技术专业。完成了人才培养的“三个突破”,即南京市综合公共实训中心建设突破、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建设突破、校-政-企合作就业平台突破。专业建设过程始终围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线、以技能培养为主阵地、以优质就业为主要目标”,坚持教研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和不断完善,取得了显著成果。现将学院机电类新专业建设的研究心得和探索实践体会总结如下:
一、以专业建设为核心,积极申报新专业
专业建设紧紧围绕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转型的发展方向,充分适应地方经济产业发展的需要,充分体现出人才培养的特点和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建设思路。目前社会对机电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较大,技术应用面较广,毕业生供不应求。机械和电气两个专业系部通过多年的专业建设,紧密贴合企业用人需求,不断创新专业发展方向,从宏观上确立了机电一体化专业四个技能培养方向,即维修电工高级技师技能等级、机修钳工高级技能等级、电梯電气维修操作许可、高低压电工操作许可等等。一是使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就业需要,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专业,二是解放不少技工院校一直存在单一专业对应单一技能等级、单一就业方向的束缚,三是符合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在专业办学层次方面,2016年学院积极申报了机电一体化六年制技师专业,如今已经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审批通过,于2017年9月开始招生。在专业发展方向上,学院机械工程系和电气工程系共同建设机电一体化专业,囊括了工业机器人、移动机器人等不同专业方向,培养目标均确定为具有维修电工技师、钳工高级技能等级的综合性高技能人才,毕业生综合素质高、机电一体化技能水平全面,形成了稳定的招生、教学和就业良性循环局面。
二、加强新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发挥品牌教师引领作用
目前,机电类专业班级共有57个班级,2200余名在校学生,专任教师82人、兼职教师21人,师生比1:21.3,师资梯队结构合理,已形成一支由专职正高级讲师、高级工程师、国家级大赛教练、省级名师和专业带头领衔形成的强有力的师资队伍。学院在加强对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培养的同时,鼓励专兼职教师承担“理论实习一体化”课程,一体化课率达95%;鼓励骨干教师参加机电一体化各项目和实验设备的培训,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另一方面,继续引进一批专业人才,聘用部分高校兼职教授和企业专家来校授课,并担任专业导师,努力打造一支思想素质高、道德品质好、业务能力精、实践能力强、教学质量过硬、具有双师结构的有特色的师资队伍。
三、强化新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高素质蓝领人才
1.安排专业导师、学生专业活动和专业技能培训
安排专业能力强的骨干教师担任机电一体化新专业方向相关班级的导师,组建人才实验班,利用课余和业余时间给学生作专业辅导,同时开展系列理论考试和技能竞赛活动,定期邀请南京理工大学、相关机电一体化企业(南京金城集团、康尼公司、合众电力、通力电梯等)的专家给学生授课、进行技能指导,要求学生做好专业活动的记录,最后进行考核。指导学生开展工业控制、工业机器人、移动机器人等项目的拓展训练,为学生创造一个互相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培养一批专业活动能力突出的骨干学生。
2.以赛促教,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学院提出“面向市场办学,通过市场谋求发展;以质量打造品牌,以创新推动发展”战略思路的指导下,根据市场需求和竞赛需要,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首先通过增加实践课程比例、设立“教学实践周”、“技能节”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是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技能或专业比赛,到目前为止,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先后开展并参加过一系列的专业技能大赛,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如:2016年,学生参加工信部、教育部、人社部联合组织的第一届全国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技能大赛,获得江苏省一等奖、全国二等奖;2016~2017年,学生参加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移动机器人项目全国比赛,获得江苏省第1、2名,全国第2、3名。
3.加强新专业学生职业资格认证工作
重视学生的职业资格认证工作,积极推行“多证书”教育培训制度,除组织好学生本专业必备的职业资格认证外,还要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技能、软件培训认证工作,要采取措施鼓励学生参加高级职业资格认证,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高级制图员认证、高级维修电工认证、中国工程图学学会的三维数字建模师认证、中国工程图学学会和国际几何学会的CAD等级认证考试,目前已有100多位学生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和技能证书,将来将进一步开展数控高级工认证和三维软件工程师专业认证工作,以突出学院“重能力、求个性”的办学特色。
四、狠抓实训中心建设,基地建设和校企合作三個突破
我们投入了重金建设了人才创新实验室、新专业实训室和综合实训中心,机电类实训设备投入总额达1.6亿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且完善的实验、实训设备,现已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理实一体化实训中心,目前已拥有机电一体化柔性制造系统、工业机器人示教系统、工业网络控制系统、智能楼宇自动控制系统、智能工厂AGV设备系统、移动机器人国家级集训中心、电气接线实训装置、仪表及过程自动化控制系统、SMT电子工艺生产线、光机电一体化实训室等,完全能满足学生的实训实验需求,根据学生普遍存在好新、好奇的心理,喜欢有趣味性活动的要求,提出了“奇生动、动生趣、趣养学”的倡议。同时学院还十分重视校外大型机电企业的学生实习基地建设工作,在已有的80余个实习基地(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南京晨光集团、山东中德栋梁股份公司、德国费斯托中国公司、美国NI国家仪器公司)的基础上,近两年又新增33个机电类实习企业。我们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探讨校企深度合作,完善“订单式”培养模式。
五、不断研究探索,创新成果可喜
近年来,学院大批机电类新专业的学生综合创新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并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可喜成绩:
(1)省级以上赛事中多次获奖。为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学院长期开展竞赛班集训,选送一批批机电类专业学生参加了一系列的专业技能大赛,近两年,获得江苏省世赛选拔赛机电一体化项目第5名,江苏省工业机器人大赛一等奖,全国移动机器人大赛第2、3名,全省第1、2名,学院被授予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移动机器人项目中国集训基地。
(2)培养一专多能的技能人才。目前,学院机电类学生已有90%以上的应届毕业生取得第二专业技能等级,获得人社系统的高级制图员认证、计算机程序员认证、中国工程图学学会的三维数字建模师认证、中国工程图学学会和国际几何学会的全国CAD等级认证考试,为学生的就业选择拓宽了道路,突出了学院“重能力、求个性”的办学特色。
(3)99.8%的高就业率。每年7月份,学院将组织还有一年即将毕业的学生提前下厂实习,定向实习就业。学院通过企业来校专场招聘会、选送优秀学生赴企业考察双向选择、学院集中双选会等多种形式,平均定向实习就业率高达99.8%,学院的人才培养和推荐就业模式受到家长和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我院按照新机制、新模式运作的院系两级管理体系,以及“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为机电类新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体制机制的舞台。随着国内、尤其是南京市机电类企业的新一轮大发展,以及更高的人才需求,为学院机电类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任务十分艰巨。学院将加强研究,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力求突破,全面实现机电类专业建设和发展新的工作目标,为各类职业和技工院校机电类专业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1]李立红.《浅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机电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J].考试,2011(02)
[2]林育兹.《机电类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厦门大学学报,2012(09)
[3]闫虎民,李全利,郝立果.《从世界技能大赛看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改革方向》[J].职业教育研究,2014.06
作者简介:
赵杰,工作单位:南京技师学院,职务:电气工程系主任,职称:高级讲师,专业研究方向:电工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