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性同体:《百鸟朝凤》父亲形象窥探

2017-11-16马永草

电影文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焦三爷百鸟朝凤唢呐

马永草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0)

影片以小见大,宣示了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应持的态度。学习吹奏并传承唢呐技艺是影片的发展主线,它与师父对徒弟的谆谆教诲、父亲对儿子的款款爱意串联在一起,并行不悖。父亲的言行举止随着儿子学艺传艺历程的宕荡变换而起伏不定。我们依照儿子的学艺历程将故事分为三个阶段:子圆父梦—子成父喜—子守父挺。

一、子圆父梦:父亲的强大与卑微

(一)对儿子,强势外表与柔软内心的对立统一

拜师路上,父子俩一远一近,儿子斜挎着背包,疲惫不堪,父亲看儿子落下老远,心急地捡起一块石头丢了过去,“快走,看我不把你那根懒筋给抽了”,石头不偏不正砸到了路边的山墙上,并没有砸到儿子,由此窥探出父亲只是借助这样的声势强化自己的权威,干打雷不下雨,强悍的权势语言和故意的偏离动作是完全悖逆的。

父亲从小就想学唢呐,但没师父肯收他为徒,一直抱憾的他便把未竟的梦想寄托在儿子身上,望子成龙深深植根于这个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父亲心中。“前面就是水庄,待会儿见了焦师傅,不管他说啥,你都要顺着他,知道不?”父亲义正词严地做面见师父前最后的叮嘱,“我不想吹唢呐”,可见吹唢呐并非儿子意愿,是父亲强意为之。弱小儿子的言语反抗换来的是强壮父亲的“你再敢说这话,看老子不撕破你的嘴”。黄牌警告“再敢说”宣示了说一不二的父亲意志,凸显父亲绝对权威的“老子”强化了父亲的绝对话语权。强势的暴力语言与空白的肢体动作素描了一个“外强中干”的父亲。

(二)对师父,将卑微进行到底

一看到焦师傅,父亲赶忙把手里的礼物塞给儿子并快步向前致礼同时从上衣口袋中掏出早早准备好的烟,却一不小心被台阶绊倒在地,烟掉进了水坑里。儿子赶忙跑过去搀扶父亲,父亲却说“你扶我干啥呢,赶紧给焦师傅磕头去”。自己吃苦受罪都无所谓,关键是不能让儿子初见师父时少了礼节,怕师父嫌礼数不周。父亲就像初进贾府的林黛玉,如履薄冰,竭尽全力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到无可挑剔。儿子并没有给焦三爷磕头,而是眼噙泪花心疼地用稚嫩的小手给父亲擦拭头上的血迹,父亲全然不顾正在流血的伤口,快速爬起来捡起掉在水坑里的香烟并顺势递给焦三爷,焦三爷说“我抽这个(旱烟)”。父子俩手足无措地站在原地互相对望。父亲慌乱尴尬的神情透露出满腔的自责,虽竭尽全力,可效果非但不佳反而洋相百出。

师娘端出一瓢水并递给儿子一根麦秆儿,焦三爷说“一口气把瓢里的水吸干,不许换气”。儿子为难地看着父亲,父亲一再催促,只得不情愿走上前,开始用麦秆吸水。父亲焦灼而渴盼的眼神在儿子身上来回打转,“吸,吸,使劲吸,快没了,快,使劲吸,吸,快,没了,吸”,撕心裂肺的加油呐喊并未奏效,儿子没有憋住气,一口水全喷了出来并倒在地上,看儿子不争气,连忙央求“焦师傅,求求你,把娃收了吧”,同为五尺大汉,怎会轻易低头?为了让儿子顺利拜师,他豁出去了,什么自尊、什么面子,都统统靠边站。

(三)初始阶段的“变色龙”形象

焦三爷严守入行规矩,“他气力不足,不是吹唢呐的料”“咦,娃气力足得很,平时呀,喊他妹子回家吃饭,那全村人都听得见”,父亲用了如此夸张的例子试图说服焦三爷。规矩就是规矩,看焦三爷不为所动,父亲脸色突变,气急败坏地打骂天鸣:“你这个狗日的,这半瓢水你都吸不干净,要你有球用啊。”数秒内,儿子在父亲心中的地位一落千丈,天之骄子现在一文不值,在师父、师娘面前,也丝毫不顾及自己和儿子的脸面,一句话里连用了两个詈词。

能用霸道语言唬住儿子断然不拳打脚踢,毕竟“打在儿身,疼在父心”。这次压根儿没有说半个“打”字,直接就对儿子狠狠地踢了起来,一边踢还一边说“喊一声”,穷途末路的父亲打算借苦肉计打动焦三爷。焦三爷丝毫不为所动,父亲便脱下自己的千层底使劲儿打了起来,“使劲喊那娃,使劲喊,使劲喊。”“啊,啊”的惨叫声响彻云端,“使劲喊。”“啊。”……焦三爷依旧稳坐太师椅,“焦师傅,你听,娃气力足得很呢”,焦三爷只是淡淡地看着,父亲更加用力地抽打儿子,“喊”“啊”“喊”“啊”“喊”“啊”……父亲脸上青筋暴出,没有停手的意思。突然,高举的手被焦三爷拦了下来,父亲瞬间转怒为喜,他知道,这一拦打开了梦想之门。

二、子成父喜:父亲的决绝与骄傲

(一)机遇面前,决绝以对

出活的时候师父只带师弟,天鸣认为师父偏心,师娘看破了他的心思,提议让他回家待两天。满怀欣喜地回到老家,父亲正在磨面,看到儿子回来,不带好气地说:“你回来做啥?”母亲和妹妹听了后大吃一惊,对父亲来说,他再想儿子也不愿儿子无缘无故回家,“师父让我回来的。”“啥?”他没有再深问,以为儿子被赶了回来,便垂头丧气地继续拉磨。还没拉半圈,连喊带骂“狗日的,你这是烂泥扶不上墙你这是”,毫无心理准备的父亲接受不了他假定的事实。“娃好好的,你骂他干啥?”父亲气更不打一处来,“啥好好的,好好的师父能让你回来,啊?”父亲怒冲冲地捅了一下儿子“你说你呀,真给我丢脸”,对父亲来说,儿子拜在唢呐王门下学艺,既圆了自己儿时的梦,又光宗耀祖,生怕有半点儿差池。

吃午饭时,儿子拿着馍馍却不敢下口,母亲问:“啥时候回去呢?”儿子说:“师娘跟我说让我在家待两天。”父亲听到“两天”后脸色突变着急又关切地问:“你师父咋说?”“师父说,让我早去早回。”父亲怀疑自己听错了,重问:“真的?”儿子斩钉截铁的“嗯”顿时卷走了父亲一脸的愁容,满满的自豪和骄傲铺满了整个脸庞!他主动给儿子夹了菜,自顾自地重复说了几遍“来,早去早回,嗯”,沉浸在难以掩饰的兴奋与喜悦中。

(二)逐梦途中,敦促砥砺

家人都在院子里纳凉,无法入眠的儿子问父亲:“大,你知道这唢呐除了四台和八台,还有啥不?”母亲说:“莫非还有十六台?”父亲一时无语,儿子激动地坐起来,“妈,这唢呐吹到顶那,就是领奏,你知道这曲子叫啥不?”母亲没有作答,父亲斩钉截铁地说“百鸟朝凤”。“哎,爸,你咋知道哩?”父亲直起身,语重心长地说:“你知道我为啥要让你去学吹唢呐吗?”儿子一脸迷惑地摇摇头,父亲坚定地说:“就是要你学会吹百鸟朝凤。”儿子一下子读懂了父亲的良苦用心,毅然地说:“爸,你放心,我一定学会吹百鸟朝凤,回来吹给你和我妈听。”“没那么容易”,一盆冷水泼到了儿子的心坎里,“我听说你师父前几年收了七八个徒弟,没有一个学会吹百鸟朝凤的”。儿子不解地问:“是不是很难学啊?”“那倒不是,这首曲子是唢呐匠的看家本事,听说啊,一代弟子只传一个人,这个人必须天分高、德行好,要学会这首曲子,那可是十分荣耀的事情。”语罢,父亲便躺在椅子上,自言自语:“百鸟朝凤,只在白事上用,受用的人要口碑极好才行,一般的人是不配享用的。”这段对白一反声嘶力竭的大吵大骂大打出手,换之为娓娓道来的润物无声,如一股清泉灌进了儿子的心田。

儿子因为师父只让蓝玉学唢呐而什么都没给自己赌气回家了。刚到家门口,听见父亲跟同乡聊天,“天鸣最近没回来?”“跟他师父正学着呢,好多调调都会了。”“我还真没看出来,天鸣这孩子,还是块儿吹唢呐的料。”“我是想了一辈子唢呐,没吹上唢呐,这娃比我强,平时啊,不声不响的,做起事儿来,一点儿都不含糊,前几天回来了,说师父正准备教他吹那个百鸟朝凤呢。”老乡怀疑地说:“百鸟朝凤,哎呀,百鸟朝凤这曲子,可是多少年没听过了,上回听,还是十多年前,火庄的肖老师去世,焦三爷给吹的,那场面,肖老师的亲戚、学生,那跪的是黑压压一片,焦三爷就坐在太师椅上,神气十足啊,那鸟叫声,活灵活现的。”父亲骄傲地说:“等天鸣回来,我让娃吹给你听。”“好啊,那咱们土庄可长脸了,你游本盛也长脸了,可我担心,咱天鸣这娃娃有没有这福分啊。”“呵呵,不管你相信不相信天鸣,我是相信我娃的。”藏在墙后的儿子从未听过父亲直接或间接的表扬,这发自内心的自信无疑给儿子注射了一支强心剂,他转身回了师父家,发誓一定要学成百鸟朝凤。

(三)成功之时,骄傲不已

传声仪式上,看完儿子的演奏,极力为儿子鼓掌,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天鸣,你过来”,听到师父的话,儿子有些傻了,可父亲明白得很,他知道儿子已是所有徒弟中唯一能学习百鸟朝凤的人了。生怕别人抢走了梦寐以求的机会,“快,师父叫你呢”,是的,不是叫别人,叫的是自己的儿子,那个按照自己的培养模式教育出来的让他骄傲无比的儿子,儿子边走边迟疑不决地看父亲,父亲则是一阵又一阵喜悦着急的催促。

学会百鸟朝凤后,焦三爷打算把唢呐班交给儿子打理,父亲急切地向同乡报送儿子接班的消息,“大庄,大庄,我们家天鸣接班了,以后焦家班就改叫游家班了”。由“焦”到“游”,仅一字之差,意义却大相径庭,父亲遥盼已久的梦想终于实现了。“哟,那你们游家祖坟上该冒烟了。”“冒烟,不光冒烟,还得呼呼喷火呢”,火种早已在父亲心里播下,冒烟当然不如喷火来得酣畅淋漓!

三、子守父挺:父亲的无奈与可怜

(一)唢呐衰落大势下的无奈与伤悲

无双镇有二十来家喜事丧事,请的都是洋乐队,没有一家请唢呐。焦家班的消失和游家班的难以为继在师父、师兄心里留下了无尽的悲凉和无奈。父亲说:“你还留着这些破玩意儿有啥用啊”,并一脚踢向了焦三爷传给儿子的唢呐箱,表面上看起来是踢唢呐,实际上踢的是可恶的洋乐队,儿子好不容易实现的夙愿怎会无用?在唢呐日渐衰落的大环境下,无能为力的父亲只是借此表达自己的无奈与无助罢了。

“爸,火庄的老村长过世了,后天游家班要出一趟活”,父亲脸色骤然转阴为晴。突然听到天空中飘来的乐声,“这谁死了?”“西头的聋子。”“这狗日的聋子,活着的时候都听不见,死了还这么闹腾。”如果这是葬礼上的唢呐声,父亲绝不会口出此言,连平时老实善良、忠厚本分的父亲都口无遮拦地说了对亡人如此不敬的话,他对唢呐没落的忧伤和愤懑丝毫不亚于自己的儿子。

(二)儿子坚守梦想时的怜爱与支持

焦三爷听说唢呐班快解散了,拖着孱弱的身体来到天鸣家,不等天鸣解释,张口就骂,父亲从屋里出来说:“焦师傅,您先别着急,天鸣后天就有个活,正在找人呢。”父亲此时与儿子浑然合为一体,看儿子受了委屈又百口莫辩,连忙替他解释,浓浓的爱怜,可谓是舐犊情深!

焦师傅一行四人刚走到村口,就迎上了手里拿着花鼓的父亲,“爸,你咋来了?”“我怕你们人手不够”,眼看着游家班就要散架了,拜师学艺时竭尽全力的父亲形象重现银幕,以实际行动支援坚守师父教诲的儿子,主动与儿子并肩奋斗。

“这是一千多块钱,拿去给你师父治病吧。”“爸,你哪来这么多钱?”“我把咱家那几只羊卖了,明儿你就住过去,好好照顾你师父,这几天你就别回来了。”宁肯卖掉家里的“顶梁柱”,也要让儿子为师父尽孝心,父亲倾尽全力只为替儿子解除后顾之忧,勿忘师恩,勿忘唢呐,在传承与保护唢呐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四、结 语

解读《百鸟朝凤》中的父亲,我们看到了世间数以万计的父亲,这类父亲是一个十足的矛盾体:时而强大,时而卑微;时而决绝,时而骄傲;时而无奈,时而可怜。他们具有鲜明的类型化特点,既外显男性的阳刚气,又内含女性的阴柔美,“双性同体”彰显出别样的魅力。

猜你喜欢

焦三爷百鸟朝凤唢呐
又听唢呐
白马湖的春天(小说)
《百鸟朝凤》对“西部电影”风格的坚守
莫让《百鸟朝凤》下跪重演
那些吹唢呐的孩子
唢呐(短篇小说)
谈唢呐演奏中不同气息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