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文化修养 增强表演内涵
——浅谈演员对戏剧人物的把握
2017-11-16潘琼
■潘琼
提高文化修养 增强表演内涵
——浅谈演员对戏剧人物的把握
■潘琼
在多年的舞台实践中,我学到了不少的戏剧知识,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戏剧也在根据时代的进步而不断更新,如何把握好戏剧发展的脉路,使之不偏离航道,这需要我们每一个演员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才能使自己的世界观始终保持与时代接轨,才能准确地塑造出不同性格的人物。
说到戏剧中的人物,首先使我想起的是戏曲脸谱,它是一种向观众最直接表达人物性格的非常有效的方式。例如,脸谱中的白色表示奸诈,红色表示忠勇,黑色表示正直无私,蓝色表示刚强骁勇,黄色表示剽悍与凶残,紫色表示刚正威严、稳重沉着,绿色表示勇猛暴躁等。脸谱使得观众在观赏过程中,对戏剧人物性格特征一目了然,从而也使观众在几百年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观赏习惯。可以说脸谱成了戏曲人物的一种符号,形成了戏曲标志性的鲜明特征之一。
然而,脸谱表达人物的方式仅仅只是外在的,对于我们演员来说,只能把它看作是表演上的辅助,真正要表达好一个人物,还需要演员对角色内在的体念与把握,如果能和脸谱所表达的内涵恰如其分地结合起来,那就是更上层的表演。例如京剧表演艺术大师袁世海,他在戏剧行当里为“架子花脸”,我看过他好多作品,如《野猪林》中的鲁智深,《群英会》中的曹操,《甘露寺》中的张飞,《红灯记》中的鸠山等,人物性格各不相同,但他表演得个个栩栩如生,这就在于他对人物性格把握得十分准确,并且具有深厚的表演功底。袁老演《野猪林》中的鲁智深,通过一些外在粗狂的形体以及细腻的面部表情,十分准确地表达了鲁智深憨厚豪放的性格特征。《群英会》中的曹操,从脸谱上来看他是一个奸臣,但袁老表演的奸臣稳重沉着,威压群芳,对内心中的变化经常有细微表示,特别是对舞台节奏的把控非常到位。当蒋干盗书归来,他表现的曹操杀伐果断,张弛有度,给观众简洁明了之感。《甘露寺》中的张飞,他扮作船翁出场亮相,但不给人五大三粗的感觉,“整冠”之类的细节处理都显得秀气维美,这种表演充分展示了张飞粗中带细性格。现代戏《红灯记》中的鸠山是个没有脸谱的人物,袁老语言功底非同一般,从人物内心深处出发,他用歇斯底里的声腔成功表现了鸠山阴暗狡诈的人物性格。袁老的表演,不愧是外在和内在结合而发挥到极致的成功典范,不论是花脸还是其它戏剧行当,他对把握人物的思想及理念都值得我们戏剧演员要学习和思考。
讲到戏剧“行当”,它是中国戏剧特有的表演体制,是根据传统剧目中不同角色类型与表演特点划分的。京剧行当将舞台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型,各行当又有更为细致的划分。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其中包括老生,主要扮演帝王及儒雅文弱的中老年人;小生,主要扮演年青英俊的男性角色;武生,主要扮演的是勇猛战将或是绿林英雄;红生,专指勾红色脸谱的老生;娃娃生,剧中的儿童角色等几大类。除去红生和勾脸(即在脸上画有脸谱)的武生以外,一般的生行都是素脸的,即扮相都是比较洁净俊美的。旦行是扮演各种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身份的女性角色。旦行分为青衣(正旦),端庄娴雅的女子;花旦,天真活泼的少女或性格泼辣的少妇;武旦,扮演精通武艺的角色;老旦,老年妇女;彩旦,滑稽诙谐的喜剧性人物;花衫,融合青衣、花旦、武旦、刀马旦于一体的全才演员等称为花旦。净行是戏剧表演主要行当之一,俗称花脸。以面部化妆运用图案化的脸谱为标志,音色宏亮宽阔,演唱风格粗壮浑厚,动作大开大合,顿挫鲜明。京剧形成以后,对净角的表演艺术进行了磨炼和提高,扮演人物的范围不断扩大,艺术上更为丰富和成熟。根据净角所扮演的人物身份性格及其艺术、技术特点,又分大花脸、二花脸和武花脸。“丑行”,在戏剧中有这样一种说法叫“无丑不成戏”,丑角是京剧的主要行当之一,包括文丑和武丑,文丑又名“三花脸”或“小花脸”,武丑又称开口跳。文丑分为官文丑、方巾丑、茶衣丑、巾子丑和彩旦,特点是在鼻梁中心抹一个白色“豆腐块”,用漫画的手法表现人物的喜剧特征。无论是生行,还是旦行、武行、丑行,所有这些戏剧行当的分类,都是为丰富舞台人物形象服务的。要成为一个好的演员,除了向各行当规规矩矩学习外,还要会根据人物不同年龄、不同性格加以深化体验,所有这一切的表演行当及外在的呈现,都是为更好更准确地塑造人物服务的,这些都是老祖宗给我们戏剧演员留下的宝贵财富,如何运用好这些财富,这就需要我们每个演员根据不同的人物性格、年龄去对号入座,去把握人物。
《拾玉镯》,在戏剧行当中,属于“小花旦”,戏中所有的形体动作以及人物的内心活动,都是从生活中来的,戏中的“习针黹”就是一段典型的虚实结合的表演,书是实的,夹在书里的线是虚的,手绢是实的,针线是虚的,通过演员的手、眼、表情动作使虚与实的物体交汇融合、成为一体。如绣手绢、选针、选线、抽线、打结、咬线头、纫针、穿线、搓线、捋线打结、穿针走线做活等整套的表演动作,既真实地再现生活,又充分地表现戏曲表演艺术的美。所有这些动作的精细设计,都离不开人物内心的发展与走向,不能太过,但也不能太温,包括时空节奏的把握,该快的地方就要显得很干练,而从线板上抽线、穿线,就要表演得很缓慢、很精细,然后娴熟地搓线、捋线、打结,这些过程都要根据生活动作做相应的快慢处理,以显示小丫头心灵手巧、天真烂漫、活泼可爱,以一组完美的生活动作打动观众,使观众回味无穷。所有这些,都是根据人物的年龄来塑造,最主要还是要靠演员对角色的把控。
又如《挂画》,锤子为实,钉子为虚,盘子为实,画卷为虚,虚实结合,巧妙展示,使虚实协调一致,浑然一体,完美地展示在观众面前,毫无夹生之感。《花田错》中春兰给卞机赶制绣鞋,在看不见的钉子上捋麻搓线,在一个鞋底上用看不见的粗针麻线穿来走去,使观众观其憨态。所有这些表演,光从戏校学到的形体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演员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把生活中的一些劳动的基本动作进行夸大、美化,同时更注重合理性,有了这些外在的优美形体做铺垫,对人物是塑造也就有了很大的帮助。
锡剧《双推磨》,是江苏省锡剧团王兰英及费兴生两位老师的经典代表作。剧中人物苏小娥与何宜度,是旧时代典型的农民形象,他们受尽了压迫与苦难,同命相怜,在劳动中产生了爱情,结成了夫妻。这戏无论从思想性,还是戏剧发展的合理性,在诸多戏剧中堪称完美。特别是戏中人们熟知的一些劳动景象,演员用肢体完成的非常出色、到位。苏小娥是一个寡妇,她的首次出场规定情景是在寂静的黄昏初更,在这种规定情景下,演员除了要把握好人物内心外,还要把握好剧情所规定的时间及情景,即黄昏时分。王兰英老师在唱腔上作了非常绝妙的处理,整段唱腔运用了锡剧“太平调”,出场前的第一句运用了太平调的散板,音区非常高,但王兰英老师在唱这段唱腔的时候,对声腔发音的频率进行了控制,音虽高,但给人以低沉压抑之感,把音量控制在百分之六十左右,这个百分之六十唱出了人物压抑的内心,同时也唱出了规定情景,使内心与情景浑然一体。在表演上还运用了一系列的劳动形体,例如担水中的圆场、下坡、敲冰、挽水、提水、上肩、上坡、换肩等一系列的组合,使人看了非常熟悉亲切,其中的敲冰、挽水、提水这一过程,不光看到了人物完美的形体,更看到了该剧的思想性,特别是沉重的水桶从冰水中艰难地提上来的那一刹,体现了时代的压迫,更体现了苏小娥勇敢及坚忍不拔的性格。
总而言之,作为演员要塑造好各种人物,不光要扎扎实实学好基本功,还需要我们演员深入社会,体验生活,同时还要提高文化修养,以增强表演内涵,才能真正塑造出各种高品味的人物形象来,让观众满意,让戏剧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