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调查分析
——以江西省图书馆为例

2017-11-16

图书馆界 2017年5期
关键词:江西省数字图书馆

(江西省图书馆,江西 南昌 330046)

大数据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调查分析


——以江西省图书馆为例

张小燕

(江西省图书馆,江西 南昌 330046)

首先介绍了大数据和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其次阐述了江西省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的开展情况和进行大数据分析,最后结合江西省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存在的问题,从平台、资源、服务、宣传推广、人才队伍建设、创新等层面提出了大数据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的发展策略。

大数据;公共图书馆;移动阅读

1 大数据和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

大数据(big data),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它的特色在于对海量数据进行分布式数据挖掘。大数据真正的意义在于通过数据提出新用途和新见解,图书馆作为存储、传播知识的重要场所,受大数据的影响最为深刻。

移动阅读是指使用手机、平板、电子书阅读器等手持移动终端进行的口袋化、移动化、个人化的电子阅读行为,阅读的内容既包括图书、期刊、报纸、博客、原创文学等,也包括专门定制的手机报、手机杂志、动漫及各类互动资讯等。2010年至今,我国移动阅读的市场规模和用户人数都呈上升趋势,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及光盘阅读等都呈增长态势;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7年4月公布的《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68.2%,较2015年的64.0%上升了4.2个百分点。其中,手机阅读增速最快,已经连续8年增长,2016年手机阅读率达到66.1%,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接触时长为74.4分钟,同比增长19.6%。移动阅读正在成为国民阅读新趋势。

移动阅读的兴起为文化信息的传播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激励图书馆的服务形式不断创新。图书馆的移动阅读服务,顾名思义是指读者可以利用移动设备阅读图书馆的文本信息、图像、声音等,数据具有典型的移动性与即时性。图书馆移动阅读用户不断增多,用户黏性增强,且用户随时随地都在产生数据。图书馆拥有的数据不仅种类繁多,数量庞大,还有很多异构数据。随着学科化、知识化、碎片化、个性化等新型服务方式的出现,读者的服务信息不断膨胀,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图书馆必须根据读者的服务信息做出相应的调整。因此,大数据环境下,从海量的数据中分析和挖掘出读者的需求已非常迫切。

2 江西省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调查分析

江西省图书馆2011年针对手机、Pad等应用终端推出了基于iOS、Android系统的“掌上赣图”手机APP。“掌上赣图”核心理念是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为读者提供无所不在的信息服务,实现读者对所有知识的普遍访问。“掌上赣图”是一套完整的移动图书馆应用服务,依托目前比较成熟的无线移动网络技术、云计算技术,在手持设备上实现了馆藏资源的检索、借阅、到期提醒、预约借书、续借服务等移动OPAC服务和新闻、通告、手机咨询等服务,还实现了对海量图书、报刊、论文、音视频等资源的统一导航、统一检索和资源调度,提供资源的浏览和下载,让读者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方便灵活地查询、浏览和获取所需资源。“掌上赣图”的特色之一是碎片化阅读,读者可以查到并阅读所有关于某个主题的章节;特色之二是接入功能强大的云共享服务体系,“掌上赣图”提供24小时云传递服务,无论是电子图书还是期刊论文,都可以通过邮箱接收全国723家图书馆的电子全文;特色之三是有大数据挖掘与分析功能,可以对读者特征、阅读习惯、软件总点击量、读者登录次数、图书下载数量、在线终端量、图书、外文、报纸、期刊、学位论文等数字资源的文献传递量、读者评论与荐购等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为图书馆开展移动阅读服务提供依据。

图1 “掌上赣图”有效注册读者年龄饼状图

图2 “掌上赣图”有效注册读者职业饼状图

图3 “掌上赣图”有效注册读者受教育程度饼状图

“掌上赣图”有效注册读者年龄情况如图1所示:18岁以下的读者所占比率为14%,18—25岁读者所占比率为21%,26—35岁读者所占比率为28%,36—45岁读者所占比率为24%,45岁以上读者所占比率为13%。“掌上赣图”有效注册读者的职业情况如图2所示:全日制学生所占比率为13%,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率为24%,企业职员所占比率为20%,政府公职人员所占比率为30%,其他人员所占比率为13%。“掌上赣图”有效注册读者受教育程度情况如图3所示:高中及以下所占比率为32%,专科所占比率为21%,本科所占比率为41%,研究生及以上所占比率为6%。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掌上赣图”的用户大部分在26—45岁之间,以政府公职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居多。

利用“掌上赣图”的大数据挖掘与分析功能,笔者对2017年3月28日至4月26日共30天的总点击量进行统计,发现总点击量合计 1 981 996 次,最高 635 132 次,最低 20 869 次,平均 66 066.53 次,总点击量线状图(按天)如图4所示。

图4 “掌上赣图”2017年3月28日至4月26日点击量

2017年3月28日至4月26日期间的图书下载量(册次)如图5所示,图书下载量总计 71 828 册次,最高 4 801 册次(4月23日),最低 1 031 册次(4月21日),平均册次为 2 394.27 册次。

图5 “掌上赣图”2017年3月28日至4月26日图书下载量单位:册次

从图4和图5可以看出,“4·23”世界读书日活动期间,“掌上赣图”的点击量直线上升,是前一天点击量的30.43倍,而图书下载量也是近30天最高的,是前一天图书下载量的4.65倍。江西省图书馆在4月23日当天开展了“悦读·在路上”大型全民阅读推广活动,其中就包含手机阅读服务推广,将“掌上赣图”手机APP推送给当天到馆的大量读者。可见,宣传推广对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的顺利开展和范围扩展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提高了数字资源利用率。

“掌上赣图”文献传递内容包含中文图书、外文图书、报纸、中文期刊、外文期刊和学位论文。笔者在后台对2017年3月28日至4月26日的文献传递量进行了统计,图书的文献传递总量为2974册,外文图书文献传递总量为1939册,报纸文献传递总量为992份,期刊文献传递总量为1910册,外文期刊文献传递总量为17册。“掌上赣图”2017年3月28日至4月26日的文献传递量(按天)线状图如图6。

图6 “掌上赣图”2017年3月28日至4月26日文献传递量

从这些数据中我们不难发现,读者对图书的文献传递需求最多,外文图书和期刊的文献传递需求稍弱,报纸的文献传递需求次之。

“掌上赣图”分为书架、馆藏查询、抗战记忆、学术视频、公开课、报纸等模块,根据近一年各模块的点击率,发现受喜爱程度最高的模块是书架,其次是学术视频和馆藏查询。在近一个月的读者荐言中,笔者发现读者希望在“掌上赣图”功能模块中加入互动娱乐功能,加入聊天、通信等社交功能,加大资源整合,提供地图搜索功能,提供更多适合中老年读者的资源等。

2013年推出的电子书借阅机是江西省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的延伸,为读者提供身边的移动数字化阅读服务。电子书借阅机采用42寸触屏立式机器,不仅能提供电子图书免费下载,还嵌入了江西省图书馆自建的“江西省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为读者提供江西省各文化场馆的资讯、讲座、展览、演出等公共文化机构的资讯服务。在电子书借阅机管理平台的大数据中,笔者发现,从2017年3月28日至4月26日,江西省图书馆大厅6台借阅机的图书下载量分类排名柱状图如图7。

图7 江西省图书馆电子书借阅机图书下载量分类排名柱状图

单位

通过以上图表,笔者发现,经管理财、经典名著、人生哲学和成功励志类电子书最受读者欢迎,小说传记、人文社科、生活保健、亲子育儿类电子书居中,文学艺术、历史军事、精品推荐和政治法律类电子书下载量非常少。通过这些数据,我们不难发现读者的真实需求。图书馆不仅要学会从大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还要善于运用数据分析结果。

3 大数据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策略

大数据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不论是从技术上还是发展的模式上都存在很多不足,笔者结合江西省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公共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的发展策略。

3.1 平台层面

目前,绝大部分公共图书馆都推出了移动数字图书馆,但是,各公共图书馆不论是通过WAP形式或是手机APP形式提供移动阅读服务,都是各自为政,各有各的平台,且数字资源不能共享。“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自2010年正式启动以来,在全国各省市蓬勃发展,建设目标是建成以国家图书馆为总馆,以全国各省、市、县馆为节点,覆盖全国的数字图书馆虚拟网,建设分级分布式数字资源库群,借助手机、数字电视、移动电视等新兴媒体,以互联网、移动通信网、广电网为通道,为政府立法决策、教育科研、公民终身学习等提供多层次、多样化、专业化、个性化的数字图书馆服务。目前,“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在全国的建设情况为:覆盖全国的数字图书馆虚拟网已经大体建成,数字资源库群也初具规模,借助电脑、数字电视等设备,以互联网、广电网为通道,为大众提供数字阅读服务。移动阅读服务还没有在全国层面铺开,虽然国家图书馆推出了自己的手机图书馆WAP服务和“掌上国图”APP服务,但是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合力,没有将其他公共图书馆纳入到国家图书馆的移动阅读服务平台中。笔者认为,国家图书馆应该借助“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的深入建设,在全国层面建成一个有大数据挖掘与分析功能的统一移动阅读平台,将各公共图书馆纳入到平台中,给各公共图书馆开放接口,接入各馆的数字资源,读者通过用户统一认证享受各节点馆的移动阅读服务,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同时平台可以通过先进的数据仓储、数据挖掘以及搜索引擎等技术手段,全面揭示数据的应用、管理,并深入挖掘大量数据资源背后的信息。

3.2 资源层面

江西省图书馆开展移动阅读服务多年,现在还存在电子书版权保护过度、计算机端和手机端资源不同步、建设标准不一、手机端资源整合度不高、资源异构、不能实现所有数字资源统一检索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数字资源使用率。全国各公共图书馆普遍存在着以上问题。公共图书馆应建立适合移动阅读平台的资源加工标准规范,国家应通过考核机制和立法来推进各公共图书馆、数据库厂商资源加工标准规范的实施和解决电子书版权问题;建立适合计算机、手机和其他移动设备的统一阅读平台,实现数字资源统一发布,内容同步;整合按照统一标准规范建设的数字资源,纳入到平台中,提供基于元数据的分类导航和统一检索,为读者提供资源庞大,操作简便的移动阅读服务。需要注意的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形式多样,有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按照数据结构划分,分为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和半结构化数据。数据库中的数据就是结构化数据,音视频数据就是非结构化数据,HTML文档数据就是半结构化数据。图书馆在整合数字资源时,应以各类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为底层基础,利用不同数据结构管理工具之间的相互映射、融合和集成,实现异构数据的整合。

3.3 服务层面

移动阅读服务不仅应该包含馆藏资源服务、外购资源服务,还应包含图书馆的其他服务,如活动预告、新书推荐、读者交流、个性化定制、离线信息推送等。移动阅读时代,每个读者有自己的阅读习惯。图书馆应透过大数据了解读者的特征、行为习惯和想法,精准地提供符合读者个性化的阅读内容,推送读者喜爱的各类相关性资源,使读者爱上图书馆的移动阅读服务。移动设备客户端APP还可以加强互动交流功能,可嵌入QQ、微博、微信等主流的信息交流工具,使读者可以随时随地发表想法,提出荐言,图书馆工作人员也可以随时为读者提供即时解答服务,让读者感受图书馆的人性化服务,提高读者体验。同时,可利用社交媒体,如微博、微信公众号、电子邮件等推送数字资源,提供馆藏查询、借阅服务,为读者提供多种方式的移动阅读体验。

3.4 宣传推广层面

从江西省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的数据中不难看出,宣传推广对移动阅读服务的开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2017年“4·23”世界读书日当天开展推广活动时,很多读者表示并不知道有“掌上赣图”手机图书馆,也不知道有江西省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确,江西省图书馆开展移动阅读服务的七年来,虽然也做过宣传,但是宣传力度远远不够,宣传方式也比较传统。“4·23”世界读书日当天开展服务活动,仅仅是吸引了到馆读者对移动阅读服务的关注,数据就成倍增长。如果图书馆在公交车站、地铁站、24小时街区图书馆等人流量密集的地方做好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的推广,通过手机、报纸、电视、微信、微博、公交移动设备等工具做好移动阅读服务的宣传,从等着读者上门到主动将公益性的移动阅读服务推出去,想必图书馆一定会拥有大量移动阅读的忠实用户。这样,公共图书馆便能更好地传播文化资源,服务科研和大众,发挥社会教育职能。

3.5 人才队伍层面

公共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建设,人才队伍是保障。全国各省、市公共馆人才队伍尚可,然而,基层图书馆,特别是不发达地区,少有专业技术人员,更别说一支专业人才队伍,即使有一两个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力量很薄弱。没有相关技术人员,即使有软硬件基础,在运行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难以解决,移动阅读服务难以顺利开展,更别说在全国铺开移动阅读服务。解决办法有:一是通过加大基层图书馆编制数,招揽专业技术人才;二是提高基层图书馆工作人员待遇,避免人才流失;三是各省级公共图书馆应发挥龙头作用,在全省范围内加大移动数字图书馆建设、移动阅读服务的培训力度,开展移动阅读服务的专题培训,加强业界交流,通过集中面授、远程培训、开展讲座、知识竞赛等多种方式提高基层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努力打造一支规模合理、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移动阅读服务专业人才队伍。

3.6 创新层面

当AR、VR、3D技术、近场通信等物联网技术进入到图书馆,图书馆应将科技和媒体合为一体,通过新技术、新手段为读者提供新型移动阅读服务,提升读者阅读体验。一是开展VR+电子书服务,公共图书馆不仅提供电子书下载,还可以提供APP下载,读者戴上VR眼镜,便可进入电子书内容中的虚拟实境,让读者进入沉浸式阅读;二是提供AR+电子书服务,通过移动阅读平台分页识别电子图书,电子图书的内容便形成3D影像在移动端展现,使读者印象深刻;三是可以利用体感技术在公共图书馆馆内多处设置感应空间,当有读者经过,可以在旁边墙面上推荐热门读物,如果读者身上带有读者证,则能分析读者借阅记录并推荐同类型的新书;四是利用近场通信技术在人类生活的每个角落提供移动阅读服务,图书馆可以在人们生活的社区、街道、文化场馆等地方放置“非接触式射频识别”(RFID)及互联技术设备,当人们拿着手持移动设备靠近时,移动设备就能实现与图书馆移动阅读平台的连接,利用手持移动设备进行借阅,让图书馆的移动阅读服务无处不在;五是可以研发提供移动阅读服务的可穿戴设备,比如智能手表和眼镜,内里集成支持声音、画面、视频、Flash等多媒体功能的电子读物,并可在线更新,为人们的移动阅读提供更加便利的方式。

4 结束语

曾经,公共图书馆是一个传统的阅读场所,如今,新兴技术飞速发展,公共图书馆正在努力将现代科技技术与创新引入到自身的发展中,不断推动数字阅读,特别是移动阅读的发展,完善公共图书馆职能。然而,在这条道路上,公共图书馆面临的挑战还有很多。如何在大数据环境下,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根据读者需求调整移动阅读服务内容和形式;如何利用新技术、新手段提供无所不在的移动阅读服务;如何通过考核机制和统一管理,实现全国公共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联合等,都是我们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公共图书馆界在移动阅读服务领域不断努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移动阅读将会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1]马晓亭.基于移动大数据决策支持的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5(16):43—47,52.

[2]李愈华.移动阅读与移动图书馆建设[J].图书馆研究,2015(1):19—22.

[3]宋玉珊,仇剑书,杨子文,等.大数据时代移动阅读发展策略探讨[J].移动通信,2015,39(22):88—91.

G258.2

B

1005-6041(2017)05-0064-05

2017-05-10

张小燕(1985—),女,本科,馆员,江西省图书馆。

猜你喜欢

江西省数字图书馆
模拟成真
考了个大的
吃两个
图书馆
答数字
数字看G20
去图书馆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