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理语言情境教学研究

2017-11-15陈小堂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7年9期
关键词:学科教学新课程改革

陈小堂

【摘 要】在地理教学中,开展语言情境教学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境认知教学理论,它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课程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科学的地理思维方式和对地理课程的情感依赖。文章对地理教学中如何开展情境教学进行了研究,并对相应的教学案例进行了点评。

【关键词】语言情境;学科教学;新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27-0077-02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当前,语言情境在日常生活、人际交往、生产工作中被频繁使用,能够起到提高效率、增进感情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恰当运用语言情境,就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语言情境是教师将真实或虚拟的事物、抽象的科学规律及原理、道德观念、价值取向,以及对事物或人物的情感认识,对教学工作和生活的态度等形象、生动、准确地表达出来,引导学生如历其境地去想象、体验、思考、判断、理解并加以吸收,从而达到晓理、动情等教书和育人的双重目的。当然,教师如果能够在使用口头教学语言时,再恰当地使用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态势语言,就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理论基础

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以皮亚杰为先导的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过程中其他人的特长,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建构主义的学习就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老师、家人、同学或社会相关人员的帮助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四大基本要素中,“情境”强调学习的必要条件,“协作”“交流”強调学习的过程,而“意义建构”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有研究表明,神经细胞间联结的使用越频繁,这些联结就会越强大,如果这些联结通路不经常使用,它们最终会从大脑中消失。对于大脑来说,产生联结非常重要,这是加强理解并进行意义建构的神经学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提倡教师根据学生能够接受知识的水平提供经验背景,使之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重新认识、编码、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语言情境设计就是教师通过教学语言引入一定的情境或者场景去引起学生的体验(即意义建构),加深学生的理解,从而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

2. 情境认知学习理论

情境认知学习理论认为,要关注人和自然场景、社会场景的相互作用,学习不能离开具体的情境而发生。学习的实质是人参加具体的实践,且在此过程中与他人、环境发生互动作用,从而提高实践活动能力和社会活动水平的过程。因此,进行语言情境的设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与社会实践能力。情境教学围绕知识点进行,能够使学生在课后面对生活中的相关问题时发生迁移,从而切实加强其综合能力的培养。

3. 情境教学理论

情境教学理论针对情景认知学习理论的不足,提出要把情感的触动放在与认知相同的高度上。该理论强调个体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起到强化、调节的作用,健康、积极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起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西方教育界,情境认知学习理论已经成为一个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其主要代表人物D·H·乔纳森特别强调学生经验,即学生直接经验和个人知识的重要性,该理论为情境教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意见。因此,教师在设计语言情境时,要注意情境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引起学生真实的情感触动,除此之外,还要在考虑学生一般经验的前提下,使情境语言能够为学生理解并吸收。

2. 多元智力教学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教学理论,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化的,具体包括:语言智力、数理逻辑智力、交流——人际交往智力、视觉——空间关系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智力和存在智力。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拥有9种多元智力,但不同学生的组合结构也有所不同。该理论提倡,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创造各种各样的可以展现他们各种智力的情境,从而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够得到充分发展。

梅图拉纳认为,智力是竞争的能力,知道负责、适应环境的能力,如果你想独立自主的话,就要开辟出爱的空间,智力就会出现在那里。所以,如果要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就要通过开展合作学习,促使学生的智力得以有效发展。实践证明,教学中的双向、多向语言交流,都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并且对学生开展人际交往大有裨益。

三、实施语言情境教学的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地使用语言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语言智能。通过将地理要素用串并联的方式进行联结,有利于学生系统地理解各要素间的逻辑关系,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数理逻辑智能。调查发现,如果教师能恰当地运用语言进行情境教学,就可以收到以下几方面的作用:①对学生能够起到良好的暗示与启迪、发散思维、促进能力迁移的作用;②能够突破课堂教学的空间局限性,将教学范围从课堂、教材扩展到人类生活的地理环境;③能够将抽象的理性知识通过感性化、直观化描述,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增强学生的认同感;④促使教师对课堂上的突发事件进行机智地处理,实现学生注意力的回归;⑤能够缩短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⑥能够增强学生的课堂体验,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人翁地位。

四、案例设计

【案例1】

师:青藏铁路建设是国际国内的热点事件,因为它的建设工程创下两项世界之最;面临三大世界性难题,包括高原多年冻土、生态脆弱、高原缺氧。这也是重大的地理事件,多项地理上的攻关难题得到了妥善解决,青藏铁路才得以建成。那么,青藏铁路的基本情况如何呢?在建设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呢?下面就来和大家一起看一下。

(教师播放视频)

师:在了解了青藏铁路的基本情况之后,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影响青藏铁路建设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生1:社会经济和技术。

师:是的,完全正确。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进步,交通运输服务的范围越来越广,社会经济因素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也越来越重要。

师:在青藏铁路的修建过程中,我们也应该看到青藏铁路的兴建体现了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党中央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关怀,带动了少数民族的民生和经济发展。有真心实意为人民办实事的政府,中国人民是何等的骄傲与幸福!另外,中国解决了世界性的地理难题,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才使得青藏铁路的建设成为可能,我们要坚信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只要你敢想,敢做,肯动脑筋。

点评:背景材料选择国际国内热点事件以及重大地理事件,反映了交通运输线的布局变化。以这样的重大地理时事巩固新课,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探究欲以及结合所学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决心。教师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爱乡以及民族主义的情感教育,并鼓励学生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攀登上科学的高峰,并建设家乡回报祖国。

【案例2】

师:全球气候变暖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首先它会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生态系统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的三大角色。一般来讲,植物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微生物是分解者,而我们人是最高级别的消费者,没有看到哪位同学下课后到教室外面晒太阳进行光合作用的。

(学生哈哈大笑)

师:全球气候变暖,将会改变植被群落的结构、组成及生物量……

点评:采用素材笑话与幽默故事进行设计。在哲学范畴中,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但从生物学范畴来讲,人是消费者而不是生产者,设计氛围情境教学,带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教学氛围融洽,师生互动民主、平等。接下来再引导学生进行后续相关教学内容的学习时,可明显感到教学氛围的轻松、和谐。

综上所述,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恰当开展语言情境教学,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他们主动学习,并尝试通过各种方式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从而切实提高地理学习效率,实现自身地理学习能力的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科教学新课程改革
微课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小学各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在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的策略与方法
浅谈德育在学科教学和日常生活中的渗透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组织研究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